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组织化学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对REV抗原定位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绍琼 王健 +2 位作者 张培培 张永光 孙淑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09-712,共4页
本研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间接免疫荧光(IFA)法对肿瘤病鸡不同脏器中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进行了检测,旨在为两种REV抗原定位方法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REV SD1005分离株人工接种1日龄海兰褐鸡,分别采取28日龄肿瘤... 本研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间接免疫荧光(IFA)法对肿瘤病鸡不同脏器中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进行了检测,旨在为两种REV抗原定位方法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REV SD1005分离株人工接种1日龄海兰褐鸡,分别采取28日龄肿瘤病鸡的肿瘤、法氏囊、骨髓、肝脏、心脏、脾脏、腺胃的新鲜切面在洁净盖玻片上触片,同时制备其病理组织连续切片,分别用IHC法、IFA法对触片和切片进行REV检测。结果显示,两种用于抗原定位的染色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均可对病鸡的肿瘤、法氏囊、骨髓、肝脏、心脏、脾脏、腺胃等组织中存在的REV进行定位,依据染色后的阳性细胞感染率可判断REV的组织嗜性。本研究表明,IHC法与IFA法均可用于检测不同脏器中的REV,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低背景和简便快速的特点。但相对于IFA法,IHC法更经济实用并且实验材料易于保存,因此可以在REV抗原定位研究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间接免疫荧光 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内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颖 陈彪 +1 位作者 王乃利 郝欣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5-910,共6页
目的通过对人内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制作过程中防脱片和抗原修复方法的探讨,寻找获得满意染色效果的最佳技术方法。方法取无已知耳科疾病的尸检颞骨标本,经取材、固定、脱钙、脱水、包埋后,行冰冻切片,-20℃冷冻保存。染色前的... 目的通过对人内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制作过程中防脱片和抗原修复方法的探讨,寻找获得满意染色效果的最佳技术方法。方法取无已知耳科疾病的尸检颞骨标本,经取材、固定、脱钙、脱水、包埋后,行冰冻切片,-20℃冷冻保存。染色前的防脱片处理分为Ⅰ组(后固定组)、Ⅱ组(烤片组)和Ⅲ组(后固定联合烤片组)。处理后,每组再行抗原修复,分别分为A组(热修复组)、B组(酶消化组)和C组(Triton组)。应用间接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WARP、NF200、CD68及IBA1这4种抗体在各组中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对其脱片情况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在防脱片处理的3组中,Ⅲ组(后固定联合烤片组)的防脱片效果最佳,基本无脱片现象。抗原修复的3组中,A组和C组的抗原修复作用较为满意,B组修复作用不佳,且对组织的细胞结构产生了破坏作用。结论应用后固定联合烤片法防止脱片和应用热修复或Triton进行抗原修复在本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适当的防脱片处理和抗原修复方法对提高内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敏感性和制片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内耳 冰冻切片 防脱片 抗原修复 间接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c-erbB-2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盛薇 车向明 +4 位作者 单涛 樊林 李萌 张倩 高希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I HC)和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乳腺癌c-erbB-2状态的一致性。方法选取乳腺癌石蜡标本共50例,其中以I HC法检测c-erbB-2蛋白表达(+)10例、()20例、()20例。以FISH法检测上述乳腺癌细胞c-erbB-2基因扩增情... 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I HC)和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乳腺癌c-erbB-2状态的一致性。方法选取乳腺癌石蜡标本共50例,其中以I HC法检测c-erbB-2蛋白表达(+)10例、()20例、()20例。以FISH法检测上述乳腺癌细胞c-erbB-2基因扩增情况,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差异性与相关性。结果在I HC检测乳腺癌c-erbB-2(+)和()时,FISH检测结果与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总符合率为89.2%。在I HC检测c-erbB-2()时,FISH结果与其一致性较差,符合率仅为35.3%。结论I HC可以作为初步筛查c-erbB-2表达的首选方法;I HC检测乳腺癌c-erbB-2(+)和()时与FISH有良好的一致性。因I HC检测c-erbB-2表达()时与FISH结果的一致性较差,这类患者在应用赫赛汀治疗时应做FISH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erbB-2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内科临床的应用
4
作者 张景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168-169,共2页
免疫组织化学的最基本技术是应用荧光素或酶标记抗体进行免疫病理研究,主要原理是用标记的抗体定位抗原,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的性质,从而使组织的功能与形态联系起来。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 免疫组织化学的最基本技术是应用荧光素或酶标记抗体进行免疫病理研究,主要原理是用标记的抗体定位抗原,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的性质,从而使组织的功能与形态联系起来。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免疫组织化学这一融免疫学、病理学为一体的新技术进展神速。除了应用最为广泛的免疫荧光、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外,各种新的免疫酶技术不断涌现,如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法(ABC),葡萄糖氧化酶抗葡萄糖氧化酶法(GAG),硷性磷酸酶抗硷性磷酸酶法(APAAP);各种单克隆抗体及其片段(Fab,F(ab′)2)被大量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临床 葡萄糖氧化酶法 免疫技术 免疫荧光 酶标记抗体 磷酸酶 免疫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单克隆抗体 细胞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副溶血弧菌 被引量:23
5
作者 姚斐 寇运同 +2 位作者 陈刚 纪伟尚 徐怀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副溶血弧菌 VBN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协同凝集技术检测梨火疫病菌 被引量:7
6
作者 胡白石 卢玲 +3 位作者 刘凤权 许志刚 陈建东 焦国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5,共5页
提取梨火疫病菌 (0 0 5 6菌株 )的脂多糖免疫家兔 ,获得抗血清 ,建立了检测梨火疫病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协同凝集检测技术 ,对梨火疫病菌的不同菌株和人工接种发病样品实施了检测。结果表明 ,这 2种方法可以准确、灵敏地检测梨火疫... 提取梨火疫病菌 (0 0 5 6菌株 )的脂多糖免疫家兔 ,获得抗血清 ,建立了检测梨火疫病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协同凝集检测技术 ,对梨火疫病菌的不同菌株和人工接种发病样品实施了检测。结果表明 ,这 2种方法可以准确、灵敏地检测梨火疫病菌及样品 ,方法简单、快速、实用 ,可以在中国口岸推广使用 ,减少梨火疫病进入中国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 协同凝集技术 梨火疫病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抗体 被引量:8
7
作者 胡清海 张知良 +1 位作者 黄建芳 赵宝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39,共2页
用 MDCC- MSB1细胞增殖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AV)CuX- 1毒株制备抗原,建立了检测 CA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 CAV基因工程亚单位苗首免、二免和三免后鸡体内的 CAV抗体,结果表明首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 CAV抗体的... 用 MDCC- MSB1细胞增殖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AV)CuX- 1毒株制备抗原,建立了检测 CA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 CAV基因工程亚单位苗首免、二免和三免后鸡体内的 CAV抗体,结果表明首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 CAV抗体的滴度很低或几乎测不到抗体;二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可测到较高的 CAV抗体;三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的 CAV抗体滴度更高。另外,应用此方法调查了某禽场 3个批次鸡体内的 CAV抗体,其中 32日龄黄鸡和 1日龄乌骨鸡体内的 CAV抗体为阴性,而 1日龄黄鸡体内的 CAV抗体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免疫检测 病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风信子黄腐病菌 被引量:4
8
作者 胥婧 沈秀萍 +2 位作者 邵秀玲 胡白石 许志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61,共4页
根据风信子黄腐病菌(Xanthom onas hyacinthi,XHA)的fimA基因,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JAAN/JARA,目的片段为226 bp,用来检测样本中有无目标细菌。用XHA全菌体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建立了检测风信子黄腐病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技术。用... 根据风信子黄腐病菌(Xanthom onas hyacinthi,XHA)的fimA基因,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JAAN/JARA,目的片段为226 bp,用来检测样本中有无目标细菌。用XHA全菌体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建立了检测风信子黄腐病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技术。用上述两种方法对风信子黄腐病菌和人工接种发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可以准确、灵敏地检测风信子黄腐病菌及带菌样品,方法简单、快速、实用,可以在口岸检疫中推广使用,以减少风信子黄腐病菌进入中国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信子黄腐病菌 PCR检测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研究黄芪多糖体外抗新城疫病毒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肖传飞 葛铭 张瑞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67,共3页
为探究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以MTT法研究黄芪多糖(APS)抗新城疫病毒(N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作用的可行性。将安全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APS和NDV以预防和治疗两种方式加入CEF培养体系中,MTT法测定CEF活力,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DV增殖... 为探究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以MTT法研究黄芪多糖(APS)抗新城疫病毒(N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作用的可行性。将安全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APS和NDV以预防和治疗两种方式加入CEF培养体系中,MTT法测定CEF活力,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DV增殖情况。结果显示预防组CEF增殖活力强于治疗组,治疗组NDV的增殖量较预防组大,P<0.05或P<0.01。表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能直观的反应病毒在细胞上的增殖情况,该技术联合MTT法研究中药抗病毒作用可靠、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鸡胚成纤维细胞 新城疫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间接荧光免疫技术检测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
10
作者 陈明勇 张冰 +1 位作者 周海鹰 曾群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4期71-75,共5页
建立了用于检测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间接荧光免疫技术 ,对人工感染动物和自然感染病例进行了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检测 ,并作了阻断试验和类症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建立的间接荧光免疫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关键词 间接荧光免疫技术 检测 牦牛 致病性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8
11
作者 崔尚金 全滟平 +3 位作者 李曦 符芳 姜艳玲 张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6,共4页
将接种PCV2且经多次传代的PK-15带毒细胞分散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上,制成抗原诊断板,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PCV2的抗体。通过对各种反应物的工作浓度与作用时间的优化,建立了PCV2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可用于PCV2抗体水平... 将接种PCV2且经多次传代的PK-15带毒细胞分散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上,制成抗原诊断板,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PCV2的抗体。通过对各种反应物的工作浓度与作用时间的优化,建立了PCV2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可用于PCV2抗体水平的监测,为今后的猪圆环病毒疫苗抗体检测的研究提供了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鼻支原体黏附宿主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纪燕 熊祺琰 +5 位作者 韦艳娜 马庆红 白方方 冯志新 刘茂军 邵国青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猪鼻支原体是临床猪场的常见病菌,可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肺炎、关节炎、中耳炎等慢性炎症,同时其与多种人类肿瘤有明显相关性,但其致病机理有待深入,其感染细胞机制的研究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欲建立一种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猪... 目的猪鼻支原体是临床猪场的常见病菌,可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肺炎、关节炎、中耳炎等慢性炎症,同时其与多种人类肿瘤有明显相关性,但其致病机理有待深入,其感染细胞机制的研究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欲建立一种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猪鼻支原体黏附宿主细胞的方法。方法以猪鼻支原体和猪肾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以兔抗猪鼻支原体纯化抗体为一抗,以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为二抗,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猪鼻支原体黏附宿主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IFA)。结果最终确定最小黏附滴度为1∶107 CCU/mL,猪鼻支原体黏附PK15所需时间为6h以上,一抗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100,二抗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1 600。结论表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用来检测猪鼻支原体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作用。为猪鼻支原体的研究特别是感染细胞机制的体外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同时为疾病的诊断及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鼻支原体 黏附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13
作者 张焕容 何美琳 +1 位作者 徐凤 岳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5-328,共4页
为建立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IFA),本研究以纯化的DHAV-C单克隆抗体(MAb)为一抗,FITC标记的兔抗鼠Ig G(Ig G-FITC)为二抗,建立了DHAV-C IFA检测方法。该方法仅对感染DHAV-C的肝组织触片检测为阳性,而对分别感... 为建立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IFA),本研究以纯化的DHAV-C单克隆抗体(MAb)为一抗,FITC标记的兔抗鼠Ig G(Ig G-FITC)为二抗,建立了DHAV-C IFA检测方法。该方法仅对感染DHAV-C的肝组织触片检测为阳性,而对分别感染基因A型鸭甲肝病毒、新城疫病毒、鸭瘟病毒、鸭圆环病毒、鸭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鸭源大肠杆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鸭源沙门氏菌的SPF鸭肝组织触片检测为阴性,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好。一抗和二抗在-20℃至少能保存7个月。实验感染SPF雏鸭IFA和RT-PCR检测符合率100%。本研究建立的DHAV-C IFA方法特异性好,可以用于该病毒感染肝组织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孤束核内含calbindin D-28K的内脏伤害性神经元向终纹床核的投射—荧光金标记结合免疫荧光技术研究
14
作者 张宇飞 张文斌 熊抗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2,W009-W010,共8页
既往的研究证明孤束核和终纹床核参与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Calbindin D-2 8K是钙结合蛋白家族的成员 ,为神经细胞特别是投射神经元的选择性标记物。应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和免疫荧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对给予内脏伤害性刺激后大鼠... 既往的研究证明孤束核和终纹床核参与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Calbindin D-2 8K是钙结合蛋白家族的成员 ,为神经细胞特别是投射神经元的选择性标记物。应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和免疫荧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对给予内脏伤害性刺激后大鼠孤束核内 FOS的表达并显示 Calbindin D-2 8K免疫阳性的神经元向终纹床核的投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将荧光金注入一侧终纹床核外侧部后 ,孤束核中尾段内双侧出现荧光金逆行标记细胞 ,注射区同侧占优势 :孤束核的相同平面可观察到双侧等量分布的免疫反应阳性的 Calbindin D-2 8K和 FOS细胞 :三种阳性细胞的分布有明显的重叠现象。在其重叠分布区可见荧光金 /Calbindin D-2 8K、FOS/Calbindin D-2 8K、荧光金 /FOS双重阳性以及荧光金 /Calbindin D-2 8K/FOS三重阳性细胞。除 FOS/Cal-bindin D-2 8K双重阳性细胞为双侧分布外 ,荧光金 /Calbindin D-2 8K、荧光金 /FOS双重阳性以及荧光金 /Calbindin D-2 8K/F OS三重阳性细胞的出现均以注射区同侧为主。荧光金 /Calbindin D-2 8K、F OS/Calbindin D-2 8K双重阳性和荧光金 /Calbindin D-2 8K/F OS三重阳性神经元占孤束核内 Calbindin D-2 8K免疫阳性神经元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 2 .79%、15 .3 %和 2 .5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BINDIN D-28K FOS 孤束核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内脏伤害性神经元 终纹床核 投射 荧光金标记 免疫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检测抗核抗体谱的评价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尚晓莹 于腾 +4 位作者 孙桂荣 姚远 张丽君 贺侠琴 刘明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分析和评估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MBFFI)检测抗核抗体谱的结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MBFFI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333例自身免疫病患者、44例其他疾病患者和59例健康者血清的抗核抗体谱,进行结果的一致性检验,并用间接免疫... 目的:分析和评估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MBFFI)检测抗核抗体谱的结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MBFFI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333例自身免疫病患者、44例其他疾病患者和59例健康者血清的抗核抗体谱,进行结果的一致性检验,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核抗体,比较3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MBFFI与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所有标本抗核抗体谱一致率为83. 26%,Kappa值=0. 655;病例组各项目一致率在79. 88%至99. 40%之间,Kappa值在0. 106至0. 958之间。对照组各项目一致率在96. 61%至100. 00%之间,其他疾病组各项目一致率在95. 45%至100. 00%之间。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诊断自身免疫病的灵敏度最高(P<0. 01),MBFFI诊断自身免疫病的特异度最高(P<0. 05),MBFFI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P<0. 01)。结论: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检测抗核抗体谱与免疫印迹技术相比,一致性尚可,特异度更高,可以替代免疫印迹技术成为新一代的抗核抗体确认试验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谱 抗核抗体 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 免疫印迹技术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荧光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旭清 张韬 《云南畜牧兽医》 2016年第6期40-41,共2页
免疫荧光技术是把血清学和显微镜示踪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技术。介绍了直接免疫荧光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关键词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寄生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显微镜摄影技术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淼丽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1-310,共10页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抗体法 荧光显微镜摄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尔通体实验检测技术简介 被引量:10
18
作者 叶曦 姚美琳 李国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60-1162,共3页
关键词 巴尔通体 实验检测技术 微生物属群 细菌培养分离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2型圆环病毒原核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测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凌霞 司昌德 +2 位作者 刘怀然 姜骞 曲连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8-121,F0003,共5页
目的检测猪2型圆环病毒(PCV2)全基因组原核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方法根据PCV2JXL株序列(GenBank登录号AY491310),设计合成引物,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从含有PCV2接种猪肾细胞PK15中扩增了Cap蛋白的氨基端片段(737-421nt),克隆入上游... 目的检测猪2型圆环病毒(PCV2)全基因组原核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方法根据PCV2JXL株序列(GenBank登录号AY491310),设计合成引物,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从含有PCV2接种猪肾细胞PK15中扩增了Cap蛋白的氨基端片段(737-421nt),克隆入上游带有谷光苷肽-S-转移酶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获得重组质粒pGEX-PCV737-421。PCV2Cap蛋白羧基端(426-37nt)和Rep蛋白已在过去的研究中分别融合表达。利用IPTG对3种重组大肠杆菌BL21进行诱导,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SDS-PAGE)以及对PCV2阳性猪多抗血清的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在此基础上,将3种SDS-PAGE分离粗纯的重组表达产物碾碎后分别免疫BALB/c小鼠,用获得的抗鼠血清与PCV2病毒感染PK15细胞做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结果PCV2Cap蛋白的氨基端片段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且Cap蛋白羧基端和Rep蛋白的原核表达产物都能在免疫印迹试验中被PCV2阳性猪血清检测出特异性条带,重组蛋白免疫鼠血清可在IFA试验中观察到特异性的荧光分布,即检测到培养细胞中的病毒抗原。结论PCV2全基因组都可以用原核系统高效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环病毒属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 免疫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压结合的超高压技术对虾原肌球蛋白抗原性与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建勋 陈颖 +2 位作者 吴亚君 黄文胜 葛毅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22-526,共5页
近年来食源性虾过敏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深入研究超高压技术改变虾类致敏性的机理,从凡纳滨对虾中分离纯化出最主要过敏原原肌球蛋白,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原肌球蛋白进行了鉴定,并运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 近年来食源性虾过敏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深入研究超高压技术改变虾类致敏性的机理,从凡纳滨对虾中分离纯化出最主要过敏原原肌球蛋白,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原肌球蛋白进行了鉴定,并运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间接ELISA)和圆二色光谱法(CD)以及荧光光谱法分析了温压结合的超高压技术中温度因素对原肌球蛋白抗原性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原肌球蛋白在300MPa 15min处理条件下,经35与45℃处理,其抗原性增强,而经55,65与75℃处理,其抗原性降低。原肌球蛋白二级结构随温度上升,出现α-螺旋与β-折叠、β-转角以及无规则卷曲结构之间的转换;三级结构发生了由伸展状态到折叠状态,再有部分伸展而后折叠的动态变化。由此推断,温压结合的超高压技术中通过调节温度条件,可引起虾原肌球蛋白构象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抗原性的改变。研究结果对于开发低敏性虾制品的新方法、新工艺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压结合的超高压技术 原肌球蛋白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圆二色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