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间接荧光免疫技术检测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
1
作者 陈明勇 张冰 +1 位作者 周海鹰 曾群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4期71-75,共5页
建立了用于检测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间接荧光免疫技术 ,对人工感染动物和自然感染病例进行了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检测 ,并作了阻断试验和类症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建立的间接荧光免疫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关键词 间接荧光免疫技术 检测 牦牛 致病性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副溶血弧菌 被引量:23
2
作者 姚斐 寇运同 +2 位作者 陈刚 纪伟尚 徐怀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副溶血弧菌 VBN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抗体 被引量:8
3
作者 胡清海 张知良 +1 位作者 黄建芳 赵宝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39,共2页
用 MDCC- MSB1细胞增殖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AV)CuX- 1毒株制备抗原,建立了检测 CA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 CAV基因工程亚单位苗首免、二免和三免后鸡体内的 CAV抗体,结果表明首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 CAV抗体的... 用 MDCC- MSB1细胞增殖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AV)CuX- 1毒株制备抗原,建立了检测 CA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 CAV基因工程亚单位苗首免、二免和三免后鸡体内的 CAV抗体,结果表明首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 CAV抗体的滴度很低或几乎测不到抗体;二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可测到较高的 CAV抗体;三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的 CAV抗体滴度更高。另外,应用此方法调查了某禽场 3个批次鸡体内的 CAV抗体,其中 32日龄黄鸡和 1日龄乌骨鸡体内的 CAV抗体为阴性,而 1日龄黄鸡体内的 CAV抗体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免疫检测 病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风信子黄腐病菌 被引量:4
4
作者 胥婧 沈秀萍 +2 位作者 邵秀玲 胡白石 许志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61,共4页
根据风信子黄腐病菌(Xanthom onas hyacinthi,XHA)的fimA基因,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JAAN/JARA,目的片段为226 bp,用来检测样本中有无目标细菌。用XHA全菌体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建立了检测风信子黄腐病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技术。用... 根据风信子黄腐病菌(Xanthom onas hyacinthi,XHA)的fimA基因,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JAAN/JARA,目的片段为226 bp,用来检测样本中有无目标细菌。用XHA全菌体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建立了检测风信子黄腐病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技术。用上述两种方法对风信子黄腐病菌和人工接种发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可以准确、灵敏地检测风信子黄腐病菌及带菌样品,方法简单、快速、实用,可以在口岸检疫中推广使用,以减少风信子黄腐病菌进入中国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信子黄腐病菌 PCR检测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研究黄芪多糖体外抗新城疫病毒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肖传飞 葛铭 张瑞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67,共3页
为探究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以MTT法研究黄芪多糖(APS)抗新城疫病毒(N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作用的可行性。将安全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APS和NDV以预防和治疗两种方式加入CEF培养体系中,MTT法测定CEF活力,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DV增殖... 为探究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以MTT法研究黄芪多糖(APS)抗新城疫病毒(N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作用的可行性。将安全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APS和NDV以预防和治疗两种方式加入CEF培养体系中,MTT法测定CEF活力,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DV增殖情况。结果显示预防组CEF增殖活力强于治疗组,治疗组NDV的增殖量较预防组大,P<0.05或P<0.01。表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能直观的反应病毒在细胞上的增殖情况,该技术联合MTT法研究中药抗病毒作用可靠、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鸡胚成纤维细胞 新城疫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8
6
作者 崔尚金 全滟平 +3 位作者 李曦 符芳 姜艳玲 张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6,共4页
将接种PCV2且经多次传代的PK-15带毒细胞分散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上,制成抗原诊断板,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PCV2的抗体。通过对各种反应物的工作浓度与作用时间的优化,建立了PCV2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可用于PCV2抗体水平... 将接种PCV2且经多次传代的PK-15带毒细胞分散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上,制成抗原诊断板,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PCV2的抗体。通过对各种反应物的工作浓度与作用时间的优化,建立了PCV2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可用于PCV2抗体水平的监测,为今后的猪圆环病毒疫苗抗体检测的研究提供了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鼻支原体黏附宿主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纪燕 熊祺琰 +5 位作者 韦艳娜 马庆红 白方方 冯志新 刘茂军 邵国青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猪鼻支原体是临床猪场的常见病菌,可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肺炎、关节炎、中耳炎等慢性炎症,同时其与多种人类肿瘤有明显相关性,但其致病机理有待深入,其感染细胞机制的研究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欲建立一种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猪... 目的猪鼻支原体是临床猪场的常见病菌,可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肺炎、关节炎、中耳炎等慢性炎症,同时其与多种人类肿瘤有明显相关性,但其致病机理有待深入,其感染细胞机制的研究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欲建立一种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猪鼻支原体黏附宿主细胞的方法。方法以猪鼻支原体和猪肾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以兔抗猪鼻支原体纯化抗体为一抗,以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为二抗,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猪鼻支原体黏附宿主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IFA)。结果最终确定最小黏附滴度为1∶107 CCU/mL,猪鼻支原体黏附PK15所需时间为6h以上,一抗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100,二抗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1 600。结论表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用来检测猪鼻支原体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作用。为猪鼻支原体的研究特别是感染细胞机制的体外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同时为疾病的诊断及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鼻支原体 黏附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8
作者 张焕容 何美琳 +1 位作者 徐凤 岳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5-328,共4页
为建立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IFA),本研究以纯化的DHAV-C单克隆抗体(MAb)为一抗,FITC标记的兔抗鼠Ig G(Ig G-FITC)为二抗,建立了DHAV-C IFA检测方法。该方法仅对感染DHAV-C的肝组织触片检测为阳性,而对分别感... 为建立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IFA),本研究以纯化的DHAV-C单克隆抗体(MAb)为一抗,FITC标记的兔抗鼠Ig G(Ig G-FITC)为二抗,建立了DHAV-C IFA检测方法。该方法仅对感染DHAV-C的肝组织触片检测为阳性,而对分别感染基因A型鸭甲肝病毒、新城疫病毒、鸭瘟病毒、鸭圆环病毒、鸭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鸭源大肠杆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鸭源沙门氏菌的SPF鸭肝组织触片检测为阴性,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好。一抗和二抗在-20℃至少能保存7个月。实验感染SPF雏鸭IFA和RT-PCR检测符合率100%。本研究建立的DHAV-C IFA方法特异性好,可以用于该病毒感染肝组织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检测抗核抗体谱的评价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尚晓莹 于腾 +4 位作者 孙桂荣 姚远 张丽君 贺侠琴 刘明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分析和评估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MBFFI)检测抗核抗体谱的结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MBFFI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333例自身免疫病患者、44例其他疾病患者和59例健康者血清的抗核抗体谱,进行结果的一致性检验,并用间接免疫... 目的:分析和评估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MBFFI)检测抗核抗体谱的结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MBFFI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333例自身免疫病患者、44例其他疾病患者和59例健康者血清的抗核抗体谱,进行结果的一致性检验,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核抗体,比较3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MBFFI与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所有标本抗核抗体谱一致率为83. 26%,Kappa值=0. 655;病例组各项目一致率在79. 88%至99. 40%之间,Kappa值在0. 106至0. 958之间。对照组各项目一致率在96. 61%至100. 00%之间,其他疾病组各项目一致率在95. 45%至100. 00%之间。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诊断自身免疫病的灵敏度最高(P<0. 01),MBFFI诊断自身免疫病的特异度最高(P<0. 05),MBFFI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P<0. 01)。结论: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检测抗核抗体谱与免疫印迹技术相比,一致性尚可,特异度更高,可以替代免疫印迹技术成为新一代的抗核抗体确认试验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谱 抗核抗体 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 免疫印迹技术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荧光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旭清 张韬 《云南畜牧兽医》 2016年第6期40-41,共2页
免疫荧光技术是把血清学和显微镜示踪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技术。介绍了直接免疫荧光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关键词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寄生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内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颖 陈彪 +1 位作者 王乃利 郝欣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5-910,共6页
目的通过对人内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制作过程中防脱片和抗原修复方法的探讨,寻找获得满意染色效果的最佳技术方法。方法取无已知耳科疾病的尸检颞骨标本,经取材、固定、脱钙、脱水、包埋后,行冰冻切片,-20℃冷冻保存。染色前的... 目的通过对人内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制作过程中防脱片和抗原修复方法的探讨,寻找获得满意染色效果的最佳技术方法。方法取无已知耳科疾病的尸检颞骨标本,经取材、固定、脱钙、脱水、包埋后,行冰冻切片,-20℃冷冻保存。染色前的防脱片处理分为Ⅰ组(后固定组)、Ⅱ组(烤片组)和Ⅲ组(后固定联合烤片组)。处理后,每组再行抗原修复,分别分为A组(热修复组)、B组(酶消化组)和C组(Triton组)。应用间接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WARP、NF200、CD68及IBA1这4种抗体在各组中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对其脱片情况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在防脱片处理的3组中,Ⅲ组(后固定联合烤片组)的防脱片效果最佳,基本无脱片现象。抗原修复的3组中,A组和C组的抗原修复作用较为满意,B组修复作用不佳,且对组织的细胞结构产生了破坏作用。结论应用后固定联合烤片法防止脱片和应用热修复或Triton进行抗原修复在本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适当的防脱片处理和抗原修复方法对提高内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敏感性和制片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内耳 冰冻切片 防脱片 抗原修复 间接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PrP102-242在COS-1中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检测
12
作者 丁耀忠 刘永生 +2 位作者 陈浩泰 刘文倩 张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重组的PrP102-242在COS-1细胞中的稳定表达以及表达产物的检测。方法重组表达载体pCI-PrP102-242转染COS-1细胞后,经不同浓度的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的细胞系,然后用间接免疫荧光、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 目的重组的PrP102-242在COS-1细胞中的稳定表达以及表达产物的检测。方法重组表达载体pCI-PrP102-242转染COS-1细胞后,经不同浓度的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的细胞系,然后用间接免疫荧光、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间接免疫荧光、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到目的蛋白在COS-1细胞中的表达。结论目的蛋白PrP102-242在COS-1细胞中的成功表达为下一步研究PrPc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朊蛋白 COS-1细胞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朊蛋白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13
作者 丁耀忠 张杰 +7 位作者 刘永生 陈豪泰 马丽娜 马艳平 杨生海 王猛 刘文倩 殷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5-759,共5页
为研究重组蛋白pCI-PrP27-30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用pCI-PrP27-30重组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后,经不同浓度的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的细胞系,然后用间接免疫荧光、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在COS-... 为研究重组蛋白pCI-PrP27-30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用pCI-PrP27-30重组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后,经不同浓度的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的细胞系,然后用间接免疫荧光、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在COS-7细胞中成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朊蛋白 COS-7细胞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硒对Epstien-Barr病毒抗原表达的效应
14
作者 罗慧玲 吴荫棠 李满枝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92-196,共5页
本文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研究微量元素镍和硒在试管内对Epstein-Barr virus(EBV)多种抗原表达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20ug/ml NiSO_4·6H_2O与无细胞毒性的Na_2SeO_3.(≤0,5ug/ml)对EBV多种抗原的表达呈现促进和抑制两... 本文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研究微量元素镍和硒在试管内对Epstein-Barr virus(EBV)多种抗原表达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20ug/ml NiSO_4·6H_2O与无细胞毒性的Na_2SeO_3.(≤0,5ug/ml)对EBV多种抗原的表达呈现促进和抑制两种完全相反的生物学效应,但在相同的浓度和时间作下,Ni显示出增加B_95-8细胞壳抗原(VCA)而降低P_3HR-Ⅰ细胞VCA的两种相反作用、此外Se对EBV抗原的抑制较Ni的促进作用强烈而持久,同时Se对致癌物Ni和巴豆油,正丁酸诱导的EBV抗原表达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 病毒抗原 抗原表达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细胞毒性 抑制 巴豆油 正丁酸 NiSO4 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地区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病原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水平 肖扬名 +1 位作者 夏忠弟 周爱东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47-148,共2页
目的 :探讨长沙地区病毒性脑炎与疱疹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IFA)检测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或血清中疱疹病毒特异性IgG ,IgM。结果 :92 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有 1 33例 (1 4 4% )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1 0... 目的 :探讨长沙地区病毒性脑炎与疱疹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IFA)检测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或血清中疱疹病毒特异性IgG ,IgM。结果 :92 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有 1 33例 (1 4 4% )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1 0岁以下年龄为发病高峰 ,9例 (0 98% )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1 2例 (1 3 % )为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结论 :长沙地区疱疹病毒性脑炎病原以单纯疱疹病毒最常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性脑炎 病原学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58型(HPV58)主要衣壳蛋白L1的可溶性表达及应用
16
作者 陈玉梅 栗宁 +6 位作者 薛明岩 周景明 祁艳华 殷佳佳 张雨晴 李昱雅 王爱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3-558,共6页
目的原核表达获得人乳头瘤病毒58型主要衣壳蛋白L1(HPV58 L1)并进行鉴定。方法将HPV58 L1蛋白的重组表达菌pE⁃SUMO⁃58 L1(BL21)经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法鉴定重组SUMO⁃58 L1蛋白的表达情况;经Ni柱纯化获得重组SUMO⁃5... 目的原核表达获得人乳头瘤病毒58型主要衣壳蛋白L1(HPV58 L1)并进行鉴定。方法将HPV58 L1蛋白的重组表达菌pE⁃SUMO⁃58 L1(BL21)经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法鉴定重组SUMO⁃58 L1蛋白的表达情况;经Ni柱纯化获得重组SUMO⁃58 L1蛋白,经泛素样蛋白酶1(ULP1)酶切去除SUMO标签获得重组HPV58 L1蛋白,红细胞凝集试验(HA)验证HPV58 L1蛋白活性;再将重组HPV58 L1蛋白免疫BALB/c小鼠,ELISA测定免疫血清效价,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免疫血清与HEK293T细胞瞬时表达的HPV58 L1蛋白的反应情况。结果重组蛋白SUMO⁃58 L1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量较高,其相对分子质量(M_(r))约72000。经Ni⁃NTA亲和纯化后,再用ULP1去除SUMO标签最终得到M_(r)约58000的HPV58 L1蛋白,该重组蛋白具有类似于HPV病毒的凝集小鼠红细胞的血凝活性,其血凝价为1∶16。ELISA测定HPV58 L1蛋白免疫小鼠血清效价最高可达1∶10240,且免疫血清可与HEK293T细胞瞬时表达的HPV58 L1蛋白发生特异反应。结论经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成功获得了具有血凝活性的重组HPV58 L1蛋白,其免疫血清可用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真核细胞表达的HPV58 L1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58型(HPV58) L1蛋白 原核表达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