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 被引量:10
1
作者 倪穗 余晓巍 +3 位作者 王建平 雷爱莹 曾地刚 吴雄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9-493,共5页
参照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序列,根据PCR引物设计的原则,设计巢式PCR引物,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如何快速检测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的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对RT-PCR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参照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序列,根据PCR引物设计的原则,设计巢式PCR引物,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如何快速检测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的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对RT-PCR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巢式RT-PCR扩增获得279bp的特异性片断,阴性对照无扩增条带。巢式RT-PCR扩增出的特异性片段经测序分析,结果证实与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出0.1pg的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RNA。初步建立了VHSV的巢式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特异,可为VHSV的检测提供一个快速、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 巢式逆转录聚合反应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与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在289例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中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玥 李艳 +2 位作者 金晶纯 王亚柱 魏鑫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38-741,共4页
目的比较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在白血病融合基因BCR/ABL、PML/RARa及AML1/ETO检测中的结果。方法分别应用RT-PCR与nPCR对289例急慢性白血病初诊和完全缓解的患者BCR/ABL、PML/RARa及AML1/ETO融合基因... 目的比较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在白血病融合基因BCR/ABL、PML/RARa及AML1/ETO检测中的结果。方法分别应用RT-PCR与nPCR对289例急慢性白血病初诊和完全缓解的患者BCR/ABL、PML/RARa及AML1/ETO融合基因进行检测,结合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及临床转归予以分析。结果 46例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5.7%和93.5%(P=0.997);69例完全缓解CML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8.4%和58.1%(P<0.05)。32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3.8%和90.6%(P=0.996);114例完全缓解APL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2.3%和7.0%(P<0.05)。12例初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NLL-M2)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0.0%和50.0%(P=1.0);16例完全缓解ANLL-M2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0%和12.5%(P<0.05)。结论 RT-PCR较nPCR更为敏感而准确,应用RT-PCR可以提高微小残留病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融合基因 实时定量聚合反应 巢式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检测细菌并革兰分型的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汤伟 汪晓莺 +1 位作者 马国光 褚少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以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菌及作革兰阴、阳性分型,并与细菌培养法比较。方法以细菌16SrRNA基因为靶序列,采用一对通用引物(pm1,pm3)和一条革兰阴性型特异性引物(pm2),以半巢式PCR方法扩增实验室保留菌株的DNA并作出革兰染... 目的以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菌及作革兰阴、阳性分型,并与细菌培养法比较。方法以细菌16SrRNA基因为靶序列,采用一对通用引物(pm1,pm3)和一条革兰阴性型特异性引物(pm2),以半巢式PCR方法扩增实验室保留菌株的DNA并作出革兰染色分型;以人类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HBVDNA阳性血清以及白假丝酵母菌为对照,检测此方法的特异性;采用倍比稀释菌液作敏感性实验;与细菌培养法比较,验证此方法检测临床标本的敏感性。结果对17个实验室保留菌株进行检测,以通用引物对作第1次PCR均得到371bp长度的DNA片段;再以革兰阴性菌特异引物对(pm2,pm3)作第2次PCR,9种阴性菌均得到353bp的DNA片段,而8种阳性菌未被扩增。特异性实验表明,此通用引物与人类基因组DNA、真菌及病毒无交叉反应。敏感性实验表明,采用半巢式PCR可检测出3个CFU的细菌。对120份临床标本检测,半巢式PCR检测阳性率(29.2%)显著高于细菌培养法检测阳性率(17.5%)。结论此半巢式PCR检测细菌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的特点,并能对细菌进行革兰阴性、阳性分型,可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聚合反应 16SRRNA基因 细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流感嗜血杆菌b型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姜敏 胡翼云 +4 位作者 高薇 袁林 沈叙庄 俞桑洁 杨永弘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评价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在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估计氨苄西林耐药Hi中b型的比率。方法对2000—2003年北京、上海、广州细菌监测项目中,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分离培养的899株Hi,用E试验法检测氨苄西... 目的评价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在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估计氨苄西林耐药Hi中b型的比率。方法对2000—2003年北京、上海、广州细菌监测项目中,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分离培养的899株Hi,用E试验法检测氨苄西林耐药情况后,用nested-PCR与玻片凝集法对氨苄西林耐药菌株进行b型检测。结果检出74株氨苄西林耐药Hi。nested-PCR与玻片凝集法检测Hib的结果一致,74株氨苄西林耐药Hi中有2株为Hib,约占2.7%。结论nested-PCR b型荚膜检测方法可作为玻片凝集法的一个重要补充。3地4年内呼吸道感染的儿童鼻咽部携带的氨苄西林耐药Hi中,Hib的比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流感嗜血杆菌 巢式聚合反应 玻片凝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焦枯病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谯天敏 张静 +2 位作者 麻文建 朱天辉 郑磊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7-504,共8页
桉树焦枯病是威胁桉树生长的首要病害,建立准确、有效的桉树焦枯病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技术是桉树焦枯病前期诊断的必要手段。本研究针对柱枝双孢霉(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菌株的β-微管蛋白(... 桉树焦枯病是威胁桉树生长的首要病害,建立准确、有效的桉树焦枯病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技术是桉树焦枯病前期诊断的必要手段。本研究针对柱枝双孢霉(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菌株的β-微管蛋白(beta-tubulin)基因上保守序列极强的靶基因区域序列进行特异性引物BT-S-1/BTA-1的设计和通用引物BT-T1-S/BT-CYLTUBIR-A的合成,分别利用常规PCR和巢式PCR技术对引物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检测和比较,同时本研究也对所建立的巢式PCR用于桉树焦枯病原菌快速检测的田间时效性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利用beta-tubulin基因序列通用引物BT-T1-S/BT-CYLTUBIR-A对全部供试菌株进行扩增,所有参试菌株均可扩增出1条约500bp的条带;而单独使用特异性引物BT-S-1/BT-A-1进行常规PCR扩增时仅病原菌能够扩增出1条148bp的明亮条带;当利用通用引物作为第1轮引物,以稀释10倍后的第1轮PCR产物作为第2轮PCR模板,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时,也可扩增出上述148bp大小的明亮条带,且巢式PCR的扩增效果较常规PCR具有明显的视觉优越性;灵敏度检测试验表明,巢式PCR的灵敏度可检测到5fg/μL,较常规PCR可以扩增出的极限(DNA质量浓度为5pg/μL)至少提高了103倍;田间时效检测试验也说明巢式PCR较常规PCR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灵敏性,可达到田间检测的要求。本研究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技术可有效应用于桉树焦枯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聚合反应 桉树焦枯病 快速检测 丽赤壳属 柱枝双孢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骨髓增殖性疾病PDGFRB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敏航 姜孟孟 +6 位作者 高丽 徐媛媛 丁一 王莉莉 靖彧 王全顺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443-1446,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PDGFRB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利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对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与PDGFRB基因重排相关的融合基因定性检测。结果显示,146例MPD患者骨髓或... 本研究旨在探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PDGFRB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利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对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与PDGFRB基因重排相关的融合基因定性检测。结果显示,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有8例出现PDGFRB基因重排,阳性率为5.5%。其中3例为TEL-PDGFRB融合基因,2例为HIP1-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GIT2-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TP53BP1-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WDR48-PDGFRB融合基因。结论:运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方法进行MPD患者PDGFRB基因重排检测,对于疾病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且可以为药物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多重巢式聚合反应 骨髓增殖性疾病 PDGFRB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胎儿组织中人微小病毒B19核酸序列 被引量:1
7
作者 曹虹 郭辉玉 +1 位作者 卓礼梅 张文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7-19,共3页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了7例胎儿的12份组织标本,在4份脑组织和1份脾组织中扩增出700bp片段,经酶切鉴定证明其为特异性片段。用地高辛标记的人微小病毒B19(PVB19)DNA探针对PCR检测阳性标本进行...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了7例胎儿的12份组织标本,在4份脑组织和1份脾组织中扩增出700bp片段,经酶切鉴定证明其为特异性片段。用地高辛标记的人微小病毒B19(PVB19)DNA探针对PCR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原位杂交,在2份脑组织和1份脾组织中检出了PVB19DNA阳性颗粒,PCR和原位杂交方法结合应用可为胎儿PVB19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和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一套持异、敏感和准确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微小病毒B19 原位杂交 胎儿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顾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4-96,共3页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nsituPCR)是一项高新生物技术,它不仅可以检测在细胞中微量的DNA或者RNA,而且可以精确定位,因此在分子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根据最新的研究...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nsituPCR)是一项高新生物技术,它不仅可以检测在细胞中微量的DNA或者RNA,而且可以精确定位,因此在分子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根据最新的研究资料,介绍了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主要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建议在间接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ndirectinsituPCR)中用引物原位标记(PRINS)技术代替荧光标记原位杂交(FISH)检测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原位聚合 荧光标记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巨细胞病毒DNA多聚酶基因
9
作者 周琳 钱景 Harder TC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272-275,共4页
目的 :探讨多重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 msn PCR)在研究巨细胞病毒 ( CMV) DNA多聚酶基因 ( UL -54)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 8例心肺移植患者血标本中提取 DNA,以 CMV-UL 54为模板 ,自行设计 6条特异性引物 ,建立 msn PCR扩增系统。扩增... 目的 :探讨多重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 msn PCR)在研究巨细胞病毒 ( CMV) DNA多聚酶基因 ( UL -54)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 8例心肺移植患者血标本中提取 DNA,以 CMV-UL 54为模板 ,自行设计 6条特异性引物 ,建立 msn PCR扩增系统。扩增产物在 DNA测序仪上自动测序。结果 :msn PCR能扩增出 42 7bp和 1 0 52 bp两条目的片段 ,扩增产物测序表明存在导致氨基酸改变的碱基有义突变。结论 :msn PCR扩增结合测序 ,可检测 CMV-UL 54的 7个功能区目片段中的碱基突变 ,msn PCR比普通 PCR更加省时和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属 器官移植 多重半巢式聚合反应 多聚基因 DNA CM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导电玻璃(ITO)基材自加热传感静态芯片聚合酶链反应(PCR)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志勇 田晓溪 +2 位作者 渠柏艳 陈坤 方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259-2263,共5页
利用商品化ITO玻璃导电层的温阻效应,无需任何微加工手段,实现了自加热和传感的芯片温度自动程序控制,最大程度地减小了传感滞后对温度控制稳定性的影响,温度控制的稳定性达到了0.2℃,升温速度最快可达20℃/s以上,在冷却风扇辅助下降温... 利用商品化ITO玻璃导电层的温阻效应,无需任何微加工手段,实现了自加热和传感的芯片温度自动程序控制,最大程度地减小了传感滞后对温度控制稳定性的影响,温度控制的稳定性达到了0.2℃,升温速度最快可达20℃/s以上,在冷却风扇辅助下降温速度最快达到了8℃/s.芯片温控单元的引线从传统的两对(一对用于传感,一对用于加热)减少为一对.通过在该芯片上直接构建多个开放微池反应器的方法成功地实现了λDNA 157 bp片段的并行扩增.将该芯片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样品台上,以蓝色(575 nm)发光二极管为光源,以光电倍增管为检测手段检测了dsDNA和SYBR GreenⅠ嵌合物的荧光强度随温度的实时变化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铟锡(ITO)玻璃 自加热传感温控 静态芯片聚合反应 原位实时荧光监测 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种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普氏立克次体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红 宫占威 +2 位作者 张雪颖 陈梅玲 陈香蕊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7-79,共3页
目的 建立特异敏感的快速检验普氏立克次体PCR检测方法 ,并能与莫氏立克次体相区分。方法 采用种特异性巢式PCR方法 ,进行实验室模拟检测。结果 以普氏立克次体的rpa14 /16基因为靶标设计了两对引物 ;该引物特异性实验表明仅普氏立... 目的 建立特异敏感的快速检验普氏立克次体PCR检测方法 ,并能与莫氏立克次体相区分。方法 采用种特异性巢式PCR方法 ,进行实验室模拟检测。结果 以普氏立克次体的rpa14 /16基因为靶标设计了两对引物 ;该引物特异性实验表明仅普氏立克次体特异性片段可以扩增出来 ,其余相关立克次体均扩增不出 ,尤其可鉴别其同群的莫氏立克次体 ;敏感性测试结果可检测出 6 3fg的普氏立克次体DNA ,可检测出 0 0 5个鸡胚半数感染量 (CEID5 0 )的立克次体 ;对人工模拟的小鼠脏器研磨液、血液标本检测发现该法在血液标本中的检测敏感性下降 3~ 4个滴度。结论 我们建立的巢式PCR可快速检验普氏立克次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立克次体 莫氏立克次体 巢式聚合反应 斑疹伤寒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结核杆菌的间接原位巢式PCR法检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兰英 闫文生 赵彤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92-993,共2页
目的明确结核杆菌在肺癌组织中的细胞定位。方法采用敏感特异的间接原位巢式PCR对15个经液相巢式PCR检测示TB-DNA阳性的肺癌组织蜡块进行再次检测。结果结核杆菌典型的杆菌型主要位于癌组织周围间质或部分吞噬细胞胞质内;变异体L型则呈... 目的明确结核杆菌在肺癌组织中的细胞定位。方法采用敏感特异的间接原位巢式PCR对15个经液相巢式PCR检测示TB-DNA阳性的肺癌组织蜡块进行再次检测。结果结核杆菌典型的杆菌型主要位于癌组织周围间质或部分吞噬细胞胞质内;变异体L型则呈现颗粒状,主要位于癌组织周围增生的肺泡上皮细胞胞质、炎症细胞胞质和吞噬细胞胞质,且呈片状或灶状分布。结论结核杆菌感染可能在肺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结核杆菌 免疫学 间接原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多聚酶链反应在诊断乙型重型肝炎中的意义
13
作者 卢桥生 骆抗先 章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6年第2期80-81,共2页
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例,血清病毒水平极低,以至于在部分病例即使以极灵敏的聚合酶链反应也难以检测出来。巢式多聚酶链反应可检测出低至1—10个模板DNA的水平,我们应用此方法检测了12例重症肝炎病人血清乙肝病毒DNA。结果:以C_1、C_... 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例,血清病毒水平极低,以至于在部分病例即使以极灵敏的聚合酶链反应也难以检测出来。巢式多聚酶链反应可检测出低至1—10个模板DNA的水平,我们应用此方法检测了12例重症肝炎病人血清乙肝病毒DNA。结果:以C_1、C_3引物一次能检出HBVDNA者4例,其中有3例HBeAg阳性者全部被检出;经C_(12)、C_(16)内引物巢式扩增后,12份标本中全部检出HBVDNA。说明巢式多聚酶链反应在乙型重症肝炎的病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诊断 聚合反应 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多聚酶链反应快速检测胎儿性别
14
作者 柳青 陈宏础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1-42,共2页
为建立一种非侵入性的对X性连锁遗传性疾病胎儿的早期产前性别鉴定方法,我们采用了巢式PCR方法来扩增孕妇外周血中男性胎儿的Y染色体特异序列,并与新生儿出生性别相对照。44例孕妇中22例分娩男性婴儿.其中19例扩增出Y特... 为建立一种非侵入性的对X性连锁遗传性疾病胎儿的早期产前性别鉴定方法,我们采用了巢式PCR方法来扩增孕妇外周血中男性胎儿的Y染色体特异序列,并与新生儿出生性别相对照。44例孕妇中22例分娩男性婴儿.其中19例扩增出Y特异片段,阳性检出率为86.4%(19/22).其余22例分娩女性婴儿,其中无一例出现Y特异扩增带,结果提示用巢式PCR方法可快速判断胎儿性别,使临床上无伤性产前检查X性连锁遗传性疾病的胎儿性别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 胎儿 性别鉴定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单管巢式PCR反应条件在临床结核菌检测中的必要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青 丁北川 《中国防痨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反应条件对PCR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整单管巢式PCR反应的模板量、外引物浓度和外循环数,并随机选取临床细菌学检测确定的菌阳及菌阴患者的标本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1.单管巢式PCR反应条件中的模板量...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反应条件对PCR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整单管巢式PCR反应的模板量、外引物浓度和外循环数,并随机选取临床细菌学检测确定的菌阳及菌阴患者的标本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1.单管巢式PCR反应条件中的模板量及外引物循环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提示在各个实验室进行PCR反应临床标本检测时,优化反应条件的重要性。2.经优化的反应条件检测临床痰标本,PCR结果与临床细菌学阳性结果的符合性较高(大于90%),对细菌学阴性患者的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53%,并具有很高的重复性。结论证明了优化PCR反应条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 巢式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靶基因Staufen在小鼠海马的原位杂交定位
16
作者 李国政 郭晶晶 彭从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0,76,共6页
目的:依据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靶基因STAUFEN蛋白序列寻找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的动物模型,并在动物模型的脑组织上进行Staufen1mRNA的定性和定位。方法:查找相关动物的STAUFEN蛋白序列,构建生物进化树,寻找合适的动物模型。采用... 目的:依据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靶基因STAUFEN蛋白序列寻找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的动物模型,并在动物模型的脑组织上进行Staufen1mRNA的定性和定位。方法:查找相关动物的STAUFEN蛋白序列,构建生物进化树,寻找合适的动物模型。采用反转录PCR扩增Staufen1片断,接入载体制作亚克隆,转化细菌后筛选、扩增、抽提,然后测序鉴定。体外转录Staufen1基因mRNA探针,将其和脑组织冰冻切片原位杂交、显色。结果:生物进化树提示,小鼠与人的Staufen1的蛋白序列相似性达99.7%;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小鼠海马CA1、CA2、CA3和DG区存在Staufen1 mRNA的表达。结论:小鼠是研究Staufen1基因在海马转录的合适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质 基因 蛋白质类 海马 代谢 原位杂交 转录因子 逆转录聚合反应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MSP法检测恶性血液病细胞株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华蓉 沈建箴 +3 位作者 付海英 叶宝国 范丽萍 林福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75-378,共4页
本研究应用改进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即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种肿瘤细胞株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效率,探讨其在筛选p16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肿瘤细胞株,及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理想细胞模型中的应用。6种... 本研究应用改进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即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种肿瘤细胞株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效率,探讨其在筛选p16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肿瘤细胞株,及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理想细胞模型中的应用。6种肿瘤细胞株基因组DNA经碱变性后以亚硫酸盐修饰,再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分析检测其p16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表明:CA46、U266都有不同程度的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Molt4、K562、HL-60、Jurkat的p16基因启动子区均未甲基化。结论: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可以准确的检测出恶性血液病细胞株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方法简单,灵敏且重复性强,可以广泛用于筛选各种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以及恶性血液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反应 恶性血液病细胞株 P16基因 基因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管巢式多重PCR技术检测登革病毒及分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淑华 方美玉 +3 位作者 刘世建 常文军 王珊珊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单管巢式多重RT-PCR方法,以用于临床对于不同型别登革病毒混合感染的检测并分型。方法将1-4型登革病毒RNA混合,首先用1-4型病毒通用外引物进行一步法RT-PCR,然后以混合病毒RT-PCR产物为模板,在同一反应管内同时加入4对(5... 目的建立一种单管巢式多重RT-PCR方法,以用于临床对于不同型别登革病毒混合感染的检测并分型。方法将1-4型登革病毒RNA混合,首先用1-4型病毒通用外引物进行一步法RT-PCR,然后以混合病毒RT-PCR产物为模板,在同一反应管内同时加入4对(5条)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多重PCR,结果用EB染色的3%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并将其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与该方法的单一病毒模板RNA扩增进行比较。结果经反应条件的优化,混合病毒模板单管巢式多重PCR可以在同一反应管内同时扩增出4条病毒特异性目的条带,分别为482、119、290、389 bp。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单一病毒RNA的扩增相当,对模板RNA检测的敏感性可以达到66.068 copies/μl。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敏感、特异,可以根据扩增目的片段的大小进行诊断和分型,对于临床登革病毒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断和快速分型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混合感染 单管巢式多重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附红细胞体半巢式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慧平 冯会权 +5 位作者 巴彩凤 尤立娜 王凯 廉长红 林小丰 石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2-326,共5页
目的为能够更加准确、敏感的检测出猪附红细胞体(Mycoplasma suis,M.suis),本试验建立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emi-nested PCR)。方法利用Oligo 6.0和Primer 5.0软件设计筛选出... 目的为能够更加准确、敏感的检测出猪附红细胞体(Mycoplasma suis,M.suis),本试验建立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emi-nested PCR)。方法利用Oligo 6.0和Primer 5.0软件设计筛选出合适的PCR引物,经酶切分析和半巢式PCR进一步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同时与普通PCR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测得的猪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发表的猪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AJ504999)同源性为100%。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设计的PCR引物不能从弓形虫、链球菌、大肠杆菌、猪肺炎支原体和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条带。通过敏感性试验,半巢式PCR诊断方法最低能够检测出0.12fg的标准模板DNA。通过与普通PCR比较,证明本试验建立的半巢式PCR更具敏感性和实用性。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半巢式PCR诊断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实用等特点,为猪附红细胞体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附红细胞体 巢式聚合反应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PCR技术及其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超 高洪 +1 位作者 赵宝洪 屈长林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5期95-97,共3页
原位PCR技术是在原位杂交和PCR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在组织切片或整个细胞上检测单复制或低复制的核酸样品,兼具两者的优势,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定位准确的特点。在病理学领域,原位PCR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检... 原位PCR技术是在原位杂交和PCR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在组织切片或整个细胞上检测单复制或低复制的核酸样品,兼具两者的优势,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定位准确的特点。在病理学领域,原位PCR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中微生物病原的核酸,还可以分析肿瘤、遗传性疾病等内源基因的变化,以及跟踪疾病与治疗过程带来的基因组改变,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疾病发生发展与致病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病理学研究与诊断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反应 病理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