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HEV ORF2蛋白McAb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EV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丹丹 张馨心 +1 位作者 赵立平 相文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7期24-26,共3页
应用抗猪戊型肝炎病毒(HEV)ORF2蛋白单克隆抗体和猪戊型肝炎病毒多克隆抗血清对感染猪戊型肝炎病毒的A549细胞培养物进行了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原的比较研究。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后,HEV感染细胞培养物中多数细胞在... 应用抗猪戊型肝炎病毒(HEV)ORF2蛋白单克隆抗体和猪戊型肝炎病毒多克隆抗血清对感染猪戊型肝炎病毒的A549细胞培养物进行了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原的比较研究。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后,HEV感染细胞培养物中多数细胞在其胞浆和细胞膜上出现黄绿色荧光,未接种病毒的细胞培养物被伊文思蓝染成红色,未见有黄绿色荧光染色的细胞存在;多克隆抗血清对接种病毒的细胞培养物染色后,荧光强度高,呈现亮绿色,但未接种HEV的细胞培养物亦有一定的非特异性荧光反应。结果表明,利用所研制的抗HEVORF2蛋白McAb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病原检测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单克隆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兔化弱毒间接免疫荧光鉴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牛成明 姚静 +3 位作者 杨灵芝 杨琴 马景霞 朱杰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6年第10期86-89,共4页
为快速有效测定猪瘟疫苗病毒含量,建立了猪瘟兔化弱毒(HCLV)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方法,并与兔体定型热试验方法进行了初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冷甲醇固定ST细胞,将所选猪瘟活疫苗检验用阳性血清1:40倍稀释、荧光二抗1:32倍稀释时,IF... 为快速有效测定猪瘟疫苗病毒含量,建立了猪瘟兔化弱毒(HCLV)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方法,并与兔体定型热试验方法进行了初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冷甲醇固定ST细胞,将所选猪瘟活疫苗检验用阳性血清1:40倍稀释、荧光二抗1:32倍稀释时,IFA检测HCLV感染的ST细胞清晰、特异,检测猪伪狂犬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细胞阴性。对不同猪瘟疫苗半成品的检测结果显示,IFA测定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与兔体定型热试验测定兔体感染量(RID)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拟合曲线为RID/m L=2.783TCID50/m L+110107.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兔化弱毒(HCLV)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兔体感染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重组亚单位疫苗诱导小鼠免疫保护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邵美丽 刘思国 +6 位作者 王春来 王勇 宫强 尹训南 郭设平 刘建东 佟恒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21-1026,共6页
重组表达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6种主要毒力因子基因:apxⅠ、apxⅡ、apxⅢ、apxⅣ、apfa和omp,以重组蛋白rApxⅠ、rApxⅡ、rApxⅢ和rOMP组合免疫小鼠作为试验I组,重组蛋白rApxⅠ、rApxⅡ、rApxⅢr、OMPr、ApxⅣ和rApfa组合免疫小鼠... 重组表达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6种主要毒力因子基因:apxⅠ、apxⅡ、apxⅢ、apxⅣ、apfa和omp,以重组蛋白rApxⅠ、rApxⅡ、rApxⅢ和rOMP组合免疫小鼠作为试验I组,重组蛋白rApxⅠ、rApxⅡ、rApxⅢr、OMPr、ApxⅣ和rApfa组合免疫小鼠作为试验Ⅱ组,PBS为对照组,分3次免疫小鼠,采用背部皮下多点注射,每次间隔2周,免疫剂量为0.2 mL/只,3免后1周分别以APP1型菌Shope 4074株(5×109cfu)和APP2型菌S1536株(5×1010cfu)进行攻毒试验。通过小鼠保护率与抗体效价的相关性研究、肺部病理变化及肺脏细菌的分布情况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试验Ⅰ组4种重组蛋白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对APP1型菌攻毒的保护率(9/10)明显高于试验Ⅱ组(5/10)和对照组(0/8),小鼠的免疫保护率与抗体效价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且该组对APP2型菌攻毒的保护作用(无肺脏损伤)也明显优于其它两组(典型肺部损伤)。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试验Ⅰ组对肺脏细菌的清除效果也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本试验揭示试验Ⅰ组对不同血清型APP攻击能够提供很好的交叉保护作用,从而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重组亚单位疫苗 免疫保护力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禽流感病毒H_5亚型血凝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被引量:21
4
作者 邵红霞 秦爱建 +2 位作者 钱琨 刘岳龙 金文杰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2年第8期21-23,共3页
以禽流感H5 亚型病毒免疫Balb/c小鼠 ,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 ,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 ,结果获得3株阳性细胞株 ,分别命名为4B6、4A3、3H1。经2次亚克隆后 ,100 %杂交瘤细胞保持了分泌抗禽流感病毒H5 亚型抗体的能... 以禽流感H5 亚型病毒免疫Balb/c小鼠 ,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 ,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 ,结果获得3株阳性细胞株 ,分别命名为4B6、4A3、3H1。经2次亚克隆后 ,100 %杂交瘤细胞保持了分泌抗禽流感病毒H5 亚型抗体的能力。实验证明 ,所有这3株单克隆抗体仅与试验的H5 病毒株反应 ,而不能与禽流感H9 亚型病毒、鸡新城疫病毒、鹅新城疫病毒和鹅腺病毒等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这3株单克隆细胞的培养上清均能与感染H5 亚型病毒的成纤维细胞呈现亮绿色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病毒 H5亚型血凝素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血凝抑制试验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与IFA用于检测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鑫 崔治中 +5 位作者 龚建森 高明燕 范建华 俞燕 朱静 徐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99-1503,共5页
为比较ELISA与IFA用于检测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上的差别,将5个不同梯度TCID50的NX0101病毒接种到DF-1细胞上,维持培养6个不同时间段(1、2、3、5、7和9d),比较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试验发现接种剂量高于10^1.625 个TCID50,维持... 为比较ELISA与IFA用于检测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上的差别,将5个不同梯度TCID50的NX0101病毒接种到DF-1细胞上,维持培养6个不同时间段(1、2、3、5、7和9d),比较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试验发现接种剂量高于10^1.625 个TCID50,维持培养2~3dIFA即可检出阳性结果,而ELISA检测P27抗原相对滞后2~4d;当接种剂量低于10^0.625个TCID 50 时,维持培养至7dIFA检测结果为阳性而ELISA检测仍为阴性。由此得出结论IFA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到病毒的感染,而ELISA检出时间有明显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gp85单因子血清的制备及其特异性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孙鹏 陈孜孟 +4 位作者 赵国梁 崔宁 祖铭 崔治中 苏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1-376,共6页
为了制备一种快速特异性识别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K)的单因子血清,本试验将ALV-K接种DF1细胞,提取感染细胞DNA作为模板,PCR扩增1 005bp ALV-K-gp85和510bp ALV-K-gp85(fragment)基因。将其正确的阅读框插入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 为了制备一种快速特异性识别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K)的单因子血清,本试验将ALV-K接种DF1细胞,提取感染细胞DNA作为模板,PCR扩增1 005bp ALV-K-gp85和510bp ALV-K-gp85(fragment)基因。将其正确的阅读框插入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Rosetta)菌株中表达。将表达蛋白常规免疫昆明白小鼠制备抗血清。结果表明成功获得39.85和22.01ku的重组融合蛋白,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表明两血清均可与ALV-K反应,而不与ALV-A、ALV-B和ALV-J反应。本试验首次研制获得能特异性识别ALV-K的单因子血清,为K亚群禽白血病的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GP85基因 表达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单因子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表达及其单因子血清的制备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俊霞 孙鹏 +4 位作者 许书珍 李思菲 苏帅 赵鹏 崔治中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888-2894,共7页
为了制备特异性识别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单因子血清,本试验提取H9N2亚型AIV RNA,RT-PCR后,分别扩增上段HA1、中段HA2和下段HA3 3段基因。将他们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BL21(Rosetta)菌株中表达。将表达的蛋白常规免疫... 为了制备特异性识别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单因子血清,本试验提取H9N2亚型AIV RNA,RT-PCR后,分别扩增上段HA1、中段HA2和下段HA3 3段基因。将他们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BL21(Rosetta)菌株中表达。将表达的蛋白常规免疫昆明白小鼠,以制备抗血清。结果显示,成功获得3段重组融合蛋白,且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显示,上段HA1、中段HA2制备的单因子血清均可与H9N2亚型AIV反应,而下段HA3则不能。重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MZC12 HA/NA同样证明HA1、HA2两段制备的单因子血清能识别HA基因的表达。本试验成功制备了识别H9N2亚型AIV HA的单因子血清,为H9N2亚型AIV的鉴别诊断及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 HA基因 表达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单因子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抗REV血清的制备与检定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俊平 杨承槐 +3 位作者 李启红 夏业才 黄建华 陈永忠 《中国兽药杂志》 2011年第9期15-18,共4页
用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HA9901株免疫SPF鸡,无菌采血制备鸡抗REV血清。通过ELISAI、FA、AGP、HI等方法对制备的血清进行检测,未检出禽类常见的其他17种(或亚型)病毒的抗体,该血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通过测定,该血清用于间接免疫... 用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HA9901株免疫SPF鸡,无菌采血制备鸡抗REV血清。通过ELISAI、FA、AGP、HI等方法对制备的血清进行检测,未检出禽类常见的其他17种(或亚型)病毒的抗体,该血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通过测定,该血清用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的效价为1∶2000,用于IFA检测REV的染色效果与REV单抗(11B18和11B54的混合物)相当。试验结果表明,该批血清1000倍稀释可作为一抗,用于REV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抗血清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患者与疑似病例的实验室鉴别诊断 被引量:1
9
作者 潘浩 顾玲 +8 位作者 吴扬生 李显 郭喜玲 庄菱 曾晓燕 徐小琴 刘社兰 史智扬 汪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0-301,共2页
关键词 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实验室诊断 鉴别诊断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培养工艺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睿 李河林 +3 位作者 焦铁军 罗艳 仇薪鑫 裴党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47,共4页
猪圆环病毒2型(PCV2)细胞内增殖滴度的提高是开发PCV2全病毒灭活苗的瓶颈问题。为克服该困难,探究高病毒滴度PCV-2规模化增殖工艺,采用PK-15细胞单层接毒、同步接毒与带毒传代3种增殖工艺对PCV2进行增殖,并应用细胞孵育剂D-氨基葡萄糖... 猪圆环病毒2型(PCV2)细胞内增殖滴度的提高是开发PCV2全病毒灭活苗的瓶颈问题。为克服该困难,探究高病毒滴度PCV-2规模化增殖工艺,采用PK-15细胞单层接毒、同步接毒与带毒传代3种增殖工艺对PCV2进行增殖,并应用细胞孵育剂D-氨基葡萄糖对各增殖工艺进行优化,最后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比分析不同的增殖工艺组病毒增殖滴度。结果表明,单层接毒、同步接毒以及带毒传代工艺生产的PCV2病毒滴度均符合规程要求(TCID50/mL>105.5),带毒传代(第5代)生产效果显著优于前两种工艺(P<0.01);D-氨基葡萄糖的添加可将同类工艺下PCV2的病毒滴度提高1.6~3.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PK-15细胞 增殖工艺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立克氏病病毒囊膜糖蛋白B基因原核表达产物单抗的制备
11
作者 韩凌霞 丁家波 +1 位作者 陈雷 崔治中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4期51-53,58,共4页
用大肠杆菌 BL2 1表达了马立克氏病病毒 ( MDV)强毒 GA株的囊膜糖蛋白 B( g B)基因 ,通过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分离表达蛋白条带 ,切下并碾碎后作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 用大肠杆菌 BL2 1表达了马立克氏病病毒 ( MDV)强毒 GA株的囊膜糖蛋白 B( g B)基因 ,通过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分离表达蛋白条带 ,切下并碾碎后作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 ,得到 1株 GA株阳性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7C8。该单抗腹水的 ELISA效价为 1∶ 2 1 2 ,IFA效价为 1∶ 80 0 ,与 MDV不同致病型毒株 CVI988、GA、RB1 B、MD1 1、6 48A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 CEF)均呈IFA阳性。 1∶ 1 0 0稀释时与 GA感染的 CEF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dot- EL ISA)中呈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病毒 GB基因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牦牛、藏羊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睿麟 王毅 +4 位作者 王晓润 蔡金山 沈艳丽 王谢忠 张茂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4年第6期62-64,共3页
为了解青海省牛羊莱姆病感染情况,在2013年5月至10月间,我们对青海省27个县(市、区)种畜场进行了莱姆病抗体情况调查。共采集血清样品1375份,其中牛血清样品804份,藏系绵羊血清样品571份,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上述样品中的莱姆病抗体... 为了解青海省牛羊莱姆病感染情况,在2013年5月至10月间,我们对青海省27个县(市、区)种畜场进行了莱姆病抗体情况调查。共采集血清样品1375份,其中牛血清样品804份,藏系绵羊血清样品571份,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上述样品中的莱姆病抗体,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县(市、区)阳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牛血清阳性样品为97份,阳性率12.06%;羊血清阳性样品为57份,阳性率9.98%。各县(市、区)之间阳性率存在差异,部分县(市、区)阳性率差异显著。部分地区牛羊抗体阳性率均较高,显示了青海省可能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血清学调查 牦牛 藏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H06株囊膜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及生物学功能检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白妍 赵蕾 +4 位作者 杜威威 潘龙 黄小丹 杨贵君 李广兴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67-1974,共8页
采用RT-PCR方法扩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HH06株E基因全长,经抗原性和亲水性分析,将E基因部分序列(193~327bp)亚克隆于pET-32a(+)和PVAX1载体中。将阳性重组质粒pET-32a-E1转化E.coli Rosetta... 采用RT-PCR方法扩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HH06株E基因全长,经抗原性和亲水性分析,将E基因部分序列(193~327bp)亚克隆于pET-32a(+)和PVAX1载体中。将阳性重组质粒pET-32a-E1转化E.coli 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获得大小约为23ku的重组截短E1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与IBV全病毒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反应。以纯化后的E1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体效价达到220;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E1多克隆抗体与重组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多克隆抗体可检测到PVAX-E1转染Hela细胞表达的E1蛋白和感染鸡胚肾细胞(CEK)中的HH06株IBV,抗E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E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病毒 囊膜蛋白 多克隆抗体 免疫印迹试验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布鲁氏菌强毒株16M感染小鼠巨噬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春辉 郎需龙 +4 位作者 杨艳玲 王秀然 李晓燕 卜昭阳 王兴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9-203,共5页
巨噬细胞是机体抗吞噬能力最强的细胞,但布鲁氏菌不但不能被巨噬细胞杀死,反而能在胞内大量繁殖,因此,本研究建立其感染模型,为下一步继续研究布鲁氏菌与其宿主细胞表面相关膜蛋白之间的作用和胞内寄生机制奠定基础。用羊布鲁氏菌强毒株... 巨噬细胞是机体抗吞噬能力最强的细胞,但布鲁氏菌不但不能被巨噬细胞杀死,反而能在胞内大量繁殖,因此,本研究建立其感染模型,为下一步继续研究布鲁氏菌与其宿主细胞表面相关膜蛋白之间的作用和胞内寄生机制奠定基础。用羊布鲁氏菌强毒株16M感染巨噬细胞系264.7(细胞和细菌比例为1∶500),感染时间为4 h,建立布鲁氏菌感染巨噬细胞模型,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透射电镜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一抗与二抗最佳稀释度分别为1∶80和1∶80,电镜下观察到细菌侵入细胞时膜凹陷,形态发生变化,形成内吞小体。本试验减少感染过程所涉及的环境因素,优化了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所需的一抗和二抗浓度比,成功建立感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布鲁氏菌强毒株16M 巨噬细胞系RAW264.7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透射电镜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A群轮状病毒G10型XJ-2022株分离鉴定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席静 易继海 +4 位作者 王月丽 徐朕宇 李培东 张江伟 陈创夫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530-3538,共9页
【目的】试验旨在对新疆某规模牛场患腹泻疾病的犊牛进行病原学鉴定及基因型分析。【方法】采用抗原诊断试剂盒方法对在新疆某牛场随机采集的15份腹泻犊牛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对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品进行反复冻融和过滤处理,然后将样... 【目的】试验旨在对新疆某规模牛场患腹泻疾病的犊牛进行病原学鉴定及基因型分析。【方法】采用抗原诊断试剂盒方法对在新疆某牛场随机采集的15份腹泻犊牛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对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品进行反复冻融和过滤处理,然后将样品接种于Marc-145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和传代。对分离毒株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负染电镜观察进一步确定病原。对分离株的VP6和VP7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对其进行基因相似性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抗原诊断试剂盒结果显示,3份粪便样品呈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BRV)抗原阳性。将阳性粪便样品分别接种于Marc-145细胞,仅有1份样品连续盲传至第9代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IFA结果显示,接种该分离株的Marc-145细胞有亮绿色荧光,对照组未见荧光。电镜观察可见约65 nm的圆形病毒粒子,并命名为XJ-2022株。经PCR扩增获得VP6和VP7基因的目的条带,长度分别为1 356和342 bp。基因相似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表明,VP6基因与人源A群轮状病毒参考株DB2015-066(LC367318.1)相似性最高且遗传进化亲缘关系最近;VP7基因与牛源G10轮状病毒参考株XJX2(MN937506.1)相似性最高,遗传进化亲缘关系最近,确定该分离株为A群G10型轮状病毒。【结论】试验成功分离到基因型为A群G10型BRV XJ-2022株,该毒株为新疆地区首次发现的多宿主来源的基因重配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BRV) 分离鉴定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基因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立克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库构建及gB蛋白特异性单抗的筛选与鉴定
16
作者 李林燕 滕蔓 +5 位作者 刘金玲 郑鹿平 柴书军 丁轲 余祖华 罗俊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12-4723,共12页
马立克病(MD)是由马立克病病毒(MDV)感染引起的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家禽免疫抑制病与肿瘤病,制备MDV单克隆抗体可为后续的基因功能、致病机制及诊断技术研究提供关键试剂。本研究利用NE-PER TM细胞核和细胞质提取试剂,分别制备了vvMDV(MDV... 马立克病(MD)是由马立克病病毒(MDV)感染引起的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家禽免疫抑制病与肿瘤病,制备MDV单克隆抗体可为后续的基因功能、致病机制及诊断技术研究提供关键试剂。本研究利用NE-PER TM细胞核和细胞质提取试剂,分别制备了vvMDV(MDV超强毒株)标准毒株Md5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核蛋白和浆蛋白,通过切向流超滤浓缩后制备免疫原,分别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常规细胞融合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筛选,建立了一个容量为31株纯化的MDV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库,包括27株稳定分泌MDV-1特异性抗体和4株稳定分泌MDV-1、MDV-2和火鸡疱疹病毒(HVT)保守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过293T细胞真核表达gB蛋白并结合IFA染色,其中1株单克隆抗体J-1F3-C6被鉴定为MDV糖蛋白gB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其单抗腹水IFA效价为1∶25600,轻链型为Kappa,IgG亚型为IgG2a。进一步IFA染色表明,J-1F3-C6可特异性识别MDV-1、MDV-2和HVT毒株表达的gB蛋白,但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中J-1F3-C6只与MDV-1和HVT发生特异性反应。综上,本研究建立了一个MDV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库,并从中筛选鉴定了1株gB蛋白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为后续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病 单克隆抗体 糖蛋白gB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共聚焦分析 蛋白质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抗猪圆环病毒2型“ORF7”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17
作者 范志新 高登科 +5 位作者 李鑫鑫 孙颖 冯全文 田昊伦 王凯 郭抗抗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22,共8页
为深入研究新鉴定的“ORF7”蛋白在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中的作用,制备了鼠抗ORF7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进行初步应用。首先,克隆ORF7基因,分别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ORF7和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H-CMV-Flag-ORF7。将pGEX-6p-1... 为深入研究新鉴定的“ORF7”蛋白在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中的作用,制备了鼠抗ORF7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进行初步应用。首先,克隆ORF7基因,分别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ORF7和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H-CMV-Flag-ORF7。将pGEX-6p-1-ORF7进行诱导表达,确定在IPTG 0.8 mmol/L、37℃下诱导12 h表达量最高,且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分子质量大小约为44 ku。将目的蛋白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第4次免疫后收集小鼠血清,ELISA方法检测其抗体效价为1∶10000,可用于免疫印迹试验检测pGEX-6p-1-ORF7表达的重组蛋白。应用获得的多克隆抗体通过IFA检测PCV2感染的PK-15细胞中ORF7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CDH-CMV-Flag-ORF7和pEGFP-N1-ORF2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用于IFA和Western blot检测ORF7蛋白。研究结果为探究ORF7在PCV2感染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ORF7蛋白 多克隆抗体 免疫印迹试验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三种定量检测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伟伟 王英英 +7 位作者 尹纪元 汤亚方 李莹莹 王庆 高彩霞 任燕 刘春 石存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69,共7页
为了解决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enotypeⅡ,GCRV-Ⅱ)含量和滴度测定方法的选择问题,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ssay,IPMA)和间接免疫... 为了解决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enotypeⅡ,GCRV-Ⅱ)含量和滴度测定方法的选择问题,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ssay,IPM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fluorescent assay,IFA)三种方法来对GCRV-Ⅱ进行检测和含量测定,从特异性、敏感性、可靠性和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来比较这三种方法对于GCRV-Ⅱ定量检测的差异。结果显示:qPCR、IPMA和IFA三种方法检测GCRV-Ⅱ的最低限分别为8.6、86和86拷贝/μL,qPCR的检测灵敏度比IPMA和IFA高一个数量级;特异性分析表明,qPCR、IPMA和IFA三种方法均只能检测出GCRV-Ⅱ型分离株,而其它病毒和未感染病毒的阴性对照细胞均为检测阴性,表明这三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3种方法分别检测60份已知临床样品,qPCR、IPMA和IFA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29/30)和100%(30/30)、100%(30/30)和93.3%(28/30)及100%(30/30)和100%(30/30);三种方法对于GCRV-Ⅱ的定量检测结果中病毒拷贝数和病毒滴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拟合曲线分别为:Y(IPMA,TCID 50/mL)=23.629 X-536174(qPCR,拷贝/mL)(R 2=0.996)、Y(IFA,TCID 50/mL)=20.318 X-575062(qPCR,拷贝/mL)(R^2=0.995)和Y(IPMA,TCID 50/mL)=1.161 X-1176(IFA,TCID 50/mL)(R^2=0.999)。结果表明,GCRV-Ⅱ病毒滴度的测定,除了用IPMA和IFA外,也可以采用qPCR方法通过测定病毒的核酸拷贝数来测算其病毒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呼肠孤病毒 荧光定量PCR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病毒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虫病
19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2001年第6期59-60,共2页
0120522 Oregano 的乳糜化油在体内试验中对肠道寄生虫的抑制作用/Force M//Phytother Res.-2000,14(3).
关键词 肠道寄生虫 医科 抑制作用 体内试验 蠕虫病 乳糜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抗原 肝毛细线虫 免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VP2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20
作者 赵锋 李学花 +5 位作者 林世武 徐增强 李铁全 邱建东 李进 樊靖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9年第11期34-36,共3页
从组织病料中提取到的鸡贫血病毒核酸经PCR扩增得到vp2基因,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上,重组菌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结果VP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以表达产物免疫小鼠4次,制备了抗CAVVP2的多克隆抗体。通过对CAV感染的MSB1... 从组织病料中提取到的鸡贫血病毒核酸经PCR扩增得到vp2基因,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上,重组菌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结果VP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以表达产物免疫小鼠4次,制备了抗CAVVP2的多克隆抗体。通过对CAV感染的MSB1细胞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为阳性。这表明表达产物保留了CAV相关的抗原性。为进一步研究CIA临床诊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贫血病毒 VP2 基因表达 多抗血清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