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副溶血弧菌 被引量:23
1
作者 姚斐 寇运同 +2 位作者 陈刚 纪伟尚 徐怀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副溶血弧菌 VBN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协同凝集技术检测梨火疫病菌 被引量:7
2
作者 胡白石 卢玲 +3 位作者 刘凤权 许志刚 陈建东 焦国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5,共5页
提取梨火疫病菌 (0 0 5 6菌株 )的脂多糖免疫家兔 ,获得抗血清 ,建立了检测梨火疫病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协同凝集检测技术 ,对梨火疫病菌的不同菌株和人工接种发病样品实施了检测。结果表明 ,这 2种方法可以准确、灵敏地检测梨火疫... 提取梨火疫病菌 (0 0 5 6菌株 )的脂多糖免疫家兔 ,获得抗血清 ,建立了检测梨火疫病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协同凝集检测技术 ,对梨火疫病菌的不同菌株和人工接种发病样品实施了检测。结果表明 ,这 2种方法可以准确、灵敏地检测梨火疫病菌及样品 ,方法简单、快速、实用 ,可以在中国口岸推广使用 ,减少梨火疫病进入中国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 协同凝集技术 梨火疫病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风信子黄腐病菌 被引量:4
3
作者 胥婧 沈秀萍 +2 位作者 邵秀玲 胡白石 许志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61,共4页
根据风信子黄腐病菌(Xanthom onas hyacinthi,XHA)的fimA基因,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JAAN/JARA,目的片段为226 bp,用来检测样本中有无目标细菌。用XHA全菌体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建立了检测风信子黄腐病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技术。用... 根据风信子黄腐病菌(Xanthom onas hyacinthi,XHA)的fimA基因,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JAAN/JARA,目的片段为226 bp,用来检测样本中有无目标细菌。用XHA全菌体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建立了检测风信子黄腐病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技术。用上述两种方法对风信子黄腐病菌和人工接种发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可以准确、灵敏地检测风信子黄腐病菌及带菌样品,方法简单、快速、实用,可以在口岸检疫中推广使用,以减少风信子黄腐病菌进入中国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信子黄腐病菌 PCR检测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抗体 被引量:8
4
作者 胡清海 张知良 +1 位作者 黄建芳 赵宝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39,共2页
用 MDCC- MSB1细胞增殖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AV)CuX- 1毒株制备抗原,建立了检测 CA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 CAV基因工程亚单位苗首免、二免和三免后鸡体内的 CAV抗体,结果表明首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 CAV抗体的... 用 MDCC- MSB1细胞增殖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AV)CuX- 1毒株制备抗原,建立了检测 CA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 CAV基因工程亚单位苗首免、二免和三免后鸡体内的 CAV抗体,结果表明首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 CAV抗体的滴度很低或几乎测不到抗体;二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可测到较高的 CAV抗体;三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的 CAV抗体滴度更高。另外,应用此方法调查了某禽场 3个批次鸡体内的 CAV抗体,其中 32日龄黄鸡和 1日龄乌骨鸡体内的 CAV抗体为阴性,而 1日龄黄鸡体内的 CAV抗体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免疫检测 病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研究黄芪多糖体外抗新城疫病毒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肖传飞 葛铭 张瑞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67,共3页
为探究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以MTT法研究黄芪多糖(APS)抗新城疫病毒(N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作用的可行性。将安全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APS和NDV以预防和治疗两种方式加入CEF培养体系中,MTT法测定CEF活力,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DV增殖... 为探究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以MTT法研究黄芪多糖(APS)抗新城疫病毒(N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作用的可行性。将安全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APS和NDV以预防和治疗两种方式加入CEF培养体系中,MTT法测定CEF活力,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DV增殖情况。结果显示预防组CEF增殖活力强于治疗组,治疗组NDV的增殖量较预防组大,P<0.05或P<0.01。表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能直观的反应病毒在细胞上的增殖情况,该技术联合MTT法研究中药抗病毒作用可靠、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鸡胚成纤维细胞 新城疫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8
6
作者 崔尚金 全滟平 +3 位作者 李曦 符芳 姜艳玲 张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6,共4页
将接种PCV2且经多次传代的PK-15带毒细胞分散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上,制成抗原诊断板,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PCV2的抗体。通过对各种反应物的工作浓度与作用时间的优化,建立了PCV2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可用于PCV2抗体水平... 将接种PCV2且经多次传代的PK-15带毒细胞分散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上,制成抗原诊断板,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PCV2的抗体。通过对各种反应物的工作浓度与作用时间的优化,建立了PCV2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可用于PCV2抗体水平的监测,为今后的猪圆环病毒疫苗抗体检测的研究提供了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鼻支原体黏附宿主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纪燕 熊祺琰 +5 位作者 韦艳娜 马庆红 白方方 冯志新 刘茂军 邵国青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猪鼻支原体是临床猪场的常见病菌,可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肺炎、关节炎、中耳炎等慢性炎症,同时其与多种人类肿瘤有明显相关性,但其致病机理有待深入,其感染细胞机制的研究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欲建立一种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猪... 目的猪鼻支原体是临床猪场的常见病菌,可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肺炎、关节炎、中耳炎等慢性炎症,同时其与多种人类肿瘤有明显相关性,但其致病机理有待深入,其感染细胞机制的研究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欲建立一种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猪鼻支原体黏附宿主细胞的方法。方法以猪鼻支原体和猪肾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以兔抗猪鼻支原体纯化抗体为一抗,以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为二抗,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猪鼻支原体黏附宿主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IFA)。结果最终确定最小黏附滴度为1∶107 CCU/mL,猪鼻支原体黏附PK15所需时间为6h以上,一抗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100,二抗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1 600。结论表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用来检测猪鼻支原体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作用。为猪鼻支原体的研究特别是感染细胞机制的体外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同时为疾病的诊断及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鼻支原体 黏附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8
作者 张焕容 何美琳 +1 位作者 徐凤 岳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5-328,共4页
为建立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IFA),本研究以纯化的DHAV-C单克隆抗体(MAb)为一抗,FITC标记的兔抗鼠Ig G(Ig G-FITC)为二抗,建立了DHAV-C IFA检测方法。该方法仅对感染DHAV-C的肝组织触片检测为阳性,而对分别感... 为建立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IFA),本研究以纯化的DHAV-C单克隆抗体(MAb)为一抗,FITC标记的兔抗鼠Ig G(Ig G-FITC)为二抗,建立了DHAV-C IFA检测方法。该方法仅对感染DHAV-C的肝组织触片检测为阳性,而对分别感染基因A型鸭甲肝病毒、新城疫病毒、鸭瘟病毒、鸭圆环病毒、鸭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鸭源大肠杆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鸭源沙门氏菌的SPF鸭肝组织触片检测为阴性,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好。一抗和二抗在-20℃至少能保存7个月。实验感染SPF雏鸭IFA和RT-PCR检测符合率100%。本研究建立的DHAV-C IFA方法特异性好,可以用于该病毒感染肝组织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HepFlury株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9
作者 毛三英 郭霄峰 +5 位作者 何敏 马勇江 范小龙 剡海阔 马红娜 邓衔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1,共4页
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融合型的重组蛋白pET32a(+)-P(狂犬病病毒HepFlury株P蛋白)免疫6-8周龄的BALB/c小鼠,取脾细胞和SP2/0按常规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经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筛选及对mAb进行初步鉴定。经3次亚克隆后获得1株... 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融合型的重组蛋白pET32a(+)-P(狂犬病病毒HepFlury株P蛋白)免疫6-8周龄的BALB/c小鼠,取脾细胞和SP2/0按常规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经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筛选及对mAb进行初步鉴定。经3次亚克隆后获得1株稳定分泌表达的杂交瘤细胞株5G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蛋白pET32a(+)-P 细胞融合 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 M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荧光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旭清 张韬 《云南畜牧兽医》 2016年第6期40-41,共2页
免疫荧光技术是把血清学和显微镜示踪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技术。介绍了直接免疫荧光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关键词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寄生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波氏杆菌免疫荧光检测和抗体检测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春晓 王小娥 +3 位作者 刘冠华 肖海君 崔金生 朱瑞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15-1720,共6页
采用改良的Wooldridge法提取了禽波氏杆菌外膜蛋白(OMP),通过Bradford方法测定禽波氏杆菌OMP含量为320μg/mL,SDS-PAGE电泳检测发现禽波氏杆菌P5株OMP含有5种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8、47、41、36、24 ku;P8株OMP含有6种成分,相对分... 采用改良的Wooldridge法提取了禽波氏杆菌外膜蛋白(OMP),通过Bradford方法测定禽波氏杆菌OMP含量为320μg/mL,SDS-PAGE电泳检测发现禽波氏杆菌P5株OMP含有5种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8、47、41、36、24 ku;P8株OMP含有6种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8、47、41、38、211、6 ku。将提取的禽波氏杆菌OMP免疫健康青紫兰兔,每周免疫1次,共免疫4次,获得了兔抗禽波氏杆菌OMP高免血清,以此高免血清建立了检测禽波氏杆菌的间接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并对其工作条件进行了优化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间接ELISA抗原、抗血清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10μg/mL、1∶12 800,酶标二抗工作浓度为1∶5 000,最佳包被条件为4℃2、4 h,最佳封闭条件为37℃1、h;间接免疫荧光(IFA)兔高免血清释释度为1∶20,FITC标记羊抗兔IgG稀释度为1∶10,感作时间为45 min时,禽波氏杆菌特异性黄绿色荧光最清晰,非特异性荧光最弱。经临床检测证明该两种方法均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的特点,为禽波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和临床快速诊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波氏杆菌 OMP 间接ELISA 间接免疫荧光(i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抗体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艳红 谢俪 +3 位作者 潘国庆 吴正理 庞敏 周泽扬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90-993,共4页
通过制备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多克隆抗体,建立了多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检测方法(IFA),并利用此方法特异性地检测出了体外培养细胞系(家蚕胚胎细胞系BmE-SWU1)中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家蚕微孢子虫。结果在细胞爬片中可观察到呈较强的黄绿色荧... 通过制备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多克隆抗体,建立了多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检测方法(IFA),并利用此方法特异性地检测出了体外培养细胞系(家蚕胚胎细胞系BmE-SWU1)中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家蚕微孢子虫。结果在细胞爬片中可观察到呈较强的黄绿色荧光微孢子虫以及在BmE-SWU1细胞中的寄生分布情况,还可看到孢子极丝的弹出等现象。IFA检测方法鉴别诊断家蚕微粒子虫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微孢子虫形态学、流行病学以及蛋白质的定位等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免疫荧光技术 ifa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检测抗核抗体谱的评价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尚晓莹 于腾 +4 位作者 孙桂荣 姚远 张丽君 贺侠琴 刘明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分析和评估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MBFFI)检测抗核抗体谱的结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MBFFI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333例自身免疫病患者、44例其他疾病患者和59例健康者血清的抗核抗体谱,进行结果的一致性检验,并用间接免疫... 目的:分析和评估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MBFFI)检测抗核抗体谱的结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MBFFI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333例自身免疫病患者、44例其他疾病患者和59例健康者血清的抗核抗体谱,进行结果的一致性检验,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核抗体,比较3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MBFFI与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所有标本抗核抗体谱一致率为83. 26%,Kappa值=0. 655;病例组各项目一致率在79. 88%至99. 40%之间,Kappa值在0. 106至0. 958之间。对照组各项目一致率在96. 61%至100. 00%之间,其他疾病组各项目一致率在95. 45%至100. 00%之间。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诊断自身免疫病的灵敏度最高(P<0. 01),MBFFI诊断自身免疫病的特异度最高(P<0. 05),MBFFI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P<0. 01)。结论: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检测抗核抗体谱与免疫印迹技术相比,一致性尚可,特异度更高,可以替代免疫印迹技术成为新一代的抗核抗体确认试验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谱 抗核抗体 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 免疫印迹技术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尔通体实验检测技术简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叶曦 姚美琳 李国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60-1162,共3页
关键词 巴尔通体 实验检测技术 微生物属群 细菌培养分离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的动态监测
15
作者 徐凤霞 孙万里 +3 位作者 张亚文 常爽 王一新 赵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7,共7页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染REV模型,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在不同日龄记录各组鸡的体重和死亡情况,并综合运用反转录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3种检测方法对各感染组进行REV的动态监测。结果显示:(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腹腔感染组和卵黄囊感染组SPF鸡体重增长在感染后第21~70天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9和63天显著升高(P<0.05),腹腔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2天显著升高(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血浆中REV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21天显著高于腹腔感染组(P<0.05);(2)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自出壳即可检测到病毒血症阳性,并在感染后第21天时达到排毒高峰,腹腔感染组SPF鸡在感染后第14天时达到排毒高峰;(3)卵黄囊感染同居组的10只SPF鸡在感染后第7天时即检测到2只鸡呈病毒血症阳性,腹腔感染同居组SPF鸡在感染后第21天时检测到1只鸡呈阳性;(4)3种检测方法中,RT-qPCR和IFA检出REV效果更好。本试验通过分析不同途径感染REV后鸡群血浆中的带毒状态,为REV感染的科学防控和净化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 排毒规律 反转录PCR(RT-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病最新研究剪辑 〈三〉猪圆环病毒最新诊断技术
16
《畜禽业》 2014年第7期9-10,共2页
1病毒抗原检测技术 1.1间接免疫荧光(IFA)技术IFA是检测病毒的常用方法之一。Allan等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来检测PCV2,将组织病料以盖玻片在PKl5细胞上培养,丙酮固定.用兔抗PCV2高免血清与细胞培乔物中的PCV2反应.对PCV2进行检测... 1病毒抗原检测技术 1.1间接免疫荧光(IFA)技术IFA是检测病毒的常用方法之一。Allan等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来检测PCV2,将组织病料以盖玻片在PKl5细胞上培养,丙酮固定.用兔抗PCV2高免血清与细胞培乔物中的PCV2反应.对PCV2进行检测和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 诊断技术 间接免疫荧光 检测技术 PCV2 病毒抗原 常用方法 高免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鸡白血病防控技术研究取得突破
17
《今日畜牧兽医》 2010年第2期66-66,共1页
山东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日前在国际上首先研制出J亚群鸡白血病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及其相应的间接免疫荧光诊断技术。这一技术将有效防控鸡白血病这一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的重要疾病。
关键词 白血病病毒 防控技术 养鸡业 间接免疫荧光 山东农业大学 单克隆抗体 诊断技术 科研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鸡白血病防控技术研究取得突破
18
《吉林畜牧兽医》 2010年第2期59-59,共1页
山东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日前在国际上首先研制出J亚群鸡白血病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及其相应的间接免疫荧光诊断技术。这一技术将有效防控鸡白血病这一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的重要疾病。
关键词 白血病病毒 防控技术 养鸡业 间接免疫荧光 山东农业大学 单克隆抗体 诊断技术 科研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鸡白血病防控技术研究取得突破
19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10年第2期42-42,共1页
山东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日前在国际上首先研制出J亚群鸡白血病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及其相应的间接免疫荧光诊断技术。这一技术将有效防控鸡白血病这一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的重要疾病。
关键词 白血病病毒 防控技术 养鸡业 间接免疫荧光 山东农业大学 单克隆抗体 诊断技术 科研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CR技术检测BVDV临床样品分离株
20
作者 邱昌庆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0年第9期12-12,共1页
埃及和美国兽医研究人员,用间接免疫荧光(IF)、免疫过氧化物酶(IP)染色及RT—PCR技术对从美国依阿华州及威斯康辛州农场送检牛病料中分离的102株BVDV细胞培养物进行检测比较。结果:IF法检出88/102(检出率86.3%);IP法检出92/102(90%);
关键词 PCR技术 临床样品 间接免疫荧光 BVDV 免疫过氧化物酶 细胞培养物 基因分型 检出率 检测比较 依阿华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