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盘州市大豆玉米的新型间套作模式探索
1
作者 吴胜海 《南方农业》 2025年第8期53-55,共3页
大豆玉米的新型间套作模式在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户收入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然而,贵州省盘州市部分农户对大豆玉米的新型间套作模式技术要点掌握不够准确,实施不够规范,导致优势体现不充分,制约了... 大豆玉米的新型间套作模式在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户收入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然而,贵州省盘州市部分农户对大豆玉米的新型间套作模式技术要点掌握不够准确,实施不够规范,导致优势体现不充分,制约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为加快盘州市大豆玉米的新型间套作模式的推广应用,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系统总结了盘州市大豆玉米的新型间套作模式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间套作模式 技术要点 贵州省盘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花生玉米不同间套作模式产量品质效益比较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春丽 李增嘉 《耕作与栽培》 2005年第5期11-12,18,共3页
研究了不同间套作模式对小麦花生玉米产量、品质、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花生和玉米间套作提高了小麦、玉米的产量,花生的产量有所降低,而且玉米的品质得到很大的改善,而对花生的品质没有显著的影响。综合全年作物的产量、品质及经... 研究了不同间套作模式对小麦花生玉米产量、品质、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花生和玉米间套作提高了小麦、玉米的产量,花生的产量有所降低,而且玉米的品质得到很大的改善,而对花生的品质没有显著的影响。综合全年作物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花生和玉米6:2的间作种植模式最好,说明小麦玉米花生间套作增产的关键在于田间带距和行比的合理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 小麦 玉米 花生 产量 品质 效益 间套作模式 产量品质 玉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西地区玉米不同间套作模式效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建华 孙建好 陈伟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3期13-15,共3页
对河西地区玉米不同间套作模式的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蒜苗/玉米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最大、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显著,可作为河西地区粮、经间套作最优模式;小麦/玉米模式在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上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粮、粮间套... 对河西地区玉米不同间套作模式的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蒜苗/玉米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最大、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显著,可作为河西地区粮、经间套作最优模式;小麦/玉米模式在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上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粮、粮间套作的最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间套作模式 经济效益 河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套作模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何进勤 冯付军 +3 位作者 吴晓彦 桂林国 尹志荣 王天宁 《宁夏农林科技》 2015年第3期1-3,7,共4页
针对宁南山区马铃薯连作障碍、种植结构单一等问题,开展了马铃薯与一年生饲草间套作复合生态种植模式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间套作饲草料种植模式与马铃薯连作种植相比较,前者马铃薯全生育期均延长、株高增加,但是2年错位倒... 针对宁南山区马铃薯连作障碍、种植结构单一等问题,开展了马铃薯与一年生饲草间套作复合生态种植模式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间套作饲草料种植模式与马铃薯连作种植相比较,前者马铃薯全生育期均延长、株高增加,但是2年错位倒茬后,马铃薯产量及商品薯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且烂薯率明显下降,降幅高达16.4%~51.1%,尤其以马铃薯错位倒茬玉米表现最为显著。因此,实施马铃薯错位倒茬饲草料种植模式对改善当地马铃薯连作障碍、发展畜牧产业意义重大,不但保障了马铃薯的主导产业,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辐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作模式 宁南山区 马铃薯 错位倒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甜玉米-伏豇豆-青花菜高效间套作模式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潘玖琴 胡静 戴惠学 《蔬菜》 2010年第6期10-12,共3页
为了探索更科学的茬口布局,避免连作障碍,进一步提高保护地单位面积的利用效率,进而增加种植效益,笔者进行了马铃薯-甜玉米-伏豇豆-青花菜高效间套作模式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简要介绍如下:
关键词 间套作模式 青花菜 甜玉米 马铃薯 豇豆 茬口布局 障碍 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堰市杨树林下间套作模式总结 被引量:1
6
作者 夏祥 丁奎 +4 位作者 曹锦明 张胜 杨晓娟 俞蓉 翟秋红 《现代园艺》 2012年第9期38-39,33,共3页
杨树是姜堰市的主要绿化树种,广泛用于用材林和绿色通道建设。由于杨树人工纯林面积大,林间害虫天敌种类少,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控能力差,杨树病虫害特别是食叶害虫发生尤为严重。
关键词 姜堰市 杨树 林下间套作模式 森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市湖滨区农作物主要间套作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曹赞丽 周亚青 +1 位作者 杜景刚 陈永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158-158,160,共2页
针对三门峡市湖滨区农业生产实际,总结形成了适合该区的几种农作物主要间套作模式,包括"小麦+菠菜—玉米+白菜"、"棉花—小麦+油葵"、"红薯—小麦+玉米"、"小麦—烤烟",以期提高复种指数,合理... 针对三门峡市湖滨区农业生产实际,总结形成了适合该区的几种农作物主要间套作模式,包括"小麦+菠菜—玉米+白菜"、"棉花—小麦+油葵"、"红薯—小麦+玉米"、"小麦—烤烟",以期提高复种指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 间套作模式 经济效益 河南三门峡 湖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林间套作模式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崔佳洁 《河北农业科技》 2007年第4期41-41,共1页
1林粮间作 在造林初密度为3米×4米的行间进行林粮间作。农作物品种选择:大豆、花生、甘薯、绿豆等。林粮间作期于植树的1~3年进行,4年后树木郁闭就不能进行间作了。也可林间甘薯、大豆倒茬种植,第1、3年种大豆,隔年种一茬甘... 1林粮间作 在造林初密度为3米×4米的行间进行林粮间作。农作物品种选择:大豆、花生、甘薯、绿豆等。林粮间作期于植树的1~3年进行,4年后树木郁闭就不能进行间作了。也可林间甘薯、大豆倒茬种植,第1、3年种大豆,隔年种一茬甘薯倒茬。这种种植方式可以为林地增绿肥,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达到以耕代抚的目的,而且使片林当年就有收益,亩纯收入150~200元。林粮间作这种模式技术简单,当年有效益,容易被农民接受。但林粮间作要掌握一个原则,即林木行间严禁种植玉米等高秆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益分析 间套作模式 林粮间 种植方式 土地利用率 品种选择 高秆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地区林果树与中药材间套作模式特点与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邓福生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8年第9期47-48,共2页
近几年来,位于辽宁省东部地区的丹东市,果林产业得到了长足快速的发展,广大果农、林农发展林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栽植林果面积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林果业的种植结构比较单一,加之生长周期较长,所以前期经济效益较低。如何科学系统地利... 近几年来,位于辽宁省东部地区的丹东市,果林产业得到了长足快速的发展,广大果农、林农发展林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栽植林果面积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林果业的种植结构比较单一,加之生长周期较长,所以前期经济效益较低。如何科学系统地利用林果行间的土地优势,实施林果中药材的间套作立体开发,可以解决单一发展林果业的不足,实现用短促长、扬短避长、优势互补,立体发展的可持续产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作模式 中药材 辽东地区 技术 果树 立体开发 优势互补 林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益粮蔬间套作模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启迪 《农林科学实验》 1994年第10期32-33,共2页
一、以小麦为主的间套作模式1、麦田套种芫荽(菠菜) 种麦时,按70厘米的畦背,140厘米畦面整地,畦面种小麦,畦背在种完小麦后,浅耕施肥,浇水湿墒,撒播芫荽种子,用小铁耙覆土。出苗后及时疏苗浇水施肥,并搭小拱棚御寒,一般2月初可上市,亩产... 一、以小麦为主的间套作模式1、麦田套种芫荽(菠菜) 种麦时,按70厘米的畦背,140厘米畦面整地,畦面种小麦,畦背在种完小麦后,浅耕施肥,浇水湿墒,撒播芫荽种子,用小铁耙覆土。出苗后及时疏苗浇水施肥,并搭小拱棚御寒,一般2月初可上市,亩产在800公斤以上。3月底再套种2行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间套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青蚕豆高效立体间套作模式初探
11
作者 陆树平 梁宇锋 《上海农业科技》 2007年第6期114-115,共2页
蚕豆是我镇主要夏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3万亩左右,约占全镇耕地面积的1/3,其中每年约有9000亩收青鲜食上市,或通过速冻加工企业保鲜后销往周边大中城市,是我镇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我镇农民... 蚕豆是我镇主要夏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3万亩左右,约占全镇耕地面积的1/3,其中每年约有9000亩收青鲜食上市,或通过速冻加工企业保鲜后销往周边大中城市,是我镇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我镇农民以蚕豆为主,在秋播时配置了一些高效多元多熟立体间套作模式,提高了全年种植效益,既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又进一步推动和完善了农业耕作制度。现介绍3种我镇收青蚕豆高效立体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种植模式 间套作模式 青蚕豆 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种植结构 农业耕制度 农民收入 夏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记抗虫杂交棉的间套作模式及栽培要点
12
作者 刘立波 《河北农业科技》 2002年第4期12-12,共1页
标记杂交抗虫棉是石家庄市农科院以鸡爪型标记自交系YZ-2与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培育而成,叶型鸡爪状,全生育期125天,衣分率42%,单铃重5.2~5.5克,霜前花占85%以上.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具有转Bt基因和鸡爪叶型双重抗虫性.该杂交棉生长发育... 标记杂交抗虫棉是石家庄市农科院以鸡爪型标记自交系YZ-2与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培育而成,叶型鸡爪状,全生育期125天,衣分率42%,单铃重5.2~5.5克,霜前花占85%以上.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具有转Bt基因和鸡爪叶型双重抗虫性.该杂交棉生长发育快,叶枝发达,单株增产潜力大,平均单株结铃50~60个,最多可达200个.具有早熟、丰产、优质、抗病虫等优点,为适宜间套作种植的鸡脚叶棉花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抗虫杂交棉 间套作模式 栽培要点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记抗虫杂交棉间套作模式及栽培技术
13
作者 刘立波 《河北农业》 2003年第3期16-16,共1页
标记杂交抗虫棉是石家庄市农科院以鸡爪型标记自交系Y2-2,与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培育的一个新品种,该品种叶型鸡爪状,全生育期125天,衣分率42%,单铃重5.2~5.5g(克),霜前花占85%以上。
关键词 标记抗虫杂交棉 间套作模式 栽培技术 棉花杂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鄯善温室间套作常见栽培模式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庆子 美丽开.阿不都热合曼 《西北园艺(蔬菜)》 2014年第2期6-7,共2页
新疆鄯善县共种植蔬菜温室4500余座,其中进行套种的温室有1350座,面积5000余亩。鄯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全县温室间套作模式进行州查,总结出当地常见且效益较好的6种套种模式荚型。套种温室比不套种的温室经济效益高,因套种类型... 新疆鄯善县共种植蔬菜温室4500余座,其中进行套种的温室有1350座,面积5000余亩。鄯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全县温室间套作模式进行州查,总结出当地常见且效益较好的6种套种模式荚型。套种温室比不套种的温室经济效益高,因套种类型和作物的不同,高出单作温室2500~10000元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温室 间套作模式 栽培模式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套种模式 经济效益 鄯善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探讨框架 被引量:2
15
作者 齐欢 《河北农机》 2023年第7期82-84,共3页
在农业生产中,大豆-玉米间套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种间套作模式有利于发挥大豆和玉米的互补作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近年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以大豆为主要种植作物的现象逐渐增加,尤其是大豆-玉米间套作种植模... 在农业生产中,大豆-玉米间套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种间套作模式有利于发挥大豆和玉米的互补作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近年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以大豆为主要种植作物的现象逐渐增加,尤其是大豆-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日渐成为我国主要种植模式之一。本文在阐述大豆一玉米间套作优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大豆-玉米间套作的主要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并提出了大豆-玉米间套作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一玉米 间套作模式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草莓间套作水果黄瓜栽培模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宝根 郁燕青 《上海蔬菜》 2013年第4期70-71,共2页
大棚草莓问套作水果黄瓜高效栽培模式在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生态园试种成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作物间套巧搭配,是根据作物之间生态相生和生化相生的原理,推广间套作模式,可以发挥作物的互补和互利作用,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 大棚草莓问套作水果黄瓜高效栽培模式在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生态园试种成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作物间套巧搭配,是根据作物之间生态相生和生化相生的原理,推广间套作模式,可以发挥作物的互补和互利作用,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草莓间套作水果黄瓜即采用高矮互补、阴阳互利的原理,茬口间衔接好,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经济效益高。现将该模式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栽培模式 间套作模式 水果黄瓜 大棚草莓 经济效益 土地产出率 光照资源 生态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市马铃薯、玉米、大荚豌间套作旱作组合模式栽培技术
17
作者 杨朝亮 杨晓利 《种子科技》 2015年第2期43-44,共2页
介绍了大理市推行的"马铃薯、玉米、大荚豌"间套作旱作组合模式,并就关键技术措施予以了总结。
关键词 大理市 间套组合模式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大蒜间套作效益较好
18
作者 王玥双 《中国果业信息》 2018年第2期50-50,共1页
据《北方园艺》2017年第24期《河南地区葡萄大蒜间套作技术及效益分析》(作者乔宝营等)报道,葡萄与大蒜间作套种。可充分利用土地空间,结合二者对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条件要求的间隔及互补,2013--2016年.课题组在郑州市中牟... 据《北方园艺》2017年第24期《河南地区葡萄大蒜间套作技术及效益分析》(作者乔宝营等)报道,葡萄与大蒜间作套种。可充分利用土地空间,结合二者对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条件要求的间隔及互补,2013--2016年.课题组在郑州市中牟县周边推广葡萄大蒜间套作模式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效益,增加农户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作模式 效益分析 大蒜 葡萄 土地空间 技术 河南地区 套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丘陵山区优质南瓜的“3—6”早熟高效栽培模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小俊 陈远友 +3 位作者 李峰元 房超 刘独臣 李跃建 《中国瓜菜》 CAS 2007年第4期32-33,共2页
通过选用早熟性好、耐低温性强的优质南瓜新品种,采取以南瓜为主.与玉米、小麦、蚕豆和蔬菜等作物间套作方式.在四川省的简阳、南充、江油以及成都周边的丘陵山区推广种植早熟南瓜.并形成独特的“3—6”模式。使原本全年种植小麦、... 通过选用早熟性好、耐低温性强的优质南瓜新品种,采取以南瓜为主.与玉米、小麦、蚕豆和蔬菜等作物间套作方式.在四川省的简阳、南充、江油以及成都周边的丘陵山区推广种植早熟南瓜.并形成独特的“3—6”模式。使原本全年种植小麦、玉米和红薯的丘陵坡地经济效益大幅提高。通过推广早熟南瓜的“3—6”栽培模式,种植区的农民在种植习惯上由原来全年的小麦、玉米和红薯的间套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栽培模式 丘陵山区 早熟性 四川省 南瓜 优质 间套作模式 推广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茬稻草覆盖栽培秋马铃薯技术模式与效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凤 陈松柏 罗小敏 《南方农业》 2013年第S1期126-129,共4页
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1)‘渝马铃薯1号’、‘中薯3号’、‘南中552’、‘川芋4号’等品种为稻草覆盖秋马铃薯优选品种。(2)秋马铃薯的最佳覆盖物为稻草,稻草全覆盖最佳用量为1000~1300kg/667m2。(3)稻草全覆盖栽培秋马铃薯,采用密度900... 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1)‘渝马铃薯1号’、‘中薯3号’、‘南中552’、‘川芋4号’等品种为稻草覆盖秋马铃薯优选品种。(2)秋马铃薯的最佳覆盖物为稻草,稻草全覆盖最佳用量为1000~1300kg/667m2。(3)稻草全覆盖栽培秋马铃薯,采用密度9000~11000窝/667m2、尿素10~15kg/667m2、氯化钾15kg/667m2的栽培组合可获得较高产量。(4)稻茬稻草覆盖栽培秋马铃薯以净作产量最高,667m2平均产量可达1236.9kg;不同间套作模式马铃薯产量高低顺序为"马铃薯/油菜">"马铃薯/秋菜">"马铃薯/榨菜"。(5)稻茬秋马铃薯纯收益间套作高于净作,高低顺序为"马铃薯/榨菜">"马铃薯/秋菜">"马铃薯/油菜">马铃薯净作,表明稻茬秋马铃薯间套作栽培十分有利于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 稻草覆盖 秋马铃薯 间套作模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