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 PET/CT半定量参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间变淋巴瘤激酶基因突变对肺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廖栩鹤 王荣福 +6 位作者 刘萌 陈雪祺 熊焰 农琳 殷雷 张炳晔 杜毓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6-254,共9页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半定量参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突变状态对肺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84名肺腺癌患者术前18F-FD...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半定量参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突变状态对肺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84名肺腺癌患者术前18F-FDG PET/CT半定量参数,EGFR及ALK基因突变检查结果。18F-FDG PET/CT半定量参数分别为: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average of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和总糖酵解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连续变量用ROC曲线分析法转为分类变量,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获得。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期31个月(24~5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SUVmax、SUVmean、MTV及TLG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显著相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不论年龄、性别、合并症、EGFR或ALK基因突变与否及治疗情况,TLG(≥55.02,HR=4.965,95%CI:1.360~18.133)、TNM分期(Ⅲ/Ⅳ期,HR=7.811,95%CI:2.977~20.489)、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proGRP)(≥45.65 ng/L,HR=4.070,95%CI:1.442~11.487)、组织多肽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antigen,TPA)(≥68.20 U/L,HR=6.996,95%CI:1.458~33.574)、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82.50 IU/L,HR=4.160,95%CI:1.416~12.219)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值(ratio of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R)(≥1.16,HR=4.576,95%CI:1.913~10.946)为独立显著预后因素。EGFR(P=0.343)或ALK(P=0.608)基因突变状态均与PFS无显著相关。结论:原发灶高水平18F-FDG PET/CT半定量参数(SUVmax、SUVmean、MTV和TLG)对肺腺癌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预后评估价值,TNM分期、proGRP、TPA、ALP和aPTTR均与PFS存在独立、显著关联,EGFR或ALK基因突变状态与PFS未见明确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 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间变淋巴瘤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静 赵金银 +6 位作者 陈志霞 钟巍 李龙芸 刘利成 胡小许 陈唯军 王孟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3-649,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间变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进行快速、敏感和特异检测。方法首先,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针对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EML4)-ALK常见融合变异V1、V2、V3a和V3b设计引物和Taq...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间变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进行快速、敏感和特异检测。方法首先,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针对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EML4)-ALK常见融合变异V1、V2、V3a和V3b设计引物和Taqman水解探针。然后,以包含EML4-ALK融合变异V1、V2、V3a和V3b的假病毒颗粒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所建立方法的灵敏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后,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标本,其中包含3例ALK-荧光原位杂交(FISH)(+)样本。结果在无背景RNA干扰情况下,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灵敏度高达10拷贝/!l。在500拷贝/!l的野生型背景RNA下,其敏感性达1%,在5000拷贝/!l的野生型背景RNA下,其敏感性达0.5%。对于检测特异性,以正常人白细胞及血浆RNA为研究对象,均未见非特异性扩增。对50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标本进行检测,47例阴性标本检测均为阴性,3例ALK-FISH(+)标本2例检测阳性,1例未检出,未检出原因与标本RNA提取失败有关。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以及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验证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EGFR和ALK基因双突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鑫 钟殿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6-691,共6页
分子靶向治疗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最热门研究的领域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和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是NSCLC最重要的两个驱动基... 分子靶向治疗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最热门研究的领域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和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是NSCLC最重要的两个驱动基因,早期研究认为是独立的分子事件,相互排斥,但不断有EGFR和ALK双突变的病例或小样本研究报道。EGFR和ALK双突变作为罕见分子事件,发生率约为1%,其临床病理特点还不很清楚,治疗缺乏定论。本综述汇总已发表病例报道,发现EGFR和ALK基因双突变多见于女性、东亚、不吸烟、Ⅳ期肺腺癌,一线治疗可选择EGFR或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然而,目前双突变的起源和耐药机制研究较少,需要更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间变淋巴瘤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驱动基因突变肺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童童 李峻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48-652,共5页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以及KRAS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常见的驱动基因。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EGFR敏感...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以及KRAS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常见的驱动基因。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EGFR敏感突变及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基因重排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治疗选择靶向药物优于化疗,其在总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明显优势。然而,在肺鳞癌患者中,目前尚无明确的基因检测位点及靶向药物来指导临床治疗。本研究旨在分析肺鳞癌患者EGFR、ALK以及KRAS基因的突变状态,以及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从而为今后的治疗提供相应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已行相关驱动基因检测的肺鳞癌患者90例,利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的方法进行EGFR及KRAS基因检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进行ALK基因融合检测。结果 90例患者均进行了EGFR及KRAS基因检测,8例患者为EGFR基因突变(8.8%);2例患者为KRAS基因突变(2.2%);18例患者通过FISH方法进行了ALK基因融合检测,1例患者存在EML4-ALK基因融合(5.6%)。女性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男性(P=0.022)。EGFR突变及野生型患者在病理分期(P=0.042)及分化程度(P=0.003)上均有差异。以胸膜为首发转移部位的EGFR突变患者比率高于EGFR野生型患者(P=0.013)。靶向治疗与化疗对EGFR突变患者的PFS无影响(P=0.607)。结论 ALK基因融合患者应用靶向治疗后可获得理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间变淋巴瘤激酶 KRA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治疗靶向基因研究进展及临床分子病理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15-1322,共8页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变异等为治疗靶标的肺癌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文章介绍了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和ALK基因融合变异抑制剂克唑替尼(Crizotinib)治疗用药相关的EGFR、K-RAS、B...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变异等为治疗靶标的肺癌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文章介绍了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和ALK基因融合变异抑制剂克唑替尼(Crizotinib)治疗用药相关的EGFR、K-RAS、BRAF、C-MET、EML4-ALK、ROS1等肺癌治疗靶向基因的作用原理,并详细阐述了上述基因分子病理检测的注意事项,包括对检测标本的要求、检测方法的选择和基因检测质量控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靶向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间变淋巴瘤激酶 分子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ml4-alk基因检测及eml4-alk阳性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符萌 冷再君 +4 位作者 李传应 侯丹阳 邵璐 张安莉 操乐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8-533,共6页
目的探讨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eml4)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检测、临床特征、治疗、预后以及与egfr、kras、braf基因表达情况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190例NSCLC患者石蜡包埋(FFPE)标本,采用免疫... 目的探讨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eml4)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检测、临床特征、治疗、预后以及与egfr、kras、braf基因表达情况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190例NSCLC患者石蜡包埋(FFPE)标本,采用免疫组化(IHC)法进行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NSCLC患者(eml4-alk+NSCLC)筛选,对于IHC阳性的标本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验证。收集整理eml4-alk+NSCLC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随访;对所有患者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egfr、kras、braf突变检测。结果190例NSCLC患者中,经IHC筛查及RT-PCR确证,共检出17例eml4-alk+NSCLC,其中手术标本最多,占47.1%(8/17)(χ~2=25.999,P=0.000),<60岁的占76.5%(13/17)(χ~2=5.813,P=0.016)。未显示eml4-alk融合基因与egfr、kras或braf突变同时出现的患者。在手术患者Ⅰ期未显示eml4-alk阳性肺癌,在Ⅱ~Ⅲa期检出8例eml4-alk阳性肺癌,经术后化疗25%(2/8)复发,2年生存率为100%。9例晚期eml4-alk阳性肺癌患者化疗有效率低(4疗程化疗后仅12.5%缓解),已有5例死亡。一线化疗后病情稳定或缓解的患者维持阶段口服克唑替尼的客观缓解率(ORR)与疾病控制率(DCR)分别达50%、100%。多线治疗后进展患者三线口服克唑替尼2个月ORR与DCR仍可达33.3%、66.7%。结论通过IHC筛查及随后RT-PCR可在各种病理标本中有效检出eml4-alk+NSCLC,其临床特征为<60岁的患者多见,而与性别、吸烟史等其他特征无明显关联。能够手术的较早期(Ⅱ~Ⅲa期)eml4-alk+NSCLC,接受术后辅助化疗预后较好;晚期患者一线化疗后病情稳定或缓解患者口服克唑替尼疗效较好。经多线治疗后使用克唑替尼仍然可提高其ORR及DCR,但获益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 非小细胞肺癌 EML4-ALK融合基因 间变淋巴瘤激酶 逆转录特异引物双扩增实时PCR技术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唑替尼治疗晚期NSCLC患者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高峨嵋 赵军 +6 位作者 卓明磊 王志杰 王玉艳 安彤同 吴梅娜 杨雪 仲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1-168,共8页
背景与目的克唑替尼是针对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ROS-1重排等靶点的药物。本文观察克唑替尼治疗ALK/ROS1重排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2013年... 背景与目的克唑替尼是针对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ROS-1重排等靶点的药物。本文观察克唑替尼治疗ALK/ROS1重排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12月于北京肿瘤医院开始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40例相应靶点阳性的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0例,39例为腺癌或腺鳞癌,包括印戒细胞癌、腺泡型、乳头状腺癌等特点。中位年龄49.5岁,治疗总有效率62.5%,疾病控制率为95.0%。全组中位随访14.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7.5个月,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尚未到达,1年生存率77.4%。第一、二线较二线后治疗者中位PFS、OS有延长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FS:9 mo vs 6 mo,P=0.06;OS:21.5 mo vs 14.6 mo,P=0.12)。20例进展者以脑转移为进展部位。进展后接受二代/三代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的患者表现出疾病控制、生存延长的疗效。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转氨酶升高、特征性的视觉异常等。结论本组克唑替尼治疗相应靶点阳性晚期NSCLC临床特点、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国际报道相近。脑转移进展是克唑替尼治疗后进展的常见形式,克唑替尼耐药者给予二代/三代ALK-TKI可延迟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 间变淋巴瘤激酶 克唑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