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间作不同行比配置对大豆生长、产量及间作系统的影响
1
作者
朱冠雄
高祺
+7 位作者
华方静
田艺心
朱金英
李春燕
王春雨
曹鹏鹏
王士岭
高凤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0-979,共10页
为筛选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间作适宜的行比配置,进一步促进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单作大豆(SS)和单作玉米(SM)为对照,设置5个不同的行比配置处理(4S2M、4S3M、4S4M、6S3M、6S4M),分析不同行比配置对大豆干物质积累...
为筛选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间作适宜的行比配置,进一步促进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单作大豆(SS)和单作玉米(SM)为对照,设置5个不同的行比配置处理(4S2M、4S3M、4S4M、6S3M、6S4M),分析不同行比配置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光合参数等生长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及不同行比配置对间作系统生产力、土地当量比、竞争比率及实际产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4S4M模式下,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参数、群体产量及品质表现最优,间作系统生产力、土地当量比、竞争比率、实际产量损失均表现最高,经济产值为31 581.10元/hm~2,最具间作优势。4S4M模式为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间作最佳行比配置,适宜在鲁西北及相似生态区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
间作
行比配置
间作系统生产力
土地当量比
竞争比率
实际产量损失
间作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岩溶山区玉米白三叶间作对土壤养分及作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5
2
作者
唐柳办
王家豪
+2 位作者
王雷挺
王普昶
赵丽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39,共9页
以推广种植范围广的玉米和适应性较强的白三叶为对象,初步探讨玉米白三叶间作模式在岩溶山区的生产优势。设置行距30cm(JBY30)、50cm(JBY50)、70cm(JBY70)玉米白三叶间作,以相应行距(DY30、DY50、DY70)的单作玉米和行距30cm(DB30)单作...
以推广种植范围广的玉米和适应性较强的白三叶为对象,初步探讨玉米白三叶间作模式在岩溶山区的生产优势。设置行距30cm(JBY30)、50cm(JBY50)、70cm(JBY70)玉米白三叶间作,以相应行距(DY30、DY50、DY70)的单作玉米和行距30cm(DB30)单作白三叶为对照,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及作物生产性能指标,结果表明:JBY30(蜡熟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DY30(P<0.05);JBY50(灌浆期)全磷含量显著高于DY50(P<0.05);JBY30(抽穗期和灌浆期)、JBY50(灌浆期)和JBY70(抽穗期)全钾含量显著高于相应行距玉米的单作(P<0.05)。间作下玉米粗蛋白(除JBY30外)、粗脂肪、无氮浸出物(除JBY70外)含量均高于相应行距的单作,而粗纤维含量低于单作。间作白三叶粗灰分含量均高于单作。单作白三叶第一茬产量显著高于间作白三叶(P<0.05)。JBY30玉米地上总干物质产量比DY30显著提高了32.23%,比JBY50和JBY70分别显著提高了47.63%和45.20%(P<0.05)。随行距的增大,土地当量比(LER)、间作系统生产力(SP)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玉米相对白三叶的资源竞争力(Am)和间作优势则呈下降趋势。JBY30的间作优势最大,LER、SP显著高于JBY50和JBY70(P<0.05)。因此,认为JBY30是适宜岩溶山区玉米白三叶间作系统的最佳间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白三叶
间作
土壤养分
土地当量比
间作系统生产力
间作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间作不同行比配置对大豆生长、产量及间作系统的影响
1
作者
朱冠雄
高祺
华方静
田艺心
朱金英
李春燕
王春雨
曹鹏鹏
王士岭
高凤菊
机构
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0-979,共10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经费(LNZZ2022055)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4-CES14)
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2022DXAL0119)。
文摘
为筛选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间作适宜的行比配置,进一步促进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单作大豆(SS)和单作玉米(SM)为对照,设置5个不同的行比配置处理(4S2M、4S3M、4S4M、6S3M、6S4M),分析不同行比配置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光合参数等生长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及不同行比配置对间作系统生产力、土地当量比、竞争比率及实际产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4S4M模式下,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参数、群体产量及品质表现最优,间作系统生产力、土地当量比、竞争比率、实际产量损失均表现最高,经济产值为31 581.10元/hm~2,最具间作优势。4S4M模式为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间作最佳行比配置,适宜在鲁西北及相似生态区域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大豆玉米
间作
行比配置
间作系统生产力
土地当量比
竞争比率
实际产量损失
间作
优势
Keywords
soybean-maize intercropping
row ratio configuration
intercropping system productivity
land equivalent ratio
competition ratio
actual yield loss
intercropping system advantage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岩溶山区玉米白三叶间作对土壤养分及作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5
2
作者
唐柳办
王家豪
王雷挺
王普昶
赵丽丽
机构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草业科学系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出处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3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60391)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19]2295号)资助。
文摘
以推广种植范围广的玉米和适应性较强的白三叶为对象,初步探讨玉米白三叶间作模式在岩溶山区的生产优势。设置行距30cm(JBY30)、50cm(JBY50)、70cm(JBY70)玉米白三叶间作,以相应行距(DY30、DY50、DY70)的单作玉米和行距30cm(DB30)单作白三叶为对照,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及作物生产性能指标,结果表明:JBY30(蜡熟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DY30(P<0.05);JBY50(灌浆期)全磷含量显著高于DY50(P<0.05);JBY30(抽穗期和灌浆期)、JBY50(灌浆期)和JBY70(抽穗期)全钾含量显著高于相应行距玉米的单作(P<0.05)。间作下玉米粗蛋白(除JBY30外)、粗脂肪、无氮浸出物(除JBY70外)含量均高于相应行距的单作,而粗纤维含量低于单作。间作白三叶粗灰分含量均高于单作。单作白三叶第一茬产量显著高于间作白三叶(P<0.05)。JBY30玉米地上总干物质产量比DY30显著提高了32.23%,比JBY50和JBY70分别显著提高了47.63%和45.20%(P<0.05)。随行距的增大,土地当量比(LER)、间作系统生产力(SP)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玉米相对白三叶的资源竞争力(Am)和间作优势则呈下降趋势。JBY30的间作优势最大,LER、SP显著高于JBY50和JBY70(P<0.05)。因此,认为JBY30是适宜岩溶山区玉米白三叶间作系统的最佳间作模式。
关键词
玉米白三叶
间作
土壤养分
土地当量比
间作系统生产力
间作
优势
Keywords
Maize-white clover intercropping
Soil nutrient
Land equivalent ratio
Intercropping system productivity
Intercropping advantage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41.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间作不同行比配置对大豆生长、产量及间作系统的影响
朱冠雄
高祺
华方静
田艺心
朱金英
李春燕
王春雨
曹鹏鹏
王士岭
高凤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岩溶山区玉米白三叶间作对土壤养分及作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唐柳办
王家豪
王雷挺
王普昶
赵丽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