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闲话读“闲书”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懋畴 《远程教育杂志》 1997年第6期39-40,共2页
书,本来只有相对意义上的好与坏之分,而无所谓“正经书”与“闲书”之别。但,在旧社会,一些道学先生只把“五经”“四书”看作“正经书”,要求学子精读背诵,以作为举业之道,此外,如小说、笔记(随笔、散文)、词曲、戏文等等则统统归诸“... 书,本来只有相对意义上的好与坏之分,而无所谓“正经书”与“闲书”之别。但,在旧社会,一些道学先生只把“五经”“四书”看作“正经书”,要求学子精读背诵,以作为举业之道,此外,如小说、笔记(随笔、散文)、词曲、戏文等等则统统归诸“闲书”一类,视之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不许学于涉猎问津。然而我从童年时代起就悄悄地爱上了“闲书”,武侠小说、公案小说、笔记小说、侦探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闲书 武侠小说 公案小说 洪秀全 道学先生 侦探小说 闲话 笔记小说 学校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与“闲书”
2
作者 钱谷融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7,共3页
小说过去被称为“闲书”,一向不受重视。不但为正儿八经的人所不愿写,也为正儿八经的人所不屑读。他们即使写了,也不肯堂而皇之地署上自己的真名实姓;即使读了,也不愿让别人知道,甚至还要公开表示自己是向来不看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 小说过去被称为“闲书”,一向不受重视。不但为正儿八经的人所不愿写,也为正儿八经的人所不屑读。他们即使写了,也不肯堂而皇之地署上自己的真名实姓;即使读了,也不愿让别人知道,甚至还要公开表示自己是向来不看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的。然而奇怪的是,小说尽管这样地为人所看不起,它却非但没有绝迹.反而日益风行起来了。特别到了今天,小说的势力更几乎是无远勿屈,无所不在。不管是通都大邑,还是穷乡僻壤,只要那里存在着有阅读能力的人,那里就不会没有小说。这是什么道理呢? 要说奇怪其实也并不奇怪。称小说为“闲书”,好象颇存轻视之意,其实却是因实定名,名实相符的。这“闲”字,无论是从作者方面说,还是从读者方面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读者 闲书 小说作者 通俗小说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红楼梦 知识分子 作用 阅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说观念在近代的演变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齐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87,共16页
由于英国用大炮轰开了清朝闭锁的国门,外国列强纷纷进入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东西方文化冲突日趋激烈,传统帝制和支撑它的意识形态解体,传统小说和与之相关联的小说观念也发生了极... 由于英国用大炮轰开了清朝闭锁的国门,外国列强纷纷进入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东西方文化冲突日趋激烈,传统帝制和支撑它的意识形态解体,传统小说和与之相关联的小说观念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有:在作品性质上,由传统的视小说为“闲书”,转变为以小说为启蒙民众的“通俗教育之利器”和学校“教科书”;在知识归属上,由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子部诸子之一类,改属于文、理、工、农、医等现代学科的文科之文学类;在作品内容上,从强调“羽翼正史”,以故事情节吸引观众,到主张“今社会之见本”和“理想世界之描写”,以塑造美的形象“陶融人之性灵”;在文体分类上,从士人小说观念与民间小说观念的疏离,到明确区分民间小说的不同类型,即从统称一切通俗文学和讲唱文艺之小说,到注意区分小说的散文与韵文和书面与口头,从而使小说、戏曲、小唱三种文体得以独立。正是这些进展,传统小说观念逐渐获得了现代小说观念的丰富内涵,于是,近代小说观念成为传统小说观念向现代小说观念演进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书 教科书 子部 文学学科 羽翼正史 观照社会人生 统类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书简的披露过程 被引量:1
4
作者 葛飞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64,共7页
1937年1月,许广平发布征集鲁迅书简启事,为出版《鲁迅全集》作准备。同年6月,许广平编选的《鲁迅书简》(影印)以三闲书屋名义出版,只收了69封信。次年复社出版的《鲁迅全集》却没有收入书简、日记。鲁迅逝世后的二三年间,有数份杂志... 1937年1月,许广平发布征集鲁迅书简启事,为出版《鲁迅全集》作准备。同年6月,许广平编选的《鲁迅书简》(影印)以三闲书屋名义出版,只收了69封信。次年复社出版的《鲁迅全集》却没有收入书简、日记。鲁迅逝世后的二三年间,有数份杂志选刊了一些许广平提供的鲁迅书简。与鲁迅关系密切之人,在撰写回忆文章时,会有选择性地征引鲁迅给他们的信件——这也是鲁迅书简发表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广平 《鲁迅全集》 闲书 复社 文艺阵地 曹靖华 胡风 致曹聚仁 海上述林 未名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人与学问
5
作者 晓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3年第4期129-130,共2页
乍晴乍雨,骤暑骤寒,暮春天气,最难将息。黯然愁眠之际,拾起旧时遗下的闲书,随意翻阅,聊解青灯孤对、煮文烹字之苦,不料想染之成癣,竟不能掷手弃之。如此则读了《中国学术史随笔》、《章太炎传略》、《弘一法师年谱》、《清代学术史论》
关键词 章太炎 青年学人 中国学术史 弘一法师 清代学术 闲书 随笔 传略 天气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现代中国“小说”的语义转换
6
作者 吕仕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5-222,共8页
鲁迅是现代中国"小说"语义经验转换的参与者。鲁迅确认了中国古今小说可观风俗的稗史价值,以小说文类传递现世慰藉,是小说之为"小道"观念的改造者;鲁迅持续揭底古今小说的文人帮闲伦理,寄寓小说以发见平民社会本相... 鲁迅是现代中国"小说"语义经验转换的参与者。鲁迅确认了中国古今小说可观风俗的稗史价值,以小说文类传递现世慰藉,是小说之为"小道"观念的改造者;鲁迅持续揭底古今小说的文人帮闲伦理,寄寓小说以发见平民社会本相的文体期许,是小说之为"文学"思潮的清理者;鲁迅饱受中国小说消闲影射批评的困扰,以己身的有闲致力于诚正的小说实践活动,是小说之为"闲书"认知的突围者。传统小说认知在鲁迅的文化实践中发生正向思想转换,对鲁迅的小说话语进行学理梳理,不仅有益于发现鲁迅在政治、文化、社会层面多维的小说学贡献,更可理清现代中国"小说"的古今语义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小道观念 闲书认知 语义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描写社会,倘有力便转而影响社会”——学习鲁迅论文艺的社会作用问题札记——
7
作者 王永生 《高校教育管理》 1980年第2期48-53,共6页
如何看待文艺的社会作用,如何发挥文艺的社会作用,诸如这类问题历来就存在不同的看法.比如小说,很早以前就有人把它仅仅看作“消闲”的“闲书”,否认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鲁迅对此一直持反对的态度.虽然他也认为小说的最初产生... 如何看待文艺的社会作用,如何发挥文艺的社会作用,诸如这类问题历来就存在不同的看法.比如小说,很早以前就有人把它仅仅看作“消闲”的“闲书”,否认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鲁迅对此一直持反对的态度.虽然他也认为小说的最初产生,确与“消遣闲暇”有关,认为“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吟以自误,借它忘却劳苦了,则到休息时,亦必要寻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而这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但即使是“消遣闲暇”,“谈论故事”也存在以什么样的情趣,用什么内容的“故事”来“消遣”的问题.既然属于一种文艺创作,就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鲁迅 文艺作品 社会作用 杂文 小说 札记 社会生活 闲书 北调 文艺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