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对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之争历史阐释的学术解读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63,共10页
在"五四"后20年间,并未见有人将"问题与主义"之争作为五四时期一个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专门考察,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问题与主义"之争才开始受到以艾思奇为代表的中共党内知识分子的关注。中共党内知识分子...
在"五四"后20年间,并未见有人将"问题与主义"之争作为五四时期一个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专门考察,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问题与主义"之争才开始受到以艾思奇为代表的中共党内知识分子的关注。中共党内知识分子对"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历史阐释,逐渐演变成了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意识形态论争。在当时适应了不同阶段政治形势和革命任务的需要,有着积极的政治与社会作用,但也对大陆史学界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历史书写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内知识分子
五四新文化运动
“
问题与主义
”
实验
主义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若干辨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高正礼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3-378,共6页
近年来,"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纵深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但在更正某些传统观点的同时,关于争论是否存在、是否建国后的"凸显"公案、政治之争还是学理之争、胡适当年是否反对马克思主义、胡适有没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近年来,"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纵深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但在更正某些传统观点的同时,关于争论是否存在、是否建国后的"凸显"公案、政治之争还是学理之争、胡适当年是否反对马克思主义、胡适有没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贡献等问题的探讨,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与主义
李大钊
胡适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论“问题与主义”论战双方的深层思想基础
3
作者
孟文博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0-12,共3页
胡适与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二十世纪初一场著名的论战,胡适的思想根源来自于其信奉的美国"实用主义",而李大钊的观念则与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人所秉承的两种"实...
胡适与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二十世纪初一场著名的论战,胡适的思想根源来自于其信奉的美国"实用主义",而李大钊的观念则与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人所秉承的两种"实用"观念的冲突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当时中国思想界论争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问题与主义
”
实用
主义
实用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十年来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研究综述
被引量:
5
4
作者
郑东升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34-36,共3页
五四时期发生的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论争,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对于以后二人的政治道路的选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从论争的性质、针对性、意...
五四时期发生的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论争,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对于以后二人的政治道路的选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从论争的性质、针对性、意义三个方面,对十年来关于这一论争的研究作一综述,以便于广大学者进行更深层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问题与主义
”
论争
综述
五四运动史
资产阶级改良
主义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泽东“问题与主义”观及其在理论创新中的展开
被引量:
8
5
作者
金民卿
《毛泽东研究》
2019年第3期37-49,共13页
毛泽东在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时,形成了正确的'问题与主义'观,这就是要深刻把握问题与主义的辩证法,以主义为引领来解决重大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巩固和发展主义,既不脱离实际问题去抽象地谈论主义,也不离开主义而陷入问题丛中迷...
毛泽东在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时,形成了正确的'问题与主义'观,这就是要深刻把握问题与主义的辩证法,以主义为引领来解决重大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巩固和发展主义,既不脱离实际问题去抽象地谈论主义,也不离开主义而陷入问题丛中迷失方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他把这种问题与主义的辩证法在理论创新中展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解决中国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为中心,以推动实践发展为根本目的,成功实现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创立并不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问题与主义'观对于全面准确理解'问题意识'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问题与主义
问题
意识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问题与主义”之争再认识
6
作者
晋晶娜
桑韵欣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12,共4页
"问题与主义"之争一度被看做为马克思主义者和反对马克思主义者的一场论战,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胡适仅仅是针对当时空谈主义却不研究实际问题的现象进行了批判,不能被简单定性为"反对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论...
"问题与主义"之争一度被看做为马克思主义者和反对马克思主义者的一场论战,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胡适仅仅是针对当时空谈主义却不研究实际问题的现象进行了批判,不能被简单定性为"反对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论战双方关于"主义"的界定、问题的性质、问题与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对待外来主义等问题进一步分析,对近年来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引发的争论,如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的争论、《新青年》同人的思想分野等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这场争论,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促进了注重实践、研究实际问题的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与主义
马克思
主义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世纪初的三大论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程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后梅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11,共6页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解读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三大论争会使我们对论争的意义有一全新认识。"问题与主义"之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义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社会主义之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解读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三大论争会使我们对论争的意义有一全新认识。"问题与主义"之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义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社会主义之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必由之路;无政府主义之争则明确了建立中国共产党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任务。三大论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程的逻辑链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逐步展开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
问题与主义
”之争
社会
主义
之争
无政府
主义
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胡适反封建主义平议
8
作者
杜蒸民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9,共9页
胡适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复杂而又影响极大的资产阶级学者。对于他一生活动的评价,近年来,在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引下,已渐趋平实。但是,也仍有一些论著对他的评价过酷过严,不够平允。例如一般都承认他为新文化运动的创导者之一的地位,...
胡适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复杂而又影响极大的资产阶级学者。对于他一生活动的评价,近年来,在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引下,已渐趋平实。但是,也仍有一些论著对他的评价过酷过严,不够平允。例如一般都承认他为新文化运动的创导者之一的地位,肯定他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但对于他在“打倒孔家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封建
主义
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
实验
主义
资产阶级
问题与主义
五四
马克思
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19:李大钊的思想足迹
被引量:
3
9
作者
李维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1年第1期83-100,共18页
一年,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来说,是一个不算长的时间;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来说,更是一个极为短暂的瞬间。在生活平淡的岁月中,一年的光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历史的转折时期,一年的时间则足以实现划时代的飞跃。1919年,不论对于李大钊的短...
一年,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来说,是一个不算长的时间;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来说,更是一个极为短暂的瞬间。在生活平淡的岁月中,一年的光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历史的转折时期,一年的时间则足以实现划时代的飞跃。1919年,不论对于李大钊的短暂的生命历程来说,还是对于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历史岁月来说,都是这样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中,李大钊经历了思想上的伟大飞跃,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思想
唯物史观
马克思
主义
者
问题与主义
马克思
主义
观
俄国十月革命
胡适
无产阶级
出版社
家族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之争历史阐释的学术解读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艳
机构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63,共10页
文摘
在"五四"后20年间,并未见有人将"问题与主义"之争作为五四时期一个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专门考察,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问题与主义"之争才开始受到以艾思奇为代表的中共党内知识分子的关注。中共党内知识分子对"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历史阐释,逐渐演变成了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意识形态论争。在当时适应了不同阶段政治形势和革命任务的需要,有着积极的政治与社会作用,但也对大陆史学界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历史书写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关键词
中共党内知识分子
五四新文化运动
“
问题与主义
”
实验
主义
学术史
分类号
B17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K2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若干辨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高正礼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3-378,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KS020)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0YJA710013)
文摘
近年来,"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纵深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但在更正某些传统观点的同时,关于争论是否存在、是否建国后的"凸显"公案、政治之争还是学理之争、胡适当年是否反对马克思主义、胡适有没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贡献等问题的探讨,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
关键词
问题与主义
李大钊
胡适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Keywords
problems and socialist
Li Dazhao
Hu Shi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分类号
D092.6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论“问题与主义”论战双方的深层思想基础
3
作者
孟文博
机构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0-12,共3页
文摘
胡适与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二十世纪初一场著名的论战,胡适的思想根源来自于其信奉的美国"实用主义",而李大钊的观念则与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人所秉承的两种"实用"观念的冲突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当时中国思想界论争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
“
问题与主义
”
实用
主义
实用理性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十年来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研究综述
被引量:
5
4
作者
郑东升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法政所
出处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34-36,共3页
文摘
五四时期发生的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论争,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对于以后二人的政治道路的选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从论争的性质、针对性、意义三个方面,对十年来关于这一论争的研究作一综述,以便于广大学者进行更深层次研究。
关键词
“
问题与主义
”
论争
综述
五四运动史
资产阶级改良
主义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历史
Keywords
problems and doctrines'
argument
summary
分类号
K261.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泽东“问题与主义”观及其在理论创新中的展开
被引量:
8
5
作者
金民卿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
出处
《毛泽东研究》
2019年第3期37-49,共13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创新工程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通史研究”(项目编号:MYYCX20160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研究”(项目编号:2015MZD048)
文摘
毛泽东在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时,形成了正确的'问题与主义'观,这就是要深刻把握问题与主义的辩证法,以主义为引领来解决重大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巩固和发展主义,既不脱离实际问题去抽象地谈论主义,也不离开主义而陷入问题丛中迷失方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他把这种问题与主义的辩证法在理论创新中展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解决中国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为中心,以推动实践发展为根本目的,成功实现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创立并不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问题与主义'观对于全面准确理解'问题意识'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毛泽东
问题与主义
问题
意识
理论创新
分类号
A84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问题与主义”之争再认识
6
作者
晋晶娜
桑韵欣
机构
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12,共4页
文摘
"问题与主义"之争一度被看做为马克思主义者和反对马克思主义者的一场论战,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胡适仅仅是针对当时空谈主义却不研究实际问题的现象进行了批判,不能被简单定性为"反对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论战双方关于"主义"的界定、问题的性质、问题与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对待外来主义等问题进一步分析,对近年来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引发的争论,如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的争论、《新青年》同人的思想分野等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这场争论,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促进了注重实践、研究实际问题的学风。
关键词
问题与主义
马克思
主义
实践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世纪初的三大论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程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后梅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11,共6页
文摘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解读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三大论争会使我们对论争的意义有一全新认识。"问题与主义"之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义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社会主义之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必由之路;无政府主义之争则明确了建立中国共产党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任务。三大论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程的逻辑链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逐步展开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铺垫。
关键词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
问题与主义
”之争
社会
主义
之争
无政府
主义
之争
Keywords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e dispute between “Problems and Doctrines”
The dispute on socialism
The dispute on Anarchism
分类号
A8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胡适反封建主义平议
8
作者
杜蒸民
出处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9,共9页
文摘
胡适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复杂而又影响极大的资产阶级学者。对于他一生活动的评价,近年来,在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引下,已渐趋平实。但是,也仍有一些论著对他的评价过酷过严,不够平允。例如一般都承认他为新文化运动的创导者之一的地位,肯定他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但对于他在“打倒孔家店”。
关键词
胡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封建
主义
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
实验
主义
资产阶级
问题与主义
五四
马克思
主义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19:李大钊的思想足迹
被引量:
3
9
作者
李维武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系
出处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1年第1期83-100,共18页
文摘
一年,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来说,是一个不算长的时间;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来说,更是一个极为短暂的瞬间。在生活平淡的岁月中,一年的光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历史的转折时期,一年的时间则足以实现划时代的飞跃。1919年,不论对于李大钊的短暂的生命历程来说,还是对于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历史岁月来说,都是这样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中,李大钊经历了思想上的伟大飞跃,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关键词
李大钊思想
唯物史观
马克思
主义
者
问题与主义
马克思
主义
观
俄国十月革命
胡适
无产阶级
出版社
家族制度
分类号
B2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对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之争历史阐释的学术解读
张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若干辨析
高正礼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再论“问题与主义”论战双方的深层思想基础
孟文博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近十年来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研究综述
郑东升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毛泽东“问题与主义”观及其在理论创新中的展开
金民卿
《毛泽东研究》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问题与主义”之争再认识
晋晶娜
桑韵欣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20世纪初的三大论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程
李后梅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胡适反封建主义平议
杜蒸民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1919:李大钊的思想足迹
李维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