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正本清源——从全国新高考语文阅读试题首次选入问答体文章说起
1
作者 李奚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7,13,共5页
2025年全国新高考语文试卷首次选入问答体文章,《种植入门问答》材料的选择和试题的设计,关注思维的严密性、系统性与实践智慧,凸显对智能时代思维品质的考查。与人工智能交互中的非线性提问不同,经典文本的问答体提供了认知脚手架,有... 2025年全国新高考语文试卷首次选入问答体文章,《种植入门问答》材料的选择和试题的设计,关注思维的严密性、系统性与实践智慧,凸显对智能时代思维品质的考查。与人工智能交互中的非线性提问不同,经典文本的问答体提供了认知脚手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问”之后的梳理、辨识、整合,以及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迭代优化,是人工智能时代学习者核心素养的内涵升级。在问题与答案的背后,“那些提不出来的问题”往往才是真正的问题,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应正本清源,以经典文本为镜,回归实践、体验、试错与反思,守护人类不可替代的默会知识、情感投入与价值判断,而非任由技术减省学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语文 问答体 人工智能 思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问答体蒙书编撰考察--以《武王家教》为中心 被引量:11
2
作者 金滢坤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1-152,共12页
《武王家教》是中国古代很有特点的一部家训类蒙书,从它的编撰体例中,可以较好地认识唐代问答体的历史渊源、问答体在蒙书编撰中的使用情况,以及数字冠名分类等相关问题。《武王家教》中采用的“武王问太公”问答体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武王家教》是中国古代很有特点的一部家训类蒙书,从它的编撰体例中,可以较好地认识唐代问答体的历史渊源、问答体在蒙书编撰中的使用情况,以及数字冠名分类等相关问题。《武王家教》中采用的“武王问太公”问答体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一,第一至四问采用连续两级问对,引出“十恶”到“十狂”等十三类问题,以太公对答的形式,摘引、摘编相关典籍、流行俗语中的诸种不当、不雅行为,以数字冠名事类,分类罗列。其二,第五至六问采用单级问对,但对答形式采用蒙书编撰常用的“家教体”,即四至六言对偶句,对前四问相关对答进行总结和提升。其三,最后两问对答之间,夹杂了“经典摘编”和“借名经典云”的内容,对此前相关对答的不足进行补充。《武王家教》问答体远受《六韬》之“十盗”相关句式影响,近习《辩才家教》《杂抄》问答体。唐代问答体蒙书编撰具有多样性,丰富了蒙书、家训的编撰形式和内容,大大提高了童蒙教育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问答体 蒙书编撰 《武王家教》 数字冠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答体:《庄子》成篇结构和思辨模式的新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汪春泓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0-204,208,共16页
问答之体在《庄子》诸篇随处可见,是《庄子》语言和文体的一大特色。在诸子争锋的时代背景下,从问答体这一文体视角重新审视《庄子》之产生,可知其与楚文化中流行两人一问一答、说大说小之大小言辩有关;在问答体视角下,探讨庄周、惠施... 问答之体在《庄子》诸篇随处可见,是《庄子》语言和文体的一大特色。在诸子争锋的时代背景下,从问答体这一文体视角重新审视《庄子》之产生,可知其与楚文化中流行两人一问一答、说大说小之大小言辩有关;在问答体视角下,探讨庄周、惠施之间的争论渐入哲学思辨之境地,更可见论辩双方旗鼓相当之态势和见解之卓绝。关注问答体,对深入了解《庄子》以及庄子学,颇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问答体 惠施 思辨 《庄子·天下》 墨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体内序的结构功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伟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20,共4页
赋有内序与外序之分。赋休内序奠定了赋体辩对的模式与叙事框架。虚设人物只是一种代言的机制,这种代言的机制在赋体内序中主要通过人称的转化与人物的设名来建立。赋体内序假设客主以为问答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将本来可用第一人... 赋有内序与外序之分。赋休内序奠定了赋体辩对的模式与叙事框架。虚设人物只是一种代言的机制,这种代言的机制在赋体内序中主要通过人称的转化与人物的设名来建立。赋体内序假设客主以为问答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将本来可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转变为相对客观的第三人称叙事。内序的设名,既有普通的客主,也有假借的古人;既有虚构的人物,也有拟人的对问。赋体问答成于屈宋,而在汉代达到辉煌,既有历史的传统,也是现实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序 外序 问答体 叙事 称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云在梁代“神灭论”大讨论中的真实地位及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垚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8-210,共3页
范缜在梁武帝下诏之后,法云发动"神灭论"大讨论之前,将原著《神灭论》改为宾主问答体形式。在主持发动大讨论时,法云并非大僧正,只因上书启奏反对《神灭论》,故而成为发动了这次大讨论的核心人物。
关键词 《神灭论》 宾主问答体 法云 大僧正 启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虚》《上林》与《七发》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沛雄 《文史哲》 1988年第1期48-51,共4页
《子虚》与《上林》两赋明显受到《七发》的影响:在主题方面,都有讽谏之义。在结构方面,都用问答体和假设人物,正文前均有小引,都善用排举铺陈与架构法。在修辞方面,都反复运用转折连词、引典夸饰、胪列鸟兽名称、堆砌描绘状辞、杂用长... 《子虚》与《上林》两赋明显受到《七发》的影响:在主题方面,都有讽谏之义。在结构方面,都用问答体和假设人物,正文前均有小引,都善用排举铺陈与架构法。在修辞方面,都反复运用转折连词、引典夸饰、胪列鸟兽名称、堆砌描绘状辞、杂用长短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孝王 鸟兽 司马相如 转折连词 枚乘 史记 问答体 诗经 淮阴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七发》与荀卿赋及纵横家的关系
7
作者 毕庶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24-28,共5页
自西汉枚乘《七发》问世以后,相继出现了《子虚》、《上林》等许多类似的赋作。《七发》虽未以赋名篇,然而,自班固以来,一直公认它开“侈丽闳衍”构大赋之先河。在文学的发展史上,《七发》可以说是赋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关键词 《七发》 枚乘 纵横家 大赋 陆贾 荀卿 屈赋 《大招》 谈辩 问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讲读式”向何处去?——由历史、现状产生的思考
8
作者 张林华 《高校教育管理》 1991年第3期109-112,共4页
近年来,“启发式”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同时,传统语文教学法中的“讲读式”,则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但是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和教师,仍使用“讲读式”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这种状况使得我们要对“讲读式”的过... 近年来,“启发式”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同时,传统语文教学法中的“讲读式”,则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但是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和教师,仍使用“讲读式”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这种状况使得我们要对“讲读式”的过去、现状与未来作一番认真仔细的思考.“讲读式”弊在何处?出路在哪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读式 中学语文教学 叶圣陶 问答体 传统语文教学法 自动教学法 教师 精读指导 “读” 《教育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