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星系任务新型热控技术
1
作者 李金岳 苏若斌 +4 位作者 杨金 段晓闻 何春黎 陆希 牛俊坡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5-191,共7页
木星系探测器通常采用金星-地球-地球等借力序列实现地木转移,由于大范围的器日距离变化引起太阳光照强度大尺度变化,进而导致探测器舱外热控部组件温度交变范围宽,不仅要适应金星附近达2938 W/m2以上的高太阳热流,还需适应木星附近50 W... 木星系探测器通常采用金星-地球-地球等借力序列实现地木转移,由于大范围的器日距离变化引起太阳光照强度大尺度变化,进而导致探测器舱外热控部组件温度交变范围宽,不仅要适应金星附近达2938 W/m2以上的高太阳热流,还需适应木星附近50 W/m2直至阴影区为0 W/m2的超低太阳热流,对热控设计的极端高低温适应性带来挑战。目前传统方式主要采用流体回路、百叶窗及多层组件等热控措施进行控温,增加了热控系统的复杂度和设计难度,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热控设计方法,使用三维隔热太阳翼实现对阳光的遮挡,并采用闭环解耦控制算法来调节太阳翼与星体的位置关系,从而减小太阳对探测器外表面单机设备的热辐射并维持固定的散热面,同时减少探测器的温度波动,通过仿真分析太阳翼离星体1.5 m情况下,星体遮挡处的散热能力可以达到170 W/m2,用于金星处高太阳热流的遮挡;当太阳翼离星体0.5 m情况时,散热能力减少到50 W/m2,能起到在木星处保温作用,减少散热面的漏热。具有简化热控设计和适应性强的优点,为后续深空探测器热控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星及行星穿越探测器 热控技术 三维隔热太阳翼 闭环解耦控制 太阳翼遮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牵引辅助逆变器并联控制 被引量:5
2
作者 谭喜堂 李爱华 +2 位作者 朱琴跃 魏伟 李姚霖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8-110,共13页
针对传统下垂并联控制法因各列车辅助逆变器线路阻抗不一致导致系统环流较大、功率分配不均及负载电压跌落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下垂并联供电控制策略。详细分析列车辅助逆变系统传统下垂并联控制策略及辅助逆变器输出阻... 针对传统下垂并联控制法因各列车辅助逆变器线路阻抗不一致导致系统环流较大、功率分配不均及负载电压跌落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下垂并联供电控制策略。详细分析列车辅助逆变系统传统下垂并联控制策略及辅助逆变器输出阻抗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自适应虚拟阻抗对列车辅助逆变器并联供电系统中各模块输出线路阻抗进行调整,使其接近一致,抑制因线路阻抗差异导致的并联供电系统环流,实现功率均匀分配的有效控制。以电压跌落补偿方法解决因线路阻抗及虚拟阻抗引入导致的负载电压跌落问题,并最终设计列车辅助逆变器并联系统双闭环解耦控制结构,实现系统中电容电感元件的解耦控制。仿真和降功率实验系统测试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具有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辅助逆变器 下垂控制 自适应虚拟阻抗 功率均分 环流抑制 电压跌落补偿 闭环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旋转移相变压器的新型无功补偿器及其双环控制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颜湘武 邓婉君 +3 位作者 彭维锋 贾焦心 邵晨 李铁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8821-8832,共12页
随着出力具有随机波动性特征的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的不断攀升以及城市电缆化率的进程加速,有源配电网线路中无功过剩和过电压的现象日益明显,对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精准调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电流源型静止同步补偿器的... 随着出力具有随机波动性特征的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的不断攀升以及城市电缆化率的进程加速,有源配电网线路中无功过剩和过电压的现象日益明显,对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精准调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电流源型静止同步补偿器的基础上,该文结合双旋转移相变压器的连续调节特性,提出一种新型旋转式无功补偿器(novel rotary var compensator,NRVC)拓扑电路。通过构建NRVC稳态数学模型,深入分析得到NRVC补偿调控机理及其补偿容量约束关系。针对NRVC结构特点,提出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无功补偿控制策略,其中功率外环可对功率因数进行精确控制,电流内环加入限幅环节有效限流,提高装置运行可靠性。通过仿真及动模实验验证所提拓扑及其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验证了NRVC具备双向、连续调节补偿无功的能力,具有调节精度高、谐波畸变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旋转式无功补偿器 旋转型移相变压器 补偿调控机理 瞬时无功理论 闭环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高压直流输电功率控制器的设计
4
作者 刘宪林 刘军会 何新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1-154,165,共5页
轻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HVDC Light)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实现HVDC Light输送有功、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建立了在同步旋转d~q坐标轴下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双闭环解耦控制方案,并重点介绍了电流内环和功率外环比例积分(PI)调节器的设... 轻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HVDC Light)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实现HVDC Light输送有功、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建立了在同步旋转d~q坐标轴下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双闭环解耦控制方案,并重点介绍了电流内环和功率外环比例积分(PI)调节器的设计以及参数整定方法。最后利用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对HVDC Light系统的功率控制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功率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高压直流输电 电压源型换流器 闭环解耦控制 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直驱风电系统网侧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军 吴琼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4,共5页
介绍了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网侧变流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建立了网侧变流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前馈解耦双闭环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实现了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及有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针对传统PI控制器在跟踪和抗扰性能上无法同... 介绍了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网侧变流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建立了网侧变流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前馈解耦双闭环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实现了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及有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针对传统PI控制器在跟踪和抗扰性能上无法同时达到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自由度PID控制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网侧变流器控制策略。并对二自由度PID控制器进行了化简得到一种简化的二自由度PID控制器。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电网三相平衡状态、单相电压跌落状态及三相电压跌落状态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改进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侧变流器 前馈解耦闭环控制 二自由度 PID 控制 三相平衡状态 电压跌落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并网抑制由直流输电引起的次同步振荡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宽 李兴源 +2 位作者 陈实 苗淼 王曦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46,共6页
在研究新能源并网的基础上,分析光伏发电与火电厂捆绑通过高压直流输电并网时,通过光伏并网附加控制抑制直流引起次同步振荡(SSO)的可行性。基于复转矩系数思想设计一种次同步阻尼控制器加在光伏电站主控制器上,在保证光伏电站稳定并网... 在研究新能源并网的基础上,分析光伏发电与火电厂捆绑通过高压直流输电并网时,通过光伏并网附加控制抑制直流引起次同步振荡(SSO)的可行性。基于复转矩系数思想设计一种次同步阻尼控制器加在光伏电站主控制器上,在保证光伏电站稳定并网的同时,抑制了直流控制特性引起的SSO,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与新能源并网效率。这为在发生SSO而直流附加控制未起作用时提供了一种备选方案。基于PSCAD/EMTDC仿真软件,以南方电网某直流作为实例仿真模型,通过光伏电站并网,在保证光伏电站并网可靠性的同时有效抑制了直流引起的SSO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 高压直流输电 次同步振荡 电压源换流器 闭环解耦控制 次同步阻尼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柔性直流融冰技术 被引量:14
7
作者 敬华兵 年晓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060-3066,共7页
为直流融冰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型柔性直流融冰技术。通过分析输电线路结冰情况的等效模型并研究融冰时的热交换过程,针对220kV输电线路计算出了线路融冰所需的保线电流和最大电流值。按计算结果的需求设计了基于可关断器件... 为直流融冰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型柔性直流融冰技术。通过分析输电线路结冰情况的等效模型并研究融冰时的热交换过程,针对220kV输电线路计算出了线路融冰所需的保线电流和最大电流值。按计算结果的需求设计了基于可关断器件的新型柔性直流融冰电源。论述了该电源的主电路拓扑及其功率单元的等效电路,并对其相关的融冰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研制出一台全控直流融冰装置样机,并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融冰装置可对直流输出电压进行柔性调节,融冰时的网侧谐波含量较低,在试验中仅3.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保线电流 柔性直流融冰 功率单元模块 闭环解耦控制 绝缘栅双极型晶闸管(IGB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源双馈调速系统的仿真研究
8
作者 刘威葳 徐鹏 蒋成玺 《广东电力》 2012年第10期46-50,共5页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从美国引进的100 MW脉冲发电机电源系统的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额定频率为60 Hz,同步转速为720 r/min,但当其供电频率为50 Hz时,其额定转速达不到其设计值,导致与电动机转子同轴的发电机飞轮的储能也达不到设计...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从美国引进的100 MW脉冲发电机电源系统的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额定频率为60 Hz,同步转速为720 r/min,但当其供电频率为50 Hz时,其额定转速达不到其设计值,导致与电动机转子同轴的发电机飞轮的储能也达不到设计值185 MJ。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套双闭环解耦控制的双馈调速方案,使得该电动机能够稳定运行于转速为720 r/min的超同步工况。用MATLAB/Simulink传真平台建立100MW脉冲电源系统电动机的超同步双馈调速系统的模型,并结合相关实际参数,针对超同步运行状况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该双馈调速系统设置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 闭环解耦控制 双馈调速 100 MW脉冲电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