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性抗凝在闭塞椎动脉治疗儿童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中的作用
1
作者 李静伟 曾高 +1 位作者 杨帆 李桂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74-479,共6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抗凝在闭塞椎动脉治疗儿童基底动脉主干巨大梭形动脉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基底动脉主干巨大梭形动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对3例患儿均采用血管内介入闭塞双侧椎动脉,并于术后静脉输入肝素钠[(10~30 U/(kg&#... 目的:探讨控制性抗凝在闭塞椎动脉治疗儿童基底动脉主干巨大梭形动脉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基底动脉主干巨大梭形动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对3例患儿均采用血管内介入闭塞双侧椎动脉,并于术后静脉输入肝素钠[(10~30 U/(kg·h)]行控制性抗凝治疗。结果抗凝过程中,2例因出现鼻衄、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出血并发症而暂停抗凝后,继发呕吐、偏瘫、意识障碍及呼吸功能障碍等严重脑干缺血症状(1例改用低分子肝素后恢复,1例死亡);另1例经过调整抗凝策略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治愈。结论通过闭塞双侧椎动脉治疗儿童基底动脉主干巨大梭形动脉瘤,术后控制性抗凝可影响脑干梗死及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是提高闭塞双侧椎动脉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儿童 基底动脉巨大梭形动脉 闭塞椎动脉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捕器辅助下经对侧椎动脉逆向指引开通闭塞椎动脉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扬 范志荣 +2 位作者 师瑞 李德帅 魏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99-702,共4页
椎动脉起始部闭塞后后循环梗死发生率高,再通难度大、成功率低。作者报道1例抓捕器辅助下经对侧椎动脉逆向指引开通闭塞椎动脉的病例,并分析闭塞椎动脉开通的非常规路径类型及其风险、抓捕器在神经介入领域的使用范围、远端栓塞保护装... 椎动脉起始部闭塞后后循环梗死发生率高,再通难度大、成功率低。作者报道1例抓捕器辅助下经对侧椎动脉逆向指引开通闭塞椎动脉的病例,并分析闭塞椎动脉开通的非常规路径类型及其风险、抓捕器在神经介入领域的使用范围、远端栓塞保护装置的种类及使用必要性,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 开通 抓捕器 逆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闭塞伴咳嗽性晕厥一例
3
作者 慈舜超 尹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31-833,840,共4页
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均完全闭塞的患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作者报道了1例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闭塞的患者,该患者曾出现咳嗽性晕厥,但并无其他神经系统缺损症状,脑血管造影显示其颅内存在较为广泛的侧支循环。作者对这一独特病例... 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均完全闭塞的患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作者报道了1例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闭塞的患者,该患者曾出现咳嗽性晕厥,但并无其他神经系统缺损症状,脑血管造影显示其颅内存在较为广泛的侧支循环。作者对这一独特病例进行了报道,并对其颅内侧支循环情况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脑血管造影术 侧支循环 咳嗽性晕厥 双侧颈内动脉闭塞 双侧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病24小时内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佳男 张洋 +8 位作者 周志龙 赵新宇 乔婷婷 吴立恒 管民 马振凯 裴小溪 周腾飞 朱良付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93-801,共9页
目的探讨影响发病24 h内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VBAO)行血管内治疗(EVT)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0月至2023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收治的发病24 h内接受EVT治疗的AVBAO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包... 目的探讨影响发病24 h内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VBAO)行血管内治疗(EVT)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0月至2023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收治的发病24 h内接受EVT治疗的AVBAO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卒中相关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吸烟、既往卒中)、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起病形式、术前静脉溶栓、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c-ASPECTS)、基底动脉CT血管成像(BATMAN)评分、闭塞部位(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及手术相关资料,包括治疗方式[直接导管抽吸取栓和(或)支架取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首选支架置入或球囊扩张为直接血管成形术,若取栓术后血流不能维持需进一步行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则为补救血管成形术]、发病至穿刺时间(OPT)、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PRT)、术后即刻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以mTICI分级2b或3级为血管成功再通)、围手术期并发症[术中栓子逃逸、术中再闭塞、术中夹层、术后3 d内出血转化和术后3 d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以术后90 d 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mRS评分≤3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分为预后不良。纳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1的指标,采用向后剔除法筛选变量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发病24 h内AVBAO患者行EVT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接受EVT的AVBAO患者149例,其中预后良好患者79例,预后不良患者70例,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患者145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34例,死亡32例。(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预后不良患者相比,预后良好患者的术前NIHSS评分[16.0(12.0,23.0)分比24.5(16.8,31.3)分,Z=-4.280,P<0.01]和术前mRS评分[4(4,4)分比5(4,5)分,Z=-4.711,P<0.01]均更低,糖尿病患者比例更低[15.2%(12/79)比35.7%(25/70),χ^(2)=8.376,P=0.004],且预后良好患者术后3 d内出血转化发生率[7.6%(6/79)比25.7%(18/70),χ^(2)=-0.246,P=0.003]与sICH发生率[1.3%(1/79)比14.3%(10/70),χ^(2)=-0.249,P=0.002]均低于预后不良患者。(2)将年龄、高脂血症、糖尿病、术前NIHSS评分、术前mRS评分、术后3 d内出血转化及sICH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OR=2.433,95%CI:1.088~5.441)、糖尿病(OR=2.797,95%CI:1.168~6.701)、术前高NIHSS评分(OR=3.715,95%CI:1.684~8.195)、术后3 d内sICH(OR=19.681,95%CI:1.984~195.192)是发病24 h内AVBAO患者接受EVT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高脂血症、糖尿病、术前高NIHSS评分和术后3 d内sICH是发病24 h内接受EVT的AVBAO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预后 血管成形术 -基底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闭塞类型及其代偿性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后循环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周瑛华 华扬 +3 位作者 贾凌云 王力力 段春 侯伟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24-428,433,共6页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测评价椎动脉闭塞的类型、代偿性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经血管超声、DSA或CT血管成像(CTA)证实的椎动脉闭塞患者108例,根据MR...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测评价椎动脉闭塞的类型、代偿性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经血管超声、DSA或CT血管成像(CTA)证实的椎动脉闭塞患者108例,根据MR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果,分为后循环梗死组(78例)和无后循环梗死组(TIA组,3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健侧椎动脉颅外段管径和双侧椎动脉颅外段、颅内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期末流速(EDV)。比较两组间椎动脉闭塞类型、侧支循环建立、健侧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差异性。结果梗死组与TIA组单支椎动脉闭塞者分别为69例(88.5%)、26例(86.7%),双支椎动脉闭塞者分别为9例(11.5%)、4例(13.3%),组间椎动脉闭塞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梗死组的椎动脉颅内段闭塞者比例高于TIA组[70.5%(55/78)比36.7%(11/30);χ~2=10.444,P=0.001],侧支循环建立者比例低于TIA组[14.1%(11/78)比43.3%(13/30);χ~2=10.711,P=0.001]。TIA组单支椎动脉闭塞患者的健侧椎动脉颅外段PSV、EDV均高于梗死组[(65±21)cm/s比(57±15)cm/s;(25±8)cm/s比(20±7)cm/s;t值分别为2.043、2.606,均P<0.05]。结论椎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健侧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代偿可改善后循环缺血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 后循环缺血 血流动力学 侧支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闭塞的声像图特征和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光 彭禹 李慧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5期601-603,共3页
目的 探讨椎动脉闭塞的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的 11例椎动脉闭塞声像图特点。结果 经三维核磁血管显像 ( 3DMRA)证实 10例为椎动脉闭塞 ,1例为椎动脉广泛狭窄。超声诊断正确率为91%。椎动脉闭塞以右... 目的 探讨椎动脉闭塞的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的 11例椎动脉闭塞声像图特点。结果 经三维核磁血管显像 ( 3DMRA)证实 10例为椎动脉闭塞 ,1例为椎动脉广泛狭窄。超声诊断正确率为91%。椎动脉闭塞以右侧多见 ,二维超声显示椎动脉管壁为两条平行的线状高回声 ,管腔内充满低回声 ,无搏动性。彩色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未测及血流信号。结论 超声是诊断椎动脉闭塞首选和可靠的非介入性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超声 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椎动脉颅外段与颅内段闭塞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评价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莹 刘红英 +2 位作者 徐洁 刘卫彬 高庆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792-3795,共4页
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研究伴有椎动脉闭塞的神经科住院患者,探讨其患侧与健侧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纳入脑血管造影(DSA)显示单侧椎动脉颅外段闭塞者48例(颅外组)、颅内段闭塞者39例(颅内组),... 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研究伴有椎动脉闭塞的神经科住院患者,探讨其患侧与健侧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纳入脑血管造影(DSA)显示单侧椎动脉颅外段闭塞者48例(颅外组)、颅内段闭塞者39例(颅内组),取同年龄组DSA阴性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采用TCD及CDFI检测,记录双侧椎动脉管径、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血管搏动指数(PI)或血管阻力指数(RI)。结果颅内组、颅外组患侧椎动脉管径、PSV低于健侧,也低于正常组(P <0.05);颅内组患侧椎动脉PI高于健侧、正常组及颅外组(P <0.05),颅外组最低。颅内组、颅外组健侧椎动脉PSV大于正常组(P <0.05),颅外组最高。结论通过CDFI与TCD的联合诊断可以客观评价椎动脉颅外段或颅内段闭塞患者患侧和健侧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性变化,从而快速有效地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证据,避免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 血流动力学 经颅多普勒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塞双侧椎动脉治疗儿童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一例
8
作者 吴志宝 何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602-603,共2页
患儿男,5岁,在外院检查发现基底动脉H大动脉瘤5个月,于2014年2月18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人院体格榆查: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园,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患儿入院丽5个月因枕部... 患儿男,5岁,在外院检查发现基底动脉H大动脉瘤5个月,于2014年2月18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人院体格榆查: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园,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患儿入院丽5个月因枕部外伤,急诊入当地医院,当时嗜睡、颈部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头部CT示:第四腑窄内高密度影,考虑脑窜积血(图1),经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积m吸收。本次入院头部MRI显示脑干腹侧左占位,考虑琏底动脉瘤(图2),行全腑DSA乐基底动脉巨大梭形动脉瘤(图3a、3b,)。因患儿年龄较小,动脉瘤巨大且紧邻脑干,DSA渺示后循环代偿良好,故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尝试闭塞载瘤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一基底动脉巨大动脉 儿童 闭塞椎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灌注成像的pc-ASPECTS对椎基底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9
作者 沈红健 沈芳 +7 位作者 尹伟 邢鹏飞 李子付 张磊 李强 杨鹏飞 张永巍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的后循环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pc-ASPECTS)对椎基底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VBAO-AI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 目的探讨基于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的后循环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pc-ASPECTS)对椎基底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VBAO-AI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56例VBAO-AI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急诊行多模态CT检查评估,获得基于非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NCCT)、CTP和RAPID-CTP的pc-ASPECTS。以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预后评价指标(mRS评分≤3分为预后良好)。采用ROC曲线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基于NCCT与CTP、RAPID-CTP各参数的pc-ASPECTS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56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组29例、预后不良组27例。预后良好组基于NCCT及CTP和RAPID-CTP各参数的pc-ASPECTS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均<0.05)。基于CTP脑血容量(CBV)的pc-ASPECTS和基于RAPID-CBV的pc-ASPECTS预测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89.7%和79.3%,特异度分别为74.1%和81.5%,AUC值分别为0.861(95%CI 0.760~0.963)和0.861(95%CI 0.764~0.958)。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于NCCT的pc-ASPECTS≥8分、基于CTP CBV的pc-ASPECTS≥7分、基于CTP平均通过时间(MTT)的pc-ASPECTS≥5分、基于RAPID-CBV的pc-ASPECTS≥8分、基于RAPID-脑血流量(CBF)的pc-ASPECTS≥7分是预测VBA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3个月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基于CTP各参数的pc-ASPECTS是VBAO-AIS患者一个有用的预后指标,尤其是基于CBV的pc-ASPECTS对血管内治疗后3个月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基底动脉闭塞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后循环 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辅助血管内开通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一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岩 战永轩 +2 位作者 谢鹏 陈明辉 李永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SNAIVAO)患者尽管规律服用药物治疗仍可反复发生颅内缺血事件,且侧支代偿不足者预后较差。SNAIVA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优势明显,但该手术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血管... 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SNAIVAO)患者尽管规律服用药物治疗仍可反复发生颅内缺血事件,且侧支代偿不足者预后较差。SNAIVA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优势明显,但该手术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血管内治疗颅内闭塞动脉中可提供较高的辅助作用,并可降低术中并发症。笔者回顾性报道1例应用OCT技术辅助血管内开通治疗SNAIVAO的治疗过程及预后,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进一步分析了SNAIVAO患者应用OCT辅助血管内开通术的诊治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 血管内开通治疗 神经介入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复杂病变血管内再通术后穿支动脉闭塞一例
11
作者 聂大奥 焦力群 谌燕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8-150,共3页
患者男,61岁,2014年11月因"发作性眩晕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个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同年10月因"左侧桥臂脑梗死"在当地医院住院,行全脑DSA显示,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V4段(R-V4)中、重度狭... 患者男,61岁,2014年11月因"发作性眩晕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个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同年10月因"左侧桥臂脑梗死"在当地医院住院,行全脑DSA显示,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V4段(R-V4)中、重度狭窄(图1a,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穿支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旭光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期61-61,共1页
  对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溶栓治疗的经验不多.Hacke等最早报道了后循环闭塞患者动脉溶栓治疗的研究,65例颅内段椎动脉或基底动脉近期闭塞的患者中2/3在24 h内接受治疗.……
关键词 -基底动脉闭塞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闭塞1例
13
作者 杜莉 辛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329-1329,共1页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动脉闭塞 头晕 DSA血管造影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硬化性闭塞介入再通一例
14
作者 黄志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5-347,共3页
病例简介患者男,64岁。主因“突发头晕、进食呛咳、站立不稳2d”于2011年5月1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头晕,站立不稳,头重脚轻感,如酒醉感,行走不能;进食呛咳、言语含糊不清。伴有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无视物旋转、耳... 病例简介患者男,64岁。主因“突发头晕、进食呛咳、站立不稳2d”于2011年5月1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头晕,站立不稳,头重脚轻感,如酒醉感,行走不能;进食呛咳、言语含糊不清。伴有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无视物旋转、耳鸣、耳聋等。平卧时上述症状可以减轻.坐起或站立可以诱发加重。无肢体麻木、偏瘫等。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颈椎病”,给予治疗2d(具体用药不详)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为了进一步诊疗而转诊我院。2011年5月1日在门诊经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门诊拟诊“脑梗死?”收住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so CT在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再通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张荣举 王君 +6 位作者 曹向宇 皮成慧 刘新峰 杜志华 田成林 邸海 于生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11-514,550,共5页
目的探讨Vaso CT检查的影像特征对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再通术的风险评估、指导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4例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患者,术前均行全脑DSA确认椎-基底动脉结合部... 目的探讨Vaso CT检查的影像特征对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再通术的风险评估、指导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4例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患者,术前均行全脑DSA确认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采用Vaso CT测量闭塞血管长度及其两端血管走形,根据结果评估手术风险并指导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再通术。结果 14例患者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血管长度为2.56~19.09 mm,平均(4.5±2.1)mm,对其中13例患者行椎-基底动脉闭塞再通术,12例患者血管成功开通,并均于血管开通后行支架置入术,其中置入Solitaire支架8枚及Wingspan支架4枚;1例患者因闭塞长度较长(19.09 mm)而未进行血管开通术。所有手术患者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Vaso CT可对椎-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开通术的手术风险进行准确判断,并可指导手术路径,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闭塞 -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结合部闭塞 再通术 VASO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初步经验(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熊志霖 乔宏宇 +4 位作者 关敏 付耀高 费建林 毕伟 黄立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治疗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cute vertebro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VBAO)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至2015年间,实施血管... 目的:评价血管内治疗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cute vertebro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VBAO)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至2015年间,实施血管内治疗的13例AVBAO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应用脑梗死溶栓等级系统(TICI)分级评定颅内血管再通情况.临床随访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13例患者的年龄平均数为62.5岁(男性11例),平均的发病到穿刺的时间为(539.0±267.7)min,入院时的NIHSS评分中位数为21.1(6-30),GCS评分中位数为8.6分(4-14).11例患者闭塞血管成功再通(TICI≥2b),血管成功再通率为84.6%.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3个月后临床随访,38.5%(5/13)的患者预后中等或良好(mRS≤3).其中,以支架取栓为初始治疗的患者,42.85%的患者预后良好.以动脉溶栓为初始治疗手段的患者,16.7%的患者预后良好.3个月后整体死亡率为53.8%(7/13).结论:血管内治疗可使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获得较高的再通率,支架取栓在改善预后方面或许优于动脉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 卒中 血管内治疗 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开通治疗急性串联病变型椎基底动脉闭塞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军 孙军 +6 位作者 张东焕 陈笛 刘义锋 汪宁 张丽阳 张京铮 温昌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评价急性串联病变型椎基底动脉闭塞(VB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连续入组的急性VBO患者临床、技术及功能结局资料。根据血管病变类型,将患者分为串联病变组(n=33,VBO伴有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单纯栓塞组(... 目的评价急性串联病变型椎基底动脉闭塞(VB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连续入组的急性VBO患者临床、技术及功能结局资料。根据血管病变类型,将患者分为串联病变组(n=33,VBO伴有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单纯栓塞组(n=33,VBO因心源性或不明原因栓塞)、颅内狭窄组(n=84,VBO因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基础上急性闭塞)。对比分析3组患者临床结局、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血管开通情况等指标。靶血管成功再通定义为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 TICI)血流分级2b/3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术后3个月临床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串联病变组、单纯栓塞组、颅内狭窄组靶血管再通率分别为100%(33/33)、97.0%(32/33)、98.8%(83/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中位时间分别为110(89.0~148.0) min、65(47.0~122.5) min、100(78.5~131.5) min,单纯栓塞组显著短于串联病变组、颅内狭窄组(P=0.004);术后90 d良好预后率分别为72.7%(24/33)、39.4%(13/33)、58.3%(49/84),串联病变组、颅内狭窄组高于单纯栓塞组(P=0.023)。3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开通治疗急性串联病变型VBO安全有效,近期临床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基底动脉闭塞 后循环 串联病变 血管内再通 机械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治疗椎动脉亚急性闭塞性卒中患者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明哲 乔寒子 +2 位作者 吴光亮 李国铭 王以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2,共4页
血管内治疗是快速恢复颅内闭塞动脉支配区域的血流灌注、拯救缺血半暗带的有效方式。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例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开通亚急性闭塞椎动脉,进而成功挽救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探索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治疗颅内... 血管内治疗是快速恢复颅内闭塞动脉支配区域的血流灌注、拯救缺血半暗带的有效方式。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例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开通亚急性闭塞椎动脉,进而成功挽救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探索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潜在适应证、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动脉亚急性闭塞 进展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起始处闭塞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分析
19
作者 张焱磊 石进 +3 位作者 张英谦 张卫清 吕强 张晓敏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4期250-254,共5页
目的随访椎动脉起始处闭塞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与死亡率。方法 15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的单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患者,根据患者有无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分为有症状组(n=98)和无症状组(n=... 目的随访椎动脉起始处闭塞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与死亡率。方法 15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的单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患者,根据患者有无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分为有症状组(n=98)和无症状组(n=58),对患者进行随访,至少2年,观察新发症状性脑梗死、任何原因死亡。结果椎动脉起始处闭塞患者平均年新发脑梗死发生率为5.1%,平均年死亡率为0.4%。有症状组累积新发脑梗死发生率和无症状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有症状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与无症状组差异无显著性(P=0.690);两组间侧支循环开放比率差异无显著性(23.5%vs 27.6%,P=0.566),无新发与新发脑梗死侧支循环的开放比率差异无显著性(35.7%vs22.7%,P=0.148)。结论单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的患者年新发脑梗死发生率为5.1%,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起始部闭塞 脑梗死 随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双侧颈内动脉及一侧椎动脉闭塞患者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麻醉管理一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文勇 郭莹莹 +2 位作者 于丽云 李霞 孙立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8-99,共2页
患者,男.64岁.170cm,75kg因发作性胸痛7年,加重2d入院.患者7年前劳累后胸痛,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支病变.植入前降支支架1枚.2年前再次发作胸痛,造影示左主干50%狭窄;支架内狭窄最重90%;右冠状动脉近端闭塞。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 动脉闭塞 麻醉管理 患者 颈内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不停跳 双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