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牵拉成骨技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高峰 王宇 +2 位作者 李坤 王昊明 黄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49-1451,共3页
血检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属于进行性慢性闭塞性疾病,常见发病于下肢的中小动静脉,患肢中小动静脉多见节段性的特征,并伴有动脉腔血栓形成,导致患肢远端因缺血而发生病变.牵拉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血检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属于进行性慢性闭塞性疾病,常见发病于下肢的中小动静脉,患肢中小动静脉多见节段性的特征,并伴有动脉腔血栓形成,导致患肢远端因缺血而发生病变.牵拉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技术或牵拉组织再生技术应用了生物学中的张力-应力法则,早期用于治疗骨折及并发症,随后有研究发现临床上DO技术可诱导TAO患者肢体远端生成血管,并且国外已有相关文献的报道.本研究采用DO技术治疗TAOI期、F期患者的肢体缺血,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拉成骨技术 下肢 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动脉闭塞合并股动脉长段狭窄或闭塞的腔内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东宾 杜建时 +1 位作者 赵世光 韩冬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399-2402,共4页
目的探讨髂动脉闭塞合并股动脉长段狭窄或闭塞的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1年9月—2013年11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住院确诊为髂动脉闭塞合并股动脉长段狭窄或闭塞的患者117例,男73例、女44例,平均年龄(64.3±0.6)... 目的探讨髂动脉闭塞合并股动脉长段狭窄或闭塞的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1年9月—2013年11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住院确诊为髂动脉闭塞合并股动脉长段狭窄或闭塞的患者117例,男73例、女44例,平均年龄(64.3±0.6)岁。其中57例行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股动脉长段病变未做处理,作为A组;60例行髂动脉及股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血管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作为B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当天检查踝肱指数(ABI)和跛行距离,并于术后1、6、12、18、24个月时检测ABI、患肢血管通畅率、跛行距离、保肢率。结果 A组术后当天ABI为(0.78±0.02),低于B组的(1.03±0.08)(P<0.05);A组术后1、6、12、18个月时ABI低于B组,但术后24个月时高于B组〔(0.60±0.01)和(0.50±0.02),P<0.05〕。A组术后6、12、18、24个月时患肢血管通畅率均高于B组(P<0.05)。A组术后当天跛行距离为(521.5±19.7)m,短于B组的(674.7±22.6)m(P<0.05);A组术后1、6、12、18个月时跛行距离均短于B组(P<0.05),但术后24个月时A组跛行距离长于B组〔(462.6±12.2)m和(401.4±19.1)m,P<0.05〕。随访24个月时A组所有患者肢体均保留,B组有1例患者因病情进展行患肢截肢术(1条肢体)。结论髂动脉闭塞合并股动脉长段血管病变宜首选腔内介入治疗;髂动脉闭塞合并有股动脉长段病变的患肢,单纯处理髂动脉病变的远期效果优于髂股动脉同时处理的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 股动脉 血栓性脉管炎 闭塞性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中 边杰芳 +3 位作者 张聚良 王岭 常英娟 贺洪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2-284,共3页
目的:评价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术前全部行双下肢动脉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根据重建后图像对下肢血管病变进行评估并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术前检查结果与手... 目的:评价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术前全部行双下肢动脉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根据重建后图像对下肢血管病变进行评估并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术前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双下肢主干动脉在三维对比增强MRA成像中均获得满意的显示,正常血管显示率100%,三维对比增强MRA明确显示下肢病变血管的部位、范围及血管病变程度,与术中诊断符合率为95%(6568)。结合血管超声的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达99%(6768)。其显示小腿胫前和或胫后动脉二级以上分支血管时显影欠佳,但对手术方式及疗效无影响。结论:三维对比增强MRA应用于下肢动脉病变的术前特异性检查,具有定位准确、无医源性损伤、安全迅速及可重复进行等优越性,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疾病及术后随访的重要依据,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血栓性脉管炎 闭塞性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