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脉汤治疗外伤股骨闭合骨折患者高凝状态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曾焰辉 梁伟春 李灿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1期177-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通脉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外伤股骨闭合骨折患者高凝状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外伤股骨闭合粉碎骨折当天人院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基础组、通脉汤组、... 目的探讨通脉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外伤股骨闭合骨折患者高凝状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外伤股骨闭合粉碎骨折当天人院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基础组、通脉汤组、低分子肝素钙组、联合组。基础组在入院后给予自制三七丸口服.在此基础上通脉汤组给予单独通脉汤治疗至术后第6天,低分子肝素钙组给予单独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至人院后第6天停药,术后继续使用,一般连续使用3d,联合组给予通脉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用法同上。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D—D二聚体(D—Di)、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PAgR)]、凝血弹性描记图(TEG)指标fR时间、K时间、d角、最大幅度(MA)]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毛细血管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通脉汤组、低分子肝素钙组及联合组患者的凝血指标(D—Di、PLT、PAgR)、TEG指标(R时间、K时间、仪角、MA)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毛细血管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基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汤与低分子肝素钙在改善外伤股骨闭合骨折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中的效果相当,但通脉汤使用更安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变血液的流变性质,且无出血倾向,能有效地防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股骨闭合骨折 高凝状态 通脉汤 低分子肝素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瘀止痛膏结合冰敷对胫腓骨中段闭合骨折软组织肿胀及并发症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桂娟 毛赛虎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究消瘀止痛膏结合冰敷对改善胫腓骨中段闭合骨折软组织肿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行常规护理处理的84例胫腓骨中段闭合骨折患者为对照组,以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行消瘀止痛膏结合冰敷处理的84例胫腓骨中... 目的:探究消瘀止痛膏结合冰敷对改善胫腓骨中段闭合骨折软组织肿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行常规护理处理的84例胫腓骨中段闭合骨折患者为对照组,以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行消瘀止痛膏结合冰敷处理的84例胫腓骨中段闭合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软组织肿胀情况、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2、4、6、8、10天肿胀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观察组第2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6、8、10天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消瘀止痛膏联合冰敷应用于胫腓骨中段闭合骨折患者可有效改善软组织肿胀情况,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瘀止痛膏 冰敷 胫腓骨中段 闭合骨折 软组织 肿胀 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小儿前臂闭合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谢祎 程富礼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9期128-129,共2页
目的对小儿前臂闭合骨折实施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进行比较。方法 120例前臂闭合骨折患儿,依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63例)和B组(57例)。A组患儿接受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B组患儿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骨折... 目的对小儿前臂闭合骨折实施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进行比较。方法 120例前臂闭合骨折患儿,依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63例)和B组(57例)。A组患儿接受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B组患儿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功能丧失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优于B组(P<0.05);两组功能丧失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为92.06%,B组为92.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岁患儿骨骼可塑性较强,主要予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10岁患儿或外固定不能维持骨折处稳定者,主要予以手术内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前臂闭合骨折 手法复位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段闭合骨折伴股动脉损伤误诊2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小平 《临床医药实践》 2011年第5期390-391,共2页
股骨干骨折伴股动脉损伤比较少见,其多为骨折端直接刺伤,临床症状明显,诊断明确,但股动脉挫伤、血栓形成症状不典型,极易被忽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处理血管损伤的关键。2008年—2010年共收治2例股骨下段骨折并发股动脉损伤患者,报告... 股骨干骨折伴股动脉损伤比较少见,其多为骨折端直接刺伤,临床症状明显,诊断明确,但股动脉挫伤、血栓形成症状不典型,极易被忽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处理血管损伤的关键。2008年—2010年共收治2例股骨下段骨折并发股动脉损伤患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例股骨干骨折伴股动脉损伤患者均为男性。1例25岁并脑外伤,1例56岁并同侧肱骨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损伤 股骨下段骨折 闭合骨折 股骨干骨折 误诊 早期诊断 症状不典型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证分型治疗胫腓骨及足踝部闭合骨折后肿胀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远林 邓惠文 +2 位作者 林德就 邓建杨 杨湘江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足踝部 胫腓骨 辨证分型治疗 闭合骨折 肿胀 闭合骨折 对照组 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闭合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崔一佳 魏永川 胡乃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0期3732-3734,共3页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闭合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84例下肢闭合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均接受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根据麻醉方式分...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闭合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84例下肢闭合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均接受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麻组(42例)和联合麻醉组(42例)。全麻组接受气管插管全麻,联合麻醉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镇静效果、恢复室停留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麻醉前以及手术10、30 min及术后10 min两组镇静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麻组比较,联合麻醉组恢复室停留时间较短,麻醉后MAP较高,心率较慢,麻醉后12、24 h的MMSE评分较高(P<0.05)。联合麻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低于全麻组(19.05%)(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下肢闭合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具有良好镇静效果,可稳定患者血压、心率,改善认知功能,缩短恢复室停留时间,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深静脉血栓 下肢闭合骨折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踇趾近节趾骨闭合骨折的治疗
7
作者 赵晓明 曲家富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2期86-86,90,共2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应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踇趾近节趾骨闭合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踇趾近节趾骨闭合骨折应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0.5个月,所有... 目的探讨和评价应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踇趾近节趾骨闭合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踇趾近节趾骨闭合骨折应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0.5个月,所有骨折均在2~4个月经X线片显示达到骨性愈合,无骨不连、畸形愈合和骨髓炎发生,关节功能良好。利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趾间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价,优良率为91.66%。结论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踇趾近节趾骨闭合骨折的手术方法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踇趾近节趾骨 闭合骨折 内固定 微型钢板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指闭合骨折脱位并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临床研究
8
作者 吴祥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目的:研究手指闭合骨折脱位并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手指闭合骨折脱位并血管损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及观察组(显微外科修复治疗),每组各75例,比较两... 目的:研究手指闭合骨折脱位并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手指闭合骨折脱位并血管损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及观察组(显微外科修复治疗),每组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指存活率90.7%,同期对照组手指存活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症状改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修复治疗手指闭合骨折脱位并血管、神经损伤效果更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闭合骨折脱位 血管损伤 显微外科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用于外伤性四肢闭合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徐裕兵 段海华 周振华 《现代医院》 2019年第4期590-592,共3页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用于外伤性四肢闭合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外伤性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48例)和中西医组(48例),西医组采取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中西医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用于外伤性四肢闭合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外伤性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48例)和中西医组(48例),西医组采取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中西医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并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中西医组和西医组患者压痛、瘀斑、肿胀、疼痛等中医症状体征评分以及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指标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 0. 05),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压痛、瘀斑、肿胀、疼痛等中医症状体征评分以及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TNF-α、CRP、和IL-6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西医组(P <0. 05)。结论桃红四物汤能改善外伤性四肢闭合骨折患者压痛、瘀斑、肿胀、疼痛等中医症状体征,其可能机制为改善血液流变学和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四肢闭合骨折 桃红四物汤 中医症状体征 血液流变学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性骨折患者针道感染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果 袁飞骏 孙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1-45,共5页
目的总结闭合性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针道感染预防护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针道护理提供可靠循证依据。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普维网中关于闭合性骨折患者针道感染... 目的总结闭合性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针道感染预防护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针道护理提供可靠循证依据。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普维网中关于闭合性骨折患者针道感染预防护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至2024年1月。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系统评价8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汇总包括环境、消毒剂、敷料选择、消毒手法、消毒频率、体位摆放、健康教育7个方面21条证据。结论总结的闭合性骨折患者外固定架针道感染预防护理的证据内容全面,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推动针道护理的循证证据向临床实践转化,降低闭合性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患者发生针道感染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骨折 外固定 针道护理 针道感染 感染预防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皮散佐治踝关节闭合性骨折术前疗效观察
11
作者 符朝程 王有华 +2 位作者 张晓燕 宋涛 张风帅 《国医论坛》 2024年第5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六皮散外敷佐治踝关节闭合性骨折术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张家界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闭合性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制动、抬高患肢、受伤24 h内冰敷治疗... 目的:观察六皮散外敷佐治踝关节闭合性骨折术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张家界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闭合性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制动、抬高患肢、受伤24 h内冰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甘露醇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六皮散外敷治疗。经治7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肿胀程度及术前等待时间、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4%(19/30)(P<0.05);观察组VAS评分、消肿程度在治疗后第7天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CRP、TNF-α、IL-6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皮散外敷治疗术前踝关节闭合性骨折,可降低炎症因子,减轻疼痛和肿胀,缩短术前等待时间,节约治疗成本,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闭合骨折 中医外治法 六皮散 术前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PO技术在胫骨干远端闭合性骨折急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张东锋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1期50-54,共5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在胫骨干远端闭合性骨折(AOOTA)患者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经整体抽样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5例AOOTA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数...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在胫骨干远端闭合性骨折(AOOTA)患者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经整体抽样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5例AOOTA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2例)和MIPPO组(53例),常规组实施急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IPPO组实施急诊MIPPO手术治疗,治疗后均开展为期半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康复情况,手术应激情况,胫骨关节结构、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MIPPO组的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住院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分别为(13.36±3.27)min、(75.45±10.27)mL、(70.33±10.42)min、(10.24±2.25)d、(10.35±2.33)周,均低于常规组[(15.77±3.42)min、(80.44±10.38)mL、(75.45±10.26)min、(14.49±4.36)d、(12.77±3.41)周](P<0.05);MIPPO组的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分别为(90.41±10.24)pg/mL、(145.33±20.62)pg/mL,低于常规组[(95.88±10.27)pg/mL、(160.33±20.72)pg/m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20.75±20.42)U/mL]高于常规组[(105.44±20.36)U/mL](P<0.05);MIPPO组的胫骨角、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外侧平台后倾角分别为(95.22±10.36)°、(15.34±3.72)°、(13.36±3.25)°,均高于常规组[(90.27±10.26)°、(13.41±3.15)°、(11.45±3.36)°](P<0.05);MIPPO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膝关节Lysholm量表评分分别为(75.25±10.36)分、(84.39±10.29)分,均高于常规组[(70.33±10.62)分、(79.35±10.25)分],膝关节疾病严重程度(HSS)评分分别为(76.62±10.31)分、(85.61±10.23)分,均高于常规组[(71.44±10.21)分、(80.33±10.49)分](P<0.05);MIPPO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43%(5/53)]低于常规组[23.08%(12/52)](P<0.05)。结论MIPPO技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加快康复情况,对减轻手术应激、促进患者胫骨结构和功能恢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远端闭合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康复进程 胫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内固定与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7
13
作者 崔树廷 刘子祯 +2 位作者 汤斌 陈光鑫 王志震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48-453,共6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内固定和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采用微创方法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组(A组)和经...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内固定和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采用微创方法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组(A组)和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组(B组)。其中A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21~60(38.90±3.25)岁,SandersⅡA型14例,ⅡB型14例,ⅡC型6例;B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0~59(39.20±2.96)岁,SandersⅡA型8例,ⅡB型9例,ⅡC型3例。手术前后分别测量跟骨的跟骨高度、跟骨宽度、Gissane角、Bohler角,并对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花费进行对比,术后1年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术后54例获得随访,时间6~16(11.40±2.55)个月,失访6例。患者术后伤口均甲级愈合,无皮肤感染、坏死等伤口并发症发生;其中A组神经损伤1例,肌腱卡压2例,B组神经损伤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跟骨宽度、高度、Bohlers角及Gissane角的矫正情况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AOFAS评分(89.2±4.7)分与B组(88.7±4.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花费及住院时间A组分别为(5 021.25±1 047.19)元、(6.31±4.75) d,B组分别为(13 591.35±1 975.21)元、(9.65±3.4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与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内固定对SandersⅡ型骨折疗效相当,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经济性高,但应注意避免选择粉碎严重的跟骨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闭合复位 跗骨窦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性胫骨骨折兔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伟 梁欢 +4 位作者 黄致超 赵锐锋 钟红刚 陈卫衡 马玉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7期662-668,共7页
目的:探讨改良设计的三点弯曲骨折装置用于建立闭合性胫骨骨折兔模型的效果。方法:选取6月龄SPF级健康雄性新西兰兔40只,体质量2.5~3.0 kg,制备闭合性胫骨骨折兔模型,并于术后6周进行模型验证。预造模组5只,造模前未行临时外固定,后以... 目的:探讨改良设计的三点弯曲骨折装置用于建立闭合性胫骨骨折兔模型的效果。方法:选取6月龄SPF级健康雄性新西兰兔40只,体质量2.5~3.0 kg,制备闭合性胫骨骨折兔模型,并于术后6周进行模型验证。预造模组5只,造模前未行临时外固定,后以改良设计三点弯曲骨折装置进行骨折;正式造模组35只,造模前行穿针及夹板外固定,后以改良设计三点弯曲骨折装置进行骨折。于术后2 h及4、6周行影像学、组织病理学评估骨折模型情况及愈合进程。结果:造模后2 h,预造模组呈不同程度的斜行骨折且断端明显移位;正式造模组除1只粉碎性骨折,2只弯曲蝶形骨折,2只未显示明显骨折线外,其余均呈简单横行及斜行骨折,断端无明显移位。根据判定标准,模型成功率为85.71%。造模后4周,实验兔固定针及夹板位置良好,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线已模糊不清,骨折端周围可见大量连续骨痂生长,骨痂密度较高。造模后6周,镜下见骨折处大量粗大的新生骨小梁,边缘成骨细胞附着并见少量巨噬细胞,膜内成骨区域为编织骨阶段,骨折处髓腔已部分再通,骨痂处于吸收塑性阶段,可见大量破骨细胞。X线显示骨折线几乎消失,髓腔部分已通,周围见外骨痂减少,骨痂处于塑形期,骨皮质连续。提示骨折模型呈二期愈合。结论:改良三点弯曲骨折装置可建立稳定的闭合性胫骨骨折兔模型,且操作简便,符合骨折愈合相关基础研究对闭合性骨折模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骨折 胫骨骨折 改良设计的三点弯曲骨折装置 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撑开器双向撑开辅助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13
15
作者 桑庆华 哈秀民 +3 位作者 姜佩瑜 张晓光 李东亮 张世虎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7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撑开器双向撑开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撑开器双向撑开辅助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11例(13足)跟骨骨折,全部为男性,年龄24~57岁,平均36.4岁。San... 目的:探讨撑开器双向撑开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撑开器双向撑开辅助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11例(13足)跟骨骨折,全部为男性,年龄24~57岁,平均36.4岁。Sanders分型:Ⅱ型8足,Ⅲ型5足。术后观察切口情况、骨折愈合情况、B?hler角、Gissane角及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骨折愈合,无切口感染或切口不愈合的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5个月。跟骨B?hler角由术前的(9.6±7.3)°恢复至术后1年的(20.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跟骨Gissane角由术前的(92.7±8.5)°恢复至术后1年的(121.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Maryland足部评分为88.79±8.25,优11足,良2足。结论:撑开器双向撑开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可以有效固定骨折,减少切口并发症,术后随访影像及功能满意,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微创外科手术 骨折固定术 骨折闭合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期手术治疗复杂闭合Pilon骨折 被引量:6
16
作者 姜刚强 焦福德 +3 位作者 应霁翀 虞天明 刘建磊 庄云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9期878-882,共5页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治疗复杂闭合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分期手术治疗29例复杂闭合Pilon骨折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31~68(43.50±6.62)岁;骨折按照Ruedi-Allgower分型,Ⅱ型7例,Ⅲ型22例。29...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治疗复杂闭合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分期手术治疗29例复杂闭合Pilon骨折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31~68(43.50±6.62)岁;骨折按照Ruedi-Allgower分型,Ⅱ型7例,Ⅲ型22例。29例患者均为新鲜闭合骨折,且不合并距骨骨折、跟骨骨折等损伤。记录患者从受伤至闭合复位外固定时间、2次分期手术间隔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Burwell-Charnley系统进行放射学复位评价。结果: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30(15.43±5.31)个月。术后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6(3.77±1.22)个月,未发现内固定断裂、螺钉松动、感染、内固定激惹、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受伤至闭合复位跨踝关节固定时间1.22~7.34 h,2次分期手术间隔5~9(5.98±2.11)d。术后12个月患侧踝关节AOFAS评分(90.10±10.11)分,与术前的(34.11±6.8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AOFAS踝关节评分,优16例,良9例,可4例。术后12个月采用Burwell-Charnley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价标准,15例解剖复位,12例良好复位,2例复位差。结论:采用分期手术治疗复杂闭合Pilon骨折,具有并发症少、骨折复位满意、骨折固定牢固等优点,能够获得良好的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Pilon骨折 外固定架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长管骨闭合性骨折一定要开刀吗?——迅速走出“AO技术”的误区 被引量:13
17
作者 朱通伯 颜小琼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11期641-643,共3页
关键词 肢体骨折 中西医结合治疗 手法复位 治疗 长管骨闭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方法的选择策略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晓中 朱奕 梅炯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73-278,共6页
对于计划进行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端良好的对位是内固定稳定和骨折愈合的重要前提。对有移位股骨颈骨折的复位方法相关文献报告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3大类,一是单纯下肢纵向牵引为主,辅以其他如旋转、按压等手法;二是下肢纵... 对于计划进行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端良好的对位是内固定稳定和骨折愈合的重要前提。对有移位股骨颈骨折的复位方法相关文献报告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3大类,一是单纯下肢纵向牵引为主,辅以其他如旋转、按压等手法;二是下肢纵向牵引加髋部横向牵引所形成的合力来复位;三是以屈髋垂直牵引为主的复位方法。每种复位方法各有其优势报告,但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适用所有的骨折移位。本文将文献中的一些经典的复位手法作一简要综述。希望临床医生不要囿于某一复位方法,在临床工作中更应依据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骨折移位特点,分析损伤机制和骨折移位过程,灵活选用针对性的复位方法,以提高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复位 骨折闭合复位 牵引 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技术治疗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求亮 颜茂华 +2 位作者 许斌 马骏 宋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C形臂X线监测下闭合复位技术3枚螺钉固定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手术的17例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21~59(42.09±7.30)岁。根据术前的X线和CT资料,... 目的:探讨C形臂X线监测下闭合复位技术3枚螺钉固定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手术的17例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21~59(42.09±7.30)岁。根据术前的X线和CT资料,明确股骨头后倾及外展移位角度,2枚直径2 mm克氏针交叉从股骨头外侧和前方轻敲入髋臼顶盖骨质内,将近骨折段固定在髋臼上,在C形臂X线监测下逆骨折移位方向,逐渐内旋内收下肢(远骨折段),使远骨折端对合近骨折端完成解剖复位后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评价Garden指数,观察术后并发症,进行Harris功能评分。结果:17例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均顺利完成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时间36~68(43.87±7.63)min,术中出血15~50(28.36±5.93)ml。术中Garden指数评价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2例,可接受复位5例,无复位不成功改开放复位病例。17例获得随访,时间3~41(27.5±8.4)个月。无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髋关节撞击征、股骨颈缩短等并发症出现,MRI检查未发现有股骨头坏死及关节软骨损伤表现。术后2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13例,良4例。结论:闭合复位3枚螺钉内固定手术技术治疗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可获得良好的解剖复位率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闭合复位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闭合复位配合两种克氏针固定方式治疗GartlandⅡ型和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30
20
作者 黄晋 罗鹏飞 刘春娥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895-902,共8页
目的:比较手法闭合复位后采用克氏针桡侧扇形固定和尺桡双侧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穿针方式不同分... 目的:比较手法闭合复位后采用克氏针桡侧扇形固定和尺桡双侧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穿针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桡侧3枚针扇形固定组(A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10(5.00±2.10)岁;Gartland分型,Ⅱ型21例,Ⅲ型9例。尺桡双侧3枚针交叉固定组(B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1~9(5.13±2.08)岁;Gartland分型,Ⅱ型19例,Ⅲ型1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前臂旋转活动度恢复情况,术后肘关节提携角及其角度丢失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儿均获得随访,但两组患儿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例发生医源性尺神经损伤,B组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2例发生轻度骨折再移位,B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肘内翻畸形、针道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及骨化性肌炎发生。术后3个月两组患儿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时两组肘关节提携角及其丢失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疗效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早期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具有创伤小,易复位,固定稳定,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的优势。桡侧3枚针扇形固定造成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的风险较尺桡双侧3枚针交叉固定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儿童 骨折闭合复位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