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针对雷暴的双偏振雷达观测量与闪电频次的关系研究
- 1
-
-
作者
张新宜
周晓宇
郑文佳
刘熠炎
-
机构
湖北省黄石市气象局
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浙江省气象安全技术中心
-
出处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36期25-27,共3页
-
文摘
利用广州市双偏振天气雷达与闪点定位观测网数据,对雷暴的双偏振雷达观测量与闪电频次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差分相移率、差分反射率与水平反射率能够反映雷暴发展变化的特征,零滞后相关系数能够判断雷达回波降水类型与非降水,和闪电频次并没有太大的相关性。
-
关键词
雷暴
双偏振雷达
闪电频次
-
Keywords
thunderstorm
dual polarization radar
lightning frequency
-
分类号
P412.2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内蒙古东北部闪电频次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杨淑香
包兴华
-
机构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气象局
-
出处
《森林防火》
2018年第1期27-31,共5页
-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科技创新基金项目(nmqxkjcx201407)
呼伦贝尔市气象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hlbeqx2017008)
-
文摘
为了预防雷击火灾的发生,利用呼伦贝尔市2009-2016年闪电定位资料,分析闪电频次的极性、幅值、陡度、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地闪以负地闪为主;年均闪电频次遍布全年各月,绝大多数发生在6-8月;闪电频次的日分布特征明显,多出现在14:00-19:00;正地闪的雷电流幅值、陡度均大于负地闪。在空间分布上,呼伦贝尔地闪发生频次最高区域为海拔600~700 m的地区,次高区域为海拔300~400 m的地区,纬度高值区分布在49.1°~49.6°N,经度高值区分布在121.8°~122.4°E。扎兰屯市东北部、牙克石市中部、鄂伦春自治旗西南部地区雷电密度最大。
-
关键词
ADTD系统
闪电频次
分布特征
雷击火灾
呼伦贝尔市
-
分类号
S762.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
-
题名黔中地区一次雹暴过程闪电特征分析
- 3
-
-
作者
曾勇
文继芬
张淑霞
李迪
李丽丽
-
机构
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
出处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第36期60-62,共3页
-
基金
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2018Z01602)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黔科合支撑[2018]2369号)
+1 种基金
贵州省气象局科研业务项目(编号:黔气科登[2019]09-09号)
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科研项目(编号:GZRY201829)
-
文摘
利用VLF/LF三维闪电探测资料和地面降雹观测资料,对黔中地区一次雹暴过程闪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雹暴过程以地闪发生为主,地闪和云闪主要在降雹阶段发生,正地闪比例高于贵州省正地闪气候特征值。总闪频次与地闪频次在降雹之前均出现“跃增”现象,在降雹后一段时间内减少。第一阶段降雹总闪频次峰值时间提前量为10min,第二降雹阶段总闪频次峰值时间提前量为15mim。以上特征可以为利用VLF/LF闪电监测资料开展贵州冰雹监测预警和降雹识别提供参考。
-
关键词
雹暴
地闪
云闪
闪电频次
-
Keywords
hail storm
ground lightning
cloud lightning
lightning frequency
-
分类号
P427.3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最大熵原理在闪电强度谱分布中的应用
被引量:3
- 4
-
-
作者
李霞
肖稳安
杨超
魏建苏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省气象局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2061-12063,共3页
-
基金
江苏省科技厅资助项目(BS200708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资助项目
-
文摘
从最大熵原理出发,探讨了闪电频次与闪电强度之间的关系,得出一分布函数,并针对该函数进行了分析讨论,发现在一个完整的雷暴过程中,闪电频次与闪电强度之间大致遵从负指数关系。为验证该结论的适用性,采用江苏省闪电定位系统获得的闪电资料对其进行效果检验,发现理论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
-
关键词
熵原理
闪电
闪电频次
闪电强度
-
Keywords
Entropy principle
Lightning
Lightning frequency
Lightning intensity
-
分类号
S166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
-
题名城市效应对区域雷电活动影响分析与灾害防御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张科杰
成勤
-
机构
湖北省防雷中心
宜昌市气象局
-
出处
《农学学报》
2018年第9期52-57,共6页
-
基金
湖北省防雷中心课题"城市热岛效应对区域雷电活动影响分析"(FL-Y-2016010)
-
文摘
为了研究城市化建设对区域雷电的影响,揭示自然环境的改变对雷电活动规律产生的变化,为不同区域雷电防护重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湖北省5个城市样本2007—2016年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所选样本城市城区和非城区云地闪密度以及日频、月频、季节变化、雷电流强度。结果表明:城区云地闪密度小于非城区云地闪密度,城市效应减小了城区雷电发生概率;云地闪日频次分布城区波动幅度比非城区大,分时城区雷电流平均跨度值明显大于非城区,城区受到局地气候的影响较大;全年各月正闪频次占比城区均大于非城区,雷电高发的月份城区云地闪强度均大于非城区。整体来看,城市效应使城区的云地闪密度降低,强度增加,且呈现出雷电流幅值跨度大等不稳定性,相对于非城区更容易出现极端雷暴事件。
-
关键词
城市效应
云地闪密度
闪电频次
环境
农业生产
-
Keywords
Urban Effect
Ground Lightning Density
Lightning Frequency
Environment
AgriculturalProduction
-
分类号
P427.3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蚌埠地区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周丽雅
李聪
-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气象台
-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9期1175-1177,共3页
-
文摘
利用安徽省闪电定位系统2006-2012年蚌埠地区的闪电监测数据,对蚌埠地区雷电活动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地闪中的绝大部分为负闪,正闪平均雷电流幅值高于负闪。各月雷电流幅值均值在20~80 kA,幅值高峰在每年9月份。各年的雷电流幅值在20~140 kA,2011年的雷电流幅值最高,2007年最低。无论正闪还是负闪幅值在23 kA附近的闪电频次最多。在空间上,蚌埠地区雷电流幅值呈现西弱东强的分布型,且与蚌埠地区的水系分布特征一致。闪电频率的主要空间异常型表现为全地区一致型和由北向南负正负的交错反向型。
-
关键词
雷电
雷电流幅值
闪电频次
时空分布规律
蚌埠
-
分类号
S761.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