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门脉高压模型犬肺组织和肺动脉的病变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池信锦 黑子清 +4 位作者 庞红宇 金亦 葛缅 黄品婕 刘德昭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观察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门脉高压模型犬肺组织与肺动脉的病理学特点,从病理学角度初步探讨终末期肝硬化肝移植围术期急性肺高压和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正常家犬18只,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仅用于取肺组织和肺... 【目的】观察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门脉高压模型犬肺组织与肺动脉的病理学特点,从病理学角度初步探讨终末期肝硬化肝移植围术期急性肺高压和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正常家犬18只,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仅用于取肺组织和肺动脉标本)、对照组和门脉高压模型组(采用部分结扎门静脉的方法建立门脉高压症犬的模型并饲养12周),进行门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实验,在术毕后取右下肺动脉和肺组织,观察其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肺组织在经历门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病理形态学改变,但以模型组改变更为显著。门脉高压症犬肺小动脉密度、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和血管壁面积/血管总面积(WA/TA)均显著大于阴性对照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的肺血管发生了以中膜增厚、动脉管壁肥厚为主要特征的血管重构现象。【结论】模型组犬易发生急性肺高压及肺损伤的特殊的病理学改变与存在门脉高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 急性肺损伤/病理学 门静脉-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模型犬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及NO、ET、PGI_2和TXA_2的变化
2
作者 池信锦 魏涧琦 +2 位作者 黑子清 葛缅 刘德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37-1340,共4页
目的观察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门静脉高压模型犬体循环的变化及与NO/ET、PGI2/TXA2的关系。方法正常家犬12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门静脉高压模型组(采用部分结扎门静脉的方法建立门静脉高压症犬的模型并饲养12周),进行门静脉和... 目的观察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门静脉高压模型犬体循环的变化及与NO/ET、PGI2/TXA2的关系。方法正常家犬12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门静脉高压模型组(采用部分结扎门静脉的方法建立门静脉高压症犬的模型并饲养12周),进行门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实验,监测围术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B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分别于麻醉后术前、无肝期30min、新肝期30min3个时点抽取中心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水平。结果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后两组犬出现了明显的体循环的变化,表现为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后均处于低有效循环,但模型组相对稳定;门静脉高压模型组围术期体循环血浆NO水平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后持续显著降低。结论在围术期两组犬出现了明显的体循环的变化,门静脉高压组阻断期体循环相对稳定,血浆NO、ET、PGI2、TXA2的意义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 血流动力学 血管活性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对猪胃肠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黑子清 郭隽英 +3 位作者 陈宇 江楠 黄文起 林世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53-355,共3页
目的 观察猪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对胃肠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8头实验用家猪 ,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前、阻断 5 0min和开放后 6 0min ,分别从动脉和门静脉抽血行血气分析 ,计算肠氧供需的变化 ;在阻断前和手术结束时取回盲部小... 目的 观察猪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对胃肠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8头实验用家猪 ,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前、阻断 5 0min和开放后 6 0min ,分别从动脉和门静脉抽血行血气分析 ,计算肠氧供需的变化 ;在阻断前和手术结束时取回盲部小块肠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1)氧摄取率 (CEO2 )和动脉 门静脉氧含量差 (Ca pvO2 )在阻断后 5 0min最高 (P <0 0 1) ,开放后 6 0min次之 (P <0 0 5 ) ;门静脉血氧含量 (CpvO2 )阻断前最高 ,阻断 5 0min时明显减少 (P <0 0 1) ;(2 )动脉血气分析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 ,门静脉血气显示 ,门静脉血氧分压 (PpvO2 )、门静脉血氧饱和度(SpvO2 )、门静脉血 pH值 (pHpv)、门静脉血剩余碱 (BEpv)在阻断时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开放后能基本恢复至阻断前水平 ;(3)病理结果显示阻断后肠粘膜存在损伤。结论 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后猪胃肠氧供需失衡 ,开放后胃肠氧供需失衡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下腔静脉阻断 胃肠 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腔分流术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学文 季德刚 刘秉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7-488,490,共3页
目的 :比较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与分流术的疗效。方法 :对脾腔分流术 1 5 1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血流阻断术 40 9例病历资料进行总结 ,比较分析术后 1个月、术后 5年两组的并发症及术后 5年存活率。结果 :术后 1个月并发症无明显差... 目的 :比较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与分流术的疗效。方法 :对脾腔分流术 1 5 1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血流阻断术 40 9例病历资料进行总结 ,比较分析术后 1个月、术后 5年两组的并发症及术后 5年存活率。结果 :术后 1个月并发症无明显差别。脾腔分流术 5年生存率为 5 6.1 %,再出血率 1 0 .5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血流阻断术随访 5年生存率 74.8%,再出血 1 2 .4%。结论 :Child 级和 级早期的患者未发生急性大出血时可选择脾腔分流术或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血流阻断术 ;Child 级 ,特别是发生急性大出血的患者 ,选择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血流阻断术 ;Chi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外科学 分流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血流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肝外型门静脉-下腔静脉分流1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华明 刘晓波 +1 位作者 王如锦 谢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0期1486-1486,共1页
关键词 门静脉-下静脉分流 门静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血预处理减轻兔肝门静脉阻断模型中肠道淤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霜艳 陈文栋 +1 位作者 成黎明 马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8-1022,共5页
目的观察淤血预处理对兔肝门静脉阻断模型中肠道淤血-再灌注引起的肠道损伤和肝脏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日本大耳兔75只,体重2.5~5.0 kg,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淤血-再灌注组(OC组)、预处理A组(OC5组)、预处理B组(OC10组)、... 目的观察淤血预处理对兔肝门静脉阻断模型中肠道淤血-再灌注引起的肠道损伤和肝脏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日本大耳兔75只,体重2.5~5.0 kg,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淤血-再灌注组(OC组)、预处理A组(OC5组)、预处理B组(OC10组)、预处理C组(OC15组),每组15只。S组仅行剖腹手术暴露第一肝门30 min,OC组进行门静脉阻断30 min后开放门静脉。三个预处理组门静脉操作分别为OC5组夹闭5 min,开放5 min;OC10组夹闭10 min,开放10 min;OC15组夹闭15 min,开放15 min,随后阻断门静脉30 min后开放。术后2、8、24 h通过门静脉取血,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浓度。术后24 h血液样本采集完毕后,再次麻醉并处死以获取回肠末端肠黏膜及肝组织,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结构改变。结果与S组比较,术后2、8、24 h OC组、OC5组、OC10组和OC15组血清MDA含量、内毒素、TNF-α、ALT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OC组比较,术后2、8、24 h OC5组、OC10组和OC15组血清MDA含量、内毒素、TNF-α、ALT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OC5组比较,术后2、8、24 h OC10组血清MDA含量、TNF-α、ALT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OC5组比较,术后2、8 h OC10组血清内毒素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OC10组比较,术后8 h OC15组血清MDA含量、ALT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S组比较,OC组、OC5组、OC10组和OC15组肠黏膜损伤Chiu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OC组比较,OC5组、OC10组和OC15组黏膜损伤Chiu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OC5组比较,OC10组、OC15组的肠黏膜损伤Chiu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淤血预处理可以减轻由于肝门静脉阻断导致的肠道淤血-再灌注损伤,减轻内毒素血症、过度炎性反应及氧自由基对肝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门静脉阻断 肠道 淤血-再灌注损伤 淤血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后肝性脑病的原因及其预防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茂强 王志强 +6 位作者 王仲朴 张家宝 崔志鹏 杨立 张金山 程留芳 高育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分析诱发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S)后肝性脑病(HE)的潜在因素,探讨预防措施。资料和方法:1993年3月~1997年3月间行TIPSS264例,分析与HE相关的因素有: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肝硬化及肝萎缩程度,急诊或择期分流... 目的:分析诱发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S)后肝性脑病(HE)的潜在因素,探讨预防措施。资料和方法:1993年3月~1997年3月间行TIPSS264例,分析与HE相关的因素有: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肝硬化及肝萎缩程度,急诊或择期分流,所使用支架类型及直径,术中有否栓塞胃冠状静脉,术后门一腔静脉梯度压(PCG),血氨浓度,Doppler超声波显示的血流方向。结果:HE发生率为16.03%(33/212),其中术前存在HE症状、术后加重2例,术后无其它诱发因素、新出现HE症状31例。HE的发生率与肝功能分级之间呈高度相关(γ=0.86)。内支架直径与HE的关系:直径8mm组HE发生率为7.31%(3/41)。直径10mm组发发率为17.54%(31/171),两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Doppler超声显示门静脉属完全离肝型、部分离肝性及向肝血流型HE发生率分别为60.0%(21/35)、13.56%(8/59)、3.38%(4/118),三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统计结果还表明,术后HE的其它高危因素有明显肝萎缩、分流道较直、术后PCG明显降低(≤10mmHg)、急诊病例、术后血氨持续增高及术中未栓塞曲张的胃冠状静脉。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与HE相关的诸多因素中,作用最大者为肝功能分级,其次为所用内支架直径、术后门静脉的血流方向。患者的年龄、性别、所使用支架的类型与术后HE的发发率无相关性。结论:TIPSS后HE的高危因素主要有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所用内支架的直径较大及术后门静脉呈离肝血流。从严掌握适应证、用直径≤8mm支架及术中栓塞胃冠状静脉可减少H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静脉分流 肝性脑病 介入治疗 TIP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和罗卡林对豚鼠门静脉的自发活动及铷流出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胡燕 王玉 金满文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20-22,共3页
实验同步记录了豚鼠门静脉的自发活动和物((86)Rb+)流出速度。结果表明,K(ATP)开放剂罗卡林(Cromakalim,Cro)(1~10μmol/L)取消豚鼠门静脉的自发活动,增加(86)Rb+的流出速度。内皮素-1(ET-1)(30nmol/L)增强豚鼠门静... 实验同步记录了豚鼠门静脉的自发活动和物((86)Rb+)流出速度。结果表明,K(ATP)开放剂罗卡林(Cromakalim,Cro)(1~10μmol/L)取消豚鼠门静脉的自发活动,增加(86)Rb+的流出速度。内皮素-1(ET-1)(30nmol/L)增强豚鼠门静脉的自发活动,取消Cro增加(86)Rb+流出速度的作用。实验结果提示,ET-1对K(ATP)有一定的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 ATP 钾通道开放 门静脉 罗卡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永福 赵龙栓 +2 位作者 党晓卫 叶学祥 许培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9-570,共2页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1 62例布 加综合征手术及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手术的各种并发症共 1 93例 (1 6 .6 % ) ,死亡 2 6例 (2 .3 % ) ,1 61例经治疗痊愈 ,2例无效 ,4例加重。其中主...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1 62例布 加综合征手术及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手术的各种并发症共 1 93例 (1 6 .6 % ) ,死亡 2 6例 (2 .3 % ) ,1 61例经治疗痊愈 ,2例无效 ,4例加重。其中主要的并发症有 :胸腔积液 64例 ,急性心功能衰竭 2 8例 ,失血性休克 2 6例 ,乳糜漏 1 7例 ,急性肝功能衰竭 1 3例 ,上消化道出血 1 0例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和下腔静脉病变复发各 9例。结论 :布 加综合征病情复杂 ,手术并发症多且严重。积极地预防可减少其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综合征 术后并发症 高血压 门静脉 下腔静脉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5
10
作者 牛松青 陈超 孙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为给临床提供肝血流阻断切肝术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7具成人尸体上解剖并观测了与肝血流阻断部位有关的结构。结果:①肝裸区深度46.6±6.1mm,下腔静脉的膈上段长11.7±2.4mm,外径26.3±... 目的:为给临床提供肝血流阻断切肝术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7具成人尸体上解剖并观测了与肝血流阻断部位有关的结构。结果:①肝裸区深度46.6±6.1mm,下腔静脉的膈上段长11.7±2.4mm,外径26.3±3.0mm,肝上段长11.4±2.1mm,外径27.4±5.2mm,肝下段长27.7±6.7mm,外径为28.1±3.8mm;②肝十二指肠韧带长40.6±4.7mm,门静脉外径14.0±3.4mm,肝固有动脉长21.3±5.1mm,外径4.6±1.0mm;③膈与腹腔动脉起点间腹主动脉长24.7±5.2mm,外径24.5±3.1mm。结论:下腔静脉的膈上段、肝上段、肝下段、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结构、膈与腹腔动脉起点间腹主动脉段作为肝血流阻断的部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门静脉 血流阻断切肝术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肝内门-体循环分流的MSCT诊断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红 李惠民 +2 位作者 刘光华 陶志伟 胡振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肝内门-体循环交通的多层螺旋CT(MSCT)成像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内门-体循环交通,描述其横断面及三维成像特点。扫描采用准直2.5mm或5mm,非离子型碘剂90ml,3ml/s,延迟55~60s...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肝内门-体循环交通的多层螺旋CT(MSCT)成像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内门-体循环交通,描述其横断面及三维成像特点。扫描采用准直2.5mm或5mm,非离子型碘剂90ml,3ml/s,延迟55~60s扫描;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结果门脉左支经肝左内叶与副脐静脉交通11例,5例伴有典型“水母征”腹壁静脉曲张;门脉右支经右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交通2例。VR结合横断面源图像很好地显示了这种肝内门-体循环交通。结论肝硬化肝内门-体循环分流并不常见,MSCT成像可以直观而详细地显示分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体循环 MSCT 静脉系统 门静脉 肝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癌22例诊疗分析
12
作者 余伟 黄长山 +3 位作者 王云检 崔宏 韩风 张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5-336,共2页
布-加综合征是由于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而产生的门静脉高压或(和)下腔静脉高压的一系列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下肢肿胀和体表静脉曲张等。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癌的报道尚属... 布-加综合征是由于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而产生的门静脉高压或(和)下腔静脉高压的一系列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下肢肿胀和体表静脉曲张等。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癌的报道尚属少见,现回顾性分析22例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癌病例,总结诊疗经验,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综合征 原发性肝癌 诊疗经验 肝癌22 下腔静脉高压 血液回流障碍 下腔静脉阻塞 门静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