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肝外型门静脉-下腔静脉分流1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华明 刘晓波 +1 位作者 王如锦 谢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0期1486-1486,共1页
关键词 门静脉-下腔静脉分流 门静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重建CT门静脉血管成像用于诊断脾/胃-左肾分流
2
作者 邓琳 梁萍 +2 位作者 黄仲奎 朱定娇 陈更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 探讨斜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OC-MIP)及容积再现(VR)重建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A)用于诊断脾/胃-左肾分流(S/sLK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TIPS治疗的6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基于TIPS前门静脉期增强CT以OC-MIP和VR技术重建获得CT... 目的 探讨斜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OC-MIP)及容积再现(VR)重建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A)用于诊断脾/胃-左肾分流(S/sLK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TIPS治疗的6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基于TIPS前门静脉期增强CT以OC-MIP和VR技术重建获得CTPA,以之诊断S/sLKS并进行分型。以TIPS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见为标准,评估OC-MIP和VR图像诊断S/sLKS的效能及其结果与DSA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DSA显示,62例中,14例(14/62,22.58%)存在S/sLKS、48例(48/62,77.42%)未见S/sLKS。OC-MIP及VR图诊断S/sLK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一致,分别为92.86%(13/14)、95.83%(46/48)、95.16%(59/62);其诊断结果与DSA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均0.865)。14例S/sLKS中,DSA显示1例(1/14,7.14%)为脾-肾分流(SRS),1例(1/14,7.14%)为胃-肾分流(GRS),7例(7/14,50.00%)为脾-胃-肾分流(SsRS),4例(4/14,28.57%)SRS与GRS并存(SRS&GRS),1例(1/14,7.14%)为SRS&GRS+SRS双分流道。1例GRS OC-MIP及VR图均未显示分流道;4例SRS&GRS中,2例DSA显示各1支脾静脉(SPV)属支较细小,而OC-MIP及VR图均未显示;其余病例OC-MIP及VR图所示来源静脉均与DSA一致。结论 OC-MIP及VR重建CTPA对诊断S/sLKS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CT血管成像 -分流 -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韩国宏 何创业 +7 位作者 殷占新 孟祥杰 王建宏 张宏博 周新民 吴开春 丁杰 樊代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疗效。方法本组14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BCS,因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或严重门脉高压并发症(顽固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或广泛肝静脉闭塞而行TIP...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疗效。方法本组14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BCS,因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或严重门脉高压并发症(顽固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或广泛肝静脉闭塞而行TIPS术治疗。其中混合型8例,肝静脉型5例,肝静脉广泛闭塞型1例。TIPS术中对于下腔静脉、肝静脉的不同情况,灵活选择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穿刺点进行穿刺,7例从肝静脉开口处行门静脉穿刺,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4例从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分支,3例经皮穿刺开通肝右静脉后再经肝右静脉穿刺门静脉。术后对分流道支架开通情况进行长期随访。结果14例手术均获成功,门静脉压力由术前平均(4.9±1.4)kPa,降至术后(3.2±1.5)kPa,术后随访5~64个月,2例因支架狭窄分别于术后13、24个月再发上消化道出血,行分流道球囊扩张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TIPS适用BCS合并有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的治疗。对于已行下腔静脉或肝静脉成形术后再发或加重的门静脉高压患者亦为适应证,但手术难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门静脉高压 血管成形术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门静脉血栓 被引量:8
4
作者 荆剑 白旭明 +3 位作者 顾星石 程龙 原强 靳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辅助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症状性慢性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例症状性慢性门静脉血栓患者,术前进行腹部增强CT或MRI评估门静脉血栓,采用改良TIPS术并置入溶栓管溶栓。结果改良T...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辅助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症状性慢性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例症状性慢性门静脉血栓患者,术前进行腹部增强CT或MRI评估门静脉血栓,采用改良TIPS术并置入溶栓管溶栓。结果改良TIPS成功率100%,患者腹痛腹胀症状均有明显缓解,门静脉血流再通,部分血栓完全消失。门静脉压力由术前(30.36±1.78)mmHg(1mmHg=0.133kPa)下降至术后(19.00±3.5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5,P<0.05);门静脉内径由术前(16.07±2.06)mm恢复至术后(13.36±2.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P<0.05)。结论改良TIPS术治疗慢性门静脉广泛血栓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 门静脉血栓 门静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氰丙烯酸正丁酯治疗肝癌高流量动脉-门静脉分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凯 王茂强 +2 位作者 李彩霞 樊庆胜 段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3-546,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α-氰丙烯酸正丁酯(NBCA)治疗肝癌高流量动脉-门静脉分流(HAPS)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对12例肝癌伴HAPS的患者以NBCA栓塞瘘口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9例患者瘘口闭合,2例患者瘘口部分闭合,1例因不良反应终止瘘口栓... 目的:评价应用α-氰丙烯酸正丁酯(NBCA)治疗肝癌高流量动脉-门静脉分流(HAPS)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对12例肝癌伴HAPS的患者以NBCA栓塞瘘口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9例患者瘘口闭合,2例患者瘘口部分闭合,1例因不良反应终止瘘口栓塞。结论:应用NBCA治疗高流量HAP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氰丙烯酸正丁酯 肝细胞 肝动脉-门静脉分流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后肝性脑病的原因及其预防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茂强 王志强 +6 位作者 王仲朴 张家宝 崔志鹏 杨立 张金山 程留芳 高育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分析诱发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S)后肝性脑病(HE)的潜在因素,探讨预防措施。资料和方法:1993年3月~1997年3月间行TIPSS264例,分析与HE相关的因素有: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肝硬化及肝萎缩程度,急诊或择期分流... 目的:分析诱发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S)后肝性脑病(HE)的潜在因素,探讨预防措施。资料和方法:1993年3月~1997年3月间行TIPSS264例,分析与HE相关的因素有: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肝硬化及肝萎缩程度,急诊或择期分流,所使用支架类型及直径,术中有否栓塞胃冠状静脉,术后门一腔静脉梯度压(PCG),血氨浓度,Doppler超声波显示的血流方向。结果:HE发生率为16.03%(33/212),其中术前存在HE症状、术后加重2例,术后无其它诱发因素、新出现HE症状31例。HE的发生率与肝功能分级之间呈高度相关(γ=0.86)。内支架直径与HE的关系:直径8mm组HE发生率为7.31%(3/41)。直径10mm组发发率为17.54%(31/171),两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Doppler超声显示门静脉属完全离肝型、部分离肝性及向肝血流型HE发生率分别为60.0%(21/35)、13.56%(8/59)、3.38%(4/118),三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统计结果还表明,术后HE的其它高危因素有明显肝萎缩、分流道较直、术后PCG明显降低(≤10mmHg)、急诊病例、术后血氨持续增高及术中未栓塞曲张的胃冠状静脉。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与HE相关的诸多因素中,作用最大者为肝功能分级,其次为所用内支架直径、术后门静脉的血流方向。患者的年龄、性别、所使用支架的类型与术后HE的发发率无相关性。结论:TIPSS后HE的高危因素主要有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所用内支架的直径较大及术后门静脉呈离肝血流。从严掌握适应证、用直径≤8mm支架及术中栓塞胃冠状静脉可减少H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静脉分流 肝性脑病 介入治疗 TIP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腔侧侧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谢小丰 蔡景修 +1 位作者 董家鸿 刘吉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40-84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口径肠腔侧侧分流术(MCS-S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方法:将MCS-SS的吻合口径控制在6~8 m m ,并观察了自由门静脉压(FPP)、吻合口分流率(PSSa)、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PVF)及动脉... 目的:探讨小口径肠腔侧侧分流术(MCS-S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方法:将MCS-SS的吻合口径控制在6~8 m m ,并观察了自由门静脉压(FPP)、吻合口分流率(PSSa)、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PVF)及动脉血酮体比值(AKBR)等指标。结果:分流术后PVF、AKBR、FPP等均显著下降,但小口径组降幅明显小于对照组,PSSa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止血效果较对照组却无显著差别。结论:小口径MCS-SS有助于提高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综合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分流 侧侧分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腔分流术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学文 季德刚 刘秉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7-488,490,共3页
目的 :比较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与分流术的疗效。方法 :对脾腔分流术 1 5 1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血流阻断术 40 9例病历资料进行总结 ,比较分析术后 1个月、术后 5年两组的并发症及术后 5年存活率。结果 :术后 1个月并发症无明显差... 目的 :比较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与分流术的疗效。方法 :对脾腔分流术 1 5 1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血流阻断术 40 9例病历资料进行总结 ,比较分析术后 1个月、术后 5年两组的并发症及术后 5年存活率。结果 :术后 1个月并发症无明显差别。脾腔分流术 5年生存率为 5 6.1 %,再出血率 1 0 .5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血流阻断术随访 5年生存率 74.8%,再出血 1 2 .4%。结论 :Child 级和 级早期的患者未发生急性大出血时可选择脾腔分流术或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血流阻断术 ;Child 级 ,特别是发生急性大出血的患者 ,选择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血流阻断术 ;Chi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外科学 分流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血流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腔分流联合脾切除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维杰 朱荣涛 +3 位作者 梁若鹏 李健 张弛弦 李德旭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8-901,共4页
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常见且致命的并发症,其主要发病机制是门静脉系统压力的持续性升高和内脏血流高动力状态的存在,常常导致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并伴随脾大脾功能亢进[1]。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每年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常见且致命的并发症,其主要发病机制是门静脉系统压力的持续性升高和内脏血流高动力状态的存在,常常导致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并伴随脾大脾功能亢进[1]。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每年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死亡的患者数以万计。由于食管胃底曲张的静脉壁十分薄弱且仅有黏膜覆盖,因此,极容易诱发破裂出血[2]。加之患者往往合并肝炎肝硬化基础疾病,肝储备能力和凝血功能较差,且脾功能亢进使血小板明显减少,因此,出血极难控制且常常反复发生,严重时危及生命[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栓塞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练贤惠 李晓晖 +2 位作者 张德葵 吴细群 关守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80-180,共1页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门静脉分流栓塞术 手术治疗 护理措施 不良反应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氮麻醉配合硬膜外腔阻滞用于门静脉分流术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周松花 胥亮 +2 位作者 李学 张锐 李兴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9-169,171,共2页
关键词 氧化亚氮 麻醉 硬膜外阻滞 门静脉分流 门静脉断流术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合并动-门静脉分流的临床疗效与生存预后分析
12
作者 肖利军 曾庆乐 +4 位作者 庞桦进 刘秋松 刘欢 李新玲 何晓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29-333,共5页
目的评价聚乙烯醇(PVA)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合并动-门静脉分流(A-PVS)的临床疗效及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HCC合并A-PVS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58例,门静脉主干癌栓)与B组(91例,门静脉分支癌栓)。依据分流速度,采用... 目的评价聚乙烯醇(PVA)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合并动-门静脉分流(A-PVS)的临床疗效及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HCC合并A-PVS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58例,门静脉主干癌栓)与B组(91例,门静脉分支癌栓)。依据分流速度,采用不同规格PVA化疗栓塞。随访并分析生存期、术后并发症等。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计算并比较累积生存率,生存预后因素采用Cox模型分析。结果 14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S)为10.5个月,6、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6.80%、41.00%。A组与B组中位OS分别为8.3个月和12.4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1)。A组和B组6、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1.70%、25.30%和78.80%、52.30%。术后急性肝衰竭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多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HR=1.77,P=0.01)、Child-Pugh B级(HR=1.96,P=0.003)及肿瘤负荷≥50%(HR=3.22,P<0.001)为独立危险因素,而奥沙利铂总量>100mg(HR=0.42,P<0.001)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PVA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合并A-PVS安全、有效。奥沙利铂较大总量(>100mg)的患者预后较好,而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Child-Pugh B级及肿瘤负荷≥50%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门静脉分流 疗效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包虫病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腔静脉分流的治疗
13
作者 孙绪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7期956-956,共1页
关键词 肝包虫病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静脉分流 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流:功能性分流的诠释 被引量:4
14
作者 欧阳墉 欧阳雪晖 +1 位作者 张学军 朝鲁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7-563,共7页
于本文中,作者将由于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的功能性重新分配而形成的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流(intrahepatic arterial-portal venous shunts,IHAPVSs),皆定义为功能性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流(functional IHAPVSs或F-IHAPVSs);以此从概念上区别于... 于本文中,作者将由于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的功能性重新分配而形成的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流(intrahepatic arterial-portal venous shunts,IHAPVSs),皆定义为功能性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流(functional IHAPVSs或F-IHAPVSs);以此从概念上区别于由于肝内动脉-门静脉瘘或直接交通而形成的器质性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流(organic IHAPVSs或O-IHAPVSs),如伴发于进展期肝细胞癌和其他恶性肝脏肿瘤的O-IHAPVSs以及伴发于先天性肝脏血管畸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肝脏外伤(包括医源性损伤)等的O-IHAPVSs。在F-IHAPVSs中,最常见的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向肝性门静脉血流减少而致肝动脉血流代偿性(或继发性)增多所形成的F-IHAPVSs,其形成机制分为3类:经肝窦性,如伴发于肝硬化的F-IHAPVSs;窦后性,如伴发于布加综合征患者急性期的F-IHAPVSs;窦前性,如伴发于胃肠道出血性休克患者的F-IHAPVSs。另一种F-IHAPVSs常见于一些原发性肝动脉血流增多的肝脏疾患,如伴发于富血型肝海绵状血管瘤、血供丰富的小肝细胞癌和肝胆炎性病变等的IHAPVSs,皆归之于F-IHAPVSs范畴;然而,此类F-IHAPVSs的形成机制是随其基础疾病而不同。临床上,依据下列3个要点可作出FIHAPVSs的影像诊断:1首先是伴有肝内动脉-门静脉瘘或直接交通的各种肝脏疾病(已如上述)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皆已经被排除;2肝动脉DSA动脉期像上显示门静脉早显的特征性表现;或(和)3肝脏CT/MR动态增强成像动脉期像上显示一过性肝实质强化(THPE),特别是如同时见到门静脉早显,则可确认为F-IHAPVSs无疑。但是,在鉴别诊断上,F-IHAPVSs必须仔细地与O-IHAPVSs、肝脏迷走静脉或体循环的异常向肝性引流静脉等所引起的局部肝实质灌注作鉴别;此外,伴发于肝硬化的小THPE如呈现为孤立小结节状时,则需谨慎地与小的肝细胞癌灶作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肝动脉-门静脉分流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门静脉-体静脉分流的MRI表现 被引量:2
15
作者 尤云峰 王明亮 曾蒙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肝内门静脉-体静脉分流(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venous shunt,IPSVS)的MRI表现。方法回顾36例采用1.5T或3.0T MRI行上腹部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IPSVS患者(PHVS 29例,PIVCS 7例)影像资料,分析其影像解剖学特点。结果IPSVS以... 目的探讨肝内门静脉-体静脉分流(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venous shunt,IPSVS)的MRI表现。方法回顾36例采用1.5T或3.0T MRI行上腹部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IPSVS患者(PHVS 29例,PIVCS 7例)影像资料,分析其影像解剖学特点。结果IPSVS以Tanoue第1种类型的第1亚型(72.2%)和ParkⅡ型(58.3%)最常见。PHVS所在部位除肝Ⅰ段外其它段均存在,以Ⅲ、Ⅵ、Ⅷ段多见,分布在肝内、肝周及包膜下几率相仿,以1个病灶为主,2个及以上病灶少见,形态以结节状为主、动脉瘤状次之,迂曲状及混合形态少见,病灶长径多大于1.0 cm;PIVCS位于肝Ⅰ、Ⅵ、Ⅶ段,分布在肝内-肝周-肝外多见,肝内-肝周及包膜下次之,肝内少见,形态以混合形态的迂曲、结节状为主,病灶长径均大于1.0 cm。IPSVS于MRI平扫T1WI显示上下连续层面肝内的低信号与肝内血管相连,T2WI呈大部分流空的低信号和少许稍高信号,增强显示与病灶相交通的供血门静脉和引流的肝静脉、下腔静脉是其特征性的表现。结论MRI能较好地显示IPSVS的血管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静脉 下腔静脉 静脉分流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性腹腔-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顽固性腹水并发症的护理
16
作者 刘凌云 单鸿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120-121,共2页
顽固性腹水是临床肝功能失代偿期的重要并发症,常见于门脉性肝硬化晚期、肝硬化并肝癌及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腔静脉主干瘤栓。由于治疗棘手,我院自1996年7月以来共进行了11例腹腔一腔静脉分流术(IPVS),下面就其术前后护理及术后并发症预防... 顽固性腹水是临床肝功能失代偿期的重要并发症,常见于门脉性肝硬化晚期、肝硬化并肝癌及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腔静脉主干瘤栓。由于治疗棘手,我院自1996年7月以来共进行了11例腹腔一腔静脉分流术(IPVS),下面就其术前后护理及术后并发症预防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腹水 并发症 介入性腹-静脉分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门腔静脉分流术 被引量:15
17
作者 褚建国 孙晓丽 +4 位作者 吕春燕 徐晓明 黄鹤 杨淑惠 周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经皮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方法,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1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皮经肝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6例,难治性腹水2例,肝肺综合征1例;Child’sB级4例、C级15... 目的介绍一种经皮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方法,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1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皮经肝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6例,难治性腹水2例,肝肺综合征1例;Child’sB级4例、C级15例。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左支再穿刺肝段下腔静脉,经皮经肝方向植入PTFE覆膜支架于门静脉左支与腔静脉之间。结果19例经肝段下腔静脉PTPS分流术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未出现术中技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门腔静脉压力梯度平均下降13cmH2O,平均随访216d,所有患者未发生再出血,难治性腹水得到有效控制。1年内初步开通率94.8%,明显高于传统TIPS。结论经皮经肝途径建立门腔静脉分流是安全可行的,1年内支架初步开通率明显高于传统T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高血压 静脉分流 肝脏介入 经皮经肝 静脉分流 经皮经肝穿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门静脉高压症 难治性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门脉高压模型犬肺组织和肺动脉的病变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池信锦 黑子清 +4 位作者 庞红宇 金亦 葛缅 黄品婕 刘德昭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观察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门脉高压模型犬肺组织与肺动脉的病理学特点,从病理学角度初步探讨终末期肝硬化肝移植围术期急性肺高压和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正常家犬18只,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仅用于取肺组织和肺... 【目的】观察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门脉高压模型犬肺组织与肺动脉的病理学特点,从病理学角度初步探讨终末期肝硬化肝移植围术期急性肺高压和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正常家犬18只,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仅用于取肺组织和肺动脉标本)、对照组和门脉高压模型组(采用部分结扎门静脉的方法建立门脉高压症犬的模型并饲养12周),进行门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实验,在术毕后取右下肺动脉和肺组织,观察其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肺组织在经历门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病理形态学改变,但以模型组改变更为显著。门脉高压症犬肺小动脉密度、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和血管壁面积/血管总面积(WA/TA)均显著大于阴性对照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的肺血管发生了以中膜增厚、动脉管壁肥厚为主要特征的血管重构现象。【结论】模型组犬易发生急性肺高压及肺损伤的特殊的病理学改变与存在门脉高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 急性肺损伤/病理学 门静脉-下静脉阻断与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C形架桥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秀现 赵永福 +3 位作者 党晓卫 冯留顺 叶学祥 许培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4-566,共3页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治疗肝静脉闭塞型布 加综合征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 88例肝静脉闭塞型布 加综合征患者采用人工血管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C形架桥联合门 奇断流术、脾动脉结扎或脾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治疗肝静脉闭塞型布 加综合征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 88例肝静脉闭塞型布 加综合征患者采用人工血管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C形架桥联合门 奇断流术、脾动脉结扎或脾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分流前平均门静脉压为 36cmH2 O(31~ 45cmH2 O ,1cmH2 O =0 .0 0 98kPa) ,分流后为 2 6cmH2 O(2 1~ 33cmH2 O) ,平均下降 1 0cmH2 O。 3例死于术后并发症 ;8例发生乳糜漏 ,于术后 5d~ 3个月恢复正常。 74例随访 0 .5~ 7a ,无肝性脑病和复发出血。腹水消失 61例 ,明显减少 1 3例 ,彩超检查人工血管均通畅。结论 :此手术方式是治疗肝静脉闭塞型布 加综合征较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 -奇断流术 -加综合征 肠系膜 静脉-下静脉C形架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自发性分流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特点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雅莹 俞陌桑 +2 位作者 王哲民 孟凡升 季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了解门静脉高压自发性分流患者门静脉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间均行门静脉CT血管造影成像和胃镜检查诊断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门静脉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发... 目的:了解门静脉高压自发性分流患者门静脉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间均行门静脉CT血管造影成像和胃镜检查诊断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门静脉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发现,存在脾—肾或胃—肾分流患者24例(分流组)、无上述分流患者94例(无分流组)。分流组门静脉直径为(12.48±2.79) mm,无分流组门静脉直径为(13.58±3.46) 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分流组胃底曲张静脉面积为294.00(0.00~2400.00) mm2,显著大于无分流组[26.00(0.00~1620.00)mm2, P<0.001]。分流组与无分流组食管静脉曲张范围及严重程度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流组食管静脉曲张范围小、程度较轻。无论有无消化道出血史,分流组的胃底静脉面积均大于无分流组( P<0.05);无内镜治疗史的患者中,分流组的胃底静脉面积大于无分流组( P<0.001);无脾切除治疗史的患者中,分流组的胃底静脉面积大于无分流组( P<0.001),分流组的门静脉直径小于无分流组(P<0.05);Child-Pugh A、B级的患者中,分流组胃底静脉面积均大于无分流组(均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自发性分流且未接受脾切除手术的患者具有更小的门静脉直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较轻;自发性分流患者内镜表现有较大扭曲的胃底曲张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放射摄影术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胃镜检查 分流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