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武国 李建水 +4 位作者 陶涛 刘志 石刚 严德辉 李敬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门体断流术的15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门静脉是否形成血栓分为两组,对患者年...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门体断流术的15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门静脉是否形成血栓分为两组,对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有无呕血、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门静脉直径、术前及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PVT率为18.30%(28/153),与无血栓组比较,血栓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明显多于无血栓组(P<0.05),门静脉直径增宽明显(P<0.05),门静脉血流速度显著下降(P<0.05),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多(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直径、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是P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门静脉直径增宽和门静脉血流速度降低是门体断流术后PVT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断流术 门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底静脉曲张组织黏合剂注射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雷佳 王省 +5 位作者 文卓夫 郑丰平 田虹 尉秀清 陶金 吴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6-942,共7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肝硬化并胃底静脉曲张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GVI)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与肝硬化疾病相关的影响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4年6月因肝硬化伴胃底重度静脉曲张住院并行首次胃底... 【目的】分析内镜下肝硬化并胃底静脉曲张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GVI)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与肝硬化疾病相关的影响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4年6月因肝硬化伴胃底重度静脉曲张住院并行首次胃底组织黏合剂治疗的患者157例。记录其临床资料,GVI术后1年内出现门脉血栓者为血栓组,未出现血栓者为非血栓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GVI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本研究的157例患者中,首次GVI术后1年内出现门静脉血栓者39例,未出现门静脉血栓者118例,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4.8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脾长径、术中碘油注射量在血栓组及非血栓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2、0.027;OR值分别为1.021、1.739,95%CI分别为1.003~1.040、1.066~2.837)。【结论】术前脾长径、术中碘油注射量可能是影响GVI术后门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GVI术前需了解脾肿大情况,术中合理控制碘油注射量,以减少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静脉曲张 组织黏合剂 肝硬化 门脉高压 门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插管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13
3
作者 林栋栋 卢实春 +6 位作者 刘晋宁 王孟龙 张劲光 伏志 张振 朱岳 李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插管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北京佑安医院肝胆外科共行脾切除断流术60例,其中35例留置门静脉插管,术后根据情况予以抗凝、溶栓等治疗。观察比较了该组患者手术... 目的探讨门静脉插管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北京佑安医院肝胆外科共行脾切除断流术60例,其中35例留置门静脉插管,术后根据情况予以抗凝、溶栓等治疗。观察比较了该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的变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感染发生率、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溶栓效果。结果脾切除断流术后患者血小板进行性升高,术后2周左右达到峰值,术后1月降至正常水平;术后门静脉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均明显减慢;门静脉插管感染1例;5例患者术前存在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28%;术后7例患者出现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经门静脉插管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后,出院时复查门静脉血栓为6例,新发血栓者溶栓成功率为85.72%。结论经门静脉插管溶栓抗凝可有效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为患者今后可能施行的肝移植手术保留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除术 断流术 门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溶栓在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文广 任建庄 +6 位作者 韩新巍 周朋利 丁鹏绪 毕永华 吴正阳 孙占国 陈鹏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2-666,共5页
目的:总结搅拌溶栓技术应用于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急性PVT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32~70岁),首先经颈静脉途径或经皮肝穿刺途径入路行门静脉造影,而后采用搅拌溶栓技术溶解血栓,直至血栓大部分溶解;有... 目的:总结搅拌溶栓技术应用于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急性PVT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32~70岁),首先经颈静脉途径或经皮肝穿刺途径入路行门静脉造影,而后采用搅拌溶栓技术溶解血栓,直至血栓大部分溶解;有门静脉高压者再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采用多普勒超声及CTA观察门静脉、肝内分流道通畅情况。结果:10例患者中,经皮肝穿刺途径3例,经颈静脉途径7例;搅拌溶栓后6例血栓完全溶解,4例大部分溶解,术后均未发生肺栓塞。7例行TIPS,1例术后第2天确诊大面积肠坏死,给予广泛切除,术后第9天死于肠瘘;1例于术后12个月出现肝内分流道狭窄,给予球囊扩张成形;余5例TIPS支架无狭窄。结论:搅拌溶栓技术可用于急性PVT的治疗,能一次性完成整体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高压 搅拌溶栓 经皮肝穿刺 TIPS 肝内分流 门静脉造影 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5
5
作者 冯志杰 姚希贤 杨川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58-459,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并发症 门静脉血栓形成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学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7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钱爱民 李晓强 +3 位作者 桑宏飞 段鹏飞 朱礼炜 戎建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450-451,共2页
目的评价介入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7例术前确诊为门静脉血栓形成者行开腹经肠系膜上静脉的门静脉内手术取栓、局部溶栓和门静脉狭窄/闭塞段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术。2例因小肠坏死、1例因肠腔明显狭窄而同时行部分... 目的评价介入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7例术前确诊为门静脉血栓形成者行开腹经肠系膜上静脉的门静脉内手术取栓、局部溶栓和门静脉狭窄/闭塞段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术。2例因小肠坏死、1例因肠腔明显狭窄而同时行部分小肠切除术。结果7例均治疗成功。术前腹痛、腹胀及消化道症状消失,腹水基本消失。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均健在,无消化道出血。多普勒超声复查显示门静脉血流通畅。结论介入联合手术是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术前预测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赵辉 李宝金 +1 位作者 龙宏刚 姜海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endothelin,ET)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中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接受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的4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术后血栓组(简称血栓组,15例)与术后非血栓组... 目的:探讨内皮素(endothelin,ET)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中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接受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的4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术后血栓组(简称血栓组,15例)与术后非血栓组(简称无血栓组,33例)。术前外周血中检测血小板(platelet,PLT)数,凝血4项;术前1 d及术后7 d分别检测外周血ET含量;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术后7 d、14 d复查彩超,了解有无门静脉血栓,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血栓组术前1 d外周静脉血中的ET水平明显高于非血栓组[(144.45±20.32)pg/mL vs(102.51±16.43)pg/mL;P<0.05],且术后第7 d其外周血中的ET检测水平高于后者[(87.68±7.53)pg/mL VS(70.46±6.71)pg/mL;P<0.05]。血栓组患者的门静脉直径及脾静脉直径均比无血栓组患者大,而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则比后者慢,两者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PLT及凝血4项检测,两者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ET可作为断流术后PVT发生的术前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门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高压症 断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15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史洪涛 申东彦 +1 位作者 邢桃红 尚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29-630,共2页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在诊断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9
作者 郭银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04-305,共2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所收肝硬化剔除不符合标准者共有83例入组,据螺旋CT增强扫描是否合并PVT分为血栓组和对照组,观测其D-二聚体水平。结果血栓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所收肝硬化剔除不符合标准者共有83例入组,据螺旋CT增强扫描是否合并PVT分为血栓组和对照组,观测其D-二聚体水平。结果血栓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可提示门静脉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老年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病人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玉春 王佳 崔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3期654-655,共2页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学 老年病科 门静脉血栓形成 围术期护理 肠缺血性疾病 非特异性症状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晓钢 金红来 +6 位作者 鲁军 郭晓华 何建荣 林开勤 叶芳余 聂春晖 孙军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6-520,共5页
目的 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PVT)伴消化道大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TIPS术治疗的18例PVT伴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 目的 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PVT)伴消化道大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TIPS术治疗的18例PVT伴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血栓开通情况、肝性脑病发生率、支架中远期通畅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消化道大出血72 h内成功完成TIPS术,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死亡率5.5%(1/18),术后发生Ⅰ~Ⅱ级肝性脑病5例(27.8%,5/18)。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4个月,PVT完全消失6例,明显减少7例,无明显进展4例;所有患者支架均通畅,2例出现支架内狭窄,其中1例无出血,未予处理,1例术后8个月再出血,予球囊扩张修复术后出血停止。结论 TIPS术治疗PVT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介入放射学 门静脉血栓形成 消化道大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置管溶栓与单纯置管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雷 许伟 +4 位作者 祖茂衡 徐浩 王勇 樊敏 徐文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比较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置管溶栓与单纯置管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PV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介入术式不同,分为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置... 目的比较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置管溶栓与单纯置管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PV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介入术式不同,分为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置管溶栓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16)和单纯置管溶栓组(n=19,置管溶栓组)。观察比较门静脉血栓清除率分级、导管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比较门静脉通畅状态。结果联合治疗组、置管溶栓组拔管后血栓清除率分级Ⅲ级患者分别有11例、2例,Ⅱ级分别有5例、14例,Ⅰ级分别有0例、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时间分别为(4.06±0.35)d、(5.26±0.40)d,住院时间分别为(10.56±0.76)d、(13.89±0.48)d,尿激酶用量分别为(161.25±12.58)万U、(208.42±18.00)万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出现致命性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联合治疗组门静脉再通率显著高于置管溶栓组(P<0.0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伤,均无致命溶栓并发症出现。结论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置管溶栓治疗PVT安全有效,与单纯置管溶栓相比可提高血栓清除率,降低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尿激酶用量,提高门静脉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 置管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治疗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一项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的观察研究
13
作者 傅蓉 王崇 Qi X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310-1310,共1页
【据《Eur J Intern Med》2015年6月报道】题:抗凝治疗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一项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的观察研究(作者Qi X等)应用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来评价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沈阳军区总医院的Qi等搜索了Pu... 【据《Eur J Intern Med》2015年6月报道】题:抗凝治疗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一项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的观察研究(作者Qi X等)应用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来评价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沈阳军区总医院的Qi等搜索了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统计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出血并发症和门静脉再通的比率。通过计算95%可信区间的比值比来表达抗凝组和非抗凝组门静脉再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形成 META分析 出血并发症 COCHRANE 沈阳军区 比值比 异质性 可信区间 于非 非随机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早期活血、抗凝、袪聚治疗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林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571-1573,1576,共4页
目的:研究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早期活血、抗凝、袪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断流术的226例患者,给予早期活血、抗凝、袪聚治疗并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同在本院接受断流术的100例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性应用止血药... 目的:研究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早期活血、抗凝、袪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断流术的226例患者,给予早期活血、抗凝、袪聚治疗并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同在本院接受断流术的100例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物及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3个月内血栓形成情况将入选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调查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并比较早期活血、抗凝、袪聚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血栓组的脾脏质量、术后红细胞计数、术后1、7d血小板计数及二聚体水平高于非血栓组,术后门静脉内径大于非血栓组,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低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脾脏质量大、术后红细胞计数偏高、术后1、7d血小板计数及二聚体含量偏高、门静脉内径偏窄、血流速度偏慢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早期活血、抗凝、袪聚治疗患者的血栓发生率低于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物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和二聚体含量升高、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是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早期进行活血、抗凝、袪聚治疗有助于预防门静脉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罕见伴发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直肠-乙状结肠静脉曲张
15
作者 Arena.,H 张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8-90,共3页
一名27岁男性患者,为了了解门静脉海绵状改变及血栓形成与直肠-乙状结肠静脉曲张侧支循环及肉眼血尿等情况,而收治入院。
关键词 直肠 乙状结肠 静脉曲张 门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S治疗肝硬化伴或不伴门静脉血栓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如春 胡继红 +3 位作者 潘文秋 卓松波 张玉博 田梽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1-1106,共6页
目的分析TIPS治疗肝硬化伴或不伴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193例,按术前有无PVT分为非PVT... 目的分析TIPS治疗肝硬化伴或不伴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193例,按术前有无PVT分为非PVT组118例,PVT组75例。分别于术后1、3、6个月及之后每6个月随访,观察PVT对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及TIPS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PVT组行脾脏切除或行分脾动脉栓塞术占26.7%(20/75),高于非PVT组的13.6%(1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23)。PVT组患者术前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分别为(8.1±1.9)分、(9.2±8.0)分、(9.2±8.0)分,均高于非PVT组的(7.4±1.9)分、(7.7±5.8)分、(7.7±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T组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33.3%(25/75)高于非PVT组19.5%(23/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而术后生存率、再出血率和支架失功能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PS用于治疗肝硬化PVT伴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PVT患者的肝功能更差,TIPS术后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形成 消化道出血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OC和VOSviewer的肝移植病人门静脉血栓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17
作者 舒漪 任婷婷 +2 位作者 钟玲 李红 陈玲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8-1826,共9页
目的:了解肝移植病人门静脉血栓(PVT)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发表于200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与肝移植病人PVT相关的文献,使用COOC 13.5和VOSviewer 1.6.13对纳入文献的国家、机构、关键... 目的:了解肝移植病人门静脉血栓(PVT)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发表于200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与肝移植病人PVT相关的文献,使用COOC 13.5和VOSviewer 1.6.13对纳入文献的国家、机构、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1157篇文献,随着时间推移,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是发文量最高的国家,四川大学、香港大学、东京大学、Beaujon医院较早进行肝移植病人PVT相关研究。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肝移植病人PVT相关研究主要为小儿肝移植、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治疗、介入治疗、抗凝治疗。肥胖、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肝移植病人PVT研究趋势。结论:肝移植病人PVT研究逐渐增多,小儿肝移植、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治疗、介入治疗、抗凝治疗是其研究热点,代谢性疾病是其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门静脉血栓形成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 知识图谱 关键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德洋 李卫校 +2 位作者 徐如涛 崔明哲 翟水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评价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APV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TIPS治疗的15例APVST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评价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APV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TIPS治疗的15例APVST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住院及术后随访期间患者症状、DSA、CT、血液检查等相关数据变化,评估手术效果。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出院前临床症状均有缓解或消失,出院时支架管腔和肠系膜上静脉完全再通7例,部分再通8例。随访时间为(11.7±5.8)个月,1例术后2个月因拒绝再次手术死于肝衰竭,1例术后28个月再发血栓形成,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好转后出院,2例出现肝性脑病。术后6个月完全再通9例,部分再通5例。所有生存患者均未发生肠坏死、穿孔及消化道大出血等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结论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TIPS术治疗APVST安全有效,可快速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栓量、恢复正向血流,尽早实现门静脉系统再通,降低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及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经皮机械取栓术 AngioJet血栓抽吸 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门静脉血栓的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叶慧义 于平年 +3 位作者 马林 蔡幼铨 郭行高 梁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MRI诊断门静脉血栓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证实为4例门静脉血栓和32例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瘤栓的MRI平扫和多时相动态增强表现与诊断。结果:3例血栓和32例瘤栓诊断正确、1例血栓误诊为瘤栓。4例血栓T1WI和T2WI... 目的:探讨MRI诊断门静脉血栓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证实为4例门静脉血栓和32例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瘤栓的MRI平扫和多时相动态增强表现与诊断。结果:3例血栓和32例瘤栓诊断正确、1例血栓误诊为瘤栓。4例血栓T1WI和T2WI呈高信号、用脂肪抑制后T1WI的高信号无变化,多时相动态扫描各期无增强;肝实质内未见肿块或结节。瘤栓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脉期轻至中度增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的程度下降,31例瘤栓的肝实质内见单发或多灶肿块。结论:门静脉血栓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准确鉴别血栓和瘤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形成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临床评估与治疗:当前观点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乐 郭晓钟 祁兴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6,共9页
门静脉血栓(PVT)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是肝硬化PVT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而肝病病因、严重程度、止血状态、炎症和免疫机制也可能与肝硬化PVT的发生相关。肝硬化PVT的自然病史包括改善、稳定、进展和复发;非阻塞性... 门静脉血栓(PVT)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是肝硬化PVT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而肝病病因、严重程度、止血状态、炎症和免疫机制也可能与肝硬化PVT的发生相关。肝硬化PVT的自然病史包括改善、稳定、进展和复发;非阻塞性PVT及肝功能改善可能与肝硬化PVT自发性改善有关。不同PVT的阻塞程度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并不一致;非阻塞性PVT可能不会显著影响患者预后,但阻塞性PVT可能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累及肠系膜静脉时还可导致肠缺血及肠梗死。肝硬化PVT的临床管理策略包括观察(暂无干预)、抗凝、溶栓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PVT程度<50%且未累及肠系膜静脉时,可暂不干预;对于需治疗的肝硬化PVT,抗凝是一线治疗方式,而溶栓和TIPS主要用于存在抗凝禁忌证或抗凝无效的患者。本文就肝硬化PVT的临床评估、预测因素、自然病史、对预后的影响、治疗和预防等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预防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