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移植术后严重门静脉狭窄的三维可视化成像与门静脉支架植入术疗效分析
1
作者 赵洪强 刘影 +7 位作者 马建明 李昂 于里涵 童翾 吴广东 卢倩 张跃伟 汤睿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严重门静脉狭窄的三维成像特征与优势,评估门静脉支架植入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移植术后因严重门静脉狭窄接受门静脉支架植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严重门静脉狭窄的影像学特征、三维重建的成像优势及介入治...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严重门静脉狭窄的三维成像特征与优势,评估门静脉支架植入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移植术后因严重门静脉狭窄接受门静脉支架植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严重门静脉狭窄的影像学特征、三维重建的成像优势及介入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中狭窄类型包括向心性缩窄3例,曲折成角致狭窄2例,受压狭窄2例,长段狭窄和(或)血管闭塞3例。三维重建图像在狭窄的准确判断、狭窄类型的辨别和狭窄累及长度判断方面具有优势。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门静脉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后门静脉最狭窄处直径较治疗前增加[(6.2±0.9)mm比(2.6±1.7)mm,P<0.05],吻合口流速较治疗前下降[(57±19)cm/s比(128±27)cm/s,P<0.05],近肝处门静脉主干流速较治疗前增加[(41±6)cm/s比(18±6)cm/s,P<0.05]。1例患者因介入穿刺引起肝内血肿,经保守观察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立体直观展示狭窄部位、特征与严重程度,有利于临床医师进行治疗决策和辅助介入操作。及时的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可以有效逆转病变进程并改善门静脉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血管并发症 门静脉狭窄 介入治疗 三维可视化成像 门静脉支架 血流加速 门静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梅 张晓刚 +5 位作者 田敏 师建华 王荣锋 刘学民 王博 吕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45-449,共5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门静脉狭窄发生情况、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 17例患者肝移植术前有肝硬化病史,7例患者肝移植术前有门静脉血栓形成史,8例有脾切除...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门静脉狭窄发生情况、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 17例患者肝移植术前有肝硬化病史,7例患者肝移植术前有门静脉血栓形成史,8例有脾切除断流或分流等相关手术史;3例为儿童供肝。18例患者门静脉狭窄发生时间为术后23 d^24个月,中位时间为2.2个月,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发现,通过门静脉CT血管造影术(CTA)或行介入治疗确诊。所有病例确诊后,均行华法林抗凝治疗;5例有门静脉高压表现的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其中1例同时放置血管内支架;其余13例采取保守治疗。治疗后9例好转,7例无变化,2例加重。结论对肝移植术前有肝硬化病史的受者,术后常规彩超监测,CTA或介入治疗确诊门静脉狭窄。无临床症状患者可行保守治疗,合并门静脉高压者可行介入治疗,多数病例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门静脉狭窄 血管并发症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CT血管造影术 球囊扩张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的血管腔内治疗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致远 金龙 +1 位作者 苏天昊 王砼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06-508,共3页
门静脉狭窄是儿童肝移植术后常见的严重血管并发症之一。血管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微小、疗效确切的优势,是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儿童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血管腔内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儿童 肝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门静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的血管腔内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致远 金龙 +5 位作者 陈广 苏天昊 王振常 朱志军 魏林 肖国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PV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因原发病为胆道闭锁接受肝移植、术后后发生PVS的患儿14例,均经门静脉造影证实,并接受经皮血管成形术和(或)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分析14...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PV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因原发病为胆道闭锁接受肝移植、术后后发生PVS的患儿14例,均经门静脉造影证实,并接受经皮血管成形术和(或)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分析14例患儿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 14例患儿共进行23次血管内腔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82.61%(19/23)。10例患儿经1~2次球囊扩张治疗后治愈,4例患儿球囊扩张治疗后,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支架植入后未发生狭窄。14例患儿均未出现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PVS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肝移植 门静脉狭窄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的超声评估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志忠 周路遥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4-710,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PVS)的超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门诊常规超声随访的84例儿童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将受者分为正常组(57例)和PVS组(27例)。采用...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PVS)的超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门诊常规超声随访的84例儿童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将受者分为正常组(57例)和PVS组(27例)。采用超声监测门静脉是否狭窄,测量指标包括门静脉吻合口直径、吻合口流速、肝动脉流速、肝动脉阻力指数(RI)及脾脏长径等。比较PVS组和正常组受者的超声参数;分析超声参数在儿童肝移植术后PVS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正常组门静脉吻合口直径大于PVS组[(0.44±0.08)cm比(0.27±0.10)cm];正常组门静脉吻合口流速低于PVS组[(43±12)cm/s比(119±58)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两组肝动脉流速、肝动脉RI及脾脏长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儿童肝移植、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儿童肝移植及亲属活体器官捐献儿童肝移植中最佳诊断PVS的门静脉吻合口直径分别为0.35、0.35、0.33 cm,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6、0.916、0.906,灵敏度为0.947、0.951、0.938,特异度为0.852、0.833、0.889;最佳诊断PVS的门静脉吻合口流速分别为62.7、69.6、61.2 cm/s时,AUC为0.990、0.993、1.000,灵敏度为1.000、1.000、1.000,特异度为0.930、0.951、1.000。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PVS受者的超声检查表现为门静脉吻合口直径缩小、吻合口流速变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儿童肝移植 超声检查 门静脉狭窄 胆道闭锁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亲属活体器官捐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或闭塞:5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文浩 朱文科 +3 位作者 黄湘荣 冯凯 方泰石 王立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14-717,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或闭塞的效果。方法对肝移植后3例门静脉狭窄及2例闭塞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3例门静脉狭窄、1例门静脉闭塞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术后造影示狭窄消失,血流通畅;对1...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或闭塞的效果。方法对肝移植后3例门静脉狭窄及2例闭塞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3例门静脉狭窄、1例门静脉闭塞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术后造影示狭窄消失,血流通畅;对1例门静脉闭塞行球囊扩张并置管溶栓术,术后3天造影示门静脉通畅,血栓减少。1例术中发生肋间动脉出血,未见门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术后4例症状逐渐消失、肝功能逐步恢复,随访期间门静脉通畅,1例支架内见少许附壁血栓;1例术后胆总管狭窄,植入胆道支架后,因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死亡。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或闭塞效果良好;对移植后急性血栓形成可行球囊扩张术联合置管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门静脉狭窄 门静脉闭塞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曾凯宁 杨卿 +7 位作者 姚嘉 唐晖 傅斌生 冯啸 吕海金 易慧敏 易述红 杨扬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目的探讨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劈离式肝移植的88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受者门静脉内径、发育情况,利用门静脉左右分支处进行吻合或间置供者髂静脉搭桥吻合,围手术期采用规范... 目的探讨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劈离式肝移植的88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受者门静脉内径、发育情况,利用门静脉左右分支处进行吻合或间置供者髂静脉搭桥吻合,围手术期采用规范化的门静脉血流监测,术后按肝素钠桥接华法林的方案进行抗凝治疗。经增强CT或门静脉造影确诊门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后,予切开取栓、全身抗凝、介入下取栓、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等处理。结果88例受者中共10例患儿确诊门静脉并发症,其中4例门静脉狭窄,确诊时间分别为术后1 d、2个月、8个月、11个月,6例门静脉血栓形成,确诊时间分别为术中、术后2 d、术后3 d(2例)、术后6 d、术后11个月。1例门静脉狭窄者和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者于围手术期死亡,门静脉并发症相关病死率为2%(2/88)。其余8例患者中,1例行全身抗凝治疗、2例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1例行介入下球囊扩张、4例行介入下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后均长期随访,未再出现门静脉相关症状,复查门静脉血流参数正常。结论规范化的术中及术后门静脉血流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门静脉并发症,及时采取术中门静脉切开取栓,术后介入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手段可有效治疗门静脉并发症,减少门静脉并发症导致的移植物丢失和受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肝移植 劈离式肝移植 门静脉并发症 门静脉狭窄 门静脉血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放射技术在肝移植后门静脉并发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江利 杨建勇 +3 位作者 陈伟 庄文权 黄勇慧 杨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 探索门静脉造影术在肝移植后门静脉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报道 3例肝移植后门静脉并发症病例 ,分析肝移植后门静脉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  3例门静脉并发症均经直接或间接门静脉造影证实 ,2例门静脉狭窄患者... 目的 探索门静脉造影术在肝移植后门静脉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报道 3例肝移植后门静脉并发症病例 ,分析肝移植后门静脉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  3例门静脉并发症均经直接或间接门静脉造影证实 ,2例门静脉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治疗后狭窄程度减轻。结论 门静脉血管造影在肝移植后门静脉并发症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门静脉狭窄 经皮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处理及远期疗效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光文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6期335-338,共4页
目的 总结并评估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门静脉并发症的处理及其远期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12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患者.对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 总结并评估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门静脉并发症的处理及其远期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12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患者.对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并发症的发生时间、病变性质、术前病史、术后诊断经过、处理经过及远期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门静脉并发症发生时间为肝移植术后3~54个月.其中门静脉吻合口狭窄3例,门静脉系广泛血栓4例,门静脉主干血栓2例,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附壁血栓3例.3例门静脉吻合口狭窄患者成功放置血管内支架;3例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附壁血栓患者经溶栓和抗凝治疗无病情进展;余6例患者行套扎术或硬化剂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3年,12例中无1例死亡.结论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治疗方案取决于门静脉病变性质和程度.对于早期门静脉血栓或局部附壁血栓,溶栓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晚期门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效果不佳.对单纯性门静脉狭窄行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远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门静脉并发症 门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吻合口狭窄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