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门诊病例分组的费用标准测定及门诊支付改革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洁 许晨虹 林振威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52,共4页
目的:基于决策树原理测定门诊费用标准,为门诊医保支付改革提供定价参考。方法:采集2023年1—6月共41 371份肺恶性肿瘤门诊病例数据,利用决策树模型进行门诊病例分组并测定标准费用,在分类基础上对超线费用进行分析。结果:“是否用药”... 目的:基于决策树原理测定门诊费用标准,为门诊医保支付改革提供定价参考。方法:采集2023年1—6月共41 371份肺恶性肿瘤门诊病例数据,利用决策树模型进行门诊病例分组并测定标准费用,在分类基础上对超线费用进行分析。结果:“是否用药”“是否治疗”“是否检验”等5个影响因素纳入分组规则,共形成8个门诊病例组合;研究得出的标准总费用对实际总费用的解释效果达到71.07%,10.76%的线外病例消耗了24.23%的医疗资源。结论:推进门诊医保支付改革,控制门诊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从而完善医保基金长效平衡机制,实现医疗、医保、医药高质量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病例分组 门诊费用 决策树 门诊医保支付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门诊病例分组预付制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星辰 杨燕绥 李超凡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8-54,共7页
目的:梳理美国门诊病例分组(Ambulatory Patient Groups,APG)政策发展历程,为完善我国门诊支付方式提供经验借鉴。方法:基于文献分析法,系统总结美国开展APG支付的具体措施、实施范围和效果。结果:过去30年门诊病例分组发展了四个版本,... 目的:梳理美国门诊病例分组(Ambulatory Patient Groups,APG)政策发展历程,为完善我国门诊支付方式提供经验借鉴。方法:基于文献分析法,系统总结美国开展APG支付的具体措施、实施范围和效果。结果:过去30年门诊病例分组发展了四个版本,分组结果逐步精细化、科学化,从最初的299组增长到606组。18个州的Medicaid和13个第三方付费机构应用APG的经验表明,虽然APG可以有效控制门诊医疗费用增长,但推广实施也存在病历编码和信息系统要求高、专业人才缺乏、分组结果需要更新等难点。结论:APG门诊预付制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未来我国需要规范门诊电子病历编码,建立APG分组方法体系,在总额预算基础上建立门诊服务预付制,逐步健全门诊支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病例分组 预付制 门诊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APG分组与付费对我国门诊支付方式改革的借鉴与启示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杰 苏岱 +1 位作者 高广颖 吴妮娜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6,共6页
目的梳理美国门诊病例分组(ambulatory patient groups,APG)分组方法、付费标准测算过程、费用结算规则,总结APG技术优势与实施要点,为我国门诊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剖析美国APG付费技术与实施过程,并与我国部分城... 目的梳理美国门诊病例分组(ambulatory patient groups,APG)分组方法、付费标准测算过程、费用结算规则,总结APG技术优势与实施要点,为我国门诊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剖析美国APG付费技术与实施过程,并与我国部分城市APG试点做法进行初步对比。结果APG 3.18版目录共包含13个大类、61个亚类、666个分组。1个APG病例可以分进多个APG组,通过应用合并、打包、打折等规则,计算最终付费金额。结论美国APG付费技术符合门诊医疗特点,付费方式灵活,促进医疗机构高效服务,对我国门诊支付方式改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APG实施要点包括提升门诊数据质量、分组与付费规则本土化、建立监管考核指标体系、做好与住院支付的衔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支付方式改革 门诊病例分组 支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疗服务及费用的影响分析——以金华市为例
4
作者 于淼 李泽耀 +4 位作者 妥宏武 杨燕绥 吴冠频 金华强 江小州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实证分析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冲击下门诊与住院服务之间的关系,验证改革效果。方法:利用金华市8个区县2020—2022年医疗服务与医保支付数据,构建门诊住院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疗服务及费用的影响。结果:DRG支付对住... 目的:实证分析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冲击下门诊与住院服务之间的关系,验证改革效果。方法:利用金华市8个区县2020—2022年医疗服务与医保支付数据,构建门诊住院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疗服务及费用的影响。结果:DRG支付对住院人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职工医保住院费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人头打包+门诊病例分组付费”对住院人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城乡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门诊支付与门诊人次的交互项对职工医保住院人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门诊支付与门诊费用的交互项对整体和职工医保住院费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DRG支付改革带来了住院人次的上升,降低了职工医保住院费用;门诊“人头打包+门诊病例分组付费”支付改革起到了降低住院人次的作用,并降低了城乡居民医保住院费用,减缓了门诊与住院之间的互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统筹 门诊病例分组付费 按人头付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验经济学的APG支付对医生医疗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谭清立 凌姝睿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27,共6页
通过实验经济学方法收集临床相关专业毕业生和研究生的调查问卷,以医学生在按服务项目付费(FFS)和门诊病例分组(APG)支付两种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下为不同健康状况和疾病类型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数量的决策模拟,讨论不同支付模式对医生提供... 通过实验经济学方法收集临床相关专业毕业生和研究生的调查问卷,以医学生在按服务项目付费(FFS)和门诊病例分组(APG)支付两种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下为不同健康状况和疾病类型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数量的决策模拟,讨论不同支付模式对医生提供医疗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医生在两种不同支付模式下为不同健康状态和疾病类型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医生受到FFS模式的激励,往往会为患者提供过多的医疗服务,而APG可以制约医生提供过量医疗服务,医生在APG模式下作出的最优医疗服务决策数量也显著多于FFS模式。而相较于APG,FFS模式能够更好地保障健康状况较差、病情复杂的病例的医疗需求,并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建议对常规门诊和常见病例尽量采用APG支付模式,对于情况复杂、严重的病例推进FFS支付作为补充支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门诊病例分组 按项目付费 医疗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