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连续-离散耦合模型的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受力分析
1
作者 沈书拯 江巍 +3 位作者 欧阳晔 谭亿虹 吴剑 陈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4,共11页
使用结构力学计算模型分析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内力变形,由于引入简化假定在实际工程中存在一定局限。依托湖北省巴东县某建筑边坡工程,以FLAC3D和PFC3D为工具建立包含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结构和边坡的三维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模型,采用重力增... 使用结构力学计算模型分析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内力变形,由于引入简化假定在实际工程中存在一定局限。依托湖北省巴东县某建筑边坡工程,以FLAC3D和PFC3D为工具建立包含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结构和边坡的三维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模型,采用重力增加法获取给定安全系数下的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的内力变形,并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排距、桩距和桩径对内力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连续-离散耦合模型可有效获取桩后土体潜在滑移趋势并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前后排桩弯矩分布呈现“S”型曲线特征,且前排桩承受更大弯矩。前后排桩侧向位移总体上均由桩底向上逐步增大,前排桩略大于后排桩,但由于连梁约束作用前排桩侧向位移在近桩顶处减小。给定安全系数增大会导致前后排桩弯矩增大和侧向位移非线性增长。排距增大后,前排桩桩顶负弯矩增大,前后排桩桩身正弯矩减小、负弯矩增大。桩距增大对桩顶弯矩影响较小,但会导致前后排桩桩身正弯矩和负弯矩均增大。桩径增大后,后排桩桩顶正弯矩增大,前排桩正弯矩和负弯矩均增大,后排桩正弯矩增大而负弯矩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 连续-离散耦合模型 重力增加法 弯矩 侧向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展望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战 王丰 《公路交通技术》 2008年第S2期26-28,共3页
针对普通抗滑桩的缺点,介绍一种新型抗滑桩—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全面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的自身优点,对其应用前景作简要评述。
关键词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 研究现状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在边坡支挡工程中的应用
3
作者 余鹏 张瑞 《山西建筑》 2016年第2期68-69,共2页
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一种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的计算模型,根据计算结果对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设计要点,指出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具有侧向刚度大、桩顶位移小的特点,在边坡剩余下滑力大时能取得良好的抗滑效果。
关键词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 边坡支挡 计算模型 设计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石头岭滑坡稳定性与加固方案的研究
4
作者 陈远中 仲济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4-147,150,共5页
通过对滑坡体的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的总结和分析,认为:边坡破坏类型为松散堆积层滑坡,主要是坡残积土在持续的降雨条件下,降雨在松散坡体内聚集,加之坡脚处炭质泥岩遇水软化作用所导致的坡体浅层滑动。在两个最危险滑动面上,分别对该滑... 通过对滑坡体的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的总结和分析,认为:边坡破坏类型为松散堆积层滑坡,主要是坡残积土在持续的降雨条件下,降雨在松散坡体内聚集,加之坡脚处炭质泥岩遇水软化作用所导致的坡体浅层滑动。在两个最危险滑动面上,分别对该滑坡进行了门架式双排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方案设计,并对这两种加固方法进行了比较。利用SlopeCAD、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加固后的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发现,加固后,边坡的安全系数有较大程度提高,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分析 强度折减法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 预应力锚索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