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采煤机滚筒调高量预测 被引量:3
1
作者 齐爱玲 王雨 马宏伟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3,共8页
采煤机自适应截割技术是实现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的关键技术。针对采煤机在复杂煤层下自动截割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RU)的采煤机滚筒调高量预测方法。鉴于截割轨迹纵向及横向相邻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采... 采煤机自适应截割技术是实现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的关键技术。针对采煤机在复杂煤层下自动截割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RU)的采煤机滚筒调高量预测方法。鉴于截割轨迹纵向及横向相邻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定长滑动时间窗法对获取的采煤机滚筒高度数据进行预处理,将输入数据划分为连续、大小可调的子序列,同时处理横向、纵向的特征信息。为提高模型预测效率,满足循环截割的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用因果卷积改进的门控循环神经网络(CC-GRU),对输入数据进行双重特征提取和双重数据过滤。CC-GRU利用因果卷积提前聚焦序列纵向的局部时间特征,以减少计算成本,提高运算速度;利用门控机制对卷积得到的特征进行序列化建模,以捕捉元素之间的长期依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CC-GRU模型对采煤机滚筒调高量进行预测,平均绝对误差(MAE)为43.80 mm,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1.90%,均方根误差(RMSE)为50.35 mm,决定系数为0.65,预测时间仅为0.17 s;相比于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GRU、时域卷积网络(TCN),CC-GRU模型的预测速度较快且预测精度较高,能够更准确地对采煤机调高轨迹进行实时预测,为工作面煤层模型的建立和采煤机调高轨迹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滚筒调高 煤岩识别 深度学习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因果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时序PS-InSAR地面沉降预测
2
作者 火天宝 何毅 +2 位作者 姚圣 张立峰 张清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2,共6页
为防止中国香港国际机场填海造陆引起的地面沉降对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利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PS-InSAR)技术,获得中国香港国际机场2016~2020年地面沉降数据,并利用小基线集雷达干涉(SBAS-InSAR)技术以及水准点数据验证;引入门... 为防止中国香港国际机场填海造陆引起的地面沉降对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利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PS-InSAR)技术,获得中国香港国际机场2016~2020年地面沉降数据,并利用小基线集雷达干涉(SBAS-InSAR)技术以及水准点数据验证;引入门控循环(GRU)神经网络构建堆叠式GRU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对中国香港国际机场未来地面沉降进行时序预测,并与SVM和MLP神经网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香港国际机场2016~2020年地面沉降空间分布不均匀,累计沉降逐渐增加,2020年12月垂直向的累积沉降量已达106 mm。构建的堆叠式GRU神经网络地面沉降方法相比SVM和MLP更准确,2021年7月中国香港国际机场最大累积地面沉降可达111.8 mm。本文提出的地面沉降时序预测模型,可作为一种有效预测地面沉降的方法,为地面沉降早期预警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地面沉降 时序预测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填海造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门控循环神经网络词性标注的蒙汉机器翻译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婉婉 苏依拉 +1 位作者 乌尼尔 仁庆道尔吉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8-74,共7页
统计机器翻译可以通过统计方法预测出目标词,但没有充分理解原文语义关系,因而得到的译文质量不高。针对该问题,利用一种基于门控单元循环神经网络结构来对蒙汉神经机器翻译系统进行建模,引入注意力机制来获取双语词语的对齐信息,并在... 统计机器翻译可以通过统计方法预测出目标词,但没有充分理解原文语义关系,因而得到的译文质量不高。针对该问题,利用一种基于门控单元循环神经网络结构来对蒙汉神经机器翻译系统进行建模,引入注意力机制来获取双语词语的对齐信息,并在构建字典过程中对双语词语进行词性标注来强化语义,以此来缓解因欠训练导致的错译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与RNN的基准系统和传统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相比,该方法 BLEU值得到一定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翻译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对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制粉系统故障预警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征 丁建平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8-605,共8页
为构建鲁棒性较强的状态估计模型,结合堆叠自编码器思想,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制粉系统状态估计及故障预警方法。首先,选取制粉系统正常运行状态变量历史数据作为深度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训练输入,然后利用网络强... 为构建鲁棒性较强的状态估计模型,结合堆叠自编码器思想,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制粉系统状态估计及故障预警方法。首先,选取制粉系统正常运行状态变量历史数据作为深度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训练输入,然后利用网络强大的特征学习能力,建立制粉系统正常状态估计模型。采用滑动窗口法构建制粉系统状态监测指标,确定指标阈值,利用火电厂制粉系统历史运行数据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方法,深度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估计性能,且能够在故障发生前及时发出预警信息,达到早期故障诊断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粉系统 深度学习 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自编码器 故障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海杂波幅度预测 被引量:8
5
作者 马丽文 张金鹏 +3 位作者 吴家骥 张玉石 赵鹏 夏晓云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7-263,共7页
海杂波是雷达在海洋表面采集到的海面电磁散射回波.受海洋环境要素(风速、风向、浪高、浪向等)和雷达参数的影响,其幅度随时间具有随机起伏性,海杂波的幅度预测精度的提高有助于增加目标检测准确度.本文结合海杂波非高斯非线性的特点,... 海杂波是雷达在海洋表面采集到的海面电磁散射回波.受海洋环境要素(风速、风向、浪高、浪向等)和雷达参数的影响,其幅度随时间具有随机起伏性,海杂波的幅度预测精度的提高有助于增加目标检测准确度.本文结合海杂波非高斯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海杂波幅度预测方法.通过对IPIX雷达和P波段雷达海杂波实测数据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相对已有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IX雷达 P波段雷达 海杂波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非线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灰关联序模型的残差门控循环神经网络位标器零部件选配 被引量:3
6
作者 钟百鸿 王琳 钟诗胜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4-320,356,共8页
位标器漂移性能是决定精确制导武器跟踪能力与制导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位标器零部件选配可改善位标器漂移性能。针对位标器零部件一次选配成功率低的问题,提出综合灰关联序(CGRO)模型并对影响位标器零部件选配的装配参数进行关联分... 位标器漂移性能是决定精确制导武器跟踪能力与制导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位标器零部件选配可改善位标器漂移性能。针对位标器零部件一次选配成功率低的问题,提出综合灰关联序(CGRO)模型并对影响位标器零部件选配的装配参数进行关联分析,得到了影响位标器零部件选配的关键装配参数;建立残差门控循环神经网络(RNGRU)模型,实现了位标器零部件的选配。以影响位标器漂移性能的陀螺转子与调漂螺钉装配为例,应用CGRO模型对陀螺转子的装配参数进行关联分析,得到了影响两者装配的关键装配参数;基于RNGRU模型实现了对调漂螺钉质量的回归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位标器零部件的选配,其预测精度优于传统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标器 选配 综合灰关联序 残差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级卷积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语声增强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玫 李江和 +1 位作者 宋浠瑜 刘小娟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2-658,共7页
针对在基于深度学习语声增强方法中因采用因果式的网络输入导致语声增强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级卷积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语声增强方法。门控循环神经网络能够建模语声信号的时间相关性,但是其全连接结构忽略了语声信号的时... 针对在基于深度学习语声增强方法中因采用因果式的网络输入导致语声增强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级卷积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语声增强方法。门控循环神经网络能够建模语声信号的时间相关性,但是其全连接结构忽略了语声信号的时频结构特征,并且参数数量庞大,不利于网络的训练。对此,该文采用卷积核替代门控循环神经网络中的全连接结构,在对语声信号时间相关性建模的同时保留了语声信号的时频结构特征,同时降低了网络的参数数量。为充分利用先前帧的特征信息,该网络单元当前时刻的输入融合了上一时刻的输入与输出。针对网络训练过程中容易产生过拟合的问题,该文采用了线性门控机制来控制信息的传输,这缓解了网络训练过程中的过拟合问题,提高了网络的语声增强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网络结构在增强后的语声感知质量、语声短时客观可懂度、分段信噪比等指标上均优于传统的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固定时延 因果式语声增强 语声质量 语声可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光伏阵列故障识别与定位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高天龙 刘卫亮 张文军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28,共8页
光伏电站大多地处恶劣环境,易出现多种类型故障,目前光伏阵列故障的精确识别与定位存在较大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门控循环(GRU)神经网络的光伏阵列故障识别与定位策略。首先搭建了光伏电站仿真模型,采用扰动观测法实现光伏组件的最... 光伏电站大多地处恶劣环境,易出现多种类型故障,目前光伏阵列故障的精确识别与定位存在较大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门控循环(GRU)神经网络的光伏阵列故障识别与定位策略。首先搭建了光伏电站仿真模型,采用扰动观测法实现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跟踪;通过开展不同类型光伏阵列故障模拟试验,分析确定故障特征参数;然后采集不同故障的样本集,建立基于GRU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模型;最后分别通过仿真模型与光伏实验平台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验证。验证结果表明,GRU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与定位光伏阵列故障,可用于指导光伏电站日常维护,提高电站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阵列 故障诊断 故障定位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扰动观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因果式语音增强的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江和 王玫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7-82,共6页
传统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增强方法为了提高网络对带噪语音的建模能力,通常采用非因果式的网络输入,由此导致了固定时延问题,使得语音增强系统实时性较差。提出一种用于因果式语音增强的门控循环神经网络CGRU,以解决实时语音增强系统中的... 传统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增强方法为了提高网络对带噪语音的建模能力,通常采用非因果式的网络输入,由此导致了固定时延问题,使得语音增强系统实时性较差。提出一种用于因果式语音增强的门控循环神经网络CGRU,以解决实时语音增强系统中的固定时延问题并提高语音增强性能。为了更好地建模带噪语音信号的相关性,网络单元在计算当前时刻的输出时融合上一时刻的输入与输出。此外,采用线性门控机制来控制信息传输,以缓解网络训练过程中的过拟合问题。考虑到因果式语音增强系统对实时性要求较高,在CGRU网络中采用单门控的结构设计,以降低网络的结构复杂度,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实验结果表明,CGRU网络在增强后的语音感知质量、语音客观可懂度、分段信噪比指标上均优于GRU、SRNN、SRU等传统网络结构,在信噪比为0 dB的条件下,CGRU的平均语音感知质量和平均语音客观可懂度分别达到2.4和0.7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固定时延 因果式语音增强 语音质量 语音可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客运站客流预测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亚伟 陈瑞凤 刘小燕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6-102,共7页
分析客运站历史客流数据并进行客流量预测,可以帮助客运人员掌握车站客运调度情况,应对客流突发事件等,对旅客运输组织的优化极为重要。以北京北站全年实际发送客流量为样本数据集,采集客流数的频率为30 min,将全年数据集以8:2比例划分... 分析客运站历史客流数据并进行客流量预测,可以帮助客运人员掌握车站客运调度情况,应对客流突发事件等,对旅客运输组织的优化极为重要。以北京北站全年实际发送客流量为样本数据集,采集客流数的频率为30 min,将全年数据集以8:2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首先对数据集做预处理,通过分析数据的周期性和波动性特点,采用Z-Score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循环神经网络(RN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RU)对标准化后的数据集进行训练,并对最后1天的客流量进行预测。通过对3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波形观察与均方根误差(RMSE)比对,基于GRU模型的客流量预测具有更好的波峰响应与更低的误差,更接近原始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流量预测 循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均方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CNN-GRU神经网络补全测井曲线和可解释性的智能岩性识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婷婷 王振豪 +2 位作者 赵万春 蔡萌 史晓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传统岩性识别方法在处理测井曲线缺失、准确性以及模型可解释性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MSCNN-GRU神经网络补全测井曲线和Optuna超参数优化的XGBoost模型的可解释性的岩性识别方法。首先,针对测井曲线在特定层段丢失或失真的问... 针对传统岩性识别方法在处理测井曲线缺失、准确性以及模型可解释性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MSCNN-GRU神经网络补全测井曲线和Optuna超参数优化的XGBoost模型的可解释性的岩性识别方法。首先,针对测井曲线在特定层段丢失或失真的问题,引入了基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SCNN)与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曲线重构方法,为后续的岩性识别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其次,利用小波包自适应阈值方法对数据进行去噪和归一化处理,以减少噪声对岩性识别的影响;然后,采用Optuna框架确定XGBoost算法的超参数,建立了高效的岩性识别模型;最后,利用SHAP可解释性方法对XGBoost模型进行归因分析,揭示了不同特征对于岩性识别的贡献度,提升了模型的可解释性。结果表明,Optuna-XGBoost模型综合岩性识别准确率为79.91%,分别高于支持向量机(SVM)、朴素贝叶斯、随机森林三种神经网络模型24.89%、12.45%、6.33%。基于Optuna-XGBoost模型的SHAP可解释性的岩性识别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识别 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 XGBoost 超参数优化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和多特征融合的铣削刀具磨损监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慧 韩林池 +7 位作者 麻俊方 宋清华 王润琼 刘战强 杜宜聪 王兵 蔡玉奎 赵金富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673,共7页
为实现汽车发动机缸盖生产中刀具磨损状态的监测,提高刀具磨损监测方法的计算效率和识别精度,基于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和多特征融合方法提出了面向铣刀后刀面磨损带宽度识别的刀具状态监测方法。通过铣削力信号数据对所提出方法的有效... 为实现汽车发动机缸盖生产中刀具磨损状态的监测,提高刀具磨损监测方法的计算效率和识别精度,基于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和多特征融合方法提出了面向铣刀后刀面磨损带宽度识别的刀具状态监测方法。通过铣削力信号数据对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分析了不同超参数设置对模型识别精度的影响机制,给出了最优超参数,实现了对铣削刀具磨损的精确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磨损 铣削力信号 状态监测 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注意力层的神经网络弹道落点预测方法
13
作者 马月红 曹彦敏 +5 位作者 李超旺 赵辰 周辉 赵慧亮 王晓成 李乾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针对现有的弹道落点预测方法误差大和气象变化适应不足的问题,建立了包含气象条件的弹道数据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层的CNN-BiLSTM-BiGRU弹道落点预测方法。在所构建的组合模型中引入自注意力层和残差连接,加强模型在处理输入序... 针对现有的弹道落点预测方法误差大和气象变化适应不足的问题,建立了包含气象条件的弹道数据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层的CNN-BiLSTM-BiGRU弹道落点预测方法。在所构建的组合模型中引入自注意力层和残差连接,加强模型在处理输入序列时动态关注不同时刻信息的能力,缓解网络中的梯度爆炸问题。采用多维时间序列数据的输入表示方法,结合历史弹道轨迹数据和目标特征等信息,减小弹道落点预测误差。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自注意力层的CNN-BiLSTM-BiGRU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其他模型,射程预测的最大误差占真实值的0.156%,横偏预测的最大误差占真实值的5.904%。文中研究为弹道落点预测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落点预测 深度学习 弹道模型 自注意力层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递推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的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实时估计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文凯 周星 +2 位作者 刘亚杰 张涛 宋元明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0-578,共9页
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准确估计对于保证电池系统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目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等循环神经网络的SOC估计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其无需预设电池模型即可实现SOC准确估计。然而,... 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准确估计对于保证电池系统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目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等循环神经网络的SOC估计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其无需预设电池模型即可实现SOC准确估计。然而,这类估计方法存在计算复杂度过高而难以在工程中实际应用的问题。针对传统GRU神经网络估计SOC时需要进行大量隐状态迭代而导致计算复杂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了网络隐状态时序继承的递推更新方式,通过改进GRU网络的输出结构,从而实现了仅需对当前时刻采样数据进行一次网络计算即可准确获取当前时刻SOC估计值。与文献中报道传统GRU方法相比,该递推GRU方法在保证SOC估计准确度不降低的情况下,能减少99%以上的计算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此外,针对部分应用场景中电池训练数据缺乏的问题,方法能够结合迁移学习来快速完成网络训练。通过实验室测试数据集以及公开数据集进行验证,该方法能对不同温度环境、不同老化状态以及不同型号的锂离子电池进行准确SOC估计,其最大估计误差均不高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迁移学习 荷电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和Huber-M估计鲁棒卡尔曼滤波融合方法的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估算方法 被引量:48
15
作者 李超然 肖飞 +2 位作者 樊亚翔 杨国润 唐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51-2062,共12页
锂离子电池作为重要的储能元件,其荷电状态(SOC)直接影响所在系统的运行状态。为了实现对锂离子电池SOC的精确估算,提出一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GRU-RNN)和Huber-M估计鲁棒卡尔曼滤波(HKF)融合方法的锂离子电池SOC估算模型。该方... 锂离子电池作为重要的储能元件,其荷电状态(SOC)直接影响所在系统的运行状态。为了实现对锂离子电池SOC的精确估算,提出一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GRU-RNN)和Huber-M估计鲁棒卡尔曼滤波(HKF)融合方法的锂离子电池SOC估算模型。该方法利用Huber-M估计改进卡尔曼滤波器的鲁棒性,并将基于GRU-RNN所估算的锂离子电池SOC值作为改进卡尔曼滤波器的观测量。在两组锂离子电池数据集上分别进行锂离子电池SOC估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RU-RNN和HKF融合方法的锂离子电池SOC估算模型不仅能够准确地实现锂离子电池SOC估算,而且能够降低测量误差及异常值对估算结果的影响,使锂离子电池SOC估算结果快速且精确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荷电状态 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的储层孔渗饱参数预测 被引量:22
16
作者 王俊 曹俊兴 +2 位作者 尤加春 刘杰 周欣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6-627,共12页
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物性参数是表征储层质量的重要参数,也是储层评价的重要依据。根据测井数据估算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参数,进而评价储层,是测井解释的基本内容。作为一种适于解决非线性和时序性问题的新型深度学习算法... 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物性参数是表征储层质量的重要参数,也是储层评价的重要依据。根据测井数据估算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参数,进而评价储层,是测井解释的基本内容。作为一种适于解决非线性和时序性问题的新型深度学习算法,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神经网络算法能较好地反映出孔渗饱参数与测井数据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以及不同深度历史数据之间的关联。基于GRU神经网络的储层孔渗饱参数预测方法首先采用基于Copula函数的相关性测度法筛选与孔渗饱参数关联度较高的测井参数,而后利用GRU神经网络建立测井数据与孔渗饱参数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对四川盆地某探区实际测井数据进行了GRU神经网络储层孔渗饱参数预测的模型训练和预测试验,最后将预测结果与多元回归分析、循环神经网络等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均方根误差和Pearson相关系数为评价指标,基于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的储层孔渗饱参数预测方法效果优于其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分析 COPULA函数 循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 孔隙度 渗透率 饱和度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迟滞特性的卡尔曼滤波和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的锂离子电池SOC联合估计 被引量:11
17
作者 胡明辉 朱广曜 +1 位作者 刘长贺 唐国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88-1701,共14页
由于迟滞特性的存在,电池管理系统难以准确获得开路电压(OCV)与荷电状态(SOC)之间的状态关系。为有效地运行和管理动力电池,本文研究了考虑迟滞特性的锂离子电池模型,选用带有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在线辨识。提出了一种联... 由于迟滞特性的存在,电池管理系统难以准确获得开路电压(OCV)与荷电状态(SOC)之间的状态关系。为有效地运行和管理动力电池,本文研究了考虑迟滞特性的锂离子电池模型,选用带有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在线辨识。提出了一种联合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和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AEKF)的SOC估计,分别以AEKF和GRU神经网络的估计结果为模型值和测量值,通过卡尔曼滤波(KF)得到最终的SOC估计结果,并作为下一时刻AEKF的输入。结果表明,常温环境下考虑迟滞特性的模型对端电压预测及联合估计法对SOC估计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在0.5 mV和0.64%以内;低温及变温环境下端电压预测及SOC估计的RMSE分别在0.9 mV和0.72%以内。考虑迟滞特性的模型及联合估计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迟滞特性 荷电状态 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 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鲸鱼优化混合神经网络的滑坡位移预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超雷 徐哈宁 +3 位作者 肖慧 范凌峰 胡佳超 游丝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610-6616,共7页
针对静态机器学习模型难以有效反映滑坡的动态演化特性,且存在时序过长时历史数据遗忘导致位移预测结果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鲸鱼优化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和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gat... 针对静态机器学习模型难以有效反映滑坡的动态演化特性,且存在时序过长时历史数据遗忘导致位移预测结果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鲸鱼优化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和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BiGRU)的滑坡位移动态预测方法。首先对滑坡影响因子进行特征筛选,构建数据集,建立CNN-BiGRU网络模型,使用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OA)对模型进行超参数寻优,使用CNN网络模型从滑坡数据中提取潜在的特征向量,将特征向量以时间序列的形式输入BiGRU模型中,利用其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的优势,完成滑坡位移预测。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得到的滑坡位移预测精度较高,与未优化的CNN-BiGRU相比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下降了0.030 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位移预测 鲸鱼优化算法(WOA) 卷积神经网络(CNN) 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BiGR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门控循环单元—BP神经网络的智能多工序工艺参数关联预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阴艳超 张曦 +1 位作者 唐军 张万达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7-502,共16页
鉴于流程制造工序间能质流耦合严重,性能指标影响因素众多,工艺参数时序特征显著,现有制造模式下难以精准预测产品质量,在分析流程制造工艺性能指标多维、强时序、关联耦合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门控循环单元-BP神经网... 鉴于流程制造工序间能质流耦合严重,性能指标影响因素众多,工艺参数时序特征显著,现有制造模式下难以精准预测产品质量,在分析流程制造工艺性能指标多维、强时序、关联耦合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门控循环单元-BP神经网络(Attention AM-GRU-BPNN)的多工序耦合参数关联预测方法。首先采用互信息方法筛选多态异构生产数据作为输入,建立ConvGRU自编码器,通过无监督学习对过程数据、工艺参数、操作参数等进行时序特征提取,同时引入时序注意力机制提取不同工序的耦合关联特征并进行向量嵌入,为不同工序的工艺参数分配注意力权重。在此基础上,设计Attention网络自学习不同时刻下工艺关联特征对质量性能指标的影响差异,再通过门控循环单元网络对重要的关联特征进行增强,并按照时序特征对单工序预测模型进行聚合,实现多工序时序特征融合,最后通过输出层BPNN神经网络精准预测产品工艺质量。实验表明,AM-GRU-BPNN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从多工序角度为生产线工序的加工过程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制造 多工序耦合 注意力机制—门控循环单元-BP神经网络 时序特征融合 关联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注意力机制时空深度神经网络的再热器温度偏差预测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晨雨 陶银罗 曾九孙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9,192,共10页
锅炉再热器是将低压蒸汽再进行加热至一定温度的蒸汽过热器,其稳定运行对于燃煤机组的安全和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锅炉运行过程中,由于炉膛出口和水平烟道中存在残余旋转动量,造成再热器两侧出口温度产生偏差,偏差过大时有可能导致... 锅炉再热器是将低压蒸汽再进行加热至一定温度的蒸汽过热器,其稳定运行对于燃煤机组的安全和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锅炉运行过程中,由于炉膛出口和水平烟道中存在残余旋转动量,造成再热器两侧出口温度产生偏差,偏差过大时有可能导致爆管事故的发生。为实现再热器温度偏差的提前预测,设计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时空融合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分别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神经网络提取空间和时间信息,同时引入注意力机制对各类特征进行赋权,以提升预测精度。该模型同时发挥卷积神经网络在空间信息处理和门控循环神经网络在时间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并充分利用特征图上通道注意力机制的全局信息,解决单个模型特征信息提取不充分问题。在燃煤电厂实际数据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与其他深度学习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其均方根误差、决定系数、预测准确率分别为0.962、1.342、0.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热器温度偏差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