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9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江斌 任战利 +1 位作者 李文厚 胡桂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0-452,共13页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9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分析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及孔隙演化,并对储层成岩相进行划分。结果表明:旬邑地区长9储层主要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9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分析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及孔隙演化,并对储层成岩相进行划分。结果表明:旬邑地区长9储层主要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压实作用造成孔隙度降低约15.5%,胶结作用造成孔隙降低约13.6%。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改善不明显,仅增加孔隙度约为1.98%。通过分析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成岩作用,综合实验测试数据将长9储层划分为4种成岩相:绿泥石膜-粒间孔相、长石溶孔-粒间孔相、碳酸盐致密胶结微孔相及塑性岩屑压实致密相等。其中绿泥石膜-粒间孔相、长石溶孔-粒间孔相为有利的成岩相带,主要分布在砂体中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成岩作用 长9储层延长组旬邑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旬邑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_1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江斌 任战利 +1 位作者 李文厚 胡桂林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1-380,共10页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旬邑地区延长组长81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储层孔隙演化过程,讨论成岩作用差异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81砂岩储层由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组成,主...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旬邑地区延长组长81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储层孔隙演化过程,讨论成岩作用差异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81砂岩储层由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组成,主要受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的影响。长81储层原始未胶结砂岩孔隙度为36.01%,压实作用造成孔隙度损失为20.37%,早期胶结引起孔隙度降低8.51%,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加3.25%,晚期胶结导致孔隙度下降5.54%。砂岩岩性差别对储层孔隙演化影响较小,成岩作用的差异是影响储层孔隙演化的主要因素,直接制约孔隙演化过程和储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成岩作用 81储层 三叠系延长 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起、定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9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于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5期16-20,共5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利用薄片、粒度、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吴起、定边地区上...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利用薄片、粒度、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吴起、定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孔隙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孔隙度主要为8%~12%,渗透率主要为0.1~1mD。压实作用使储集层的原始孔隙空间损失;胶结作用不仅破坏了部分原生孔隙,而且使部分次生溶孔也遭到了破坏;溶解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7—9油层 延长 吴起、定边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精细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郑荣才 王海红 +2 位作者 侯长冰 王昌勇 吴艳艳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1期1-9,131,共9页
长9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最具石油勘探潜力的地层单元之一,而有关该地层单元的储层特征研究非常薄弱,成为制约该区长9油层组高效勘探开发的难点。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和物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砂... 长9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最具石油勘探潜力的地层单元之一,而有关该地层单元的储层特征研究非常薄弱,成为制约该区长9油层组高效勘探开发的难点。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和物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有利储层发育的岩性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机械压实和方解石、石英及伊/蒙混层、伊利石、高岭石和浊沸石等次生矿物的胶结作用对孔喉具有不同程度的封堵,是储层孔隙缩减、渗透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早期次生绿泥石环边和伊/蒙混层环边胶结物虽然占据了部分孔隙和降低了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但同时也增强了砂岩的抗压实能力和抑制了次生石英沉淀,是部分原生粒间孔隙得以保存和有利储层发育的重要条件;深部有机酸热液对不稳定组分的溶蚀作用有利于各类次生孔隙的发育,对改善储层的孔渗性贡献最大,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成岩作用 9油层 上三叠统延长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南延长组长3段致密储层特征及相对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被引量:5
5
作者 马义权 陆永潮 +5 位作者 刘树平 胡海燕 陈林 胡小辉 饶丹 王泽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013-3024,共12页
通过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以及X线衍射等分析,研究鄂南旬邑地区延长组长3段对油气富集有利的相对高效储层的发育规律和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3段经历了中等强度的压实作用,大量的云母和塑性岩屑的存在... 通过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以及X线衍射等分析,研究鄂南旬邑地区延长组长3段对油气富集有利的相对高效储层的发育规律和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3段经历了中等强度的压实作用,大量的云母和塑性岩屑的存在以及方解石连晶式胶结导致了储层的致密化;绿泥石薄膜的发育有效地阻止了石英等碎屑颗粒的次生加大,并增强了颗粒的抗压实能力,保护了原生孔隙和喉道,自生高岭石发育的晶间孔对储层物性具有一定的改善,自生伊利石的发育对储层发育没有影响;近地表暴露时期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是长石被溶蚀产生大量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较少的云母、塑性岩屑(其质量分数小于25%)和方解石(其质量分数小于6%)和相对较多的自生绿泥石以及古地貌斜坡带大气淡水淋滤的叠合是相对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地区 延长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相对优质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