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油优质储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晓雯
关平
+5 位作者
梁晓伟
丁晓楠
尤源
张驰
冯胜斌
张济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9-469,共11页
以YJ1井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压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油储集空间进行定性和定量表征;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储层可动流体,详细地探讨影响储层质量差异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油优质储层的...
以YJ1井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压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油储集空间进行定性和定量表征;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储层可动流体,详细地探讨影响储层质量差异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油优质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细粒‒极细粒岩屑砂岩,沉积微相主要为砂质碎屑流沉积;储集空间包括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粒间孔占比多于溶蚀孔。根据孔隙结构特征,将储层划分为3类,其中Ⅰ类储层为研究区内最优质储层。研究区储层流体的可动性主要受孔隙结构的影响,可动流体主要分布在大孔隙内,有效的孔隙体积是流体可动性的制约因素。研究区内砂质碎屑流成因的砂体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必要条件,岩石中骨架颗粒与胶结物的比例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化的原因,当骨架颗粒增加而胶结物含量降低时,易形成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储层
砂质碎屑流
长7段页岩油
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页岩油水平井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及庆城油田大平台实践
被引量:
3
2
作者
梁晓伟
冯立勇
+3 位作者
赵晖
柴慧强
郭晨光
韩子阔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0,共8页
目前国内页岩油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探索形成了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率先实现了国内陆相页岩油工业规模开发的成功。为阐明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的内涵、形成条件和关键作用,根据陆相湖盆沉积模式和微地震资料,...
目前国内页岩油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探索形成了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率先实现了国内陆相页岩油工业规模开发的成功。为阐明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的内涵、形成条件和关键作用,根据陆相湖盆沉积模式和微地震资料,解剖刻画了长7页岩油油层展布特征和水平井压裂缝网轮廓形态,并对典型大平台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全油藏立体开发需要具备有地质储层条件和工程造缝能力,长7页岩油储层平面上大面积连片展布、纵向上砂泥叠置互层,源储一体使得油层在立体空间充分发育,压裂缝能够穿层延伸,缝网正视角呈近端高缝穿层、远端收敛的菱形,整体轮廓呈“棍子面包”形态,“W”型交错部署的水平井立体开发井网可实现全油藏储量一次性动用,因此庆城油田大平台开发能够取得成功。现阶段加大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的实践应用,对提升国内陆相页岩油产量、助推页岩油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7段页岩油
浊流沉积
储层叠置
穿层体积压裂
全
油
藏立体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油优质储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晓雯
关平
梁晓伟
丁晓楠
尤源
张驰
冯胜斌
张济华
机构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9-469,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214801)资助。
文摘
以YJ1井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压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油储集空间进行定性和定量表征;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储层可动流体,详细地探讨影响储层质量差异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油优质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细粒‒极细粒岩屑砂岩,沉积微相主要为砂质碎屑流沉积;储集空间包括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粒间孔占比多于溶蚀孔。根据孔隙结构特征,将储层划分为3类,其中Ⅰ类储层为研究区内最优质储层。研究区储层流体的可动性主要受孔隙结构的影响,可动流体主要分布在大孔隙内,有效的孔隙体积是流体可动性的制约因素。研究区内砂质碎屑流成因的砂体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必要条件,岩石中骨架颗粒与胶结物的比例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化的原因,当骨架颗粒增加而胶结物含量降低时,易形成优质储层。
关键词
优质储层
砂质碎屑流
长7段页岩油
岩性分析
Keywords
high-quality reservoir
sandy debris flow
shale oil of Chang-
7
lithology analysis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油水平井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及庆城油田大平台实践
被引量:
3
2
作者
梁晓伟
冯立勇
赵晖
柴慧强
郭晨光
韩子阔
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页岩油开发分公司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0,共8页
文摘
目前国内页岩油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探索形成了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率先实现了国内陆相页岩油工业规模开发的成功。为阐明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的内涵、形成条件和关键作用,根据陆相湖盆沉积模式和微地震资料,解剖刻画了长7页岩油油层展布特征和水平井压裂缝网轮廓形态,并对典型大平台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全油藏立体开发需要具备有地质储层条件和工程造缝能力,长7页岩油储层平面上大面积连片展布、纵向上砂泥叠置互层,源储一体使得油层在立体空间充分发育,压裂缝能够穿层延伸,缝网正视角呈近端高缝穿层、远端收敛的菱形,整体轮廓呈“棍子面包”形态,“W”型交错部署的水平井立体开发井网可实现全油藏储量一次性动用,因此庆城油田大平台开发能够取得成功。现阶段加大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的实践应用,对提升国内陆相页岩油产量、助推页岩油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长7段页岩油
浊流沉积
储层叠置
穿层体积压裂
全
油
藏立体开发
Keywords
shale oil of Chang
7
Member
turbidity current deposition
superimposed reservoir
cross-layer volume fracturing
three-dimensional development of stacked pay pad
分类号
TE3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油优质储层特征分析
王晓雯
关平
梁晓伟
丁晓楠
尤源
张驰
冯胜斌
张济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页岩油水平井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及庆城油田大平台实践
梁晓伟
冯立勇
赵晖
柴慧强
郭晨光
韩子阔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