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油优质储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晓雯 关平 +5 位作者 梁晓伟 丁晓楠 尤源 张驰 冯胜斌 张济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9-469,共11页
以YJ1井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压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油储集空间进行定性和定量表征;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储层可动流体,详细地探讨影响储层质量差异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油优质储层的... 以YJ1井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压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油储集空间进行定性和定量表征;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储层可动流体,详细地探讨影响储层质量差异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油优质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细粒‒极细粒岩屑砂岩,沉积微相主要为砂质碎屑流沉积;储集空间包括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粒间孔占比多于溶蚀孔。根据孔隙结构特征,将储层划分为3类,其中Ⅰ类储层为研究区内最优质储层。研究区储层流体的可动性主要受孔隙结构的影响,可动流体主要分布在大孔隙内,有效的孔隙体积是流体可动性的制约因素。研究区内砂质碎屑流成因的砂体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必要条件,岩石中骨架颗粒与胶结物的比例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化的原因,当骨架颗粒增加而胶结物含量降低时,易形成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储层 砂质碎屑流 长7段页岩 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生烃活化能分布及其对页岩原位转化的启发 被引量:5
2
作者 郑瑞辉 李志鹏 +4 位作者 曾文人 余麒麟 满凯旋 肖伟 张枝焕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7-209,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长7段)中—低熟(R_(o)<1.0%)页岩面积占该段页岩总面积的90%左右,中—低熟页岩油/油页岩资源丰富,原位转化作为实现其工业开采的有效途径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生烃转化率和活化能是影响页岩原位转化和...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长7段)中—低熟(R_(o)<1.0%)页岩面积占该段页岩总面积的90%左右,中—低熟页岩油/油页岩资源丰富,原位转化作为实现其工业开采的有效途径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生烃转化率和活化能是影响页岩原位转化和开采潜力的关键因素,前人研究表明研究区长7段页岩生烃活化能分布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别,但其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尚不清楚,尤其是有机质丰度、成熟度等对页岩生烃特征和动力学过程的控制作用及其成因机制尚不明确,这必将制约研究区页岩原位转化条件和资源潜力的评价。本次研究选取了长7段成熟度相近、不同有机质丰度的5块页岩样品以及有机质丰度相近、不同成熟度的5块页岩样品,通过开放热模拟实验确定了样品的生烃动力学参数,讨论了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对长7段页岩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根据烃源岩生烃过程的时间-温度补偿原理,将实验室条件下获得的动力学参数外推至页岩原位转化条件下,分析了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对长7段页岩原位转化温度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熟度相近的情况下,受有机质中藻类体等腐泥组的富集程度影响,烃源岩的生烃活化能随有机质丰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有机质丰度相近的情况下,受有机质中富氢组分含量的影响,烃源岩的生烃活化能随有机质成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页岩原位转化条件下,随页岩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的增加,页岩原位转化对应的主要生烃期温度升高,达到主生烃期所需的加热时间增长;相近成熟度页岩样品的成烃潜力随有机质丰度的增大而增大;相近有机质丰度页岩样品的成烃潜力随有机质成熟度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动力学 有机质丰度 成熟度 长7段页岩 页岩油原位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气的储集空间特征及赋存过程——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构造带延长探区延长组长7段为例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香增 范柏江 +1 位作者 张丽霞 姜呈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1-658,共8页
页岩的储集空间不但影响页岩气的储量,还影响页岩气井的产能。研究页岩气的赋存空间及赋存过程有助于确定勘探靶位。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及扫描电镜等多种手段,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构造带延长探区延长组长7段... 页岩的储集空间不但影响页岩气的储量,还影响页岩气井的产能。研究页岩气的赋存空间及赋存过程有助于确定勘探靶位。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及扫描电镜等多种手段,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构造带延长探区延长组长7段页岩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解吸模拟实验进行页岩气气体特征分析,最终重建页岩气的赋存过程。结果表明,延长探区长7段页岩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有机质生烃孔、构造张裂缝及层间页理缝等多种孔、缝类型。在解吸过程中,分子直径较小的甲烷气最容易解吸,含13C的甲烷分子则相对解吸困难。在生气初期,长7段页岩生成的少量重烃气主要吸附于有机质表面及微孔中;在生气期,页岩优先吸附重烃气和具13C的甲烷气;当满足页岩的吸附和溶解等残留需要后,气体以游离态赋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吸实验 孔缝特征 页岩气赋存 长7段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与富油煤生烃动力学差异及原位共采温度条件
4
作者 郑瑞辉 鲍园 +1 位作者 张枝焕 袁轩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19-2234,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长7段)中-低成熟度页岩占该段总面积的90%以上,下侏罗统延安组富油煤资源量约为1 414亿t,长7段页岩和延安组富油煤原位热解转化共采技术是实现煤与页岩内蕴油气资源协同开采的重要途径。针对页岩和煤生...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长7段)中-低成熟度页岩占该段总面积的90%以上,下侏罗统延安组富油煤资源量约为1 414亿t,长7段页岩和延安组富油煤原位热解转化共采技术是实现煤与页岩内蕴油气资源协同开采的重要途径。针对页岩和煤生烃动力学特征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页岩和富油煤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烃动力学特征差异尚不明确,制约着富油煤原位热解开发和资源潜力准确评价。基于对长7段页岩和延安组富油煤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选取成熟度相近、有机质丰度不同的4个页岩样品和焦油产率不同的4个富油煤样品,比较了页岩和富油煤的热解生烃转化率和活化能分布特征;并将试验所得的动力学参数外推至原位转化条件下,探讨了页岩和富油煤原位热解页岩油、煤焦油共采的可行性及其温度条件设置。结果表明:长7段页岩和延安组富油煤均具备生油条件,且长7段页岩的生油条件优于延安组富油煤。在成熟度相近条件下,页岩的活化能主频值随有机质丰度增大而增大,富油煤的活化能主频值随焦油产率增大而降低,且页岩的活化能分布范围较富油煤集中。在原位转化条件下,相近成熟度页岩主要生烃期对应的模拟温度随有机质丰度增大而增大,相近变质程度富油煤主要生烃期对应的模拟温度随焦油产率增大而降低,且长7段页岩(TOC=5%^(3)8%,R_(o)=0.68%^(0).71%)主要生烃期对应的模拟温度范围(226~443℃)涵盖延安组富油煤(Tar,d=7%^(1)5.3%,Ro=0.67%^(0).72%)主要生烃期对应的模拟温度范围(282~435℃)。因此,对于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和延安组富油煤而言,当热解温度达到长7段页岩主要生烃期对应温度时,即可实现页岩油和上覆煤焦油的原位共热解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动力学 长7段页岩 延安组富油煤 原位转化 热解共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水平井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及庆城油田大平台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梁晓伟 冯立勇 +3 位作者 赵晖 柴慧强 郭晨光 韩子阔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0,共8页
目前国内页岩油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探索形成了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率先实现了国内陆相页岩油工业规模开发的成功。为阐明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的内涵、形成条件和关键作用,根据陆相湖盆沉积模式和微地震资料,... 目前国内页岩油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探索形成了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率先实现了国内陆相页岩油工业规模开发的成功。为阐明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的内涵、形成条件和关键作用,根据陆相湖盆沉积模式和微地震资料,解剖刻画了长7页岩油油层展布特征和水平井压裂缝网轮廓形态,并对典型大平台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全油藏立体开发需要具备有地质储层条件和工程造缝能力,长7页岩油储层平面上大面积连片展布、纵向上砂泥叠置互层,源储一体使得油层在立体空间充分发育,压裂缝能够穿层延伸,缝网正视角呈近端高缝穿层、远端收敛的菱形,整体轮廓呈“棍子面包”形态,“W”型交错部署的水平井立体开发井网可实现全油藏储量一次性动用,因此庆城油田大平台开发能够取得成功。现阶段加大全油藏立体开发理念的实践应用,对提升国内陆相页岩油产量、助推页岩油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7段页岩 浊流沉积 储层叠置 穿层体积压裂 全油藏立体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三轴应力状态下海相与陆相页岩射孔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对比研究
6
作者 郭鹏 李晓 +2 位作者 李守定 郑博 毛天桥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3-1280,共8页
页岩油气高效开发需要对储层进行大规模压裂改造,水力裂缝垂向扩展激活纹层弱面是形成复杂压裂缝网的关键。然而,由于海相页岩与陆相页岩沉积环境、矿物成分和岩体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水力压裂效果差异较大,亟需对水力裂缝扩展规律进... 页岩油气高效开发需要对储层进行大规模压裂改造,水力裂缝垂向扩展激活纹层弱面是形成复杂压裂缝网的关键。然而,由于海相页岩与陆相页岩沉积环境、矿物成分和岩体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水力压裂效果差异较大,亟需对水力裂缝扩展规律进行深入探索。本文选取了龙马溪海相页岩和长7段陆相页岩,开展了力学特性试验和真三轴应力状态下水力裂缝扩展规律研究。分析了海相页岩和陆相页岩力学各向异性、注入压力曲线、压裂缝网形态与裂缝扩展过程的声发射能量。结果表明:(1)海相页岩力学强度和弹性模量明显高于陆相页岩,抗压强度相差61.4~102.2 MPa,抗拉强度差值约为1.7~2.6 MPa,弹性模量差值约为7.0~25.7 GPa,表明层理弱面对陆相页岩力学特性和破裂模式影响更为显著。(2)海相页岩破裂压力和声发射能量高于陆相页岩,水力裂缝起裂和扩展特征明显。陆相页岩注入压力曲线明显不同于海相页岩,压裂液沿层理缝滤失,造成注入压力曲线非线性增长。陆相页岩水力裂缝起裂和主破裂特征不明显,声发射能量较低。(3)海相页岩水力裂缝形态较为平直,射孔起裂后形成两条主裂缝。陆相页岩水力裂缝形态曲折,垂向扩展受到层理弱面抑制,裂缝高度较小。当压裂液黏度由60 MPa·s增大至240 MPa·s时,陆相页岩水力裂缝垂向扩展高度增大,裂缝形态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海相页岩 7陆相页岩 力学特性 水力裂缝形态 压裂液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熟化过程中可溶有机质对页岩孔隙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恒超 刘大永 +1 位作者 彭平安 王庆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6-475,共10页
有机质成熟过程中,可溶有机质在页岩中赋存状态的演化规律对于深入了解页岩油气的储集空间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压机半封闭体系,对低成熟的鄂尔多斯长7段页岩进行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高压热模拟实验研究,获取了一系列成熟度梯度(0.7%<VR... 有机质成熟过程中,可溶有机质在页岩中赋存状态的演化规律对于深入了解页岩油气的储集空间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压机半封闭体系,对低成熟的鄂尔多斯长7段页岩进行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高压热模拟实验研究,获取了一系列成熟度梯度(0.7%<VRo<3.5%)的页岩样品。通过混合溶剂(CH_2CL_2﹕CH_3OH=93﹕7)进行索氏抽提,结合低压N_2和CO_2气体吸附实验对抽提前后页岩孔隙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去除可溶有机质的页岩的TOC含量、吸附烃S_1、热解烃S_2、氢指数IH在成熟阶段(VRo<2.0%)都有明显的降低,但在过成熟阶段(VRo>2.0%)差异较小且相对稳定;可溶有机质对微孔的影响可能以覆盖遮掩为主,对页岩孔体积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介孔和大孔部分,但对页岩比表面积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微孔和介孔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7段页岩 高温高压模拟实验 可溶有机质 成熟度 孔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