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恒速压汞的特低—超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长3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32
1
作者 蔡玥 赵乐 +5 位作者 肖淑萍 张磊 龚嘉顺 孙磊 孙阳 康丽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5,113,共4页
为明确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首次采用恒速压汞技术,结合常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恒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超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为明确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首次采用恒速压汞技术,结合常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恒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超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3储层孔隙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为主,发育低排驱压力—粗喉道型、较低排驱压力—较粗喉道型、中排驱压力—中喉道型、较高排驱压力—较细喉道型、高排驱压力—细喉道型5种孔隙结构类型。恒速压汞测试结果表明:储层的平均孔隙半径为100~200μm,为中孔—小孔型,个别为大孔型,孔隙分布曲线偏粗态;平均喉道半径为0.2~0.7μm,主要为微细喉道,喉道分布曲线偏细态。延长组特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半径关联性较差,主要受平均喉道半径及其分布形态的控制,并进而影响特低—超低渗透储层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压汞特低—超低渗透储层 孔隙结构 长3油层组富县探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北油田延长组长3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小燕 李爱琴 +2 位作者 段晓晨 田随良 刘美荣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4期82-86,共5页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100余口探井的岩、电特征,对镇北油田长3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将长3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311、长312、长313、长321、长322、长323、长331、长332、长333等9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厚度...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100余口探井的岩、电特征,对镇北油田长3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将长3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311、长312、长313、长321、长322、长323、长331、长332、长333等9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厚度大致相等。其中长322、331小层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发育,是研究区长3油层组的主力产油层。长3油层组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为研究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储层非均质性及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了地质基础数据,对油田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3油层组 标志层 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镇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宜君地区长3油层组沉积体系及砂体展布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吉元 冯琳 +3 位作者 刘树平 刘晓晨 陈林 彭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5-581,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是重要的石油产出区域,盆地南部宜君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3段为主要含油气目标勘探层位。基于对该区内大量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的研究,通过阴极发光、地震前积体倾向及倾角换算等方法,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是重要的石油产出区域,盆地南部宜君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3段为主要含油气目标勘探层位。基于对该区内大量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的研究,通过阴极发光、地震前积体倾向及倾角换算等方法,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地区的物源体系进行了系统地分析,认为该区晚三叠世主要受南部渭北隆起物源的影响。长3沉积时期该区的沉积体系发育,砂体展布受物源控制,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良好的储集岩类型。在此基础上,对长33—长31各沉积期砂体分散体系及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进行研究,为储层有利区带预测提供良好的沉积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沉积相 砂体展布 长3油层组 宜君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长3油层组成岩储集相 被引量:3
4
作者 付国民 李子甲 李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长3油层组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为明确其成岩储集相类型和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等资料分析,对其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储集相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长3油层组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为明确其成岩储集相类型和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等资料分析,对其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储集相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长3油层组成岩后生作用复杂多变,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为机械压实、压溶作用及各类自生矿物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和破裂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主要途径;长3油层组发育4种类型的成岩储集相,其中浊沸石溶蚀次生—原生孔储集相是最有利的成岩储集相,其分布受沉积相带控制,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及前缘截削式分流河道中;浊沸石次生孔隙的发育和沉积砂体的分布特征及是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浊沸石 储集相 长3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延安组、长3油层组储层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于雷 陈建文 +3 位作者 金绍臣 陈振波 郭小燕 车飞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6期49-53,59,共6页
在系统收集和整理彭阳地区侏罗系延7—延9油层组和三叠系长3油层组岩心、薄片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大量的分析化验资料对该区岩石特征、孔喉类型、储层物性等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储层发育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岩石以长石... 在系统收集和整理彭阳地区侏罗系延7—延9油层组和三叠系长3油层组岩心、薄片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大量的分析化验资料对该区岩石特征、孔喉类型、储层物性等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储层发育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岩石以长石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等因素影响。最后,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该区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特征 沉积环境 成岩作用 储层评价 延安 长3油层组 彭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长3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控藏机理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桂成 曹聪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3油层组油藏与其他油层组油藏基本相似,但发现的储量最少。应用下寺湾油田岩心、测井、录井、试油、试采等资料,探讨长3油层组储层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下寺湾油田长3油层组构造较平缓,发育近...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3油层组油藏与其他油层组油藏基本相似,但发现的储量最少。应用下寺湾油田岩心、测井、录井、试油、试采等资料,探讨长3油层组储层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下寺湾油田长3油层组构造较平缓,发育近东西向的鼻状构造;属于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其微相类型有分支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和沼泽微相,分支河道微相是砂体最发育的相带;储层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孔隙,平均孔隙度为12.4%,平均渗透率为1.28 mD,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油藏主要受岩性控制,其次受构造因素影响,属于构造-岩性油藏。该研究成果对长3油层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储层特征 控藏机理 长3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丹油田正285井区长3油层测井解释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玉宏 卢进才 +1 位作者 姜亭 李金超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5-9,41,共6页
为了正确认识和评价志丹油田正285井区长3油层,在大量资料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志丹油田正285井区长3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充分认识,确定了测井解释长3储层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的计算公式和油层有效厚度划分的测井... 为了正确认识和评价志丹油田正285井区长3油层,在大量资料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志丹油田正285井区长3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充分认识,确定了测井解释长3储层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的计算公式和油层有效厚度划分的测井参数标准,满足了该区从老井中解释和开发长3油层的需求,特别是对其低孔低阻油层的认识,推动了长3油层的有效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志丹油田 长3油层组 测井解释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水地区长6_(3)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研究
8
作者 车雨恒 魏钦廉 +5 位作者 陈曦 田伟 李小军 张洪军 赵爱彬 唐婧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合水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近年来原油勘探的重点区块,在系统分析沉积构造、岩石学特征、结构粒度特征等沉积相识别标志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开展了合水地区长6_(3)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6_(3)油层亚组... 合水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近年来原油勘探的重点区块,在系统分析沉积构造、岩石学特征、结构粒度特征等沉积相识别标志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开展了合水地区长6_(3)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6_(3)油层亚组为湖泊-重力流沉积体系,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浊流沉积、砂质碎屑流、滑塌沉积三种重力流沉积类型;其中砂质碎屑流及浊流为主要控砂微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南部区域,为区内有利储集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 6_(3)油层 重力流沉积 砂质碎屑流 浊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藏富集规律
9
作者 喻雅敏 文志刚 《科技通报》 2019年第1期37-41,48,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自2003年以来相继发现了宁21、西90等浅层出油井点,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针对目前研究区长3油藏勘探程度较低,油藏控制因素复杂、油藏分布与剥蚀区之间关系尚不明确等问题,基于钻井、测井及试油等资料... 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自2003年以来相继发现了宁21、西90等浅层出油井点,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针对目前研究区长3油藏勘探程度较低,油藏控制因素复杂、油藏分布与剥蚀区之间关系尚不明确等问题,基于钻井、测井及试油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藏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什社地区长3各小层在纵向上油气富集程度有所差异,平面上连片性不好,其中长3_1油藏相对最为发育;研究区长3油藏类型多样,主要发育岩性油藏、构造-岩性油藏、构造油藏和地层不整合油藏;综合分析可知,什社地区长3油藏受控因素较多,不仅受古地貌、沉积相带、储层和小型鼻隆构造的控制,还与不整合有着密切关系,不整合既是油气快速运移的通道也可作为遮挡封堵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什社地区 长3油层组 不整合 鼻隆构造 油藏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三岔地区长3储层评价综合研究
10
作者 康永梅 刘凯旋 +3 位作者 王联国 樊玲玲 黄昊 朱玉双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9年第4期21-26,I0002,共7页
延长组长3油层组作为鄂尔多斯盆地演武-三岔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的接替层位,目前,已在研究区西部获得连续突破,并显示出了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但因矿权面积大,勘探程度低,且油藏分布相对复杂,加之区域前期未有较好的油气发现,直接... 延长组长3油层组作为鄂尔多斯盆地演武-三岔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的接替层位,目前,已在研究区西部获得连续突破,并显示出了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但因矿权面积大,勘探程度低,且油藏分布相对复杂,加之区域前期未有较好的油气发现,直接制约了后期油藏勘探评价工作。本次研究,在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微观孔喉特征和物性特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关键地质参数,建立符合实际需求及区块地质特征的评价标准,对研究区长3油层组开展储层综合评价。将研究区长3储层类别依次划分为4类,其中,长33小层Ⅰ类优质储层发育,Ⅱ类储层各小层分布广泛,是今后重点勘探层位。通过本次研究,为后期演武-三岔地区长3储层预测以及有利目标区优选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武-三岔地区 长3油层组 储层特征 储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丹西区长3储层成岩作用特征研究
11
作者 李学标 《河南科技》 2013年第12期198-199,共2页
为揭示志丹油田延长组长3油层组的微观特征,研究区的油气成藏及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进行长3储层砂体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成岩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压实压溶作用... 为揭示志丹油田延长组长3油层组的微观特征,研究区的油气成藏及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进行长3储层砂体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成岩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压实压溶作用及多种矿物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遭受破坏,是使研究区砂岩成为低孔特低渗储层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岩类型,使砂岩的储集空间得到明显改善。粒间的碳酸岩胶结以及高岭石、绿泥石等自生粘土矿物的充填堵塞了孔喉而使储层的渗透性变差。另外,绿泥石以薄膜状赋存于碎屑颗粒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利于原生粒间孔隙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低孔特低渗 长3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