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整合面和砂体配置对镇北长3及以上低渗透油藏油气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庆洲 孙燕妮 +2 位作者 武迪生 杨子清 曾山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36,共6页
通过大量的测井和岩心等资料分析,采用古地貌恢复等方法,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和三叠系间的不整合面及砂体的配置关系对镇北地区长3及以上低渗透油藏油气富集的影响。研究表明:前侏罗系古地貌将镇北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古河流域,每个... 通过大量的测井和岩心等资料分析,采用古地貌恢复等方法,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和三叠系间的不整合面及砂体的配置关系对镇北地区长3及以上低渗透油藏油气富集的影响。研究表明:前侏罗系古地貌将镇北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古河流域,每个流域的主河谷深切延长组地层,通过油气运移所形成的低渗透油藏在平面上主要局限于其古河流域内;不整合面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由于地层纵向相态转化快,油气运移困难,同一古河流域的长3及以上低渗透油藏纵向上主要局限于一个统一的构造附近,即油气主要聚集于不整合面附近古河流域内砂体连片性较好的构造基准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3及以上 低渗透油藏 古河流域 构造基准域 不整合面 镇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淡水湖盆细粒沉积成因机制及页岩油储集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_3亚段为例
2
作者 刘显阳 刘江艳 +6 位作者 王秀娟 郭芪恒 吕奇奇 杨智 张岩 张忠义 张文选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8,共15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页岩油勘探实践进展,综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岩心、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及水槽实验模拟等技术手段,开展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古环境、岩相组合和分布、沉积成因及页岩油储集特征的系统研究。...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页岩油勘探实践进展,综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岩心、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及水槽实验模拟等技术手段,开展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古环境、岩相组合和分布、沉积成因及页岩油储集特征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长73亚段沉积期研究区古环境整体表现为温暖湿润、梅雨事件频发、水体深度较大的淡水湖盆特征,古地貌呈现西南陡、东北缓的不对称型,可进一步细分为湖底深洼、古沟道、湖底古脊等微古地貌单元。②长73亚段发育一套极细砂岩、粉砂岩、泥页岩、凝灰岩等细粒沉积,垂向多呈薄互层—纹层组合分布,砂岩粒径大多小于62.5μm,单层厚度为0.05~0.64 m,含完整植物碎片,发育波状层理、逆粒序-正粒序组合、爬升沙纹层理等沉积构造,揭示异重流沉积成因。③环形水槽模拟实验再现了异重流搬运过程及沉积特征,主要表现为初期的密度流速差造成头部较厚且粒径较大,上部较薄且粒径偏小的特征;中期滑水作用促使流体头部抬升并向前快速搬运,由此产生的多个“新前端”促使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等细粒砂岩向湖盆中部长距离搬运。④明确了盆地西南部细粒砂质岩以异重流成因为主,指出频繁发育的洪水事件、西南部陡坡地形是异重流发育的主控因素。⑤长73亚段砂岩、泥页岩发育微纳米孔喉系统,不同岩性均含油,但可动油含量差异大,砂岩中可动油含量最大。⑥明确了长73亚段多期异重流砂岩与泥页岩形成的细粒沉积复合体具有“整体含油、差异储集”特征,低TOC泥岩与粉砂岩组合为目前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异重流 水槽模拟实验 储集特征 7_(3)亚段 三叠系延 页岩油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_(3)亚段有机碳测井评价
3
作者 陈珊珊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3期58-66,共9页
为了有效评价烃源岩优劣,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以长7_(3)研究层段实测TOC为基础,将测井资料与岩心分析TOC相结合,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TOC与电阻率对数和自然伽马3者之间的数学模型。经过对H317井长7_(3)段埋深... 为了有效评价烃源岩优劣,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以长7_(3)研究层段实测TOC为基础,将测井资料与岩心分析TOC相结合,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TOC与电阻率对数和自然伽马3者之间的数学模型。经过对H317井长7_(3)段埋深为2456~2492 m井段地层进行实测,TOC实测点与预测结果误差为1.92%,接近平面理论误差均值的1.88%;运用模型对未实测井段进行TOC计算分析并画出长7_(3)段TOC平面分布,发现研究区长7_(3)段烃源岩的TOC普遍较高(80%区域均值大于4%),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TOC主要分布在3%~12%,最高可达28%,平面上有机碳含量差别很大,由西南向东北存在逐渐减小的趋势,是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主力生油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碳 测井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 7_(3)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水地区长6_(3)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研究
4
作者 车雨恒 魏钦廉 +5 位作者 陈曦 田伟 李小军 张洪军 赵爱彬 唐婧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合水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近年来原油勘探的重点区块,在系统分析沉积构造、岩石学特征、结构粒度特征等沉积相识别标志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开展了合水地区长6_(3)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6_(3)油层亚组... 合水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近年来原油勘探的重点区块,在系统分析沉积构造、岩石学特征、结构粒度特征等沉积相识别标志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开展了合水地区长6_(3)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6_(3)油层亚组为湖泊-重力流沉积体系,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浊流沉积、砂质碎屑流、滑塌沉积三种重力流沉积类型;其中砂质碎屑流及浊流为主要控砂微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南部区域,为区内有利储集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 6_(3)油层亚组 重力流沉积 砂质碎屑流 浊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对油气开发的影响——以华庆地区B井区长6_(3)储层为例
5
作者 骆浩楠 赵永刚 +2 位作者 苏珍 刘冰雷 丁留洋 《录井工程》 2024年第4期99-107,共9页
华庆地区B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6_(3)储层是该井区的主力层位,其沉积环境为重力流沉积体系。随着B井区开发不断深入,开发矛盾逐渐突出,储层非均质性强、砂体连通性差,导致注水开发效果差,产能递减较大。为此对研究区重力流沉... 华庆地区B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6_(3)储层是该井区的主力层位,其沉积环境为重力流沉积体系。随着B井区开发不断深入,开发矛盾逐渐突出,储层非均质性强、砂体连通性差,导致注水开发效果差,产能递减较大。为此对研究区重力流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动态开发资料分析其对油气开发的影响。B井区长6_(3)储层自上而下划分为长6_(3)^(1-1)、长6_(3)^(1-2)、长6_(3)^(2-1)、长6_(3)^(2-2)、长6_(3)^(3-1)、长6_(3)^(3-2)六个小层,研究区沉积岩石学特征和测井相分析显示,岩心上见平行层理、泥砾、火焰构造、槽模等沉积构造;长6储层为湖泊和浊流沉积,其中沉积微相划分为浊积水道、浊积水道侧翼、半深湖泥、浊积水道间4种。沉积微相平面分析显示,长6_(3)储层各小层沉积演变为一个水进到水退过程。在油气注水开发方面,由于砂体受沉积微相控制,同期砂体连通性好,注水开发效果好;砂体不同期对接式连通性差,注水开发受效差。研究结果为华庆地区油气注水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_(3)储层 重力流 沉积微相 沉积特征 油气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恒速压汞的特低—超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长3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32
6
作者 蔡玥 赵乐 +5 位作者 肖淑萍 张磊 龚嘉顺 孙磊 孙阳 康丽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5,113,共4页
为明确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首次采用恒速压汞技术,结合常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恒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超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为明确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首次采用恒速压汞技术,结合常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恒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超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3储层孔隙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为主,发育低排驱压力—粗喉道型、较低排驱压力—较粗喉道型、中排驱压力—中喉道型、较高排驱压力—较细喉道型、高排驱压力—细喉道型5种孔隙结构类型。恒速压汞测试结果表明:储层的平均孔隙半径为100~200μm,为中孔—小孔型,个别为大孔型,孔隙分布曲线偏粗态;平均喉道半径为0.2~0.7μm,主要为微细喉道,喉道分布曲线偏细态。延长组特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半径关联性较差,主要受平均喉道半径及其分布形态的控制,并进而影响特低—超低渗透储层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压汞特低—超低渗透储层 孔隙结构 3油层组富县探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高地延长组长3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军锋 周学军 +1 位作者 刁帆 李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7-199,共3页
根据岩心观察、砂岩薄片、铸体薄片、压汞曲线等资料的分析,对演武高地长3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及孔渗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特征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演武高地长3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和... 根据岩心观察、砂岩薄片、铸体薄片、压汞曲线等资料的分析,对演武高地长3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及孔渗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特征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演武高地长3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粒内溶孔,细喉和微细喉为基本渗流通道,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平面上受沉积相带控制,垂向上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3 演武高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北油田延长组长3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小燕 李爱琴 +2 位作者 段晓晨 田随良 刘美荣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4期82-86,共5页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100余口探井的岩、电特征,对镇北油田长3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将长3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311、长312、长313、长321、长322、长323、长331、长332、长333等9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厚度...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100余口探井的岩、电特征,对镇北油田长3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将长3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311、长312、长313、长321、长322、长323、长331、长332、长333等9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厚度大致相等。其中长322、331小层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发育,是研究区长3油层组的主力产油层。长3油层组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为研究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储层非均质性及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了地质基础数据,对油田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油层组 标志层 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镇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宜君地区长3油层组沉积体系及砂体展布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吉元 冯琳 +3 位作者 刘树平 刘晓晨 陈林 彭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5-581,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是重要的石油产出区域,盆地南部宜君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3段为主要含油气目标勘探层位。基于对该区内大量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的研究,通过阴极发光、地震前积体倾向及倾角换算等方法,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是重要的石油产出区域,盆地南部宜君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3段为主要含油气目标勘探层位。基于对该区内大量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的研究,通过阴极发光、地震前积体倾向及倾角换算等方法,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地区的物源体系进行了系统地分析,认为该区晚三叠世主要受南部渭北隆起物源的影响。长3沉积时期该区的沉积体系发育,砂体展布受物源控制,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良好的储集岩类型。在此基础上,对长33—长31各沉积期砂体分散体系及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进行研究,为储层有利区带预测提供良好的沉积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沉积相 砂体展布 3油层组 宜君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丹油田正285井区长3油层测井解释模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玉宏 卢进才 +1 位作者 姜亭 李金超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5-9,41,共6页
为了正确认识和评价志丹油田正285井区长3油层,在大量资料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志丹油田正285井区长3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充分认识,确定了测井解释长3储层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的计算公式和油层有效厚度划分的测井... 为了正确认识和评价志丹油田正285井区长3油层,在大量资料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志丹油田正285井区长3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充分认识,确定了测井解释长3储层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的计算公式和油层有效厚度划分的测井参数标准,满足了该区从老井中解释和开发长3油层的需求,特别是对其低孔低阻油层的认识,推动了长3油层的有效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志丹油田 3油层组 测井解释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华油田华152井区外围长3储层孔隙结构类型及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晓燕 赵永刚 +2 位作者 田随良 李小宝 张宝金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B12期22-26,59,共6页
华152井区外围是鄂尔多斯盆地城华油田重要的产油和扩建井区,其主力产层为延长组长3油层组。研究该区长3储层的孔隙发育特征,对于石油储层评价,乃至认识油藏的形成和预测油藏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及孔喉图像... 华152井区外围是鄂尔多斯盆地城华油田重要的产油和扩建井区,其主力产层为延长组长3油层组。研究该区长3储层的孔隙发育特征,对于石油储层评价,乃至认识油藏的形成和预测油藏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及孔喉图像分析得出,研究区长3储层砂岩中与油气流体活动有关的孔隙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各种次生溶蚀孔隙;喉道以片状为主,其次为缩颈型和管束状。同时,发现砂岩的沉积环境与孔隙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水下分流河道储层砂岩以中—细喉为主,而河口砂坝储层砂岩以中喉居多。利用压汞法对长3储层毛细管压力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孔喉分布既有较复杂的单峰型,也有简单的双峰型,毛细管压力曲线大致可分为Ⅰ,Ⅱ,Ⅲ3种类型。长3储层孔喉分选程度总体相对较好,孔喉体积差别较大。总体上,砂岩孔隙结构及分布特征反映出该区长3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能力,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类型 孔隙结构 3储层 华152井区 城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长3油层组成岩储集相 被引量:3
12
作者 付国民 李子甲 李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长3油层组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为明确其成岩储集相类型和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等资料分析,对其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储集相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长3油层组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为明确其成岩储集相类型和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等资料分析,对其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储集相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长3油层组成岩后生作用复杂多变,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为机械压实、压溶作用及各类自生矿物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和破裂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主要途径;长3油层组发育4种类型的成岩储集相,其中浊沸石溶蚀次生—原生孔储集相是最有利的成岩储集相,其分布受沉积相带控制,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及前缘截削式分流河道中;浊沸石次生孔隙的发育和沉积砂体的分布特征及是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浊沸石 储集相 3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制种时GA_3的用量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辉海 王文龙 郝小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110-18112,18135,共4页
[目的]明确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制种时GA3的用量。[方法]以长选3S及其亲本培矮64S为材料,在制种田对长选3S和培矮64S进行GA3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长选3S在制种中喷施GA3以抽穗10%时为最佳时期,用量为90 g/hm2,分2次喷。在... [目的]明确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制种时GA3的用量。[方法]以长选3S及其亲本培矮64S为材料,在制种田对长选3S和培矮64S进行GA3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长选3S在制种中喷施GA3以抽穗10%时为最佳时期,用量为90 g/hm2,分2次喷。在喷施90 g/hm2的条件下,长选3S的穗颈伸出度达到+1.78 cm,柱头外露率达到96.87%,比培矮64S高21.46个百分点;异交结实率达到36.44%,比培矮64S高16.33个百分点;长选3S/9311制种的理论产量达到2 931.90 kg/hm2,比培矮64S/9311增产1 259.40kg/hm2。[结论]长选3S比培矮64S对GA3更为敏感,可大大减少制种中GA3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穗颈 3S GA3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_3长计数器效率刻度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国辉 陈金象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5,共4页
利用238U裂变反应,通过测量裂变碎块的数量,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快中子注量。但这种方法在中子能量为1.6 MeV以下(裂变道未开或处于裂变截面第1个台阶上升处)和6.0-7.0 MeV能区(第2个台阶上升处)由于不确定度过大而不适用。本工作采用4... 利用238U裂变反应,通过测量裂变碎块的数量,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快中子注量。但这种方法在中子能量为1.6 MeV以下(裂变道未开或处于裂变截面第1个台阶上升处)和6.0-7.0 MeV能区(第2个台阶上升处)由于不确定度过大而不适用。本工作采用4种不同的核反应作中子源,对北京大学4.5 MV静电加速器中子实验大厅的BF3长计数器的相对效率进行了刻度。将238U(n,f)反应与相对效率已知的BF3长计数器相结合,解决了在上述能区准确测量中子注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中子 中子注量 BF3计数器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王窑区块长3长2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勇 刘美 +1 位作者 冯张斌 王芳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2期172-172,157,共2页
本文描述了王窑区块长3、长2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砂岩成岩作用特点及其分布与变化规律,对比各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影响,最终预测出研究区的储层特征并在现场有指导勘探作用。
关键词 王窑 32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地区曙光油田长6~3特低渗砂岩储层沉积特征及含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建民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33-36,共4页
以录井和实验分析资料为依据,以综合研究为手段,以曙光油田长63储层为对象,对陇东地区中生界延长组长6储层沉积特征及其含油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曙光油田长63储层属于低孔特低渗砂岩储层,为进积型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储层特征及含油性向... 以录井和实验分析资料为依据,以综合研究为手段,以曙光油田长63储层为对象,对陇东地区中生界延长组长6储层沉积特征及其含油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曙光油田长63储层属于低孔特低渗砂岩储层,为进积型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储层特征及含油性向上部变好;河口砂坝砂体是其主要和良好的储层类型.三角洲前缘主体区为良好储层的主要发育场所,也是油气的主要富集区.垂向沉积层序及其横向进积配置控制了长63储层在剖面上的组合发育及其综合特征的演变;平面沉积相带控制了长63储层沉积类型、叠合程度及岩性和物性的综合展布,进而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曙光油田 6^3 储层 沉积特征 含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3长6产建新区提高单井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华 王博涛 +3 位作者 阎娜 阮金凤 张志鹏 刘宇羲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9年第8期58-60,共3页
提高单井产能是油田开发产能建设工作的核心,产建工作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本文以姬塬油田黄3长6油藏产建新区为研究对象,从优选储层含油富集区入手,探索合理的井网部署形式,实施超前注水政策,优化措施改造方案,最终达到提高产建新区... 提高单井产能是油田开发产能建设工作的核心,产建工作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本文以姬塬油田黄3长6油藏产建新区为研究对象,从优选储层含油富集区入手,探索合理的井网部署形式,实施超前注水政策,优化措施改造方案,最终达到提高产建新区单井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36油藏 产建新区 超低渗透 提高单井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新品种海丰长茄3号的选育
18
作者 惠志明 邓晓梅 +5 位作者 张树根 邢永萍 张军民 王振泉 张秦 李春玲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68,共2页
海丰长茄3号是以双单倍体(DH)株系08-103为母本,以优良自交系10Y-4-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长茄一代杂种。中早熟,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直立,主茎第11叶左右着生门茄。果皮紫黑色,着色均匀,有光泽。果实长棒状,果形较直,纵径29.5cm,横径5.5cm,... 海丰长茄3号是以双单倍体(DH)株系08-103为母本,以优良自交系10Y-4-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长茄一代杂种。中早熟,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直立,主茎第11叶左右着生门茄。果皮紫黑色,着色均匀,有光泽。果实长棒状,果形较直,纵径29.5cm,横径5.5cm,平均单果质量270g。每667m^2产量5500kg左右,适宜在北京、吉林、山东和广东等地区露地和大棚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海丰3 一代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油田延长组长3储层孔隙类型及物性控制因素
19
作者 邵隆坎 周思宾 +3 位作者 尹超 吴锦伟 顾丽娜 柳林旺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1期56-58,共3页
通过岩心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渭北油田长3储层的孔隙类型、物性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长3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砂体厚度。根据物性主控因素对长3储层... 通过岩心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渭北油田长3储层的孔隙类型、物性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长3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砂体厚度。根据物性主控因素对长3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Ⅰ、Ⅱ、Ⅲ类储层评价标准,物性最好的一类储层特征参数为河口坝叠置带、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小于7%、砂体厚度大于18 m,孔隙度大于12%、渗透率大于0.5×10-3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油田 3储层 孔隙类型 物性特征 储层评价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油田长3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确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旭 陈艳 +1 位作者 贾俊 王代国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6期91-93,共3页
目前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方法主要有油基泥浆取心法、压汞法、测井解释和经验公式,利用这四种方法计算了渭北油田低孔特低渗岩性油藏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并讨论了四种计算方法的特点,对计算结果对比验证表明,测井解释结合密闭取心校正方... 目前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方法主要有油基泥浆取心法、压汞法、测井解释和经验公式,利用这四种方法计算了渭北油田低孔特低渗岩性油藏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并讨论了四种计算方法的特点,对计算结果对比验证表明,测井解释结合密闭取心校正方法是适用于计算本区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最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油田 3油藏 原始含油饱和度 测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