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默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可变易位1基因提高胃癌细胞对阿霉素的化疗敏感性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冰 黄宝俊 +1 位作者 解大龙 赵丹懿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81-1084,1106,共5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可变易位1 (PVT1)基因调控胃癌细胞对阿霉素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RNA干扰靶向沉默SGC7901/ADR细胞中PVT1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沉默效果。增强CCK8法检测SGC7901/ADR细胞的增殖活力和化疗药物敏感性;...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可变易位1 (PVT1)基因调控胃癌细胞对阿霉素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RNA干扰靶向沉默SGC7901/ADR细胞中PVT1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沉默效果。增强CCK8法检测SGC7901/ADR细胞的增殖活力和化疗药物敏感性;碘化丙啶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SGC7901/ADR细胞的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SGC7901/ADR细胞的凋亡。结果 PVT1沉默能够显著降低阿霉素在SGC7901/ADR细胞中的半数抑制浓度。在0.5μg/mL阿霉素的作用下,PVT1沉默能够抑制SGC7901/ADR细胞的增殖活力,阻滞细胞于G1期,并促进细胞凋亡。PVT1沉默能够提高SGC7901/ADR细胞对阿霉素的化疗敏感性,并提高阿霉素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PVT1基因与胃癌的化疗耐药相关,PVT1沉默能够提高胃癌耐药细胞对阿霉素的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rna 胃癌 浆细胞可变易位1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多样异位基因1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上皮细胞系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竟晓慧 李凌雪 +1 位作者 韩涛涛 史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8-235,共8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多样异位基因1(PVT1)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相关胃癌中的作用。方法在HP感染的胃黏膜正常上皮细胞(GES-1)中,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PVT1的表达;通过瞬时转染小干扰RNA,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敲低PV...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多样异位基因1(PVT1)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相关胃癌中的作用。方法在HP感染的胃黏膜正常上皮细胞(GES-1)中,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PVT1的表达;通过瞬时转染小干扰RNA,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敲低PVT1,然后与HP共培养,用qRT-PCR检测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及IL-8的表达情况;在敲低PVT1后,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PVT1对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RNA下拉联合质谱分析技术检测能够与PVT1相互结合的蛋白,并用RNA下拉实验联合Western blot验证质谱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在HP感染的胃黏膜正常上皮细胞GES-1中,PVT1明显上调(t=7.160,P=0.019)。在胃癌细胞中敲低PVT1,再用HP感染,发现炎症因子TNF-α(t=3.899,P=0.011)、IL-1β(t=14.610,P=0.000)、IL-8(t=6.557,P=0.001)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VT1敲低后,对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无影响,但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PVT1可能与RPS8蛋白相互作用。结论PVT1可能作为促炎因子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在HP感染相关的胃癌中发挥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编码rna 浆细胞多样异位基因1 炎症相关因子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PVT1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相关性
3
作者 柳善伟 刘艳芬 +1 位作者 孟庆华 孙宪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1(lncRNA-PVT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4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按照CCLG-ALL-2015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随访患儿的总生存期(OS)...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1(lncRNA-PVT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4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按照CCLG-ALL-2015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随访患儿的总生存期(OS)。在首次确诊(T1)、早期强化治疗前(T2)、巩固治疗前(T3)、延迟强化治疗前(T4)、维持治疗前(T5)进行骨髓检查及lncRNA-PVT1检查。收集同期2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骨髓样本作为对照组。比较ALL组和对照组的lncRNA-PVT1表达情况。将ALL患儿按照T3时的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统计两组的lncRNA-PVT1表达变化。分析lncRNA-PVT1与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LL患儿的lncRNA-PVT1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ncRNA-PVT1诊断ALL的AUC为0.919(95%CI:0.863-0.975),最佳截断值为1.465,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98.80%。根据lncRNA-PVT1的中位值2.18将64例ALL患儿分为低表达组(lncRNA-PVT1<2.18)和高表达组(lncRNA-PVT1≥2.18)。高表达组存在更高的Day 33 MRD,与低表达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在T3、T4、T5时,高危组的lncRNA-PVT1表达量明显高于非高危组(均P<0.01);高危组在5个时间点的lncRNA-PVT1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非高危组在5个时间点的lncRNA-PVT1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表达组的中位OS为35(9-37)个月,高表达组为25(5-33)个月(P<0.01)。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均显示,Day 33 MRD(>10^(-2))、lncRNA-PVT1(≥2.18)是影响ALL患儿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lncRNA-PVT1参与儿童ALL的发病,且与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1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诊断价值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非编码RNA PVT1与消化系统肿瘤 被引量:1
4
作者 申奥 叶雅芬 朱正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21-1326,共6页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在肿瘤发生、发展进程中承担重要角色,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浆细胞瘤变异易位基因1(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PVT1)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参与调控消化系统肿瘤...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在肿瘤发生、发展进程中承担重要角色,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浆细胞瘤变异易位基因1(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PVT1)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参与调控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细胞自噬、血管生成、多药耐药及肿瘤代谢等过程,从而发挥致癌作用。本文主要就PVT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以及PVT1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致癌作用机制和多药耐药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rna 浆细胞变异易位基因Ⅰ 消化系统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