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Site4B柱状沉积物中长链烷基二醇和酮醇类化合物的检出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朱小畏 孙永革 +2 位作者 茅晟懿 管红香 吴能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1-334,共14页
珠江口盆地Site4B沉积物中(65~300cm)检出了1,15-C30(ω16)和1,15-C32(ω18)烷基二醇和酮醇,总的长链烷基二醇和酮醇含量分别为0.026~4.373μg/g干沉积物和0.005~1.549μg/g干沉积物。沉积物剖面上检测到的1,15-C30烷基二醇(-26.6‰... 珠江口盆地Site4B沉积物中(65~300cm)检出了1,15-C30(ω16)和1,15-C32(ω18)烷基二醇和酮醇,总的长链烷基二醇和酮醇含量分别为0.026~4.373μg/g干沉积物和0.005~1.549μg/g干沉积物。沉积物剖面上检测到的1,15-C30烷基二醇(-26.6‰±0.9‰)相对于来自陆源高等植物的C30直链烷基醇(-32.8‰±1.5‰)较正的碳同位素特征反映了这类化合物可能不是来自陆源高等植物;同时沉积物中未检出在黄绿藻中相对长链烷基二醇和酮醇更丰富的甾醇,且沉积物浅表层中(0~65cm)未检出长链烷基二醇和酮醇类化合物,表明现今沉积物中几乎没有黄绿藻的贡献,和沉积物所处的寡营养盐(不适宜藻类生长发育)的陆坡位置相吻合。沉积物中1,15-C30烷基二醇(-24.6‰^-28.4‰)和海洋细菌来源的短链脂肪酸(-25.5‰^-28.6‰)具有相似的碳同位素组成,表明了海洋细菌是其可靠来源。Site4B沉积物中1,15-C30和1,15-C32烷基酮醇和二醇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表明了它们可能来自相同的生物来源或者来自相关性较好的不同生源,而不是通过对应的二醇氧化生成,因为在65~95cm的氧化环境中酮醇比例没有明显增高。Site4B沉积物中二醇参数和酮醇参数的变化非常相似,结合含量分布特征反映了古海水温度以及淡水入侵的双重影响,即较高的二醇参数及较高的二醇含量和较低的二醇参数及较低的二醇含量都可能反映了古海水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而较低的二醇参数及较高的二醇含量则可能反映了淡水的侵入是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烷基 长链烷基酮醇 参数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