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链支化聚丙烯的非线性流变行为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斌 陈商涛 +2 位作者 张凤波 石行波 李荣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34-2040,共7页
通过大幅振荡剪切试验方法,研究了长链支化聚丙烯的非线性流变学行为,揭示了长链支化结构与非线性黏弹响应的关系.利用傅里叶变换流变学方法得到试样的三次倍频相对振幅I3/1与应变的标度关系,用于界定线性聚丙烯和长链支化聚丙烯非线性... 通过大幅振荡剪切试验方法,研究了长链支化聚丙烯的非线性流变学行为,揭示了长链支化结构与非线性黏弹响应的关系.利用傅里叶变换流变学方法得到试样的三次倍频相对振幅I3/1与应变的标度关系,用于界定线性聚丙烯和长链支化聚丙烯非线性流变行为的差异,并定义了非线性系数来量度长链支化程度.在高应变下, I3/1与应变的变化关系可以进一步描述长链支化在非线性流场下的特性,并得到了长链支化程度与其非线性响应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应力波的Lissajous曲线分解,发现了环内和环间黏弹性的差异,长链支化结构在大应变流场下的非线性黏弹性响应弱于线性结构,支化程度越高非线性响应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流变学 大幅振荡剪切 长链支化聚丙烯 傅里叶变换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支化聚丙烯的反应挤出制备及其流变和热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苏峰华 黄汉雄 邹余敏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1-34,共4页
在过氧化引发剂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存在下,采用反应挤出法制备了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用旋转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了纯的和改性PP的流变性能和热力学性能,并考察了不同过氧化引发剂对改性PP的性能和支化情况的影... 在过氧化引发剂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存在下,采用反应挤出法制备了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用旋转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了纯的和改性PP的流变性能和热力学性能,并考察了不同过氧化引发剂对改性PP的性能和支化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单纯使用过氧化引发剂改性时,PP以降解为主;加入多功能单体PETA后,PP以接枝反应为主;流变行为研究发现,过氧化引发剂/PETA改性的PP,其流变性能呈现如低频处储能模量增大、剪切变稀行为明显、损耗角随频率变化出现平台区、零剪切黏度增大等特点,证明改性PP存在长链支化结构,通过计算发现改性PP的支化度较高;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过氧化引发剂/PETA改性PP的结晶温度高于纯PP,这也说明改性PP存在长链支化结构。同时发现过氧化引发剂/PETA改性PP时,过氧化引发剂结构对改性PP的流变性能、热力学性能和支化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支化聚丙烯 流变性能 热力学性能 反应挤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对剪切改性的长链支化聚丙烯流变性能回复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罗祎玮 信春玲 +2 位作者 朱伟林 杨丽含 何亚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125,共5页
利用密炼机对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施加一定的剪切历程,随后利用真空退火和高压二氧化碳(CO_2)饱和退火对剪切改性的样品作后处理。通过熔体流动速率(MFR)、挤出胀大比(SR)以及动态流变数据等表征方法,研究了退火工艺对剪切改性样品... 利用密炼机对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施加一定的剪切历程,随后利用真空退火和高压二氧化碳(CO_2)饱和退火对剪切改性的样品作后处理。通过熔体流动速率(MFR)、挤出胀大比(SR)以及动态流变数据等表征方法,研究了退火工艺对剪切改性样品流变性能的回复作用。结果表明,退火使流变性能得到一定回复,包括MFR减小,SR增大,低频下的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增大。MFR和SR的结果表明,CO_2的存在使得解缠结的支链能更快恢复缠结状态,因此高压CO_2饱和退火法加速了流变性能的回复。通过分析损耗角正切、Cole-Cole曲线,也证明了高压CO_2饱和退火法对剪切改性样品流变性能回复的作用比真空退火法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支化聚丙烯 剪切改性 流变性能 退火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支化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向东 刘本刚 +3 位作者 陈士宏 张玉霞 杜中杰 励杭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3,共7页
介绍了长链支化聚丙烯制备的成熟技术;阐述了长支链对聚丙烯熔体弹性影响的机理;分析了长链支化对聚丙烯结晶行为和流变行为的影响。当前的研究表明:长支链可以显著提高聚丙烯的熔体弹性。电子束辐射进行聚丙烯的长链支化受到辐射温... 介绍了长链支化聚丙烯制备的成熟技术;阐述了长支链对聚丙烯熔体弹性影响的机理;分析了长链支化对聚丙烯结晶行为和流变行为的影响。当前的研究表明:长支链可以显著提高聚丙烯的熔体弹性。电子束辐射进行聚丙烯的长链支化受到辐射温度、辐射剂量以及辐射的条件和后处理工艺的强烈影响;反应挤出进行聚丙烯的长链支化受到过氧化物用量及其分子结构的影响。长链支化聚丙烯的结晶行为和流变行为与线形聚丙烯存在明显差异,其初始结晶温度要高于线形聚丙烯10℃左右;流变行为表现出显著的“应变硬化”现象,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挤出发泡过程中气泡增长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支化聚丙烯 熔体弹性 电子束辐射 反应挤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支化聚丙烯的制备及其熔体流变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宋玉国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6-40,共5页
在过氧化物引发剂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存在下,利用反应挤出法制备了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采用熔体流动速率(MFR)仪、旋转流变仪和熔体强度测试仪对纯聚丙烯(PP)及其改性PP进行测试与表征。讨论了不同的过氧化物引发剂对改性PP流变... 在过氧化物引发剂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存在下,利用反应挤出法制备了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采用熔体流动速率(MFR)仪、旋转流变仪和熔体强度测试仪对纯聚丙烯(PP)及其改性PP进行测试与表征。讨论了不同的过氧化物引发剂对改性PP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过氧化苯甲酰时,改性PP具有较高的熔体强度、较低的MFR,并且在低频处储能模量增大。同时发现,随温度的升高,改性PP的熔体强度逐渐降低,但升高到一定温度后,熔体强度的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挤出 长链支化聚丙烯 流变性能 熔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长链支化结构的流变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杜斌 周京生 +5 位作者 王宇杰 姜凯 张丽洋 李稳 王艳芳 黄强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70,共5页
采用旋转流变结合高温凝胶渗透色谱研究了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的结构及流变行为。结果表明:LCBPP具有明显不同于线性聚丙烯的流变学特征,与线性聚丙烯相比,LCBPP的零剪切黏度高于线性聚丙烯,而剪切变稀指数较低,两者的分子链松弛机制... 采用旋转流变结合高温凝胶渗透色谱研究了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的结构及流变行为。结果表明:LCBPP具有明显不同于线性聚丙烯的流变学特征,与线性聚丙烯相比,LCBPP的零剪切黏度高于线性聚丙烯,而剪切变稀指数较低,两者的分子链松弛机制与松驰时间也不同;不同合成路线的LCBPP分子的拓扑结构各异,后反应器法合成的为星型拓扑结构,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的分子拓扑结构为梳型,而采用新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制备的具有H型拓扑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支化聚丙烯 流变学 松弛机制 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丙烯酸酯参与的反应挤出制备长链支化PP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红梅 朱梦冰 +2 位作者 丁永红 宦倩 俞强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4,21,共5页
研究了二丙烯酸酯参与的反应挤出制备长链支化聚丙烯过程,重点考察了二丙烯酸酯双键间链段长度以及单体用量对长链支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BDDA)在聚丙烯分子链上具有较强接枝能力;在接枝率相当的情况下,悬垂双... 研究了二丙烯酸酯参与的反应挤出制备长链支化聚丙烯过程,重点考察了二丙烯酸酯双键间链段长度以及单体用量对长链支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BDDA)在聚丙烯分子链上具有较强接枝能力;在接枝率相当的情况下,悬垂双键参与偶合扩链的能力会随双键间链段长度增加而下降。单体接枝率增加以及悬垂双键反应能力增强均会使长链支化程度增大。随着二丙烯酸酯用量增加,长链支化程度增加;单体过量会使大分子自由基偶合扩链程度加重,导致局部交联形成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支化聚丙烯 丙烯酸酯 反应挤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聚丙烯发泡体系的挤出发泡行为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向东 刘本刚 +3 位作者 陈士宏 张玉霞 杜中杰 励杭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6-81,共6页
通过热失重行为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对吸热型发泡剂(HP40P)和放热型发泡剂(AC)分解行为的影响;考察了线形聚丙烯(LPP)和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共混体系(LPP/LCBPP)的挤出发泡行为;制备了LPP/纳米黏土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挤出发泡研... 通过热失重行为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对吸热型发泡剂(HP40P)和放热型发泡剂(AC)分解行为的影响;考察了线形聚丙烯(LPP)和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共混体系(LPP/LCBPP)的挤出发泡行为;制备了LPP/纳米黏土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挤出发泡研究。结果表明,吸热型发泡剂的分解区间较宽,分解过程平稳,可以作为聚丙烯挤出发泡很好的发泡剂,但需要通过提高螺杆转速来抑制分解过程中的气体损失;LPP/LCBPP/HP40P是良好的聚丙烯挤出发泡体系,可以得到泡孔直径100μm左右、泡孔密度接近10~6个/cm^3的聚丙烯挤出发泡材料;LPP/纳米黏土复合材料的挤出发泡中并未发生严重的气泡破裂和塌陷现象。动态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表现出很好的熔体弹性,可以作为聚丙烯挤出发泡的良好发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体系 线形聚丙烯/长链支化聚丙烯共混物 线形聚丙烯/纳米黏土复合材料 挤出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