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续航里程的长距离隧道电动出渣车配置模型
1
作者 杨晓旭 刘玉明 刘凯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6-292,共7页
为研究长距离隧道施工中,电动出渣车续航里程对工效和成本的影响,通过分析电动出渣车的续航里程、装载容量、施工需求等多个因素,构建长距离隧道电动出渣车配置模型,以指导实际工程中的车辆配置和调度。提出固定装渣时间、连续工作、固... 为研究长距离隧道施工中,电动出渣车续航里程对工效和成本的影响,通过分析电动出渣车的续航里程、装载容量、施工需求等多个因素,构建长距离隧道电动出渣车配置模型,以指导实际工程中的车辆配置和调度。提出固定装渣时间、连续工作、固定续航里程、返回出发点等基本假设,构建出渣量约束、车次数约束、连贯性约束和续航里程约束等约束条件,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计算正洞和平行导洞在不同掘进里程下的电动出渣车配置需求,分析在不同季节条件下,续航里程变化导致的配置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电动出渣车的续航里程对车辆配置和运行效率有显著影响,增加单车装载量并非是减少车辆需求的最优解,要综合考虑掘进距离和续航里程等多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隧道 续航里程 电动出渣车 配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中断面、长距离隧道施工通风特性及风险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慧明 丁珏 +2 位作者 张宝亮 刘义 胡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196,共5页
针对上海崇明越江遂道(大断面)及青草沙原水工程越江(中断面)超长距离隧道,基于通风的有关理论建立物理数学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方法和SIMPLE算法,研究隧道施工中盾构机掘进面附近流场的湍流特性。参照隧道内作业环境标准,讨论大断面隧道... 针对上海崇明越江遂道(大断面)及青草沙原水工程越江(中断面)超长距离隧道,基于通风的有关理论建立物理数学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方法和SIMPLE算法,研究隧道施工中盾构机掘进面附近流场的湍流特性。参照隧道内作业环境标准,讨论大断面隧道掘进而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与中断面隧道发生有害气体意外泄漏的事故,分析相应的通风方案对盾构机工作区域热量释放及对有害气体扩散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通风控制 断面 长距离隧道 湍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物流破碎技术在长距离隧道出渣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Martin Wetter 徐北锋 常宇军 《隧道建设》 2007年第4期55-56,78,共3页
长距离隧道建设中的出渣工序直接影响着长距离隧道建设的连续性和运输成本;水平物流破碎技术,配套皮带运输系统的应用很好地优化了爆破废料的清运工序,同时因为卡车使用的减少,降低了施工中通风和安全压力。
关键词 水平物流破碎技术 长距离隧道建设 出渣工序 锤式滚轴破碎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公路隧道电缆区热迁移效应与温度分布特性研究
4
作者 何侃 徐林 +1 位作者 刘鹤群 苏醒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6-1525,共10页
为研究长距离公路隧道电力电缆区在夏季机械通风条件下仍然存在的高温环境问题,以上海市G40长距离跨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模拟方法,探究电缆发热量、室外环境温度和通风量对电力电缆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提出适用于该隧道结构... 为研究长距离公路隧道电力电缆区在夏季机械通风条件下仍然存在的高温环境问题,以上海市G40长距离跨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模拟方法,探究电缆发热量、室外环境温度和通风量对电力电缆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提出适用于该隧道结构的温度预测关联式,用于解决工程实践中面临的“高温区域覆盖范围如何界定”以及“下游温度超标临界条件如何判定”等关键问题。结果表明:1)在夏季机械排风工况下,电力电缆区的空气温度沿着隧道纵向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表明气流驱动的热迁移现象显著;2)电缆发热量对隧道进排风温差呈现非线性增长特征,当电缆长期高负载运行时,电缆区排风温度将超过标准规定的安全阈值(≤40℃);3)降低隧道入口温度虽可减少排风温度,但会导致进排风温差扩大超出规范限值(≤10℃);4)通风量每增大87.81 m 3/s(即换气次数增大2次/h)可使排风温度降低约3.57℃,但过高的通风量会导致风机功耗激增,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通风策略以平衡降温效果与风机能耗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电缆隧道 CFD模拟 机械通风 气流驱动热迁移效应 温度分布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洞内无轨运输优化模型研究——以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鹏 吴坚 +3 位作者 张晓平 谢维强 孙茂舟 涂新斌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2-1028,共7页
在无轨运输方式下,随着隧道掘进距离的增长,洞内车辆调度成为制约盾构高效掘进的关键因素。为优化长距离盾构隧道洞内车辆物料运输流程,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率,以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为例,对独头掘进5 468 m的长距离泥水盾构隧道进行物料... 在无轨运输方式下,随着隧道掘进距离的增长,洞内车辆调度成为制约盾构高效掘进的关键因素。为优化长距离盾构隧道洞内车辆物料运输流程,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率,以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为例,对独头掘进5 468 m的长距离泥水盾构隧道进行物料运输优化,并建立长距离隧道车辆无轨运输优化模型。结果表明:车辆极限运输长度Lmax和车辆投入数目呈正相关关系,投入6辆双头车可以满足本工程独头掘进5 468 m的运输需求;车辆最长滞留时间相比于原方案减少131 min。该优化模型可为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洞内物料运输方案提供理论指导,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隧道 大直径泥水盾构 无轨运输 物料运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越江隧道一次性掘进贯通测量关键技术 被引量:15
6
作者 尹玉廷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2-27,共6页
隧道贯通测量的目的是使盾构准确地沿着设计轴线开挖推进,并指导盾构到达接收井的预留门洞,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贯通精度。本文针对长距离越江隧道一次性掘进贯通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研究出有效提高隧道贯通测量精度的技术手段及方法,从地... 隧道贯通测量的目的是使盾构准确地沿着设计轴线开挖推进,并指导盾构到达接收井的预留门洞,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贯通精度。本文针对长距离越江隧道一次性掘进贯通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研究出有效提高隧道贯通测量精度的技术手段及方法,从地面平面控制网、地下导线、加测陀螺方位角等方面展开具体的研究和论述,形成系统技术成果,指导项目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贯通测量 长距离越江隧道 测量误差 平面控制网 陀螺方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复杂地质条件大直径隧道TBM的设计进展与创新 被引量:21
7
作者 Remo Grandori 《隧道建设》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要提高在深埋、复杂条件下大直径隧道TBM(隧道掘进机)的应用效率,必须正确选择TBM的类型。为了给复杂条件下TBM的选型提供借鉴和指导,总结现有的各类型TBM的特点,分析其在混合地质条件下开挖大直径、长距离隧道的局限性,提出不同地质条... 要提高在深埋、复杂条件下大直径隧道TBM(隧道掘进机)的应用效率,必须正确选择TBM的类型。为了给复杂条件下TBM的选型提供借鉴和指导,总结现有的各类型TBM的特点,分析其在混合地质条件下开挖大直径、长距离隧道的局限性,提出不同地质条件下大直径隧道TBM选型指南,介绍意大利SELI公司开发的3种新型TBM,即紧凑型双护盾通用TBM(DSU Compact TBM)、土压平衡双护盾通用TBM(DSU EPB TBM)和土压平衡单护盾通用TBM(SSU EPB TBM)及其运行特点和适用范围。得出结论:传统TBM没有专门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大直径隧道的研究与设计;为满足市场需求,必须开发新型TBM;意大利SELI公司开发的3种新型TBM,每种专门针对特定的地质条件,这些新型的TBM能够应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并能克服在不同覆盖层下开挖长隧道时的最常见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长距离隧道 隧道掘进机(TBM) 撑靴式敞开TBM 双护盾TBM 单护盾TBM 敞开模式 双模式 紧凑型双护盾通用TBM(DSU Compact TBM) 土压平衡双护盾通用TBM(DSU EPB TBM) 土压平衡单护盾通用TBM(SSU EPB T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劈裂下隧洞岩石损伤特性与爆破原位裂隙扩展机理
8
作者 倪苏黔 徐颖 +4 位作者 来永辉 杨荣周 丁进甫 付鸿鑫 冯凤凤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102,共13页
稳定围岩为隧道爆破提供了重要的环境保障。为探究长距离隧道在周期性爆炸荷载下的围岩损伤特征与破裂机理,以下穿高速引水隧洞原位围岩及岩样为研究对象,借助SHPB(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开展冲击劈裂试验,揭示了岩体力学行为和... 稳定围岩为隧道爆破提供了重要的环境保障。为探究长距离隧道在周期性爆炸荷载下的围岩损伤特征与破裂机理,以下穿高速引水隧洞原位围岩及岩样为研究对象,借助SHPB(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开展冲击劈裂试验,揭示了岩体力学行为和能量演化特征,并引入矿井巷道4D超高清成像技术,进一步分析了周期性爆炸荷载下隧道围岩的原位裂隙扩展机理。结果表明:①冲击劈裂下花岗岩和凝灰岩的劈裂应力-压缩应变曲线不同于通常冲击压缩“应力屈服”特征,而是具有“应力残余”特征,峰值应力和动力增长因子均呈正线性增长趋势;应变-时间曲线未出现通常冲击压缩“后期减小”变形特征,而是作为弹脆性材料表现出“后期稳定”变形特征。②岩体冲击能量-时间曲线历经“初始缓慢增长-快速线性增长-后期稳定”演化阶段,且同一冲击能级下岩体能量转化比率满足:反射能比率>耗散能比率>透射能比率;岩体损伤破坏整体表现出“中部劈裂+加载端部破碎→中部劈裂+加载端部破碎+半圆断裂→整体破碎”状态特征。③提出以“少域多测”与“多域少测”结合的窥孔成像试验,原位围岩孔壁裂隙扩展特征主要表现为“微裂纹发育→裂隙扩展→扩展放缓→停止延伸”演变阶段,未显现对围岩影响较大的破碎片脱落现象和继续向内延伸迹象。④综合山下顶管隧洞D1观测孔、山茶检修隧洞D2观测孔结果验证了良好的控界爆破效果,对现场爆破施工起到了显著的实际指导作用,同时取自隧道原位的岩样冲击劈裂结果为爆前钻孔与爆破方案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隧道 花岗岩/凝灰岩 爆破裂隙 冲击劈裂 4D超高清成像技术 岩石损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