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调频连续波的长距离电缆高阻故障定位精度提升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淑蓉 王彬江 +3 位作者 朱晓光 赵学风 邓军波 张冠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52-4162,共11页
传统频域反射法对于长距离电缆高阻故障检测而言,存在检测效率低、遮蔽区域大、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调频连续波的定位方法以提升高阻故障定位精度。首先,建立了故障电缆分布参数等效模型,阐述了基于调频连续波积分... 传统频域反射法对于长距离电缆高阻故障检测而言,存在检测效率低、遮蔽区域大、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调频连续波的定位方法以提升高阻故障定位精度。首先,建立了故障电缆分布参数等效模型,阐述了基于调频连续波积分的故障定位方法。通过向电缆首端注入调频连续波,得到携带高阻故障位置和特征信息的差拍信号,利用广义正交积分算法构建故障诊断函数,进而实现高阻故障定位。其次,仿真分析了长距离电缆在不同位置发生不同严重程度的单点及多点高阻故障的定位结果。最后,在实验室同轴电缆和现场330 kV电缆上进行定位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调频连续波积分的定位方法能够有效定位长距离电缆高阻故障,最大可识别过渡电阻为3 kΩ,定位相对误差<1%;相比于反射系数谱法,该文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更强的抗噪性能和更长的检测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频连续波 长距离电缆 高阻故障 故障定位 精度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110kV长距离电缆耐压试验 被引量:9
2
作者 陶劲松 席成员 +1 位作者 贺景亮 孙丙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8-49,共2页
针对湖南送变电公司现有交流耐压试验设备的特殊性 ,采用并联补偿串联谐振方法进行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 ,实践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对该法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湖南 110kV长距离电缆 耐压试验 电力电缆 并联补偿电联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电缆输电线路的架设和运行
3
作者 石梅 《农村电气化》 2009年第7期18-19,共2页
由于35kV输电线路处于高寒和生态保护区的特殊性,架设线路时采用了35kV电缆线路及架空线路混合架设和运行的单回路供电。为设计施工中带来一定难度,但为日后维护运行带来方便。
关键词 长距离电缆输电线路 高寒地区电缆终端的选择及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公路隧道电缆区热迁移效应与温度分布特性研究
4
作者 何侃 徐林 +1 位作者 刘鹤群 苏醒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6-1525,共10页
为研究长距离公路隧道电力电缆区在夏季机械通风条件下仍然存在的高温环境问题,以上海市G40长距离跨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模拟方法,探究电缆发热量、室外环境温度和通风量对电力电缆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提出适用于该隧道结构... 为研究长距离公路隧道电力电缆区在夏季机械通风条件下仍然存在的高温环境问题,以上海市G40长距离跨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模拟方法,探究电缆发热量、室外环境温度和通风量对电力电缆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提出适用于该隧道结构的温度预测关联式,用于解决工程实践中面临的“高温区域覆盖范围如何界定”以及“下游温度超标临界条件如何判定”等关键问题。结果表明:1)在夏季机械排风工况下,电力电缆区的空气温度沿着隧道纵向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表明气流驱动的热迁移现象显著;2)电缆发热量对隧道进排风温差呈现非线性增长特征,当电缆长期高负载运行时,电缆区排风温度将超过标准规定的安全阈值(≤40℃);3)降低隧道入口温度虽可减少排风温度,但会导致进排风温差扩大超出规范限值(≤10℃);4)通风量每增大87.81 m 3/s(即换气次数增大2次/h)可使排风温度降低约3.57℃,但过高的通风量会导致风机功耗激增,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通风策略以平衡降温效果与风机能耗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电缆隧道 CFD模拟 机械通风 气流驱动热迁移效应 温度分布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长距离输电缆特性的逆变器并网系统谐波不稳定分析及抑制 被引量:4
5
作者 解润生 张国荣 解宝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9,共12页
长距离输电缆(LTC)与并网逆变器交互作用易引发系统谐波不稳定的风险,且忽略线路频变特性可能会导致稳定性误判。文中计及输电线路的分布参数特性和频变特性,研究如何评估这类逆变器并网系统的稳定性。首先,基于矢量匹配法对含LTC的交... 长距离输电缆(LTC)与并网逆变器交互作用易引发系统谐波不稳定的风险,且忽略线路频变特性可能会导致稳定性误判。文中计及输电线路的分布参数特性和频变特性,研究如何评估这类逆变器并网系统的稳定性。首先,基于矢量匹配法对含LTC的交流系统进行等值,同时考虑逆变器的内外环控制、锁相环、控制延时等环节,建立dq旋转坐标系下逆变器并网系统高频状态空间模型;其次,采用参与因子分析方法辨识出导致谐波不稳定的关键影响环节,并基于根轨迹方法分析了LTC频变特性、延迟时间、控制器参数、电缆长度和电网阻抗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再次,提出了基于参数灵敏度分析和矩阵相似变换的系统稳定性改善方法,并对改进后系统的谐波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基于RT-LAB构建硬件在环实验平台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并网系统 长距离电缆 谐波不稳定 状态空间模型 根轨迹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三相电力电缆绝缘在线监测方法 被引量:36
6
作者 魏新劳 朱博 +2 位作者 庞兵 王颂 李锐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79-2086,共8页
长距离电缆存在金属护层交叉互联和负载电流造成电压降的问题,因而与短距离电缆绝缘的在线监测存在很多不同。提出了一种新的在线监测方法,即双端同步测量损耗因数(tanδ)法,对该方法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计算tanδ值的理论依据;对... 长距离电缆存在金属护层交叉互联和负载电流造成电压降的问题,因而与短距离电缆绝缘的在线监测存在很多不同。提出了一种新的在线监测方法,即双端同步测量损耗因数(tanδ)法,对该方法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计算tanδ值的理论依据;对存在同步误差、电压误差时该方法可行性进行了论证,运用Matlab软件对三相电缆等效电路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选取两端电压的相量和的一半作为参考电压,电缆绝缘tanδ值不会随负载电流变化而变化;对于电缆绝缘的不同故障,可以通过tanδ值的变化来判断三相电缆的绝缘状况,因此可知利用双端同步测量tanδ法来测量长距离电缆绝缘状况是正确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在线监测 长距离电缆 交叉互联 介质损耗因数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直流电缆对柔性直流系统故障影响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姜崇学 李钢 +3 位作者 张宝顺 杨志强 邹凯凯 高姗姗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118,共7页
远距离海上风电越来越多地选择柔性直流经海缆送出的方式。采用电缆的柔性直流(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输电系统,其故障特性比传统架空线直流输电系统更加复杂。文中基于对称单极拓扑的... 远距离海上风电越来越多地选择柔性直流经海缆送出的方式。采用电缆的柔性直流(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输电系统,其故障特性比传统架空线直流输电系统更加复杂。文中基于对称单极拓扑的双端VSC-HVDC海上风电送出工程,简化了电缆和VSC-HVDC输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换流变阀侧交流系统单相接地和直流电缆线路单极接地等典型故障下的故障特性,运用叠加原理对故障机理进行解释;根据不同故障类型的故障源等效出不同的故障回路,得到了长距离电缆显著的电容效应对VSC-HVDC系统故障特征的复杂影响;利用实时数字仿真平台,搭建远海风电送出系统硬件在环仿真模型,验证了故障机理解析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长距离电缆 柔性直流(VSC-HVDC)输电 对称单极拓扑 故障特性 实时数字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高压电缆线路互感参数测量 被引量:8
8
作者 胡志坚 陈允平 +1 位作者 张承学 张翅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18,23,共3页
介绍了高压电缆线路互感参数测量的干扰法及增量法。利用外加零序电源 ,首次采用增量方法实现了对湖北电网 2 2 0 k V李展线高压电缆线路互感参数的测量及测量方案的选取 ,给出了具体的测量接线图和实测结果及公式计算和常规方法测量结... 介绍了高压电缆线路互感参数测量的干扰法及增量法。利用外加零序电源 ,首次采用增量方法实现了对湖北电网 2 2 0 k V李展线高压电缆线路互感参数的测量及测量方案的选取 ,给出了具体的测量接线图和实测结果及公式计算和常规方法测量结果。实测结果表明干扰法及增量法测量简单、精度高 ,测量结果完全满足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高压电缆线路 互感参数 测量 干扰法 增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长距离分段电缆随公共交通隧道敷设电磁影响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高飞 黄磊 +2 位作者 张蕾 张瑞永 吴述关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6-161,共6页
利用公共交通隧道敷设高压电缆,逐渐成为大型隧道和综合管廊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在过江和过海隧道内采用常规段长的线缆,造成接头数和接地点较多,接地系统较为复杂。利用长距离、大截面电缆进行敷设可以减少水面下的接地点和接头数量... 利用公共交通隧道敷设高压电缆,逐渐成为大型隧道和综合管廊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在过江和过海隧道内采用常规段长的线缆,造成接头数和接地点较多,接地系统较为复杂。利用长距离、大截面电缆进行敷设可以减少水面下的接地点和接头数量,降低造价成本,提高系统稳定性。文中以南京长江隧道为载体,研究了公共交通隧道敷设长距离分段高压电缆时,隧道内其他管线和高压电缆间的相互影响,为公共交通隧道敷设高压电缆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分段电缆 公共交通隧道 纵向感应电压 护套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电力电缆多谐振系统耐压试验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曹京荥 陈杰 +3 位作者 周志成 胡利斌 李陈莹 谭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92-1698,共7页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供电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长距离、大截面高压电力电缆线路被投入使用,传统现场使用的单台耐压试验设备已无法满足电力电缆线路竣工验收及交接试验的容量要求。为此,在总结交联聚乙烯(XLPE)电力电缆...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供电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长距离、大截面高压电力电缆线路被投入使用,传统现场使用的单台耐压试验设备已无法满足电力电缆线路竣工验收及交接试验的容量要求。为此,在总结交联聚乙烯(XLPE)电力电缆竣工验收耐压试验方法和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多谐振系统串并联接线方式的优化方法,并以某谐振系统进行的国内3条电力电缆线路耐压试验为案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3个案例的耐压试验而言,其最优的接线方式分别是采用2台设备并联、单台设备、4台设备混联;采用最优接线方式时的谐振频率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分别为1.13、0.79、0.65 Hz;并且单台设备电流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分别为0.53、2.20、1.20 A。综上所述,多谐振系统接线方式优化方法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同时,可实现长距离电力电缆变频耐压试验方案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电力电缆 耐压试验 多谐振系统 接线方式 品质因数 试验电容 单台试验设备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330kV电缆依频模型局放传输特性分析及信号定位试验验证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智刚 高健 +1 位作者 闫峰 赵力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26,共10页
按照超高压电缆实际线路参数建立电缆依频仿真模型。通过与其他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放电信号在电缆线路中的传输特性。在耐压试验中同步使用分布式局放监测设备进行放电信号采集,将所采集放电脉冲的时域、频域特征空间变化趋势同仿真数据... 按照超高压电缆实际线路参数建立电缆依频仿真模型。通过与其他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放电信号在电缆线路中的传输特性。在耐压试验中同步使用分布式局放监测设备进行放电信号采集,将所采集放电脉冲的时域、频域特征空间变化趋势同仿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现场诊断结果确定放电信号来源和类型,准确评价330 k V交联聚乙烯电缆线路的绝缘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所提电缆模型能更准确分析高频信号的传输特性,配合实装的分布式放电信号检测设备,可以辅助定位放电信号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30kV 长距离超高压电缆 局放试验 传输特性 信号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并网系统的长距离传输电缆建模研究
12
作者 赵世坡 王海宝 +4 位作者 赵世超 张婧 李波涛 崔朋玉 孙孝峰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4-159,168,共7页
在包含长距离传输电缆的分布式发电单元并网系统中,由于传输电缆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如Bode图、Nyquist图等适用于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不能直接应用在此类系统的分析中。为了方便对此类系统的分析,需要对传输电缆模型进行线性化。本文... 在包含长距离传输电缆的分布式发电单元并网系统中,由于传输电缆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如Bode图、Nyquist图等适用于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不能直接应用在此类系统的分析中。为了方便对此类系统的分析,需要对传输电缆模型进行线性化。本文在分析了传输电缆实际阻抗模型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Taylor近似对传输电缆阻抗模型进行线性化的方法。通过对不同长度的传输电缆进行拟合阶数分析得出短传输线使用低阶拟合模型,长传输线使用高阶拟合模型的结论。实验和仿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系统 长距离传输电缆 Taylor近似 阶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海底电缆电流差动保护新方案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玥 范春菊 王国钰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4-592,共9页
海底电缆作为确保海上风电场并网的重要纽带,其分布电容远高于架空线路,产生的电容电流不可忽略。目前的电流差动保护判据由于没有考虑分布电容且受到负荷电流的影响,抗过渡电阻能力较差,在超长海底电缆输电线路上的适用性不高。针对现... 海底电缆作为确保海上风电场并网的重要纽带,其分布电容远高于架空线路,产生的电容电流不可忽略。目前的电流差动保护判据由于没有考虑分布电容且受到负荷电流的影响,抗过渡电阻能力较差,在超长海底电缆输电线路上的适用性不高。针对现有保护判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电流差动保护判据,该改进判据对线路中较大分布电容电流进行了补偿,解决了正常运行以及区外短路时保护误动的问题,并减小了负荷电流对差动保护动作特性的影响,从而提升了抗过渡电阻能力。在PSCAD/EMTDC平台搭建220 kV长距离电缆线路模型,对所提的改进保护方案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超长海底电缆电流差动保护新方案在确保区外故障可靠不动作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区内故障的抗过渡电阻能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高压电缆长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电力电缆 电流差动保护 分布电容 过渡电阻 电容电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性电流和护层电流的交叉互联电缆绝缘监测及诊断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博 于晓洋 +1 位作者 田立刚 魏新劳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88,共10页
长距离高压电缆采用三相金属护层交叉互联的接地方式减小金属护层中的感应电压,这种交叉互联方式给电缆绝缘在线监测及诊断带来了困惑。因此,提出一种基于阻性电流和护层电流分析的电缆绝缘在线监测及诊断方法,给出泄漏电流与护层电流... 长距离高压电缆采用三相金属护层交叉互联的接地方式减小金属护层中的感应电压,这种交叉互联方式给电缆绝缘在线监测及诊断带来了困惑。因此,提出一种基于阻性电流和护层电流分析的电缆绝缘在线监测及诊断方法,给出泄漏电流与护层电流分离的公式推导,并得到从泄漏电流中分离出阻性电流的计算公式。运用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三相电缆的等效模型,对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同时搭建三相电缆实验模型,分别对交叉互联电缆绝缘劣化、护层回路开路、中间接头护层击穿这3类典型故障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现了对交叉互联后每一段电缆绝缘状况的在线监测及诊断;配合安装在同轴电缆上的电流传感器的测量电流,能够实现对金属护层开路、中间接头击穿故障的诊断;实现了对不同类型电缆故障的诊断及故障位置的确定,同时也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电力电缆 交叉互联 泄漏电流 阻性电流 护层电流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电缆局部放电甚高频传感检测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居来提·阿不力孜 刘琪 +3 位作者 余亮亮 塔伊尔江·巴合依 胡斐 陈林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7-31,共5页
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的局部放电(PD)是导致电力电缆绝缘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局部放电检测是分析绝缘劣化程度的有效方法。传统的高频脉冲传感器检测时,检测频带较窄,检测带宽一般为1~30MHz,当电缆发生局部放电时,放电脉冲信号幅度随着... 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的局部放电(PD)是导致电力电缆绝缘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局部放电检测是分析绝缘劣化程度的有效方法。传统的高频脉冲传感器检测时,检测频带较窄,检测带宽一般为1~30MHz,当电缆发生局部放电时,放电脉冲信号幅度随着电缆长度增加而衰减。根据以上特点,设计了适合长距离电缆检测的电容型局部放电传感器,电容耦合法利用电缆本体结构,通过安装金属箔电极与电缆结构形成等效电容,从而对电缆绝缘故障时产生的局部放电脉冲信号进行耦合,并设计了频带3~80 MHz宽频带传感器,通过3 m及200 m电缆分别进行了验证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局部放电传感器 高频脉冲法 高压电缆 长距离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