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土丘陵区长芒草群落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
33
1
作者
王国梁
刘国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7-231,共5页
以黄土丘陵区长芒草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圆盘入渗仪对不同盖度长芒草群落下的土壤入渗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0-80 cm土壤剖面上,不同盖度的长芒草群落下土壤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都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在同一深度...
以黄土丘陵区长芒草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圆盘入渗仪对不同盖度长芒草群落下的土壤入渗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0-80 cm土壤剖面上,不同盖度的长芒草群落下土壤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都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在同一深度的土壤剖面上,群落盖度越大土壤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也分别越高。影响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孔隙度、初始含水量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影响土壤稳定入渗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孔隙度、根长密度和水稳性团体含量,但水稳性团聚体对表层土壤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的影响不显著。长芒草群落不仅通过根系对土壤的物理机械作用以及根系周转过程中形成的生物性大孔提高了土壤入渗速率,还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了土壤入渗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草群落
入渗速率
入渗过程
植物根系
土壤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丘陵区两类天然草地群落地上部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关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张娜
梁一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94-501,共8页
对陕北安塞两类典型的天然草地群落:铁杆蒿( Artem isia gm elinii)群落和长芒草( Stipa bungeana)群落进行了整个生长季的调查和测定。从其土壤水分状况、季相和植物组成状况、结构、地上部数量特...
对陕北安塞两类典型的天然草地群落:铁杆蒿( Artem isia gm elinii)群落和长芒草( Stipa bungeana)群落进行了整个生长季的调查和测定。从其土壤水分状况、季相和植物组成状况、结构、地上部数量特征(包括生物量、高度、盖度)、地上部生长与水分的关系几个方面作了系统的比较分析,以反映黄土丘陵区森林草原带不同立地条件下天然草地群落地上部的生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铁杆蒿
群落
长芒草群落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丘陵区草地表层土壤固碳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琼芳
陈云明
+2 位作者
曹扬
崔静
张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4,共7页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土丘陵区长芒草(Stipa bungeana)、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草地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SOC)及其与地形、土壤、植被等因子的相关性,以期揭示自然恢复过程土壤固碳特征及显著影响...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土丘陵区长芒草(Stipa bungeana)、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草地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SOC)及其与地形、土壤、植被等因子的相关性,以期揭示自然恢复过程土壤固碳特征及显著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限长芒草群落土壤表层SOC平均含量14~18a显著增加,年均增加量为0.295g/kg;18~26a增加平缓,年均增加量为0.186g/kg;26~45a略微下降,33,45aSOC平均含量分别低于26a(8.92%,3.18%),差异均不显著。白羊草群落则表现25~40a平缓增加,年均增加量为0.054g/kg,40~45a以上显著增加,40aSOC平均含量低于45a以上29.38%,差异显著(p<0.05)。不同土层剖面,SOC含量均表现为土层0—10>土层10—20cm。土壤总SOC密度变化趋势与SOC平均含量一致。相关分析表明,长芒草、白羊草群落SOC平均含量随着恢复年限、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全氮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海拔、容重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长芒草、白羊草群落土壤表层SOC存在明显固存效应,海拔、恢复年限、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全氮、容重为显著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长芒草群落
白羊草
群落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丘陵区长芒草群落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
33
1
作者
王国梁
刘国彬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7-231,共5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资助项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09B03)
文摘
以黄土丘陵区长芒草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圆盘入渗仪对不同盖度长芒草群落下的土壤入渗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0-80 cm土壤剖面上,不同盖度的长芒草群落下土壤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都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在同一深度的土壤剖面上,群落盖度越大土壤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也分别越高。影响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孔隙度、初始含水量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影响土壤稳定入渗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孔隙度、根长密度和水稳性团体含量,但水稳性团聚体对表层土壤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的影响不显著。长芒草群落不仅通过根系对土壤的物理机械作用以及根系周转过程中形成的生物性大孔提高了土壤入渗速率,还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了土壤入渗速率。
关键词
长芒草群落
入渗速率
入渗过程
植物根系
土壤剖面
Keywords
Stipa bungeana community
infiltration rate
infiltration processes
plant roots
soil profile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丘陵区两类天然草地群落地上部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关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张娜
梁一民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94-501,共8页
基金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安塞试区专题
文摘
对陕北安塞两类典型的天然草地群落:铁杆蒿( Artem isia gm elinii)群落和长芒草( Stipa bungeana)群落进行了整个生长季的调查和测定。从其土壤水分状况、季相和植物组成状况、结构、地上部数量特征(包括生物量、高度、盖度)、地上部生长与水分的关系几个方面作了系统的比较分析,以反映黄土丘陵区森林草原带不同立地条件下天然草地群落地上部的生长状况。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铁杆蒿
群落
长芒草群落
土壤水分
Keywords
Loess hilly region
Artemisia gmelinii community
Stipa bungeana community
above ground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s
soil moisture
分类号
Q948.15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丘陵区草地表层土壤固碳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琼芳
陈云明
曹扬
崔静
张婷
机构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水务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4,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暖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域森林固碳现状、速率和潜力研究”(XDA05050203)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群落水分平衡与调控机理”(kzcx2-yw-BR-02)
文摘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土丘陵区长芒草(Stipa bungeana)、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草地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SOC)及其与地形、土壤、植被等因子的相关性,以期揭示自然恢复过程土壤固碳特征及显著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限长芒草群落土壤表层SOC平均含量14~18a显著增加,年均增加量为0.295g/kg;18~26a增加平缓,年均增加量为0.186g/kg;26~45a略微下降,33,45aSOC平均含量分别低于26a(8.92%,3.18%),差异均不显著。白羊草群落则表现25~40a平缓增加,年均增加量为0.054g/kg,40~45a以上显著增加,40aSOC平均含量低于45a以上29.38%,差异显著(p<0.05)。不同土层剖面,SOC含量均表现为土层0—10>土层10—20cm。土壤总SOC密度变化趋势与SOC平均含量一致。相关分析表明,长芒草、白羊草群落SOC平均含量随着恢复年限、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全氮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海拔、容重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长芒草、白羊草群落土壤表层SOC存在明显固存效应,海拔、恢复年限、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全氮、容重为显著影响因子。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长芒草群落
白羊草
群落
土壤有机碳含量
Keywords
loess hilly region
Stipa bungeana
Bothriochloa ischaemum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分类号
S153.62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土丘陵区长芒草群落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王国梁
刘国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土丘陵区两类天然草地群落地上部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关系的比较研究
张娜
梁一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土丘陵区草地表层土壤固碳特征及影响因素
王琼芳
陈云明
曹扬
崔静
张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