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历史重构与作家的现代文化立场─—评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 |
吴秀明
陈林侠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1
|
|
2
|
大众文化语境与新世纪长篇历史小说创作 |
满建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3
|
史识扭曲·史实硬伤·史诗缺失——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 |
吴功正
|
《扬子江(评论)》
|
2011 |
2
|
|
4
|
价值失范·满纸荒唐·遍体硬伤——当前长篇历史小说的现状分析之二 |
吴功正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09 |
1
|
|
5
|
循环历史与宿命人生——读郭文斌、韩银梅的长篇历史小说《西夏》 |
季红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6
|
文化空间的拓展与历史文本的重读——评吴秀明的《中国当代长篇历史小说的文化阐释》 |
王姝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7
|
重返戊戌风云中的历史现场——评穆陶长篇历史小说《戊戌变法》 |
吴秀明
俞清瑶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8
|
论新世纪长篇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 |
满建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9
|
长篇历史小说传统形式的突破——论李劼人历史小说的独创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杨继兴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 |
7
|
|
10
|
形丰神活 干振枝披──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 |
龙长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4
|
|
11
|
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成功之作——读《白门柳》 |
辛筠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3
|
|
12
|
李劼人的创作在我国长篇历史小说中的地位 |
谢武军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3 |
2
|
|
13
|
士的挽歌——刘斯奋的长篇历史小说试评 |
张柠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14
|
历史文学的基本情节不应虚构——评长篇历史小说《皖南事变》 |
黄开沅
周祖羲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15
|
历史与诗的结合——简评长篇历史小说《金瓯缺》 |
徐缉熙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1
|
|
16
|
论显克微支长篇历史小说《火与剑》 |
高建平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2 |
1
|
|
17
|
《中国当代长篇历史小说创作论》 |
范奇志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8
|
封建末世的文学投影──谈瀛泳长篇历史小说《西风瘦马》 |
周兴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9
|
评长篇历史小说《五国城》中秦桧的艺术形象 |
张廷纯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20
|
历史中的人——评长篇历史小说《逐鹿金陵》 |
梦舟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