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长穗颈高秆隐性基因eui2的分子标记和定位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蜀岚 马洪丽 +3 位作者 张书标 朱宏波 王斌 杨仁崔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0-483,共4页
以协青早eB-2和矮脚南特杂交的F3为分析群体,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BSA分析方法筛选出4个多态性片段E1、E2、E3和E4与eui2连锁,其中E1被定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中部RFLP标记G291和G2155之间,与G291相距4.7cM,与G2155相距13.1cM.用SSR标记RM... 以协青早eB-2和矮脚南特杂交的F3为分析群体,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BSA分析方法筛选出4个多态性片段E1、E2、E3和E4与eui2连锁,其中E1被定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中部RFLP标记G291和G2155之间,与G291相距4.7cM,与G2155相距13.1cM.用SSR标记RM304、RM258、RM269、RM271和E1构建的eui2基因的局部分子标记连锁图表明,eui2基因位于分子标记E1和RM304之间,二者距eui2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6和1.4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基因eui2 分子标记 水稻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高秆水稻02428h的eui基因在育种上的利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才林 赵凌 +1 位作者 朱镇 张亚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0-614,共5页
为研究隐性高秆水稻“02428h”的长穗颈基因eui在减轻不育系包颈度中的利用价值,以02428h为父本,培矮64S为母本和轮回亲本,经过连续3次回交将02428h的eui基因导入培矮64S,转育成了具有长穗颈基因的“P8hS”。与培矮64S相比,P8hS的株高增... 为研究隐性高秆水稻“02428h”的长穗颈基因eui在减轻不育系包颈度中的利用价值,以02428h为父本,培矮64S为母本和轮回亲本,经过连续3次回交将02428h的eui基因导入培矮64S,转育成了具有长穗颈基因的“P8hS”。与培矮64S相比,P8hS的株高增加35.6 cm,主要是穗颈节和倒2节间长度增加所致。eui基因的导入不仅可使培矮64S的穗包颈得到彻底改善,而且对培矮64S及其杂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隐性突变体 基因 遗传 回交转 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秆隐性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瑞祥 李土明 +3 位作者 张红林 刘海平 钟晓英 曾祥梅 《江西农业学报》 2000年第3期17-21,共5页
:引进长穗颈协青早A不育系 (以下简称“长协A”)与恢复系“44 80”进行春季制种试验 ,获得了成功。同时进行了“九二 0”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在不喷施“九二 0”的条件下 ,“长协A/ 44 80”的制种产量比“协青早A/ 44 8... :引进长穗颈协青早A不育系 (以下简称“长协A”)与恢复系“44 80”进行春季制种试验 ,获得了成功。同时进行了“九二 0”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在不喷施“九二 0”的条件下 ,“长协A/ 44 80”的制种产量比“协青早A/ 44 80”增加 483.35kg/hm2 ,增幅达 5 2 .73%。在喷施 30g/hm2 “九二 0”的条件下 ,“长协A/ 44 80”的制种产量可达31 0 5 .90kg/hm2 ,比“协青早A/ 44 80”增产 81 .5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颈高秆隐性不育系 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eui基因对杂交稻农艺、产量性状及籽粒灌浆的影响
4
作者 章清杞 杨仁崔 +2 位作者 张书标 黄荣华 梁康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4-418,共5页
以6个长穗颈不育系及3个相应原不育系与3个高秆隐性恢复系及其相应的原恢复系为材料,组配成一套9组共36个组合的F1材料.每组的4个杂交稻F1遗传背景一致,但eui基因型不一致,分别带有eui1、eui2基因,同时带有eui1、eui2基因以及不含eui基... 以6个长穗颈不育系及3个相应原不育系与3个高秆隐性恢复系及其相应的原恢复系为材料,组配成一套9组共36个组合的F1材料.每组的4个杂交稻F1遗传背景一致,但eui基因型不一致,分别带有eui1、eui2基因,同时带有eui1、eui2基因以及不含eui基因.比较了这4种不同eui基因型的杂交稻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籽粒灌浆的差异.结果表明:e 杂交稻同原杂交稻在株叶形态和主要农艺性状上十分相似,但e 杂交稻比原杂交稻在株高、穗长、穗颈长、剑叶长、倒二叶长、倒一节间长6个性状上均有较明显的增加,eui基因对杂交稻其它农艺性状影响较小.e 杂交稻在产量构成和穗部性状上与原杂交稻相当.不同eui基因的效应以eui1基因较大,eui2基因较小;同时含有eui1、eui2基因的组合表现与仅含eui1基因的组合相似.4种不同eui基因型杂交稻的籽粒灌浆过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I基因 E-杂交稻 籽粒灌浆 产量性状 农艺性状 不育 影响 形态和 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