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卷积神经网络与长短期记忆深度网络的桥梁损伤识别 被引量:14
1
作者 单德山 石磊 谭康熹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46,共6页
为准确评估桥梁结构状态,提升损伤识别效率,提出基于联合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期记忆(LSTM)深度网络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并用振动台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合CNN空间特征和LSTM时间特征提取能力,构建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架构;提取5类时频... 为准确评估桥梁结构状态,提升损伤识别效率,提出基于联合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期记忆(LSTM)深度网络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并用振动台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合CNN空间特征和LSTM时间特征提取能力,构建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架构;提取5类时频域损伤特征,经对比分析后,采用结合平均频率和平均能量的组合特征进行损伤识别;基于振动台试验数据及其有限元模型数据识别了斜拉桥模型的损伤,并将识别结果分别与CNN、LSTM的识别结果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联合CNN与LSTM深度网络建立的损伤识别方法可有效识别出桥梁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且偏差小,识别结果优于CNN、LSTM;未布置传感器的位置损伤识别精度较低;轻微损伤识别准确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深度网络 损伤识别 损伤程度 空间特征 时间特征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深度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心冲击伪迹抑制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韩亮 黄谦 +2 位作者 蒲秀娟 刘聪聪 柴俊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8-206,共9页
心冲击(BCG)伪迹抑制是同步脑电-功能磁共振成像(EEG-fMRI)时脑电伪迹抑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为此,提出一种使用深度长短期记忆(Deep-LSTM)网络的BCG伪迹抑制方法。首先使用Deep-LSTM网络拟合BCG伪迹与心电(ECG)信号之间的非线性变... 心冲击(BCG)伪迹抑制是同步脑电-功能磁共振成像(EEG-fMRI)时脑电伪迹抑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为此,提出一种使用深度长短期记忆(Deep-LSTM)网络的BCG伪迹抑制方法。首先使用Deep-LSTM网络拟合BCG伪迹与心电(ECG)信号之间的非线性变换,然后将ECG信号经由所拟合的非线性变换得到同步EEG-fMRI时EEG电极采集得到的混合信号中的BCG伪迹的最优估计,再从混合信号中减去BCG伪迹的最优估计,得到较高质量的EEG信号。采用实际数据进行BCG伪迹抑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BCG伪迹抑制方法能有效抑制BCG伪迹,且在主观视觉评价、峰峰值比值和改进的归一化功率谱比值上均优于传统的BCG伪迹抑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冲击伪迹 非线性变换 深度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地铁进站客流预测 被引量:17
3
作者 崔洪涛 陈晓旭 +2 位作者 杨超 项煜 段红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1-45,共5页
提出利用多源数据(地铁刷卡数据、气候数据和节假日数据)进行数据特征构造,并采用深度长短期记忆网络(DLSTM)方法预测地铁进站客流量。以深圳北站地铁站为研究对象,选取该站3个月的地铁IC卡数据记录,前两个月的数据为训练集,后一个月的... 提出利用多源数据(地铁刷卡数据、气候数据和节假日数据)进行数据特征构造,并采用深度长短期记忆网络(DLSTM)方法预测地铁进站客流量。以深圳北站地铁站为研究对象,选取该站3个月的地铁IC卡数据记录,前两个月的数据为训练集,后一个月的数据为测试集。介绍了数据预处理方法和DLSTM模型构建原理。试验结果表明:DLSTM模型的预测准确度随着DLSTM模型的深度增加而增高;与其它模型相比,D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进站客流 客流预测 深度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激华 仇钧 +1 位作者 方云辉 周苏洋 《广东电力》 2020年第8期62-68,共7页
传统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难以处理大数据量,并且具有强随机性,预测精度难以满足智能电网发展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长短期记忆(deep long short-term memory,DLSTM)神经网络的数据驱动型短期负荷预测方法。使用该方法对某地... 传统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难以处理大数据量,并且具有强随机性,预测精度难以满足智能电网发展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长短期记忆(deep long short-term memory,DLSTM)神经网络的数据驱动型短期负荷预测方法。使用该方法对某地区电力负荷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传统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充分考虑了电力负荷的时序性和非线性,能深入挖掘电力用户侧数据特征,对电力负荷的短期预测性能优于传统方法,满足智能电网对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高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数据预测 数据驱动 深度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短期记忆的电-气耦合综合能源系统贝叶斯状态估计 被引量:17
5
作者 兰浦哲 韩冬 +2 位作者 徐潇源 严正 刘旭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8-28,共11页
伴随着中国国家能源革命战略与电力体制改革的发展,综合能源系统作为综合各能源属性的新型能源发展形态逐步兴起,最大限度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然而,综合能源系统存在量测数据冗余度低、量测设备的量测误差较大以及电网与气网量测设备... 伴随着中国国家能源革命战略与电力体制改革的发展,综合能源系统作为综合各能源属性的新型能源发展形态逐步兴起,最大限度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然而,综合能源系统存在量测数据冗余度低、量测设备的量测误差较大以及电网与气网量测设备的数据采集单位时间标尺不统一的问题,对电-气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状态估计问题提出严峻挑战。考虑到数据驱动方法具有高度的可移植性与对不同信息提炼归纳的能力,建立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的电-气耦合综合能源系统贝叶斯状态估计模型。采用贝叶斯学习获取量测量的概率统计特征,利用蒙特卡洛采样生成完备量测数据,通过电-气耦合综合能源系统潮流检验所生成数据的合理性,从而得到长短期记忆深度学习网络的训练样本集合。采用均方根误差的评判标准对长短期记忆深度学习网络进行训练,有效提升了电-气耦合综合能源系统状态估计的精度。与经典模型驱动的状态估计方法比较,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数据驱动状态估计方法的有效性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学习 长短期记忆深度学习网络 综合能源系统 状态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微电网优化调度辅助决策方法 被引量:28
6
作者 陈卫东 吴宁 +3 位作者 黄彦璐 马溪原 郭晓斌 林冬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以及电力电子设备的高比例接入,微电网控制决策优化以及调度方式将面临极大的问题和挑战,南方电网公司正在向“能源价值链整合商”转型,将有可能运维数以万计的微电网,传统的模型驱动、预案式控制、人工值守的调度模式将... 随着可再生能源以及电力电子设备的高比例接入,微电网控制决策优化以及调度方式将面临极大的问题和挑战,南方电网公司正在向“能源价值链整合商”转型,将有可能运维数以万计的微电网,传统的模型驱动、预案式控制、人工值守的调度模式将难以满足需求。面向人工智能在微电网自动运行调控领域的需求,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微电网优化调度辅助决策方法。首先介绍了微电网优化运行的典型数学规划模型,分析了模型驱动的建模求解方法的难点和局限性,接着提出了基于深度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微电网日前优化调度深度学习模型和方法,给出了模型输出结果的修正与处理原则,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优化调度 深度学习 深度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尔特方格与LSTM的注意力分级建模
7
作者 王湃 吴凡 +1 位作者 汪梅 秦学斌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33-140,共8页
在基于脑电信号的注意力分级研究中,存在两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第一不同注意类型的脑电数据采集及标注困难;第二脑电特征提取算法忽视原始脑电信号时序特征。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基于视觉搜索和反应时技术的舒尔特方格范式,实现对不... 在基于脑电信号的注意力分级研究中,存在两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第一不同注意类型的脑电数据采集及标注困难;第二脑电特征提取算法忽视原始脑电信号时序特征。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基于视觉搜索和反应时技术的舒尔特方格范式,实现对不同注意类型脑电数据的采集以及自动标注;设计长短期记忆深度学习网络(LSTM)实现对注意力分级,保存原始脑电信号的时序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注意力分级模型可以很好区分高中低三种注意力水平;对比现有的五种基于EEG信号的注意力分级算法,小波变换(DWT)、近似熵、共空间模式(CSP)、基于相干系数的脑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CNN),在相同的EEG数据集上,该注意力分级模型识别准确率最高,高出DWT算法21.49个百分点;高出近似熵算法25.82个百分点;高出CSP算法20.53个百分点;高出基于相干系数的脑网络算法13.32个百分点;高出CNN9.0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分级模型 原始脑电信号 长短期记忆深度学习网络(LSTM) 注意力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