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长白山东北坡长白落叶松—白桦次生林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孙越
夏富才
何怀江
刘宝东
王戈戎
李良
-
机构
北华大学林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38,共11页
-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01B03)
林业公益性科研行业专项(200904022)
-
文摘
长白落叶松-白桦林是由云冷杉林遭到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林,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于2015年8月在长白山东北坡按照CTFS标准建立了面积为1 hm^2(100 m×100 m)的长期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所有DBH≥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挂牌、定位、调查,并应用双相关函数g(r)分析了样地内长白落叶松和白桦2个优势树种不同等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样地共调查到活立木个体1 499株,隶属于9科16属22种,大都属于北温带植物区系类型;样地优势种明显,长白落叶松和白桦是样地的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36.08%和24.75%。样地内物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Pielou指数Jsw分别为2.87、1.71、0.62和0.56。样地内林下更新良好,所有个体的径级结构呈倒"J"型,8个主要树种的径级结构存在差异,长白落叶松呈倒"J"型,白桦和山杨呈近似正态分布,其余5种(包括花楸、毛山楂、红松、稠李和臭松)呈"L"型。样地内所有物种个体的空间格局呈聚集分布,8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聚集。g(r)函数分析表明,2个优势种空间分布随径级和尺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格局类型,长白落叶松随径级增大聚集程度逐渐降低;与小径木和大径木相比,白桦中径木具有更强的聚集程度。
-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白桦次生林
物种组成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
Keywords
larch-birch secondary forest
species composition
size class structur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