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被光合呼吸模型在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的优化及验证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嘉荣 王咏薇 +2 位作者 张弥 刁一伟 刘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6679-6690,共12页
植被光合呼吸模型(VPRM)关键参数的确定和优化是准确计算生态系统净CO_2交换(NEE)的基础。利用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 FLUX)长白山站温带阔叶红松林2005年的通量观测资料,对VPRM的4个参数(最大光能利用率ε_0、光照为半饱和条件下... 植被光合呼吸模型(VPRM)关键参数的确定和优化是准确计算生态系统净CO_2交换(NEE)的基础。利用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 FLUX)长白山站温带阔叶红松林2005年的通量观测资料,对VPRM的4个参数(最大光能利用率ε_0、光照为半饱和条件下光合有效辐射值PAR0和呼吸参数(α、β))进行优化,并使用2006年的观测资料对参数优化前后的模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后,VPRM能够较好地模拟长白山地区2006年植物生长季NEE的变化。对30min NEE模拟的平均误差为-1.81μmol m^(-2)s^(-1),相关系数为0.72,模拟NEE平均日变化的峰值约为观测值的91%,相关系数为0.97。但在植物非生长季模型对森林NEE的模拟效果较差。模型模拟30min NEE的平均误差为0.39μmol m^(-2)s^(-1),相关系数仅为0.10,并且模拟低估NEE平均日变化白天吸收峰值约82%,日变化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50。通过分析不同天气个例,发现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晴天条件下NEE的变化,而对阴雨天NEE的模拟误差较大。该研究有利于提高VPRM模型对温带落叶阔叶林NEE的模拟能力,对进一步改进区域陆地NEE的模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光合呼吸模型 生态系统净CO2交换 参数优化 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伐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齐麟 于大炮 +4 位作者 周旺明 周莉 赵福安 王长海 代力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065-3073,共9页
采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和固碳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且影响的程度因采伐强度和方式不同而有巨大差异。以长白山地区原始阔叶红松林在不同采伐方式、采伐强度干扰后形成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7至2009年建立的11块1 hm2永久样地中... 采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和固碳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且影响的程度因采伐强度和方式不同而有巨大差异。以长白山地区原始阔叶红松林在不同采伐方式、采伐强度干扰后形成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7至2009年建立的11块1 hm2永久样地中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在采伐前后变化特征的分析,研究了采伐强度与恢复时间对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内,采伐导致了植被层和土壤表层(0—20cm)碳密度值的减少,其中植被碳密度与采伐强度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y=-0.9x+91.17,R2=0.626,P<0.01),而后,随着植被的恢复,生态系统碳密度增加,其中植被、土壤层碳密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根据植被碳密度与恢复时间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以生态系统恢复、木材生产与固碳三者兼顾的合适采伐强度为30%,轮伐期为45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红松林 采伐 碳密度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径级模拟研究——林分模拟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顺忠 王飞 +2 位作者 张恒明 代力民 王庆礼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27,共6页
该文利用指数分布、Weibull分布和混合分布3种类型7个方程模拟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径级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径级分布不是理想的倒“J”型,基本为“S”型;用3个负指数方程和修正指数方程模拟均为倒“J”型,在半对数图上为... 该文利用指数分布、Weibull分布和混合分布3种类型7个方程模拟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径级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径级分布不是理想的倒“J”型,基本为“S”型;用3个负指数方程和修正指数方程模拟均为倒“J”型,在半对数图上为直线;Weibull方程模拟出了单峰,但是效果一般;用2个和3个组分的Weibull混合模型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径级分布进行了成功模拟,3个组分的Weibull混合模型的模拟效果有所提高,但是并没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叶红松林 径级分布 指数分布 WEIBULL分布 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椴树阔叶红松林群落主要树种的年龄结构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代力民 孙伟中 +1 位作者 邓红兵 肖以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3-77,共5页
通过对长白山林区椴树阔叶红松林伐根的大量调查 ,认为红松种群是由不同年龄阶段的群团状斑块组成 ,以多世代群居 ,优势世代之间没有一定的严格间隔期 ,在年龄结构图上往往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高峰。阔叶树在天然红松林中的分布呈群团状... 通过对长白山林区椴树阔叶红松林伐根的大量调查 ,认为红松种群是由不同年龄阶段的群团状斑块组成 ,以多世代群居 ,优势世代之间没有一定的严格间隔期 ,在年龄结构图上往往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高峰。阔叶树在天然红松林中的分布呈群团状或散生 ,阔叶树的年龄也为异龄性 ,也为多世代共居。红松与阔叶树之间存在明显的动态消长关系 ,同龄伴生 ,异龄混生 ,形成复层异龄的针阔混交林 ,年龄结构与年生长关系的数学模型表明年生长量与年龄有正相关趋势 ,但林木年龄达到老龄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北坡 椴树叶红松林群落 树种 年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影响乔木幼苗存活的关键因素 被引量:20
5
作者 肖翠 刘帅 +4 位作者 黄珍 樊莹 王均伟 赵秀海 唐景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557-6565,共9页
应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影响幼苗存活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群落水平上,幼苗存活率和生物因素中同种幼苗邻居显著负相关,说明在阔叶红松林群落中存在负密度制约效应。(2)生物因子和非生物... 应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影响幼苗存活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群落水平上,幼苗存活率和生物因素中同种幼苗邻居显著负相关,说明在阔叶红松林群落中存在负密度制约效应。(2)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苗存活率影响不同。对于1年生的幼苗,幼苗存活率与异种大树邻居呈显著负相关,与同种大树邻居呈显著正相关;对于2—3年生的幼苗,其存活率和同种幼苗邻居、同种大树邻居均呈显著负相关,和非生物因子相关不显著;对于4年生以上的幼苗,其存活率和土壤主成分分析的PC1(低的有机质、速效钾、速效氮等比较贫瘠的土壤)显著负相关。(3)种子的传播方式不同,幼苗存活率的影响因子也不同。对于风传播的物种,存活率与同种幼苗邻居密度显著正相关。对于重力传播的物种,幼苗存活率与土壤PC3(高的全氮和速效氮,含氮较高的土壤)、异种大树邻居、草本密度呈负相关,与林冠开阔度和草本盖度成正相关。(4)对于不同的物种,影响幼苗存活的因素也不同。紫椴的幼苗存活率与土壤PC3、异种大树邻居、草本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主成分PC2(高的有机质和全氮等养分比较好的土壤)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叶红松林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幼苗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6
作者 夏富才 潘春芳 +2 位作者 赵秀海 何海燕 周海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0-376,共7页
于2009年生长季(5~9月份)对布置在1.0hm2的原始阔叶红松林样地内的100个草本样方(1m×1m)进行物种及其植株高度、盖度以及土壤因子、光照环境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层片与土壤因子、光照环境的相关性以及乔木层、灌木层、土壤因子、光... 于2009年生长季(5~9月份)对布置在1.0hm2的原始阔叶红松林样地内的100个草本样方(1m×1m)进行物种及其植株高度、盖度以及土壤因子、光照环境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层片与土壤因子、光照环境的相关性以及乔木层、灌木层、土壤因子、光照环境对草本层多样性格局的影响,以阐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下草本层多样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阔叶红松林下的草本植物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其中,5月份黑水银莲花(Anemone amurensis)、延胡索(Corydalis ambigua)等早春短命植物占优势,6月份部分早春短命植物和早夏植物、晚夏植物同时出现,物种丰富度最高,7月份是夏季植物的生长旺季,物种多样性最高,8~9月份草本植物逐渐枯萎。(2)灌木层的多样性与草本层的多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木层的株数密度与不同月份的草本层盖度呈正相关、与草本层多样性呈负相关,而乔木层对草本层盖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均不显著。(3)土壤速效钾、光照和土壤水分是关联乔木层和草本层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认为,阔叶红松林下的乔木层通过影响光照、降水及枯落物的含量而间接影响草本层的多样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叶红松林 乔木层 灌木层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显热和潜热通量测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安志 刘建梅 +1 位作者 关德新 裴铁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1-25,共5页
为了探寻近地面层湍流运动规律 ,定量分析森林下垫面物质与能量垂直输送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梯度和开路涡动相关观测系统的数据 ,应用涡动相关法和空气动力学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显热和潜热通量进行了测算 ,并对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 为了探寻近地面层湍流运动规律 ,定量分析森林下垫面物质与能量垂直输送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梯度和开路涡动相关观测系统的数据 ,应用涡动相关法和空气动力学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显热和潜热通量进行了测算 ,并对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得到的显热和潜热通量结果相差不大 ,而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形状也极其相似。而且 ,二者得到结果的线性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叶红松林 显热通量 潜热通量 测算对比 涡动相关法 空气动力学法 湍流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生态价位 被引量:13
8
作者 郑景明 姜凤岐 +1 位作者 曾德慧 杜晓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4,共7页
森林生态系统的众多服务功能在近年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和案例在国内外也有很多研究。在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背景下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思路 ,提出生态价位的相关概念和等级划分方法 ,并以长白山... 森林生态系统的众多服务功能在近年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和案例在国内外也有很多研究。在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背景下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思路 ,提出生态价位的相关概念和等级划分方法 ,并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对象 ,进行了初步研究。生态价位是某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大小程度 ,根据现实情况和研究目的不同 ,具体可以衍生出基本生态价位、现实生态价位、潜在生态价位及生态价位差的概念。应用这一组概念 ,不通过直接评价某一类型或某一地区的生态系统的各种服务价值 ,而是以相对比较的方式说明研究对象的生态价值的大小程度和分布特征。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森林资源保护较好的两个林场范围内 ,选取不同群落和物理环境特征的典型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样地进行了调查 ,并对劲松林场进行区域性生态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在自然状态下 ,阔叶红松林的生态价位可以用基本生态价位表示 ,采用群落生物量作为基本生态价位的划分标准 ,分为 4级 :BEVL ,群落生物量 0~ 12 0 t/ hm2 ;BEVL ,群落生物量 12 0~ 2 4 0 t/ hm2 ;BEVL ,群落生物量 2 4 0~ 36 0 t/ hm2 ;BEVL ,群落生物量 >36 0 t/ hm2 ;对受到人为干扰的阔叶红松林 ,则根据其所处物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价位 叶红松林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干湿交替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富宏霖 王生荣 +3 位作者 韩士杰 张军辉 张宏浩 戴冠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0-81,86,共3页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控制水分变化,模拟研究了不同土壤干湿交替模式下土壤呼吸产生的CO2体积分数和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区系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活性随土壤含水量降低而降低,但降低程度随时间推移而逐渐...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控制水分变化,模拟研究了不同土壤干湿交替模式下土壤呼吸产生的CO2体积分数和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区系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活性随土壤含水量降低而降低,但降低程度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缓。随土壤水分减少,土壤真菌的数量增加,土壤细菌的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叶红松林 土壤干湿交替模式 土壤水分 土壤微生物活性 土壤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伟斌 金昌杰 +4 位作者 井艳丽 吴家兵 袁凤辉 关德新 王安志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9-93,122,共6页
通过原位模拟氮沉降的试验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分别在6、7、8月的月初采用喷洒尿素进行施氮处理,处理水平为对照、低氮(23 kg·hm-2·a-1)、中氮(46 kg·hm-2·a-1)和高氮(69 kg·h... 通过原位模拟氮沉降的试验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分别在6、7、8月的月初采用喷洒尿素进行施氮处理,处理水平为对照、低氮(23 kg·hm-2·a-1)、中氮(46 kg·hm-2·a-1)和高氮(69 kg·hm-2·a-1)(以氮素质量计),每月用红外分析法测定各处理水平的土壤呼吸速率3、4次。结果显示:在生长季内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有明显的季节变化,10月份最低(0.72μmol·m-2·s-1),7月份最高(2.27μmol·m-2·s-1);低、中氮处理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分别比对照高出55.4%和60.3%,高氮则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比对照低21.7%;模拟氮沉降没有改变土壤呼吸的昼夜变化趋势,其变化趋势与土壤温度一致,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模拟氮沉降增加改变了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对照、低氮、中氮和高氮处理的Q10值分别为1.93、2.34、2.94和1.54。结果表明,在我国北方温带森林地区,未来氮沉降增加会促进土壤呼吸排放,并增加呼吸的温度敏感性,但过高的氮沉降会抑制土壤呼吸并降低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土壤呼吸 长白山 叶红松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水曲柳根呼吸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任军 徐程扬 +3 位作者 潘琳 林玉梅 章林 王晓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5,共5页
采用离体根法于2007年5-10月测定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组成树种水曲柳4个龄级林木的根系呼吸,监测了林内空气温度、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根系氮含量,初步研究了水曲柳天然林根系呼吸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个龄级的... 采用离体根法于2007年5-10月测定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组成树种水曲柳4个龄级林木的根系呼吸,监测了林内空气温度、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根系氮含量,初步研究了水曲柳天然林根系呼吸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个龄级的根系呼吸速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其中7月份最高,10月份最低,呈单峰曲线,生长季节的不同月份根系呼吸速率在1.69~9.74μmol/(g·s)之间;根系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和根系氮含量增加而增强,而土壤水分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可使根系呼吸作用强度增加,但水分过多也会对根系呼吸产生抑制作用;不同龄级的根系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并不相同,其温度系数Q10值在1.54~2.89之间变化,随林龄增加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叶红松林 水曲柳 根系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大小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春雨 赵秀海 郑景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38,共5页
该文应用高斯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二阶对数分布模型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大小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了模型的模拟效果,并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以中小型林隙为主,大林隙极少出现.林冠空隙总面积... 该文应用高斯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二阶对数分布模型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大小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了模型的模拟效果,并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以中小型林隙为主,大林隙极少出现.林冠空隙总面积占调查样地总面积的12.5%,扩展林隙总面积占调查样地总面积的28.8%;冠空隙面积在20~100m2之间的林隙占林隙总数的80.7%,扩展林隙面积在80~240m2之间的林隙占林隙总数的81.8%.冠空隙和扩展林隙的大小结构都呈峰值左偏的偏山状分布.冠空隙大小结构服从高斯分布,扩展林隙大小结构可以用高斯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二阶对数分布进行理论描述;根据复相关系数、决定系数、校正决定系数、回归标准误、预测残差平方以及模型拟合度(α=0.05)对模型拟合优度进行评价的结果一致,模型拟合优度顺序为:对数正态分布>二阶对数分布>高斯分布.该文所采用的单峰分布模型能够从数学及生态学上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大小结构进行较好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隙 叶红松林 分布模型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采伐林隙种子库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新章 张慧玲 +3 位作者 肖文发 郭忠玲 黄志霖 雷静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4,共8页
土壤种子库是森林植物种群动态和森林更新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森林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该文通过对凋落物层和腐殖质层(0~10 cm)种子库取样并用物理挑选法进行分类,对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不同面积和年龄的采伐林隙内土壤种子库... 土壤种子库是森林植物种群动态和森林更新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森林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该文通过对凋落物层和腐殖质层(0~10 cm)种子库取样并用物理挑选法进行分类,对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不同面积和年龄的采伐林隙内土壤种子库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不同面积林隙内种子库的丰富度和种子密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年龄林隙内种子库的丰富度差异不大,但种子密度差异显著;林隙内不同部位间种子库的丰富度和种子密度差异较大,且丰富度和种子密度分别主要由腐殖质层和凋落物层决定;红松和色木槭在林隙内外种子库中均占据主导地位,显示出红松有良好的更新潜力;随林隙形成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多样性增加但优势度下降的趋势;非林隙林分内土壤种子库的多样性和种子密度高于林隙,但优势度低于林隙;与非林隙相比,林隙内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与更新幼苗的相似性较低,且随着林隙形成时间的延长,种子库物种组成与幼苗的相似性越来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采伐林隙 叶红松林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细根分布及其周转的研究 被引量:59
14
作者 杨丽韫 李文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连续土钻分层取样法 ,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中原始阔叶红松林细根的垂直分布、生长和周转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原始阔叶红松林中 ,细根的平均生物量为 82 7 8g m2 ;细根在不同土层中的垂直分布符合指数曲线回归方程 ,大量的细根... 采用连续土钻分层取样法 ,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中原始阔叶红松林细根的垂直分布、生长和周转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原始阔叶红松林中 ,细根的平均生物量为 82 7 8g m2 ;细根在不同土层中的垂直分布符合指数曲线回归方程 ,大量的细根集中在 0~ 10cm土层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 ,细根的垂直分布与土层容重、温度和碳、氮含量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 (P <0 0 1) .在原始阔叶红松林中 ,群落细根的生长高峰发生在 7月和 10月 ,但其中主要树种、其他木本和草本的细根有着不同的生长动态 ,所以在计算细根生产量时应该分类计算 ,才会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 .通过对主要树种、其他木本和草本细根的分类计算 ,得出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细根年生产量为 912 4g m2 ,周转率为每年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原始叶红松林 细根 垂直分布 生长和周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CO_2释放通量 被引量:14
15
作者 林丽莎 韩士杰 王跃思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下土壤CO2释放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CO2通量年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在一年中温度最高的7~8月份,土壤CO2释放通量值最大,可达770.29mg·m-2·h-1,而在最冷的1~2月份土壤...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下土壤CO2释放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CO2通量年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在一年中温度最高的7~8月份,土壤CO2释放通量值最大,可达770.29mg·m-2·h-1,而在最冷的1~2月份土壤CO2释放通量最小,其通量仅为33.23 mg·m-2·h-1.土壤CO2通量的变化与大气、土壤表层、地下5 cm处温度的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CO2释放通量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函数上升;地下5 cm处温度与土壤CO2通量的相关性最显著(R=0.80,P<0.001,n=61);CO2释放通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也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显著性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CO2 长白山叶红松林 月份 土壤表层 温度 土壤含水量 地下 释放通量 正相关关系 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热量平衡和蒸散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高西宁 陶向新 关德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31-334,共4页
利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铁塔观测数据 ,采用鲍恩比—能量平衡法 (BREB )和布辛格普适函数法 ,计算出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热量平衡各分量与蒸散量 ,并利用长白山气象站的数据对蒸散的气候因子进行了分析 ,确认降水量、日总辐射、风速是影响... 利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铁塔观测数据 ,采用鲍恩比—能量平衡法 (BREB )和布辛格普适函数法 ,计算出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热量平衡各分量与蒸散量 ,并利用长白山气象站的数据对蒸散的气候因子进行了分析 ,确认降水量、日总辐射、风速是影响长白山阔叶红松林蒸散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叶红松林 热量蒸散 蒸散量 热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早春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于凤英 周永斌 +1 位作者 安云全 郝占庆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早春植物群落特征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功能奠定基础。早春植物主要有12种2变种 ,隶属于8属4科。按Raunkiaer生活型分类标准统计 ,早春植物都属于地下芽植物。分别以... 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早春植物群落特征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功能奠定基础。早春植物主要有12种2变种 ,隶属于8属4科。按Raunkiaer生活型分类标准统计 ,早春植物都属于地下芽植物。分别以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和重要值为标准对各种早春植物进行排序 ,重要值排在前5位的植物分别是黑水银莲花、朝鲜银莲花、荷青花、五福花、大人字果。早春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为2.5229,群落均匀度为0.9560,生态优势度为0.3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叶红松林 早春植物群落 群落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功能 物种多样性 群落均匀度 生态优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冠层透射率的定点观测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关德新 金明淑 徐浩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5,共5页
根据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上和林地太阳辐射的定点观测结果 ,计算了 5月 2 2日— 10月 14日的林冠透射率 ,发现林冠定点透射率与天空状况有关 ,阴天时透射率的日变程曲线比较平稳 ,少云天波动增加 ,晴天条件下波动最为剧烈 ,这种差别是由... 根据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上和林地太阳辐射的定点观测结果 ,计算了 5月 2 2日— 10月 14日的林冠透射率 ,发现林冠定点透射率与天空状况有关 ,阴天时透射率的日变程曲线比较平稳 ,少云天波动增加 ,晴天条件下波动最为剧烈 ,这种差别是由林窗和太阳辐射中直接辐射的比率不同而产生的。然而通过 2d定点测定与游走测定的比较发现 ,两种方法测定的透射率日平均值差异不大 ,定点测定的日平均值能较好地代表林冠的透射率特征。定点透射率的日变程曲线还随着生长季进程而变化 ,不仅透射率大小发生变化 ,透射率峰值的出现时间也发生更迭。在观测期间内 ,定点透射率日平均值的季节变程曲线呈U形 ,5月底和 10月上旬较高 ,7— 8月较低且平稳 ,随日期 (季节 )的动态变化符合四次多项式函数 ,反映了冠层叶面积的季节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叶红松林 冠层 透射率 定点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lan系统保护规划软件的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保护效率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琳 曲艺 +3 位作者 孙工棋 肖静 苏日娜 李俊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547-4557,共11页
阔叶红松林(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是北温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带性群落之一,是极危动物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重要栖息地。长白山地区是阔叶红松林在中国范围内的中心分布区,中国政府建立了由24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 阔叶红松林(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是北温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带性群落之一,是极危动物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重要栖息地。长白山地区是阔叶红松林在中国范围内的中心分布区,中国政府建立了由24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网络来保护阔叶红松林及其他自然生态系统。以长白山地区为研究区域,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流程框架下,选择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物种和群落做为优先保护对象,并制定量化保护目标,利用系统保护规划软件C-Plan,计算了研究区域规划单元的不可替代性值、各保护对象在保护网络中实现其保护目标的贡献值(Ti)及包含多个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域的保护效率值(C),以此在多角度评估保护网络及其中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率。结果显示:现有保护网络涵盖了本研究确立保护对象种类的90.4%,已达到保护目标的保护对象占其总数的25.3%。以保护阔叶红松林为"标尺"衡量各保护区的保护效率,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松花江三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值最高,其余各保护区保护效率值不足10,整个保护网络保护效率值为59.99。不可替代性分析结果显示:仍有79.97%的高保护价值规划单元未被现有保护网络覆盖,空间上存在明显空缺。将空缺纳入保护网络后,新保护网络的保护效率值将提高到96.32,提高了36.33,77种保护对象达到保护目标(占保护对象总数的92.8%),5种保护对象仍未能达到保护目标,但保护对象贡献值Ti均不同程度提高,保护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叶红松林 保护效率 保护网络 系统保护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冠层空气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被引量:10
20
作者 钟中 韩士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5-571,共7页
以大气边界层理论为基础 ,根据高大森林冠层区空气质量守恒原理 ,对长白山天然阔叶红松林冠层空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数值计算 .结果表明 ,在不同天气背景下 ,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长度不是常数 ,但其季节性变化是主要的 .在生长季节零平面... 以大气边界层理论为基础 ,根据高大森林冠层区空气质量守恒原理 ,对长白山天然阔叶红松林冠层空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数值计算 .结果表明 ,在不同天气背景下 ,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长度不是常数 ,但其季节性变化是主要的 .在生长季节零平面位移约为 19~ 2 0m ,粗糙度长度约为 1 2~ 1 3m ,非生长季节零平面位移明显减小 ,只有 14~ 15m ,而粗糙度则明显增加 ,平均达 2m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叶红松林 冠层空气动力学参数 森林冠层 零平面位移 粗糙度 森林生态关系 参数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