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波紫外线辐照技术在食品安全控制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1
作者 肖杰 高幸幸 +1 位作者 雷玉勤 张洪超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57-366,共10页
长波紫外线辐照穿透能力强、安全性能好,有别于传统紫外辐照技术,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尚处在发展阶段。本文系统地综述了长波紫外线(320~400nm)辐照技术在食品安全控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辐... 长波紫外线辐照穿透能力强、安全性能好,有别于传统紫外辐照技术,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尚处在发展阶段。本文系统地综述了长波紫外线(320~400nm)辐照技术在食品安全控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辐照灭活,以及农药、真菌毒素、废水等化学危害物的辐照控制等,深入探讨了该技术在食品加工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旨在为长波紫外线辐照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紫外线辐照 微生物 真菌毒素 加工废水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和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天柱 周飞红 +3 位作者 黄茹茜 张琼 刘雪莲 周小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观察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和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采用PUVA和311nmNB-UVB照射治疗14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并以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价疗效,分析照射剂量等对疗... 目的:观察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和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采用PUVA和311nmNB-UVB照射治疗14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并以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价疗效,分析照射剂量等对疗效和复发的影响。结果: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与PUVA相当,NB-UVB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PUVA组,NB-UVB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高于PUVA组。结论: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与PUVA相比,不良反应较少,起效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性 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 中波紫外线 窄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地长波紫外线杀虫灯下昆虫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吴霜 刘剑飞 +3 位作者 王之劲 刘玉英 郭萧 张谊模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32,共8页
采用市售长波紫外线太阳能LED杀虫灯对重庆露地种植模式下菜地趋光性昆虫进行诱捕试验,共捕集昆虫样本35科42种.明确了重庆露地种植模式下菜地长波紫外线灯下趋光性昆虫以鳞翅目Lepidoptera数量最多,其次是双翅目Diptera和鞘翅目Coleopt... 采用市售长波紫外线太阳能LED杀虫灯对重庆露地种植模式下菜地趋光性昆虫进行诱捕试验,共捕集昆虫样本35科42种.明确了重庆露地种植模式下菜地长波紫外线灯下趋光性昆虫以鳞翅目Lepidoptera数量最多,其次是双翅目Di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长波紫外线灯下优势种为摇蚊科Chironomidae莲藕潜叶摇蚊Stenochironomus nelumbus及螟蛾科Pyralidae甜菜白带野螟Hymenia recurvalis.从物种数来看,捕集到的昆虫以鞘翅目种类最多,其次是鳞翅目和半翅目Hemiptera.此外,双翅目昆虫优势集中性指数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仅在2017年8月出现明显下降,达到最低值0.590 0.调查期间大部分时段菜地长波紫外线灯下昆虫物种组成达相似水平,其中以2016年8月与9月相似性水平最高,为0.837 8.从相异性指数来看,2016年6月与11月昆虫物种相异性最大,为0.729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紫外线 杀虫灯 趋光性昆虫 多样性 菜地 露地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波紫外线联合补骨脂素诱导人脾脏淋巴细胞凋亡 被引量:5
4
作者 付晓倩 郑德华 +5 位作者 魏玉香 周林 朱志东 宋继勇 吴田田 杜国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6-828,共3页
长波紫外线即紫外线A(ultraviolet A,UVA)联合8-甲氧基补骨脂素(8-methoxypsoralen,8-MOP)的诱导方法被应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如皮肤T细胞淋巴瘤、移植物抗宿主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8-MOP是一种从植物中提... 长波紫外线即紫外线A(ultraviolet A,UVA)联合8-甲氧基补骨脂素(8-methoxypsoralen,8-MOP)的诱导方法被应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如皮肤T细胞淋巴瘤、移植物抗宿主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8-MOP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出的化合物,400~320nm UVA照射后激活的8-MOP可以与细胞DNA发生共价交联,抑制DNA的合成,进而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并启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紫外线 8-甲氧基补骨脂素 体外光化学疗法 淋巴细胞凋亡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吖啶橙与长波紫外线灭活血浆中f_2噬菌体的形态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思雄 熊鸿燕 +3 位作者 林辉 徐焰 李莉 宋建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 观察吖啶橙 (AO)与长波紫外线 (UVA)消毒血浆中f2 噬菌体后形态的变化。方法 以f2 噬菌体为试验病毒 ,通过AO与UVA单用及联用灭活病毒效果测定筛选二者协同作用的最佳条件 ,在此最佳消毒条件下利用透射电镜观察f2 噬菌体在消毒... 目的 观察吖啶橙 (AO)与长波紫外线 (UVA)消毒血浆中f2 噬菌体后形态的变化。方法 以f2 噬菌体为试验病毒 ,通过AO与UVA单用及联用灭活病毒效果测定筛选二者协同作用的最佳条件 ,在此最佳消毒条件下利用透射电镜观察f2 噬菌体在消毒前后形态的变化。结果 经AO处理后再经UVA照射 ,能明显减少血浆中f2 噬菌体的滴度 ,两因素的T E值大于 1;经有效灭活病毒的剂量 ( 6μg mlAO +4 5 0 0J m2 UVA)消毒后与消毒前相比 ,血浆中大多数f2 噬菌体由球形变为纺锤状和丝状 ,且轮廓变得不清晰 ,电子密度降低。结论 AO与UVA两因素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消毒后f2 噬菌体的形态明显发生了变化 ,由球形变为纺锤状和丝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吖啶橙 长波紫外线 F2噬菌体 血浆消毒 病毒灭活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晒化妆品长波紫外线防护效果的仪器评价法 被引量:21
6
作者 曹智 张治军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6-199,215,共5页
综述了对化妆品防晒效果的评价方法,重点介绍了仪器法对UVA防晒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简述了UVA防晒效果的标识方法,所使用仪器的类型及样品的制备方法。并展望了未来UVA防晒效果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防晒化妆品 长波紫外线防护 仪器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持续性黑化量用于长波紫外线防护效果评价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萍 Domomique Moyal +1 位作者 田燕 刘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在人体试验中以最小持续性黑化量(MPPD)作为判断长波紫外线(UVA)防护效果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防晒剂,按标准配方分别配制3个浓度系列的UVA防晒品,分别涂抹于受试者的背部皮肤,采用日光模拟器照射,测定每... 目的:探讨在人体试验中以最小持续性黑化量(MPPD)作为判断长波紫外线(UVA)防护效果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防晒剂,按标准配方分别配制3个浓度系列的UVA防晒品,分别涂抹于受试者的背部皮肤,采用日光模拟器照射,测定每一个受试者的MPPD值并分别计算每一种测试样品的UVA防护系数,即PFA值。结果:与不具有防护效果的基质对照相比,每种防晒品的PFA值随浓度升高而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在上述试验中,UVA防晒剂具有降低UVA辐射的作用,并且其浓度与防护效果呈线性关系。因此,用持续性黑化反应评价皮肤受到的UVA辐射是一种准确和重复性好的技术方法,以MPPD作为观察指标对防晒品的UVA防护效果进行人体试验评价是可靠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紫外线 防晒品 最小持续性黑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素加长波紫外线对NB4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向阳 陈楠楠 +1 位作者 李海霞 黄世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15-1416,共2页
关键词 补骨脂素 长波紫外线 NB4细胞株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照射对HaCaT细胞增殖活力和自噬体表达瞬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苑春雨 李莉 +4 位作者 陈崑 陈旭 鞠梅 黄丹 顾恒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接受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后细胞增殖活力和自噬体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初步评估增殖活力损伤程度和自噬体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HaCaT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10 J/cm^2UVA对照组、10 ... 目的:观察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接受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后细胞增殖活力和自噬体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初步评估增殖活力损伤程度和自噬体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HaCaT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10 J/cm^2UVA对照组、10 J/cm^2 UVA照射组、25 J/cm^2 UVA对照组、25 J/cm^2 UVA照射组、50 J/cm^2 UVA对照组及50 J/cm^2 UVA照射组。照射结束后即刻进行噻唑蓝(MTT)实验或单丹(磺)酰戊二胺(MDC)染色,全波长酶标仪下读取各孔A值,倒置荧光显微镜下随机选取视野,计数每视野下自噬体表达阴性细胞和阳性细胞数目。结果:经不同剂量UVA照射后,HaCaT细胞的增殖活力(A值)下降,呈剂量相关性。其中10、25及50 J/cm^2 UVA照射组(A值分别为1.179±0.007、0.791±0.015、0.522±0.046)两两之间以及与各自对照组(1.370±0.007、1.254±0.012、1.177±0.009)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10、25及50 J/cm^2 UVA照射后,HaCa T细胞MDC染色结果示自噬体表达阳性的细胞比率增加,且呈剂量相关性。50 J/cm^2 UVA照射组自噬体表达阳性率较其对照组显著上升(χ~2=11,P<0.01)。结论:10~50 J/cm^2 UVA照射后,HaCaT细胞瞬时增殖活力降低及自噬体表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 自噬体 长波紫外线 增殖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脉冲光改善慢性长波紫外线所致鼠皮肤光老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迪 曹妍 骆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20-624,共5页
目的:通过慢性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小鼠皮肤形成光老化损伤,探讨强脉冲光(IPL)改善皮肤光老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所用BALB/c小鼠按不同处理条件分为6组:空白组1、UVA组、8-甲氧补骨脂素(8-MOP)+UVA组、UVA+IPL组、8-MOP+UVA+IP... 目的:通过慢性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小鼠皮肤形成光老化损伤,探讨强脉冲光(IPL)改善皮肤光老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所用BALB/c小鼠按不同处理条件分为6组:空白组1、UVA组、8-甲氧补骨脂素(8-MOP)+UVA组、UVA+IPL组、8-MOP+UVA+IPL组和空白组2。UVA或8-MOP+UVA连续照射12周,继之IPL照光2次,间隔2周。取小鼠皮肤组织行组织病理检查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与空白组比较,UVA组小鼠皮肤真皮层变厚,可见胶原组织变性。8-MOP+UVA组小鼠皮肤表皮层亦见增厚,真皮层厚度的增加和异常胶原纤维的堆积较UVA组更显著,电镜下可见线粒体空泡化变性,胶原纤维溶解。IPL处理后,小鼠皮肤表皮层未表现明显增厚,真皮层扭曲变性的胶原纤维结构得到改善,胶原纤维排列重新趋于整齐紧密,电镜下组织受损明显得到改善。结论:8-MOP可以加速促进光老化进程,慢性UVA照射+8-MOP可成功快速诱导小鼠皮肤的光老化损伤。IPL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小鼠皮肤光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紫外线 光老化 强脉冲光 BALB/C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波紫外线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NO/iNOS系统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明亮 张桂英 +4 位作者 易梅 陈潇 李吉 谢红付 陈翔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05-711,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UVA)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系统的影响,探讨皮肤光老化机制。方法:用1,5,10 J/cm2剂量UVA照射培养的人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别采用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法)、逆转...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UVA)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系统的影响,探讨皮肤光老化机制。方法:用1,5,10 J/cm2剂量UVA照射培养的人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别采用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以及Griess反应等技术检测UVA照射后培养不同时间(24,48和72 h)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i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NO生成量。结果:正常人成纤维细胞在72 h之内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存活率增加,仅检测到低水平iNOS表达和NO生成,但在5和10 J/cm2剂量UVA照射后各时间点成纤维细胞存活数下降,iNOS mRNA/蛋白表达水平和NO生成量随着UVA剂量的增加升高,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和1 J/cm2UVA照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且以各剂量UVA照射后24 h时间点细胞存活数下降、iNOS mRNA/蛋白表达水平和NO生成量增高最为明显,与同剂量UVA照射后48 h和72 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VA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可能与其诱导iNOS基因的表达和NO的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紫外线 成纤维细胞 存活率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肤散药浴联合长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萌 黄桂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25-1026,共2页
目的:观察舒肤散药浴联合长波紫外钱治疗银屑病疗效及对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72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43例,用舒肤散药浴联合长波紫外线治疗;对照组129例,单用UV-A照射,1疗程后评价其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目的:观察舒肤散药浴联合长波紫外钱治疗银屑病疗效及对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72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43例,用舒肤散药浴联合长波紫外线治疗;对照组129例,单用UV-A照射,1疗程后评价其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42%、6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液流学变学指标无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舒肤散药浴联合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得了良好疗效,并能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组织修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肤散 长波紫外线 银屑病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雀斑样痣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汝芝 朱文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34-535,共2页
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雀斑样痣为长期PUVA治疗后在避光部位出现的褐色至黑色斑点,表皮内有较大的黑素细胞增生,伴轻度的异形[1],往往在长期、大量PUVA治疗后发生.笔者近期在皮肤科门诊见到1例,该患者在接受局部光化学疗法治疗后,短... 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雀斑样痣为长期PUVA治疗后在避光部位出现的褐色至黑色斑点,表皮内有较大的黑素细胞增生,伴轻度的异形[1],往往在长期、大量PUVA治疗后发生.笔者近期在皮肤科门诊见到1例,该患者在接受局部光化学疗法治疗后,短期内出现PUVA雀斑样痣,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雀斑样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长波紫外线诱导培养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适应性反应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仲荣 张海龙 +2 位作者 孙林潮 赵小东 刘玉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16-419,共4页
目的:观察低剂量长波紫外线(UVA)诱导培养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适应性反应的程度及特点,探讨其对皮肤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具有致死作用的86.4J/cm2UVA照射经7.2J/cm2低剂量UVA单次或多次预照射培养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并在光镜、电... 目的:观察低剂量长波紫外线(UVA)诱导培养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适应性反应的程度及特点,探讨其对皮肤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具有致死作用的86.4J/cm2UVA照射经7.2J/cm2低剂量UVA单次或多次预照射培养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并在光镜、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比例,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的程度。结果:单次或多次7.2J/cm2UVA预照射处理后的培养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对随后86.4J/cm2UVA照射诱导的相应细胞在形态学上的毒性反应减轻,细胞凋亡的比例下降、DNA链断裂减少及修复加快,和未经预处理的86.4J/cm2UVA照射的相应细胞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01);单次7.2J/cm2的UVA预照射诱导培养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适应性反应在预照射12h后消失,而当低剂量UVA预照射的累积剂量>28.8J/cm2时,预照射的培养细胞即使是14d后,对86.4J/cm2UVA照射仍有明显的防护作用。结论:低剂量UVA照射可诱导培养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出现对随后高剂量UVA照射的适应性反应,其滞留期及强度与低剂量UVA预照射的累积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紫外线 低剂量 适应性反应 角质形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波紫外线照射对线粒体DNA缺失细胞系细胞自噬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范秀针 陈胡林 +4 位作者 赵敏玲 朱英杰 高睿迪 杨慧兰 刘仲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97-40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对线粒体DNA缺失细胞系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剂量(0、4、8、12 J/cm^2)长波紫外线(UVA)连续3 d对来自骨肉瘤细胞的两种细胞系ρ°206细胞(无线粒体DNA)和143B·TK-细胞(含线粒体D...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对线粒体DNA缺失细胞系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剂量(0、4、8、12 J/cm^2)长波紫外线(UVA)连续3 d对来自骨肉瘤细胞的两种细胞系ρ°206细胞(无线粒体DNA)和143B·TK-细胞(含线粒体DNA)照射诱导细胞发生自噬。通过电镜检测自噬小体;吖啶橙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自噬小体;以及吖啶橙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生自噬的细胞阳性率。结果:各组细胞均出现了自噬小体。143B·TK-细胞各剂量组细胞自噬体阳性细胞数百分率分别为(0.411 4±0.012 7)%,(0.625 2±0.018 5)%,(0.723 0±0.104 1)%和(0.766 1±0.012 3)%。143B·TK-细胞不同剂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ρ°206细胞各剂量组(0、4、8、12.J/cm^2)自噬体阳性细胞数百分率分别为(0.367 3±0.0018)%,(0.1311±0.008 8)%,(0.327 3±0.010 9)%,(0.510 2±0.009 4)%。ρ°206细胞不同剂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43B·TK-细胞与ρ°206细胞同一剂量组之间发生自噬的阳性细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VA照射可诱导细胞自噬,其自噬率在一定范围内与剂量呈正相关,线粒体DNA缺失可促进UVA照射诱导的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细胞 长波紫外线 线粒体DNA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波紫外线照射对培养的正常人黑素细胞增殖的影响
16
作者 项蕾红 郑志忠 +1 位作者 祝绿川 廖康煌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387-388,共2页
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皮肤的色素改变。临床发现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对白癜风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我们为进一步探讨UVA对黑素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了UVA照射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增殖的作用。材料和方法正常人黑素细胞的培养 取... 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皮肤的色素改变。临床发现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对白癜风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我们为进一步探讨UVA对黑素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了UVA照射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增殖的作用。材料和方法正常人黑素细胞的培养 取包皮环切术标本,去除皮下组织后分割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黑素细胞 紫外线照射 长波紫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黑素结合的羟氯喹对长波紫外线诱导HaCaT细胞死亡的光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汪小兰 车巍 +3 位作者 周琼 雷铁池 梁虹 徐世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与黑素结合的羟氯喹(HCQ)对细胞内活性氧基(ROS)的清除以及对长波紫外线(UVA)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凋亡和坏死的保护。方法:自一株产黑素的嗜麦芽假单胞菌AT18的培养液中分离纯化获得细菌衍生黑素,在体外与不同浓度HC... 目的:观察与黑素结合的羟氯喹(HCQ)对细胞内活性氧基(ROS)的清除以及对长波紫外线(UVA)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凋亡和坏死的保护。方法:自一株产黑素的嗜麦芽假单胞菌AT18的培养液中分离纯化获得细菌衍生黑素,在体外与不同浓度HCQ结合后处理培养的HaCaT细胞,随后给予半数致死剂量(30J/cm2)的UVA照射。照射12h后,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碘化丙啶(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二氯荧光素二酯(DCFH-DA)标记法测定细胞内ROS水平。结果:低浓度(10、50μmol/L)HCQ与黑素结合后能明显保护HaCaT细胞抵抗半数致死剂量(30J/cm2)UVA照射,尤其是50μmol/LHCQ+50mg/L黑素处理组细胞存活率较单纯黑素和单纯HCQ组显著增高(P<0.05);相反,用高浓度(250μmol/L)HCQ与黑素结合处理细胞,细胞存活率较单纯黑素和单纯HCQ组减低。与单纯黑素和单纯HCQ组相比,10μmol/LHCQ与黑素结合还能显著提高细胞内ROS的清除能力和抑制UVA诱导HaCaT细胞凋亡。结论:低浓度HCQ与黑素结合能协同增强黑素对细胞内ROS的清除,抑制UVA诱导的皮肤细胞凋亡,这些作用很可能关系到治疗皮肤型红斑狼疮时抗疟药的抗光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 羟氯喹 长波紫外线 凋亡 HaCa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波紫外线对M13mp2噬菌体的致突变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郝卫东 尚兰琴 +1 位作者 郑妤 金庆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72-475,共4页
以野生型大肠菌CSH50及mutM缺陷的大肠菌MF67为宿主,检测了长波紫外线(UVA)对M13mp2噬菌体单链DNAlacZα基因区域的致突变能力。结果显示,UVA照射可引起噬菌体lacZα基因区域的突变,在mut... 以野生型大肠菌CSH50及mutM缺陷的大肠菌MF67为宿主,检测了长波紫外线(UVA)对M13mp2噬菌体单链DNAlacZα基因区域的致突变能力。结果显示,UVA照射可引起噬菌体lacZα基因区域的突变,在mutM缺陷的宿主中,UVA照射的致突变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了抗氧化剂甘露醇对UVA照射致突变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0.1mol/L的甘露醇可以部分拮抗UVA的致突变作用。说明UVA照射具有致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紫外线 致突变作用 DNA 氧化损伤 噬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块菌提取物对长波紫外线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光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祯鑫 黄真 +1 位作者 程汝滨 钟晓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12-716,共5页
目的:探讨印度块菌提取物对长波紫外线(UVA)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通过UVA辐射建立细胞光损伤模型。不同剂量印度块菌提取物预处理HSF细胞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HSF细胞活力,于倒... 目的:探讨印度块菌提取物对长波紫外线(UVA)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通过UVA辐射建立细胞光损伤模型。不同剂量印度块菌提取物预处理HSF细胞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HSF细胞活力,于倒置显微镜观察HSF细胞形态变化;采用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应用荧光探针法分别检测活性氧(ROS)及羰基化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吸附免疫(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透明质酸(HA)含量。结果:应用10 J/cm^2 UVA辐射后,HSF细胞数量减少,融合度下降,细胞形态皱缩,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增加,ROS和羰基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olⅠ和HA含量均降低。与模型组相比,100 mg/L和200 mg/L印度块菌提取物预处理后,细胞形态趋于正常,细胞活力分别由61.97%提高为72.27%和73.94%(P<0.05),且细胞凋亡减少,ROS表达水平分别由156.57%降低为133.70%和118.45%(P<0.05),羰基蛋白荧光比值显著降低,同时ColⅠ和HA含量均显著升高。结论:印度块菌提取物能减轻UVA诱导的皮肤光损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的氧化损伤,减少ColⅠ和HA的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提取物 长波紫外线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光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波紫外线1治疗成人色素性荨麻疹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佰超 高继鑫 +2 位作者 樊平申 廖文俊 李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0-362,共3页
报告1例色素性荨麻疹。患者男,43岁。躯干及四肢色素沉着斑伴瘙痒5年。躯干及四肢广泛分布大量色素性斑片、少量红斑及抓痕。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较多肥大细胞浸润,吉姆萨染色阳性。诊断:成人色素性荨麻疹。采用长波紫外线1(UVA1... 报告1例色素性荨麻疹。患者男,43岁。躯干及四肢色素沉着斑伴瘙痒5年。躯干及四肢广泛分布大量色素性斑片、少量红斑及抓痕。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较多肥大细胞浸润,吉姆萨染色阳性。诊断:成人色素性荨麻疹。采用长波紫外线1(UVA1)照射治疗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色素性 成人 长波紫外线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