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2017年第1号洪水莲花塘站洪水预报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晶 冯宝飞 罗世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1-45,共5页
"长江2017年第1号洪水"为长江中游区域性大洪水,面对严峻的防洪形势,长江上中游水库群实施联合防洪调度,三峡水库出库流量由27 300 m3/s逐步减至8 000 m3/s,为有史以来最大幅度补偿调度,确保了莲花塘站水位不超过分洪水位。... "长江2017年第1号洪水"为长江中游区域性大洪水,面对严峻的防洪形势,长江上中游水库群实施联合防洪调度,三峡水库出库流量由27 300 m3/s逐步减至8 000 m3/s,为有史以来最大幅度补偿调度,确保了莲花塘站水位不超过分洪水位。在此期间,莲花塘站洪水预报是决定水库群联合调度启用时机及调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介绍莲花塘站洪水预报方法,分析了2017年长江第1号洪水中莲花塘站洪水预报的成果及误差成因,总结了莲花塘站洪水预报的关键点及难点,从而进一步为防汛决策提供更有力更科学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2017年第1号洪水 莲花塘 洪水预报 防洪调度 水位-流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2017年第1号洪水的气象成因及洪水特性 被引量:5
2
作者 范国庆 刘静 +1 位作者 狄艳艳 王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13,共6页
2017年7月25—26日,黄河中游无定河流域出现超历史降雨和洪水,于龙门水文站形成黄河2017年第1号洪水。对洪水的气象成因和特性进行的分析表明:(1)贝加尔湖横槽转竖与东移短波槽的合并以及副高在江淮—江南一带的稳定维持是造成山陕区间... 2017年7月25—26日,黄河中游无定河流域出现超历史降雨和洪水,于龙门水文站形成黄河2017年第1号洪水。对洪水的气象成因和特性进行的分析表明:(1)贝加尔湖横槽转竖与东移短波槽的合并以及副高在江淮—江南一带的稳定维持是造成山陕区间中北部强降雨的重要环流形势,高、低空急流是形成此次强降雨的重要影响系统;(2)强降雨期间,雨区上空存在水汽通量辐合,比湿维持在10 g/kg以上,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而涡度、散度、垂直速度场均呈加强趋势,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且雨区上空处于假相当位温和K指数的高能区,其上空大气处于对流不稳定状态,为强降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3)黄河2017年第1号洪水期间,暴雨时空分布集中、强度大,无定河出现超历史洪峰水位和流量,洪水起涨快、洪峰高、沙量大,吴堡以上无控区间加水较多,干流洪水演进传播基本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特性 气象成因 第1洪水 黄河 20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2017年第1号洪水雨洪泥沙特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金良 刘继祥 +1 位作者 万占伟 李超群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17,36,共5页
2017年第1号洪水期间,无定河白家川站洪量1.53亿m^3、输沙量1.02亿t,支流大理河绥德站洪量1.08亿m^3、输沙量0.90亿t,子洲、绥德县城泥沙落淤量约为1 000万m^3。干流龙门水文站洪量为5.69亿m^3、输沙量为0.60亿t,黄河北干流吴堡至龙门... 2017年第1号洪水期间,无定河白家川站洪量1.53亿m^3、输沙量1.02亿t,支流大理河绥德站洪量1.08亿m^3、输沙量0.90亿t,子洲、绥德县城泥沙落淤量约为1 000万m^3。干流龙门水文站洪量为5.69亿m^3、输沙量为0.60亿t,黄河北干流吴堡至龙门河段发生淤积,淤积量为0.69亿t。通过分析洪水的雨洪泥沙特性,并与历史情况进行对比认为:对于中小强度降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具有较好的减水减沙作用,但对高强度暴雨洪水,其减水减沙作用降低,若今后再次遭遇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黄河仍会出现大沙年份。近年来北干流河段采沙剧烈,对黄河河道输沙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2017年第1洪水 降雨-洪水-泥沙过程 水土保持措施 河道冲淤 河道采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第1号洪水期间小浪底水库异重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婷 曲少军 胡跃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30,共4页
2017年黄河第1号洪水期间,在小浪底水库高水位运用的情况下,通过科学调度,成功地塑造异重流并排沙出库。根据实测资料对小浪底水库进出库水沙条件、水库运用情况、水库异重流演进及运动特点、异重流排沙情况等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 2017年黄河第1号洪水期间,在小浪底水库高水位运用的情况下,通过科学调度,成功地塑造异重流并排沙出库。根据实测资料对小浪底水库进出库水沙条件、水库运用情况、水库异重流演进及运动特点、异重流排沙情况等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异重流潜入点在距坝46.2 km的HH28断面,测点最大流速为0.49 m/s,最大含沙量为55.1kg/m^3,异重流厚度为0.77 m;从异重流潜入到排沙出库共计历时约为68 h,异重流运行速度约0.19 m/s;随着第1号洪水的演进,HH09、HH04、HH01断面的异重流流速、厚度整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异重流塑造期入库总沙量为5 020万t,最大入库含沙量为477 kg/m^3,出库总沙量为21.65万t,最大出库含沙量为2.70 kg/m^3,水库排沙比为0.43%;此次异重流塑造过程为后期水库溯源冲刷排沙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条件 回水长度 异重流 小浪底水库 第1洪水 黄河 20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2017年第1号洪水调度初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军 赵咸榕 +1 位作者 张素平 张希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7,共4页
在对黄河2017年1号洪水调度的水库边界条件、河道起始边界条件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该次洪水调度指导思想、调度目标和调度方案,较全面地分析总结了采用的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干流骨干水库联合调度过程和效果。该次洪水调度实现了... 在对黄河2017年1号洪水调度的水库边界条件、河道起始边界条件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该次洪水调度指导思想、调度目标和调度方案,较全面地分析总结了采用的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干流骨干水库联合调度过程和效果。该次洪水调度实现了水库减淤、小浪底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试验顺利进行、下游防洪安全和洪水资源化利用等多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调度 第1洪水 初步分析 黄河 20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2017年第1号洪水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魏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7,共4页
2017年7月27日凌晨,黄河干流龙门站发生了黄河2017年第1号洪水,洪峰流量6 010 m^3/s。洪水向下游演进过程中,在小北干流合阳河段发生了罕见的"揭河底"现象;小浪底水库在高水位对接情况下,成功塑造出异重流并通过排沙洞部分出... 2017年7月27日凌晨,黄河干流龙门站发生了黄河2017年第1号洪水,洪峰流量6 010 m^3/s。洪水向下游演进过程中,在小北干流合阳河段发生了罕见的"揭河底"现象;小浪底水库在高水位对接情况下,成功塑造出异重流并通过排沙洞部分出库。在对这场洪水雨水情概况,河道水沙特点、洪水演进、小北干流"揭河底"现象,河道冲淤变化,洪水调度及异重流塑造,河势、工情、险情及灾情等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该次洪水的特点及洪水调度情况,提出了对当前黄河洪水及其调度工作的认识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洪水 综述 黄河 20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2024年第2号洪水预报及调度成效 被引量:1
7
作者 郑静 童冰星 +3 位作者 曹瑞 王学敏 李文晖 李文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15,共8页
2024年主汛期,长江2024年第1号、2号洪水在长江干流相继出现,合理开展洪水预报及水库调度,是统筹兼顾长江上、下游防洪需求及三峡水库库尾淹没风险控制的关键。概述了长江2024年第2号洪水的雨水情发展阶段,总结了暴雨洪水特性,解析了洪... 2024年主汛期,长江2024年第1号、2号洪水在长江干流相继出现,合理开展洪水预报及水库调度,是统筹兼顾长江上、下游防洪需求及三峡水库库尾淹没风险控制的关键。概述了长江2024年第2号洪水的雨水情发展阶段,总结了暴雨洪水特性,解析了洪水组成特征,评价了长江干流主要站点水情预报精度,聚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量化了2号洪水期间水库调度效益。结果表明:2号洪水期间降雨落区重叠度高、局地极端性强,长江上游岷江与嘉陵江洪水遭遇、三峡区间洪水异常突出;针对2号洪水,提前8 d预报出7月上旬末将有一次明显涨水过程,为三峡水库预降水位留出了充裕的时间;三峡水库7月5~9日拦蓄洪量约5.5亿m^(3),降低了洞庭湖七里山站水位0.30 m,使七里山站水位提前1 d退出警戒,支撑了湖南省华容县团洲垸险情处置,降低了抢险防守压力和堵口施工难度;通过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避免了重庆寸滩河段水位超警戒,实现了2号洪水与1号洪水有效错峰,降低中下游干流水位0.70~3.10 m,大幅减轻了中下游防洪压力。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防洪减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2024年第2洪水 水库调度 洪水预报 团洲垸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长江第1,2号洪水三峡入库洪峰预报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晶 邢文慧 许银山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8-22,共5页
2018年7月上中旬,长江上游连续发生了2次编号洪水(2018年长江第1,2号洪水),其中2号洪水期间长江上游部分支流发生超50 a一遇特大洪水,沱江、涪江、嘉陵江下游及长江上游干流寸滩河段水位超保证水位,三峡水库入库洪峰流量达60 000 m3/s... 2018年7月上中旬,长江上游连续发生了2次编号洪水(2018年长江第1,2号洪水),其中2号洪水期间长江上游部分支流发生超50 a一遇特大洪水,沱江、涪江、嘉陵江下游及长江上游干流寸滩河段水位超保证水位,三峡水库入库洪峰流量达60 000 m3/s。采用水文气象耦合及多模型多方法并用模式成功开展了洪峰预报。从短中期定量降雨预报和洪水预报两方面开展了预报精度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均提前7 d做出了强降雨预报及预警相关工作,且分别提前4,3 d预报出三峡水库将出现50 000,60 000 m3/s量级的入库洪水。分析表明,所采用方法洪水预报精度较高,有效预见期长,为精细科学的防洪调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预报 降水预报 入库洪峰流量预报 水文模型 水文气象耦合 长江2018年第2洪水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2017·07”暴雨洪水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尹志杰 王容 +1 位作者 李磊 赵兰兰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6-91,共6页
2017年6月下旬至7月初,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长江发生中游区域性大洪水。以实时报汛数据为基础,分析长江"2017·07"暴雨洪水特性,依据洪峰水位判断,强降雨导致洞庭湖水系湘江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特大洪水,资水、沅江发生超保... 2017年6月下旬至7月初,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长江发生中游区域性大洪水。以实时报汛数据为基础,分析长江"2017·07"暴雨洪水特性,依据洪峰水位判断,强降雨导致洞庭湖水系湘江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特大洪水,资水、沅江发生超保证水位大洪水,洞庭湖超过保证水位;鄱阳湖水系乐安河上游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特大洪水,昌江、乐安河中下游、修水发生10a一遇较大洪水,鄱阳湖超过警戒水位;长江干流莲花塘以下江段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在应对此次洪水过程中,长江上中游重点水库防洪效益十分明显,有效避免中游干流莲花塘至螺山江段超保,缩短洞庭湖城陵矶站超保时间6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2017 7月 暴雨 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台风“格美”与长江3号洪水防御应对
10
作者 张虎 许银山 马艺铭 《人民长江》 2025年第8期27-32,共6页
为应对强台风引发的极端暴雨洪水灾害,分析了2024年7月26日进入长江流域的第3号台风“格美”所引发的极端暴雨洪水的特点、影响,系统总结了该台风影响期间(7月26日起)长江流域水库群的联合调度措施及其实施成效,并全面梳理评估了此次暴... 为应对强台风引发的极端暴雨洪水灾害,分析了2024年7月26日进入长江流域的第3号台风“格美”所引发的极端暴雨洪水的特点、影响,系统总结了该台风影响期间(7月26日起)长江流域水库群的联合调度措施及其实施成效,并全面梳理评估了此次暴雨洪水事件的各项防御应对措施。研究表明:台风“格美”具有影响时间长、范围广、降雨极端性强等特点;其引发的强降雨覆盖鄱阳湖、洞庭湖、乌江等多个流域,导致湘江干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且其支流耒水东江水库最大入库流量重现期高达约200 a一遇,极端性显著;受此影响,7月29日长江干流莲花塘站水位涨至警戒水位,致使“长江2024年第3号洪水”在中游形成。通过上中游水库群联合调度,降低了洞庭湖城陵矶站洪峰水位0.20 m,将城陵矶七里山站水位控制在警戒水位附近,显著缓解了洞庭湖水系防汛压力。基于分析研究提出了构建“监测预警-预案响应”联动机制、强化台风残余环流致洪应对策略、优化防洪工程协同调度模式、建立技术支撑-现场处置融合平台、深化暴雨洪水预报基础研究等应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格美” 极端暴雨洪水 长江2024年第3洪水 水库群联合调度 防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鄱阳湖2020年汛期灾情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姚仕明 雷文韬 +2 位作者 渠庚 柴朝晖 栾华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5-190,共6页
2020年汛期鄱阳湖遭遇了超历史大洪水,湖区多站出现超历史洪水位,湖口站最高水位达22.49 m,昌江中洲圩、问桂道圩及修河三角联圩等多个圩堤出现决口险情,鄱阳湖运用185座单退圩堤分蓄洪水。选取1998~2020年汛期7~9月湖口站的日均水位序... 2020年汛期鄱阳湖遭遇了超历史大洪水,湖区多站出现超历史洪水位,湖口站最高水位达22.49 m,昌江中洲圩、问桂道圩及修河三角联圩等多个圩堤出现决口险情,鄱阳湖运用185座单退圩堤分蓄洪水。选取1998~2020年汛期7~9月湖口站的日均水位序列进行水位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湖口站2020年汛期7~9月平均水位为20 a来最高。对收集到的2020年6月20日至8月31日Sentinel-1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后,采用改进的SDWI水体指数法提取研究区水体面积,研究分析了水体面积与湖口站日均水位之间的相关关系及水体面积时空变化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圩堤决口后、单退圩堤分蓄洪运用后的水体淹没情况。最后初步分析了鄱阳湖2020年汛期湖口站未超保证水位、避免湖口附近蓄滞洪区运用的原因。研究成果可为未来鄱阳湖防洪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2020长江洪水 水位 Sentinel-1遥感影像 灾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7”汉江致洪暴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12
作者 訾丽 范维 王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1-85,共5页
为更好地认识2024年夏汛期汉江流域的致洪降水特性及成因,利用汉江流域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常规探空资料、美国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24年7月上中旬汉江流域4次强降水过程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汉江流域4次强降水... 为更好地认识2024年夏汛期汉江流域的致洪降水特性及成因,利用汉江流域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常规探空资料、美国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24年7月上中旬汉江流域4次强降水过程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汉江流域4次强降水过程强雨带分布均不同,但强雨区均涵盖丹江口—皇庄区间的唐白河流域。(2) 7月3~19日期间丹江口—皇庄、白河—丹江口区间累计面雨量均位列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1位。(3)汉江流域夏汛期与秋汛期典型强降水相比,历时相对较短,强度相对更强。(4)在欧亚中高纬度稳定的双阻型环流形势背景下,副热带高压位置的移动,外加频繁的天气系统活动、中低层强盛的水汽输送共同造成汉江流域不间断的强降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2024年第1洪水 强降水 暴雨特点 暴雨成因 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