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江三峡贯通过程的动态古地貌重建
被引量:
2
1
作者
田子晗
索艳慧
+4 位作者
李三忠
丁雪松
韩续
宋双双
付新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29,共22页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其形成和演化是新生代以来中国东西部构造—气候—地貌综合演变的结果。长江三峡的贯通是现代长江形成的标志性事件,但受限于传统沉积学、地球化学等单一方法的制约,对“长江三峡何时贯通”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一直存...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其形成和演化是新生代以来中国东西部构造—气候—地貌综合演变的结果。长江三峡的贯通是现代长江形成的标志性事件,但受限于传统沉积学、地球化学等单一方法的制约,对“长江三峡何时贯通”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综合考虑了构造运动、古气候及海平面变化等影响河流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输入Badlands古地貌模拟软件,动态重建了长江“第一弯”以东地区晚白垩世(80 Ma)以来的长江流域地貌及水系演化过程;并利用四川盆地和江汉盆地的地震剖面资料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模拟结果表明,青藏东部及上扬子西南缘晚始新世—渐新世的阶段性隆升迫使四川盆地原有南流水系下切受阻,沉积物在盆内堆积形成冲积河道并促使四川盆地地貌由“东北高西南低”反转为“西南高东北低”;新生代早期,江汉盆地长期受控于中国东部的裂陷环境,持续处于较低基准面。四川盆地的水系反转和江汉盆地的持续低基准面,最终导致位于二者之间的长江三峡在晚渐新世发生贯通。由此,本研究提出一种上扬子地区水系反转并被下游捕获的三峡贯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重建
长江
三峡
贯通
晚渐新世
四川盆地
江汉盆地
水系反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汉平原周老镇钻孔砾石统计及其与长江三峡贯通的关系
被引量:
34
2
作者
马永法
李长安
+3 位作者
王秋良
杨勇
陈国金
焦焕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44,共5页
对江汉平原周老镇钻孔砾石层砾石的粒度和砾态进行统计和分析的结果表明:砾石的风化程度普遍较高,砾石的扁度、球度、磨圆度、砾态参数(F/ψ)和各轴分选系数均符合河流相沉积物的特征。通过分析砾石粒度和砾态的变化曲线,可将其...
对江汉平原周老镇钻孔砾石层砾石的粒度和砾态进行统计和分析的结果表明:砾石的风化程度普遍较高,砾石的扁度、球度、磨圆度、砾态参数(F/ψ)和各轴分选系数均符合河流相沉积物的特征。通过分析砾石粒度和砾态的变化曲线,可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和Ⅱ的平均砾径、中值砾径、扁度、球度和砾态参数(F/ψ)相差不大,而阶段Ⅲ与阶段Ⅰ、Ⅱ相差很大,阶段Ⅲ的水动力条件、沉积物比阶段Ⅰ、Ⅱ显著增强并混杂了远源物质。结合周老镇钻孔岩性及钻孔砾石含量和江汉平原第四系岩相剖面特征判断,在阶段Ⅲ109.5-117.0m(0.97~1.12Ma.B.P.)处钻孔的沉积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江汉平原水系发生了重要调整,可能是长江贯通三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周老镇钻孔
砾石层
长江贯通三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西清江中上游高海拔砾石层ESR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5
3
作者
王令占
涂兵
+2 位作者
田洋
谢国刚
曾波夫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6-322,共7页
在鄂西清江中游建始、巴东地区、上游利川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中,发现多处残留的高海拔河流相砾石层,其特征指示砾石层可能为NNE向古水系残留的"高阶地"。对高海拔砾石层进行了ESR测年,清江中游建始、巴东地区高海拔砾石层形...
在鄂西清江中游建始、巴东地区、上游利川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中,发现多处残留的高海拔河流相砾石层,其特征指示砾石层可能为NNE向古水系残留的"高阶地"。对高海拔砾石层进行了ESR测年,清江中游建始、巴东地区高海拔砾石层形成于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初(677±67)^(789±78)ka,上游利川地区高海拔砾石层形成于中更新世中期(371±37)^(551±55)ka,说明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初,清江中游地区尚发育NNE向古水系,而直至中更新世中期,清江上游利川地区仍发育NNE向古水系。这可能指示清江袭夺中游水系发生于早、中更新世之交,袭夺上游水系发生于中更新世中期,现代清江水系形成于中更新世中期之后。由于清江贯通、长江贯通三峡都与青藏高原末次快速隆升有密切关系,从而指示长江贯通三峡的方式总体上可能也是自东向西的不断袭夺,而贯通时间则可能要稍早于清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砾石层
ESR定年
清江中上游地区
清江
贯通
长江贯通三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老镇钻孔砾石层重矿物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18
4
作者
王秋良
胡思辉
李长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8-884,共7页
利用江汉平原周老镇钻孔的岩心样品,分析研究了钻孔岩心沉积物10层砾石层中填充物的重矿物组分及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周老镇钻孔10个砾石层自下而上可以分为3个矿物段。对比3个阶段稳定重矿物、非稳定重矿物的变化特征:阶段Ⅰ、阶段Ⅱ,...
利用江汉平原周老镇钻孔的岩心样品,分析研究了钻孔岩心沉积物10层砾石层中填充物的重矿物组分及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周老镇钻孔10个砾石层自下而上可以分为3个矿物段。对比3个阶段稳定重矿物、非稳定重矿物的变化特征:阶段Ⅰ、阶段Ⅱ,沉积物主要以近源物质为主,含有少量的远源物质;而阶段Ⅲ,沉积物主要以远源物质为主,含有少量的近源物质。结合周老镇钻孔岩性及钻孔砾石含量和江汉平原第四系岩相剖面特征,判断在阶段Ⅲ,深度112.30~109.05m(1.17~1.12MaB.P.)处,钻孔沉积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江汉平原水系发生重要调整,长江三峡贯通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周老镇钻孔
重矿物
长江
三峡
贯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三峡贯通过程的动态古地貌重建
被引量:
2
1
作者
田子晗
索艳慧
李三忠
丁雪松
韩续
宋双双
付新建
机构
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行星与空间科学学院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29,共22页
基金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省专项经费(编号:2022QNLM050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121005,91958214)
+1 种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ZR2021YQ2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202172003)联合资助。
文摘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其形成和演化是新生代以来中国东西部构造—气候—地貌综合演变的结果。长江三峡的贯通是现代长江形成的标志性事件,但受限于传统沉积学、地球化学等单一方法的制约,对“长江三峡何时贯通”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综合考虑了构造运动、古气候及海平面变化等影响河流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输入Badlands古地貌模拟软件,动态重建了长江“第一弯”以东地区晚白垩世(80 Ma)以来的长江流域地貌及水系演化过程;并利用四川盆地和江汉盆地的地震剖面资料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模拟结果表明,青藏东部及上扬子西南缘晚始新世—渐新世的阶段性隆升迫使四川盆地原有南流水系下切受阻,沉积物在盆内堆积形成冲积河道并促使四川盆地地貌由“东北高西南低”反转为“西南高东北低”;新生代早期,江汉盆地长期受控于中国东部的裂陷环境,持续处于较低基准面。四川盆地的水系反转和江汉盆地的持续低基准面,最终导致位于二者之间的长江三峡在晚渐新世发生贯通。由此,本研究提出一种上扬子地区水系反转并被下游捕获的三峡贯通机制。
关键词
古地貌重建
长江
三峡
贯通
晚渐新世
四川盆地
江汉盆地
水系反转
Keywords
paleo-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Three Gorges incision
Late Oligocene
Sichuan Basin
Jianghan Basin
drainage inversion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汉平原周老镇钻孔砾石统计及其与长江三峡贯通的关系
被引量:
34
2
作者
马永法
李长安
王秋良
杨勇
陈国金
焦焕美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出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44,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4CB7202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4110054047215140672206)
文摘
对江汉平原周老镇钻孔砾石层砾石的粒度和砾态进行统计和分析的结果表明:砾石的风化程度普遍较高,砾石的扁度、球度、磨圆度、砾态参数(F/ψ)和各轴分选系数均符合河流相沉积物的特征。通过分析砾石粒度和砾态的变化曲线,可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和Ⅱ的平均砾径、中值砾径、扁度、球度和砾态参数(F/ψ)相差不大,而阶段Ⅲ与阶段Ⅰ、Ⅱ相差很大,阶段Ⅲ的水动力条件、沉积物比阶段Ⅰ、Ⅱ显著增强并混杂了远源物质。结合周老镇钻孔岩性及钻孔砾石含量和江汉平原第四系岩相剖面特征判断,在阶段Ⅲ109.5-117.0m(0.97~1.12Ma.B.P.)处钻孔的沉积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江汉平原水系发生了重要调整,可能是长江贯通三峡。
关键词
江汉平原
周老镇钻孔
砾石层
长江贯通三峡
Keywords
Jianghan Plain
the bore in Zhoulao Town
gravel bed
cut-through of the Yangtze Three Gorges
分类号
P534.63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西清江中上游高海拔砾石层ESR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5
3
作者
王令占
涂兵
田洋
谢国刚
曾波夫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出处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6-322,共7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编号:1212010911016
1212010814057)资助
文摘
在鄂西清江中游建始、巴东地区、上游利川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中,发现多处残留的高海拔河流相砾石层,其特征指示砾石层可能为NNE向古水系残留的"高阶地"。对高海拔砾石层进行了ESR测年,清江中游建始、巴东地区高海拔砾石层形成于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初(677±67)^(789±78)ka,上游利川地区高海拔砾石层形成于中更新世中期(371±37)^(551±55)ka,说明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初,清江中游地区尚发育NNE向古水系,而直至中更新世中期,清江上游利川地区仍发育NNE向古水系。这可能指示清江袭夺中游水系发生于早、中更新世之交,袭夺上游水系发生于中更新世中期,现代清江水系形成于中更新世中期之后。由于清江贯通、长江贯通三峡都与青藏高原末次快速隆升有密切关系,从而指示长江贯通三峡的方式总体上可能也是自东向西的不断袭夺,而贯通时间则可能要稍早于清江。
关键词
高海拔砾石层
ESR定年
清江中上游地区
清江
贯通
长江贯通三峡
Keywords
high elevation gravels
ESR dating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Qingjiang River
the formation of the Qingjiang River
cut-through of the Yangtze Three Gorges
分类号
P588.212.5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老镇钻孔砾石层重矿物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18
4
作者
王秋良
胡思辉
李长安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信阳师范学院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8-88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2206
90411005
+1 种基金
4077221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720204)资助
文摘
利用江汉平原周老镇钻孔的岩心样品,分析研究了钻孔岩心沉积物10层砾石层中填充物的重矿物组分及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周老镇钻孔10个砾石层自下而上可以分为3个矿物段。对比3个阶段稳定重矿物、非稳定重矿物的变化特征:阶段Ⅰ、阶段Ⅱ,沉积物主要以近源物质为主,含有少量的远源物质;而阶段Ⅲ,沉积物主要以远源物质为主,含有少量的近源物质。结合周老镇钻孔岩性及钻孔砾石含量和江汉平原第四系岩相剖面特征,判断在阶段Ⅲ,深度112.30~109.05m(1.17~1.12MaB.P.)处,钻孔沉积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江汉平原水系发生重要调整,长江三峡贯通形成。
关键词
江汉平原
周老镇钻孔
重矿物
长江
三峡
贯通
Keywords
Jianghan plain
borehole in Zhoulao Town
heavy mineral
form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on the Yangtze RAver
分类号
P571 [天文地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江三峡贯通过程的动态古地貌重建
田子晗
索艳慧
李三忠
丁雪松
韩续
宋双双
付新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江汉平原周老镇钻孔砾石统计及其与长江三峡贯通的关系
马永法
李长安
王秋良
杨勇
陈国金
焦焕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鄂西清江中上游高海拔砾石层ESR定年及地质意义
王令占
涂兵
田洋
谢国刚
曾波夫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周老镇钻孔砾石层重矿物特征及地质意义
王秋良
胡思辉
李长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