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打造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全国重要增长极——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路径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富泉 周建华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14,共15页
湖南作为长江中游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人口经济大省,要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生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通过“优化行政区划设置”与生产力布局,往北... 湖南作为长江中游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人口经济大省,要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生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通过“优化行政区划设置”与生产力布局,往北消除长株潭对接武汉的“飞地”,往南解决长株潭“绿心”产业空壳问题,协同长株潭岳,合力打造长沙大都市,打造武汉—长株潭(长沙)双城都市圈全国重要增长极。本文通过实证与大数据分析,阐明在对接国家战略规划的同时,还可放大长沙低房价优势,引导更多人才和务工者回湘购房,形成新的产业集聚绿洲效应,加快湖南崛起并跻身现代化共富强省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战略 武汉—长沙双城都市圈 长沙大都市 湖南湘江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的区域合作机制重构 被引量:39
2
作者 郝寿义 程栋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71,共7页
区域合作机制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关键。基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区域合作路径的分析,可以清晰发现我国区域合作机制失灵的逻辑障碍:地方政府作为最重要的区域主体,在区域合作中存在"越位"和&qu... 区域合作机制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关键。基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区域合作路径的分析,可以清晰发现我国区域合作机制失灵的逻辑障碍:地方政府作为最重要的区域主体,在区域合作中存在"越位"和"缺位",竞争过度而合作不足。这一情况的改善有赖于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结合长江经济带三大次区域合作现状,应从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分配机制和补偿机制四方面努力完善长江经济带经济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战略 区域合作机制 区域合作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基于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准自然实验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治栋 胡爱燕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67,共13页
区域一体化是引领中国创新体系发展的关键举措,对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8年中国272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析长江经济带战略对沿江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 区域一体化是引领中国创新体系发展的关键举措,对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8年中国272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析长江经济带战略对沿江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战略显著提升了沿江城市的创新能力;作用机制方面,长江经济带战略通过改善创新环境对城市创新产生积极作用;受城市区位、城市规模、科教资源等异质性因素影响,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效应存在分异特征,部分城市创新水平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政府干预是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调节因素。因此,建议重视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平衡发展,以适度政府干预为抓手,改善创新环境,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深化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助力打造“创新型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长江经济带战略 城市创新能力 创新环境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
4
作者 袁芳 仇蕾 陈军飞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4,共9页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大规模的“关改搬转”措施显著降低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但也不可避免地对短期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在研究该战略实施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及异质性效应的同时,综合考虑其对经...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大规模的“关改搬转”措施显著降低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但也不可避免地对短期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在研究该战略实施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及异质性效应的同时,综合考虑其对经济增长和废水排放总量的影响,更符合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于2009—2019年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战略实施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降低了工业水污染强度,但存在滞后性;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是该战略影响工业水污染强度的主要途径;战略实施对中游城市工业水污染强度的抑制效果最强,下游城市次之,上游城市最弱,相较于沿江城市,非沿江城市受益更为明显;该战略实施能显著降低长江附近400 km内城市的工业水污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高质量发展 工业水污染强度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环保支出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来自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2
5
作者 姜智强 刘伊霖 +1 位作者 曾智 秦光远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122,共10页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求做好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统筹与协调。利用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作为战略重要载体的财政环保支出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总体...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求做好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统筹与协调。利用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作为战略重要载体的财政环保支出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上、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均呈上升趋势,2016年战略开始实施后的提升更为明显,运用双重差分法、合成控制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成立。从整体来看,财政环保支出促进了区域总体以及中、下游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但抑制了上游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分阶段来看,2007—2015年的财政环保支出抑制了区域总体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但对上、中、下游地区的影响不显著;2016—2018年的财政环保支出提高了区域总体、中游和下游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抑制了上游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通过机制分析和检验发现,财政环保支出引起农业生态效率提高的动因在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环保支出 农业生态效率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能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吗?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标 张航 吴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污染排放强度意指单位GDP的污染物综合排放量,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环境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内蕴着沿江城市污染排放强度的降低。本研究基于2006—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DID)方法... 污染排放强度意指单位GDP的污染物综合排放量,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环境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内蕴着沿江城市污染排放强度的降低。本研究基于2006—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DID)方法和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开展计量分析,旨在检验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否能够降低污染排放强度,识别该国家级发展战略的污染减排机制及其作用大小。本研究有如下实证发现:(1)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污染减排的作用评估看,DID的估计结果表明,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有显著的污染减排效应,使污染排放强度大约下降了0.045个百分点。(2)从此国家级发展战略的污染减排传导机制角度考察,DID的实证结果显示,该国家级发展战略的实施通过新型城镇化、结构优化、创新投入和循环生产的机制传导,能够显著促进沿江城市的污染排放强度下降。(3)由不同传导机制的污染减排作用大小分析,SYS-GMM的回归结果说明,新型城镇化的污染减排效果最好、结构优化其次、创新投入和循环生产的负弹性系数较为接近。(4)此外,SYS-GMM的回归结果表明,污染排放强度的累积滞后效应显著,且长江经济带的累积滞后效应明显大于全国与非长江经济带地区。因而,为促进长江经济带的污染排放强度下降以及生态本底增进,确保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政策的制定在省级空间上一致联动与执行强度在时序上连贯的同时,沿长江的城市有必要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和提高循环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污染排放强度 双重差分 系统广义矩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升了地区绿色创新绩效吗?--基于双重差分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6
7
作者 闫华飞 杨美 冯兵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0-57,67,共9页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探究其能否提高地区绿色创新绩效对促进区域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及其周边8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其绿色创新绩效,并利用双重差分、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发...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探究其能否提高地区绿色创新绩效对促进区域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及其周边8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其绿色创新绩效,并利用双重差分、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提升了绿色创新绩效,这一结论通过了多种稳健性检验;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中部地区绿色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更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不显著;作用机制分析得出,政府支持、信息化水平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地区绿色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绿色创新绩效 政府支持 信息化水平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能否提升地区绿色创新能力——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19
8
作者 曾萍 肖静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104,共14页
绿色创新是绿色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19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政策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地区绿色创新能... 绿色创新是绿色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19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政策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地区绿色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基准回归结果通过了6种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地区绿色创新能力的正向促进作用呈下中上游递减的差异格局,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可以通过促进环境规制、新型城镇化、创新投入以提升地区绿色创新能力,其中环境规制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新型城镇化、创新投入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本文可为长江经济带各省份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提供一定经验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绿色创新能力 准自然实验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税收政策及配套措施研究——基于上游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洪波 《税收经济研究》 2017年第4期30-36,共7页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我国推进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长江上游地区的发展面临落实环境保护、扶贫攻坚、协调发展、民族团结等多重任务,亟须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达成。文章立足于国家《创新驱动产业...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我国推进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长江上游地区的发展面临落实环境保护、扶贫攻坚、协调发展、民族团结等多重任务,亟须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达成。文章立足于国家《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从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经济要素分析入手,突出当地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对其相应的税收政策及配套措施展开分析研究,力争构建起适应产业升级发展战略的制度优势,助推经济要素集聚,实现上游地区跨越式发展以及上中下游地区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战略 产业布局 产业结构 税收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的工业集聚水平测度 被引量:21
10
作者 吴传清 龚晨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1-81,共11页
选用空间基尼系数、θi指数、区位商三种衡量方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工业集聚水平,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工业集聚水平较高,沿线11省市已基本形成产业优势互补发展格局。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工业集聚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选用空间基尼系数、θi指数、区位商三种衡量方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工业集聚水平,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工业集聚水平较高,沿线11省市已基本形成产业优势互补发展格局。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工业集聚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空间布局呈不断扩散趋势;劳动生产率、资本、创新能力是影响工业集聚的重要因素,本地市场和内需规模对工业集聚的影响力度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战略 产业结构调整 区域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经济实力的时空差异:沿线城市比较 被引量:20
11
作者 白永亮 郭珊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8,共10页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实力的时空差异进行测度和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经济实力的总体差异随时间不断缩小,各年份绝对差异逐渐变大;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两极化趋势不断加大,且有重心东移趋势。武汉及重庆优势明显,但表现出明显...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实力的时空差异进行测度和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经济实力的总体差异随时间不断缩小,各年份绝对差异逐渐变大;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两极化趋势不断加大,且有重心东移趋势。武汉及重庆优势明显,但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从时空集聚趋势和机理来看,随着时间的演进,空间碎片化还将存在,多中心的发展趋势会更加明显,逐步从核心边缘模式演变为多中心发展模式,进而形成带状网络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的国际镜鉴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丽梅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76,共9页
发达国家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成功经验为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重要借鉴。现阶段长江经济带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交通运输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创新体制,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开发黄金水道,加强流域立... 发达国家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成功经验为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重要借鉴。现阶段长江经济带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交通运输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创新体制,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开发黄金水道,加强流域立体式交通体系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发挥沿江城市群的带动作用;加强金融创新,支持沿江产业与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战略 长江流域产业转型 区域合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区域科学竞争力的提升效应——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守文 赵敏 徐丽洁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55-64,共10页
在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沿线省市科学竞争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09-2019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科学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计算各省市科学竞争力综合得分,通过使用双重差... 在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沿线省市科学竞争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09-2019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科学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计算各省市科学竞争力综合得分,通过使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区域科学竞争力的提升效应,最后对该战略的区域异质性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提升区域科学竞争力,稳健性检验支持该结论;②该战略实施虽然有助于提升长江经济带整体科学竞争力,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为下游>中游>上游;③该战略通过提高要素集聚度、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政府公共服务提升沿线省市科学竞争力。基于实证结果,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制定差异化发展计划、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精准布局科创载体、加快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科学竞争力 双重差分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实证评估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婧煜 樊帆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3-107,共5页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1—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从长江经济带整体和单个省份两方面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了实证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其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1—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从长江经济带整体和单个省份两方面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了实证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其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但对单个省份进行评估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对浙江和云南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明显的抑制效应,而对江苏和重庆的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不明显。故整体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不显著是由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区域差异造成的。因此,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的同时,应打破行政界线壁垒,优化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机制;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塑造引领型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同时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引才规划,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产业结构升级 合成控制法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创新探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互动研究》评述
15
作者 曹蓄温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91-93,共3页
《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互动研究》在准确把握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刻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两者的重要战略关系,以寻求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平衡点。该书不仅实现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的理论创新... 《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互动研究》在准确把握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刻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两者的重要战略关系,以寻求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平衡点。该书不仅实现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的理论创新,而且为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长江经济带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 互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水道“黄金效益”的多重维度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勤 李心杨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87,共10页
长江水道的"黄金效益"首先是流域的自然生态效应,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决定着经济带的"含金量"。"黄金效益"又是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流域保护与开发综合效应,集河流生态效应与长江特有的经济社... 长江水道的"黄金效益"首先是流域的自然生态效应,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决定着经济带的"含金量"。"黄金效益"又是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流域保护与开发综合效应,集河流生态效应与长江特有的经济社会效应于一体,是人-水-地和谐共生的系统耦合效应。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定位长江经济带,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长江水道的"黄金效益"。发挥长江水道的"黄金效益",应加强统筹协调,加快生态修复,改变严重破坏河流生态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理念 长江经济带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及其未来方略 被引量:8
17
作者 叶南客 黄南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64,共12页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规模最大、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近年来,在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创新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在国内的三大城市群的比较中也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但在与部分全球城市群的比较上还有较大的差...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规模最大、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近年来,在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创新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在国内的三大城市群的比较中也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但在与部分全球城市群的比较上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一体化发展程度不高、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以及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等制约性瓶颈。对此,长三角城市群应立足高起点,从世界级城市群的地位攀升、国内城市群的增长引领以及区域内的资源再整合战略出发,通过区域空间规划、产业要素布局、环境污染共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区域经济新格局 长江经济带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中国》后记
18
《绿色中国》 2022年第14期80-80,共1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是党中央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是党中央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深入实施重庆“一区两群”和四川“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唯一以“带”为特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 生态优先 明月山 双循环 一带一路 示范带 战略部署 长江经济带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