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
1
作者 袁芳 仇蕾 陈军飞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4,共9页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大规模的“关改搬转”措施显著降低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但也不可避免地对短期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在研究该战略实施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及异质性效应的同时,综合考虑其对经...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大规模的“关改搬转”措施显著降低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但也不可避免地对短期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在研究该战略实施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及异质性效应的同时,综合考虑其对经济增长和废水排放总量的影响,更符合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于2009—2019年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战略实施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降低了工业水污染强度,但存在滞后性;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是该战略影响工业水污染强度的主要途径;战略实施对中游城市工业水污染强度的抑制效果最强,下游城市次之,上游城市最弱,相较于沿江城市,非沿江城市受益更为明显;该战略实施能显著降低长江附近400 km内城市的工业水污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高质量发展 工业水污染强度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环保支出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来自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2
2
作者 姜智强 刘伊霖 +1 位作者 曾智 秦光远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122,共10页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求做好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统筹与协调。利用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作为战略重要载体的财政环保支出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总体...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求做好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统筹与协调。利用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作为战略重要载体的财政环保支出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上、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均呈上升趋势,2016年战略开始实施后的提升更为明显,运用双重差分法、合成控制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成立。从整体来看,财政环保支出促进了区域总体以及中、下游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但抑制了上游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分阶段来看,2007—2015年的财政环保支出抑制了区域总体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但对上、中、下游地区的影响不显著;2016—2018年的财政环保支出提高了区域总体、中游和下游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抑制了上游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通过机制分析和检验发现,财政环保支出引起农业生态效率提高的动因在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环保支出 农业生态效率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能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吗?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标 张航 吴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污染排放强度意指单位GDP的污染物综合排放量,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环境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内蕴着沿江城市污染排放强度的降低。本研究基于2006—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DID)方法... 污染排放强度意指单位GDP的污染物综合排放量,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环境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内蕴着沿江城市污染排放强度的降低。本研究基于2006—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DID)方法和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开展计量分析,旨在检验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否能够降低污染排放强度,识别该国家级发展战略的污染减排机制及其作用大小。本研究有如下实证发现:(1)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污染减排的作用评估看,DID的估计结果表明,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有显著的污染减排效应,使污染排放强度大约下降了0.045个百分点。(2)从此国家级发展战略的污染减排传导机制角度考察,DID的实证结果显示,该国家级发展战略的实施通过新型城镇化、结构优化、创新投入和循环生产的机制传导,能够显著促进沿江城市的污染排放强度下降。(3)由不同传导机制的污染减排作用大小分析,SYS-GMM的回归结果说明,新型城镇化的污染减排效果最好、结构优化其次、创新投入和循环生产的负弹性系数较为接近。(4)此外,SYS-GMM的回归结果表明,污染排放强度的累积滞后效应显著,且长江经济带的累积滞后效应明显大于全国与非长江经济带地区。因而,为促进长江经济带的污染排放强度下降以及生态本底增进,确保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政策的制定在省级空间上一致联动与执行强度在时序上连贯的同时,沿长江的城市有必要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和提高循环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污染排放强度 双重差分 系统广义矩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升了地区绿色创新绩效吗?--基于双重差分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6
4
作者 闫华飞 杨美 冯兵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0-57,67,共9页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探究其能否提高地区绿色创新绩效对促进区域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及其周边8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其绿色创新绩效,并利用双重差分、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发...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探究其能否提高地区绿色创新绩效对促进区域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及其周边8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其绿色创新绩效,并利用双重差分、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提升了绿色创新绩效,这一结论通过了多种稳健性检验;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中部地区绿色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更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不显著;作用机制分析得出,政府支持、信息化水平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地区绿色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绿色创新绩效 政府支持 信息化水平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能否提升地区绿色创新能力——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19
5
作者 曾萍 肖静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104,共14页
绿色创新是绿色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19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政策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地区绿色创新能... 绿色创新是绿色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19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政策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地区绿色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基准回归结果通过了6种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地区绿色创新能力的正向促进作用呈下中上游递减的差异格局,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可以通过促进环境规制、新型城镇化、创新投入以提升地区绿色创新能力,其中环境规制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新型城镇化、创新投入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本文可为长江经济带各省份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提供一定经验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绿色创新能力 准自然实验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区域科学竞争力的提升效应——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守文 赵敏 徐丽洁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55-64,共10页
在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沿线省市科学竞争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09-2019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科学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计算各省市科学竞争力综合得分,通过使用双重差... 在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沿线省市科学竞争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09-2019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科学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计算各省市科学竞争力综合得分,通过使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区域科学竞争力的提升效应,最后对该战略的区域异质性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提升区域科学竞争力,稳健性检验支持该结论;②该战略实施虽然有助于提升长江经济带整体科学竞争力,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为下游>中游>上游;③该战略通过提高要素集聚度、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政府公共服务提升沿线省市科学竞争力。基于实证结果,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制定差异化发展计划、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精准布局科创载体、加快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科学竞争力 双重差分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实证评估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婧煜 樊帆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3-107,共5页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1—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从长江经济带整体和单个省份两方面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了实证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其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1—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从长江经济带整体和单个省份两方面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了实证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其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但对单个省份进行评估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对浙江和云南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明显的抑制效应,而对江苏和重庆的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不明显。故整体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不显著是由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区域差异造成的。因此,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的同时,应打破行政界线壁垒,优化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机制;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塑造引领型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同时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引才规划,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产业结构升级 合成控制法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