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
1
作者 袁芳 仇蕾 陈军飞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4,共9页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大规模的“关改搬转”措施显著降低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但也不可避免地对短期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在研究该战略实施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及异质性效应的同时,综合考虑其对经...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大规模的“关改搬转”措施显著降低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但也不可避免地对短期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在研究该战略实施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及异质性效应的同时,综合考虑其对经济增长和废水排放总量的影响,更符合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于2009—2019年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战略实施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降低了工业水污染强度,但存在滞后性;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是该战略影响工业水污染强度的主要途径;战略实施对中游城市工业水污染强度的抑制效果最强,下游城市次之,上游城市最弱,相较于沿江城市,非沿江城市受益更为明显;该战略实施能显著降低长江附近400 km内城市的工业水污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高质量发展 工业水污染强度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环保支出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来自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0
2
作者 姜智强 刘伊霖 +1 位作者 曾智 秦光远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122,共10页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求做好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统筹与协调。利用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作为战略重要载体的财政环保支出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总体...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求做好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统筹与协调。利用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作为战略重要载体的财政环保支出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上、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均呈上升趋势,2016年战略开始实施后的提升更为明显,运用双重差分法、合成控制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成立。从整体来看,财政环保支出促进了区域总体以及中、下游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但抑制了上游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分阶段来看,2007—2015年的财政环保支出抑制了区域总体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但对上、中、下游地区的影响不显著;2016—2018年的财政环保支出提高了区域总体、中游和下游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抑制了上游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通过机制分析和检验发现,财政环保支出引起农业生态效率提高的动因在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环保支出 农业生态效率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能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吗?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标 张航 吴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污染排放强度意指单位GDP的污染物综合排放量,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环境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内蕴着沿江城市污染排放强度的降低。本研究基于2006—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DID)方法... 污染排放强度意指单位GDP的污染物综合排放量,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环境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内蕴着沿江城市污染排放强度的降低。本研究基于2006—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DID)方法和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开展计量分析,旨在检验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否能够降低污染排放强度,识别该国家级发展战略的污染减排机制及其作用大小。本研究有如下实证发现:(1)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污染减排的作用评估看,DID的估计结果表明,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有显著的污染减排效应,使污染排放强度大约下降了0.045个百分点。(2)从此国家级发展战略的污染减排传导机制角度考察,DID的实证结果显示,该国家级发展战略的实施通过新型城镇化、结构优化、创新投入和循环生产的机制传导,能够显著促进沿江城市的污染排放强度下降。(3)由不同传导机制的污染减排作用大小分析,SYS-GMM的回归结果说明,新型城镇化的污染减排效果最好、结构优化其次、创新投入和循环生产的负弹性系数较为接近。(4)此外,SYS-GMM的回归结果表明,污染排放强度的累积滞后效应显著,且长江经济带的累积滞后效应明显大于全国与非长江经济带地区。因而,为促进长江经济带的污染排放强度下降以及生态本底增进,确保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政策的制定在省级空间上一致联动与执行强度在时序上连贯的同时,沿长江的城市有必要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和提高循环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污染排放强度 双重差分 系统广义矩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升了地区绿色创新绩效吗?--基于双重差分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5
4
作者 闫华飞 杨美 冯兵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0-57,67,共9页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探究其能否提高地区绿色创新绩效对促进区域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及其周边8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其绿色创新绩效,并利用双重差分、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发...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探究其能否提高地区绿色创新绩效对促进区域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及其周边8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其绿色创新绩效,并利用双重差分、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提升了绿色创新绩效,这一结论通过了多种稳健性检验;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中部地区绿色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更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不显著;作用机制分析得出,政府支持、信息化水平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地区绿色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绿色创新绩效 政府支持 信息化水平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能否提升地区绿色创新能力——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19
5
作者 曾萍 肖静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104,共14页
绿色创新是绿色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19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政策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地区绿色创新能... 绿色创新是绿色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19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政策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地区绿色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基准回归结果通过了6种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地区绿色创新能力的正向促进作用呈下中上游递减的差异格局,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可以通过促进环境规制、新型城镇化、创新投入以提升地区绿色创新能力,其中环境规制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新型城镇化、创新投入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本文可为长江经济带各省份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提供一定经验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绿色创新能力 准自然实验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区域科学竞争力的提升效应——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守文 赵敏 徐丽洁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55-64,共10页
在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沿线省市科学竞争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09-2019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科学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计算各省市科学竞争力综合得分,通过使用双重差... 在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沿线省市科学竞争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09-2019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科学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计算各省市科学竞争力综合得分,通过使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区域科学竞争力的提升效应,最后对该战略的区域异质性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提升区域科学竞争力,稳健性检验支持该结论;②该战略实施虽然有助于提升长江经济带整体科学竞争力,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为下游>中游>上游;③该战略通过提高要素集聚度、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政府公共服务提升沿线省市科学竞争力。基于实证结果,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制定差异化发展计划、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精准布局科创载体、加快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科学竞争力 双重差分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实证评估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婧煜 樊帆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3-107,共5页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1—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从长江经济带整体和单个省份两方面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了实证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其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1—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从长江经济带整体和单个省份两方面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了实证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其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但对单个省份进行评估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对浙江和云南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明显的抑制效应,而对江苏和重庆的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不明显。故整体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不显著是由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区域差异造成的。因此,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的同时,应打破行政界线壁垒,优化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机制;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塑造引领型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同时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引才规划,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产业结构升级 合成控制法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的内涵要义、内蕴方法及创新贡献
8
作者 刘嗣方 《改革》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的内涵要义体现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引领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动力引擎,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繁荣发展长江文化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内在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坚实保障。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发展和保护相统一、坚持政府和市场相结合、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久久为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蕴含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的创新贡献体现在:展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进长江经济带科学保护、开发和治理,贡献了破解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难题的原创经验;展现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理论,形塑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崭新格局;展现发挥黄金水道“黄金经济带”效应,打造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实践样本;展现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支撑保障;展现探索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推动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展现促进世界大江大河流域发展和治理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拓展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科学方法 创新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的结构协调与要素协同 被引量:11
9
作者 程俊杰 陈柳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93,共15页
产业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产业结构是一个中性、长期、动态概念,是发展的结果而非手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协调更多指的是要素及其配置的协同。这里分别从制造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实体经济与要素协同... 产业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产业结构是一个中性、长期、动态概念,是发展的结果而非手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协调更多指的是要素及其配置的协同。这里分别从制造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实体经济与要素协同三个层次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分析。针对制造业同构现象仍比较突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度较低、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不高、普遍存在人力与金融错配等问题,应围绕长江经济带布局国内价值链,以产业集群构建长江经济带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的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 产业协调 要素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例证 被引量:205
10
作者 黄庆华 时培豪 胡江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9,共13页
以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模型考察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兼顾了环境保护,促进了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技术进步是... 以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模型考察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兼顾了环境保护,促进了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技术进步是产业集聚提升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途径,而产业集聚在促进技术效率提升方面并不显著,说明沿线地区通过产业集聚能够有效发挥经济“外部性”,并通过“竞争激励效应”促进沿线地区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长江上游地区,产业集聚能够发挥双重作用,既能促进技术进步,又能促进技术效率提升。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沿线各地区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投资、环境规制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效率 被引量:42
11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4-110,共17页
基于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分析外商投资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一步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在环境规制约束条件下外商投资的环境效应。研究发现... 基于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分析外商投资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一步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在环境规制约束条件下外商投资的环境效应。研究发现:外商投资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具有阶段性“倒U型”直接影响,外资绿色技术竞争优势并不突出;外商投资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表现为交替的环境规制“逐底竞争”和“标尺竞争”外溢效应;强化环境规制约束有利于提升外商投资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能力,应加大对外商投资的环境监管力度,提升绿色外资政绩考核权重,构建外资环境风险联防联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投资 环境规制 城市效率 绿色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的动力找寻 被引量:31
12
作者 任胜钢 袁宝龙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5-64,共10页
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方式要向质量效率型转型,发展模式要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型,发展目标要向可持续发展转型。以转型升级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应从调整长江经济带能源供应结构、推动长江经济带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推动长... 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方式要向质量效率型转型,发展模式要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型,发展目标要向可持续发展转型。以转型升级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应从调整长江经济带能源供应结构、推动长江经济带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传统工业高端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现代服务业智能化发展五方面着手。以协调发展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应从着力构建长江经济带中上游绿色承接产业转移模式、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着力优化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着力构建跨区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 绿色发展 新驱动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影响的三大维度——基于理论与实证的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成春林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注重生态文明的优先发展、内外循环的相互促进以及经济发展的稳定创新这三大维度,利用2011一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长江...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注重生态文明的优先发展、内外循环的相互促进以及经济发展的稳定创新这三大维度,利用2011一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推动作用,数字金融使用深度相对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数字支持服务程度而言,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加突出;数字金融对高质量发展三大维度的推动作用同样显著,其中,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对生态文明优先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内外循环的相互促进和经济发展的稳定创新影响则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下游城市更为显著,且随着数字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数字金融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会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三大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的空间经济增长与非对称溢出效应 被引量:35
14
作者 孙博文 孙久文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86,共15页
基于长江经济带105个主要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场一体化的经济增长与非对称溢出效应,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得到了稳健的结论: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在考虑到空间关联因素后未能发现β收敛的证据,城市间经济增长差距... 基于长江经济带105个主要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场一体化的经济增长与非对称溢出效应,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得到了稳健的结论: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在考虑到空间关联因素后未能发现β收敛的证据,城市间经济增长差距有扩大态势;市场一体化对本地经济增长具有非线性的"倒U"影响特征,且有助于发挥水平溢出效应,进而实现本地与异地经济增长的"携手并进";市场一体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垂直溢出效应具有非对称性,非港口城市、边界城市、内陆城市的市场一体化增长溢出效应要弱于港口城市、非边界城市与沿海地区城市,而且基于二区制空间杜宾模型也证实了经济增长垂直溢出效应的非对称性;通过对金融危机之前、金融危机时期以及后金融危机时期样本结论进行比较,发现了市场一体化的经济增长与非对称溢出效应在各阶段的不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非对称溢出效应 经济增长 长江经济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于善波 张军涛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7,共10页
基于SBM-GML模型,以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长江经济带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内有效,虽然表现出短期波动,但是整体而言,波动幅度... 基于SBM-GML模型,以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长江经济带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内有效,虽然表现出短期波动,但是整体而言,波动幅度不大,并且在2010年之后呈逐年递增态势。其中,技术效率是提高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原因,规模效率不高影响了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同时,长江经济带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显著的α收敛,但是存在绝对β收敛。即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时间序列上并不具有延续性,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低的省份存在向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高的省份的“追赶效应”,并将最终以相同的稳态趋于均衡。为此,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倡导绿色转型发展;提高规模效率,突出城市聚集效应,充分发挥城市群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转型中的作用;在具体政策制定上,要注重省域发展的差异性,做到精准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SBM-GML模型 收敛性 长江经济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基于排污异质性的视角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成 吴传清 邓明亮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8-154,共17页
加快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全面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关键抓手。以长江经济带为样本考察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排污异质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存在正向促进效应,符合“波特假说”,且... 加快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全面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关键抓手。以长江经济带为样本考察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排污异质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存在正向促进效应,符合“波特假说”,且这种影响存在排污异质性特征,表现为排污强度越高的地区促进作用越强。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影响还存在非线性和门槛特征,其中,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整体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呈现“J”形特征,对轻污染和重污染省市的影响均呈“U”形关系,对中污染省市的影响则不显著。此外,2016年起实施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有效增强了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总体上,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强度偏低,政策效应尚未充分发挥。进一步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应以排污异质性特征为重要参考,分类分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环境规制政策,加快构建环境规制区域协商机制,促进环境规制政策不断丰富和动态优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工业绿色转型 排污异质性 长江经济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45
17
作者 尹礼汇 孟晓倩 吴传清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113,共13页
环境规制是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关键。利用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数据,采用SBM模型、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门限回归模型、工具变量法等模型方法,分析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全要素... 环境规制是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关键。利用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数据,采用SBM模型、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门限回归模型、工具变量法等模型方法,分析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够显著提升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中介作用;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随着规制强度增加而具有更强的正向促进作用,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需要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起到规制作用,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作用不显著。推动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应加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的协调配合,针对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特点分类施策,构建市场导向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长江经济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价值与动力机制 被引量:60
18
作者 刘志彪 陈柳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5-71,共7页
更高质量地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关键是要在体制机制上构建一体化建设的动力机制。这要求发挥政府和市场次序有别的"双强"作用。发挥政府强力推动作用的目的,是营造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环境。要在竞争和协商中处理好... 更高质量地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关键是要在体制机制上构建一体化建设的动力机制。这要求发挥政府和市场次序有别的"双强"作用。发挥政府强力推动作用的目的,是营造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环境。要在竞争和协商中处理好各自的利益诉求,设计出牵引一体化的动力引擎。当前应重点从如下方面着手:发挥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龙头的辐射作用;在长三角范围内复制推广国家试点政策;打造有形"飞地经济"和无形"互联网平台"整合区域资源;鼓励企业在长三角范围内兼并收购;发挥大型企业集团的区域协调作用;逐步构建长三角区域的竞争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渔民退捕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刘子飞 于法稳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8-116,共9页
渔民退捕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举措。短期内,中央政府应为退捕补偿主体,地方政府为辅,持证渔民为补偿客体;长期来看,应按退捕区域事权财权,明确中央、省、市(县)的补偿主体责任,还... 渔民退捕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举措。短期内,中央政府应为退捕补偿主体,地方政府为辅,持证渔民为补偿客体;长期来看,应按退捕区域事权财权,明确中央、省、市(县)的补偿主体责任,还应拓展补偿客体,考虑区域间补偿标准的差异化,兼顾补偿的公平与效率。长江退捕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主体机制外,还应从组织领导、法治制度、政策支持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 生态补偿机制 渔民退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江海规律,支撑永续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炎 曾江宁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祖国母亲河长江,始于雪域高原,绵延6300余公里,由涓涓细流,汇聚180万平方公里流域径流,成磅礴之势东入大海,赓续着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战略交汇区,长江口承... 祖国母亲河长江,始于雪域高原,绵延6300余公里,由涓涓细流,汇聚180万平方公里流域径流,成磅礴之势东入大海,赓续着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战略交汇区,长江口承载了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区域 雪域高原 永续发展 入大海 区域可持续发展 发展规划纲要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交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