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8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需求与未来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冬梅 陈钰 +2 位作者 胡月 谭天骄 玄兆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0,共9页
长江经济带是国家发展战略性区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对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分析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发展基础和科技创新合作进展的基础上,基于长江... 长江经济带是国家发展战略性区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对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分析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发展基础和科技创新合作进展的基础上,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指标数据,全面分析各城市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水平,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支点城市和节点城市的不同层次,综合提出构建长江科技创新带的战略构想。具体而言,基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综合水平和战略需要,强化上海、武汉和成渝的科技创新中心地位,提升长江科技创新带3个极点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合肥、长沙、南昌、绵阳、贵阳、昆明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支点城市,作为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活动外溢的核心承接点,支撑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选取常州、南通、嘉兴等15个城市作为省级科技创新节点,带动省域内整体创新水平提升。最后,提出构建分层多元的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加强区域共性平台建设,加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与合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科技创新带 科技创新 科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与时空演进——基于粗糙集与未确知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韶华 张学娇 张伟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2,共12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基于“要素—结构—功能”三个维度构建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引入时间加权的粗糙集理论与未确知模型进行多指标综合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基于“要素—结构—功能”三个维度构建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引入时间加权的粗糙集理论与未确知模型进行多指标综合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考察地区差异及时空演进规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下游、中游和上游地区;地区间差异始终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上、中、下游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消失;除云南外的10个省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等级不断提升,且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态势。研究结论可以为推动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发展 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 地区差异 时空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质量——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黄顺春 王兆伟 刘桥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88,共5页
文章在厘清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专利质量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2007-2021年长江经济带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在不同发展阶段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文章在厘清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专利质量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2007-2021年长江经济带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在不同发展阶段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产学研协同创新对长江经济带城市专利质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通过面板门槛模型估计可以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专利质量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其作用效果逐渐由负转正,可以划分为低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区间(sys <0.0053)、中区间(0.0053≤sys <0.0096)和高区间(sys≥0.0096)三种类型;调节机制的分析显示,以往普适性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利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长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协同创新 专利质量 知识产权保护 面板门槛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代富强 张霞 +2 位作者 赵鹏逸 蔡元英 陈俐雯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1-229,共9页
产业集聚具有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产生环境污染的双重效应。基于“两控区”政策期间工业企业污染匹配数据,以长江经济带1998年、2005年、2012年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地图API接口进行企业地址匹配,运用GIS空间邻近分析... 产业集聚具有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产生环境污染的双重效应。基于“两控区”政策期间工业企业污染匹配数据,以长江经济带1998年、2005年、2012年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地图API接口进行企业地址匹配,运用GIS空间邻近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分布模式、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数量不断增长,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集聚特征,总体符合“中心—外围”结构模式;(2)区县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数量变化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热点区域为上海、江苏、浙江;(3)产业集聚对其企业数量时空变化的影响随时间逐渐增强,劳动力和边界效应与企业新增量关系显著,环境规制作用存在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 产业集聚 环境规制 SARAR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和成 王杰 李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4,共8页
厘清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对于生态环境精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沿线40个城市为样本,利用2012~2022年的统计数据,基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力”理论框架,设计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描述指标,采用“逐层... 厘清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对于生态环境精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沿线40个城市为样本,利用2012~2022年的统计数据,基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力”理论框架,设计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描述指标,采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运用莫兰指数法、Kriging插值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脆弱性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样本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总体呈明显改善态势,轻度和中度脆弱性城市数占比由45%上升至70%左右;脆弱性高度和重度城市数占比由55%左右下降至30%左右;高度和重度脆弱性城市主要在长江上、下游地区的对应城市,但以下游城市为主,这些城市脆弱性状态较为稳定且未见明显改善。②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空间相关性,表现在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现空间聚集现象,邻近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具一定相似性特点。③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投入是驱动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演化格局的核心因子,并且城镇化水平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力有所增强。研究成果可为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政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脆弱性 空间分异 驱动因素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P的长江经济带江苏段生态脆弱性评价与分析
6
作者 汪媛媛 臧协超 +4 位作者 许伟伟 阳昌霞 金洋 任静华 贺新星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82,共13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尤其是长江经济带江苏段受城市化和土地开发等影响,生态质量面临严峻挑战,生态脆弱性评价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以长江经济带江苏段2005—2020年4个时期生态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尤其是长江经济带江苏段受城市化和土地开发等影响,生态质量面临严峻挑战,生态脆弱性评价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以长江经济带江苏段2005—2020年4个时期生态脆弱性为研究对象,采用灵敏度弹性压力(sensitivity resilience pressure,SRP)模型,选取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和生态敏感性3类16项指标,基于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空间主成分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spati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HP-SPCA)权重计算方法和地理探测器,研究生态脆弱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呈现出从南京向南通逐渐增加趋势;(2)生态脆弱性等级之间转变主要发生在相邻等级之间,中度和重度脆弱性减小,轻度、微度和潜在脆弱性增加;(3)耕地占比、人口密度和生物丰度是主要驱动因素,植被覆盖与耕地占比的交互作用具有最大解释力。研究结果对江苏省长江沿岸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 地理探测器 生态脆弱性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郑博福 张吉洪 +4 位作者 何刘洁 吴之见 罗甜 朱锦奇 万炜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91,共13页
厘清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机制,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水生态空间划定与保护提供科学参考。采用标准差椭圆、Kernel密度及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时空演化... 厘清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机制,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水生态空间划定与保护提供科学参考。采用标准差椭圆、Kernel密度及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除2015年水生态空间规模小幅下降外,20年来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规模呈上升趋势,总体增加6085km^(2),以横断山区、长江中下游经济较为发达的平原地区等地的变化情况最为典型。水生态空间分布重心整体向西迁移,迁移距离为19.8km。(2)在水生态空间与各类空间转化过程中,与农业空间之间的相互转化最为突出,主要分布于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丹江口水库以及长江沿岸地区。其中水生态空间转为农业空间9236km^(2),农业空间转为水生态空间规模达11404km^(2),城镇空间与水生态空间转化规模最小,转入、转出规模分别为1799 km^(2)和1079 km^(2)。(3)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演化受到多种影响因子的共同作用,以双因子增强以及非线性增强作用为主,自然环境类及区位交通类因子在单因素及多因素交互作用中的贡献度q值大部分在0.7以上,这2类因子是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空间 演变特征 土地利用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强度时空演变及反弹效应研究
8
作者 覃朝晖 潘铮 +1 位作者 丁志国 田红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为了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并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构建节水型社会,有必要科学分析农业用水强度的变化及其反弹效应。基于2004—2022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核密度函数对各省(市)农业用水强度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农业用水反弹效... 为了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并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构建节水型社会,有必要科学分析农业用水强度的变化及其反弹效应。基于2004—2022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核密度函数对各省(市)农业用水强度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农业用水反弹效应的标准,测算了农业用水反弹效应并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强度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按地区划分,农业用水强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在空间上,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强度从最初的不均匀多波峰分布逐步转变为三波峰分布,各省(市)间的农业用水强度差异逐渐缩小;考虑农业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出现了较高程度的农业用水反弹现象,表明农业用水总量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为此,应加快农业节水技术创新,开发和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降低农业用水反弹效应的程度,从而实现减量增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用水强度 反弹效应 农业用水总量 农业节水技术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
9
作者 袁芳 仇蕾 陈军飞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4,共9页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大规模的“关改搬转”措施显著降低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但也不可避免地对短期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在研究该战略实施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及异质性效应的同时,综合考虑其对经...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大规模的“关改搬转”措施显著降低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但也不可避免地对短期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在研究该战略实施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及异质性效应的同时,综合考虑其对经济增长和废水排放总量的影响,更符合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于2009—2019年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战略实施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降低了工业水污染强度,但存在滞后性;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是该战略影响工业水污染强度的主要途径;战略实施对中游城市工业水污染强度的抑制效果最强,下游城市次之,上游城市最弱,相较于沿江城市,非沿江城市受益更为明显;该战略实施能显著降低长江附近400 km内城市的工业水污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高质量发展 工业水污染强度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模拟与扩绿增长协同发展
10
作者 屈志光 杨伯元 +2 位作者 胡李丹 李飞 汪金卓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476,共12页
基于“SD-PLUS-InVEST”模型演化模拟结果,构建了扩绿与增长的协同评估模型,并开展了经济带及省级尺度评估,以“经济带—省市”协同视角解析、讨论了长江经济带实现生态扩绿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未来特征与潜在困境,并提出了长江经济带... 基于“SD-PLUS-InVEST”模型演化模拟结果,构建了扩绿与增长的协同评估模型,并开展了经济带及省级尺度评估,以“经济带—省市”协同视角解析、讨论了长江经济带实现生态扩绿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未来特征与潜在困境,并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提质路径.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2000~2030年碳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生态保护情景的碳服务价值共减少了58.8亿元,高质量发展情景的碳服务价值降低了176.64亿元,高速发展情景的碳服务价值下降了383.03亿元.基于生态扩绿和经济增长的协同评估,高质量发展情景的协同发展水平最优.空间上,各省市扩绿增长协同发展水平存在较明显差异,根据差异特征分析为经济带协同扩绿增长提出了提质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陆地碳储 演化模拟 长江经济带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收缩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整合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分析
11
作者 谭志雄 向斯曼 +1 位作者 韩经纬 陈思盈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101,共17页
城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载体。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收缩的作用机制及实际效应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此研究在对DMSP/OLS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进行基本处理后,采... 城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载体。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收缩的作用机制及实际效应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此研究在对DMSP/OLS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进行基本处理后,采用不具有截距项的“S”型模型拟合形成长江经济带10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19年整合夜间灯光时间序列数据,并通过收缩像素提取开展城市收缩测度;基于空间溢出视角,借助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检验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收缩的影响,开展稳健性、异质性相关讨论,并构建非线性模型从“劳动收入”与“环境质量”两条路径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收缩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收缩存在倒“U”型关系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通过“知识溢出效应”与“竞争模仿效应”形成,空间溢出效应甚至超过了直接效应;东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收缩均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但中部地区的城市不显著,中东西三大板块各具优势,但要素资源流动性不强;非资源型城市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收缩的作用效果显著,资源型城市不明显;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就业吸纳效应、环境污染效应等途径影响城市收缩。基于此,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关注城市收缩本质,转变城市收缩传统价值误区认识。倡导“精明收缩”理念,在保持城市基本活力的同时,合理调整城市规模与功能布局。针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异质性,实行差异化外资引入策略。东部地区进一步优化外资吸引政策,推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引进;而西部与中部地区则应注重外资对本地产业升级和就业吸纳的促进作用,同时避免过度依赖外资带来的环境污染与资源竞争。建立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开发开放平台协同发展,促进长江经济带内外资导向和城市发展目标协同。研究对长江经济带正视“精明收缩”问题,构建具有包容性、韧性和适应性的城市发展模式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收缩 外商直接投资 夜间灯光数据 长江经济带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及障碍因素识别
12
作者 李颖慧 游星 陈红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5-130,共6页
文章选取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和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三个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熵值法、GIS法、空间相关性分析法、障碍度模型等研究方法分析2009—2021年... 文章选取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和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三个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熵值法、GIS法、空间相关性分析法、障碍度模型等研究方法分析2009—2021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及障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高值区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多,但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在空间上存在“高-高”“低-低”的集聚形式。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效灌溉率、农业财政支持力度、农业产业结构及土地生产率是影响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长江经济带 时空特征 空间相关性 障碍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的空间格局演变、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
13
作者 刘慧 叶尔肯·吾扎提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5,共7页
采用1993—202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数据,从开放规模和开放强度两个维度构建综合开放指数、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近30年来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水平快速提升,表现为“缓慢提升—快速提升—波动提升—加速提升”... 采用1993—202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数据,从开放规模和开放强度两个维度构建综合开放指数、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近30年来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水平快速提升,表现为“缓慢提升—快速提升—波动提升—加速提升”四个不同阶段,空间上呈现出下游与中上游地区的两极分化格局;同时,上中下游发展不平衡、区域合作机制不健全和区域开放平台及通道的支撑能力不强等是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的主要障碍因素。未来应以国内通道与国际大通道对接为核心,强化通道畅通和陆海联动;以内陆开放高地和边境口岸建设为重点,强化开放支撑,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对外开放 障碍因素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效率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
14
作者 王兆峰 彭雯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共21页
科学研判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效率的作用机理及内在影响,是释放数字经济价值、提升旅游生产力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2006—2021年长江经济带126个地市州的面板数据,采用Topsis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借助DEA模... 科学研判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效率的作用机理及内在影响,是释放数字经济价值、提升旅游生产力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2006—2021年长江经济带126个地市州的面板数据,采用Topsis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借助DEA模型测定旅游产业效率,继而刻画两者的时空演进特征,揭示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稳健增长态势,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集聚特征。(2)旅游产业效率呈平稳上升趋向,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异特征。(3)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表现为“中部>西部>东部”,能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科技创新提升旅游产业效率,且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单一门槛效应与科技创新的双重门槛效应。未来,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红利,须深化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推进城市数字经济差异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旅游产业效率 门槛效应 区域异质性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韧性时空演变特征及障碍因子分析
15
作者 温艳萍 陈怡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132,共8页
提升农业生态系统韧性是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2013—2022年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自然断裂法、泰尔指数和障碍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韧性的时空格局及其空间差异来源和障碍因子进行测度分析。... 提升农业生态系统韧性是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2013—2022年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自然断裂法、泰尔指数和障碍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韧性的时空格局及其空间差异来源和障碍因子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时序演变上,2013—2022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韧性呈上升趋势,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稳步推进。从省际来看,江苏农业生态韧性最高,重庆农业生态韧性最低;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农业生态韧性最高,西部地区农业生态韧性相对落后。(2)2013—2022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韧性的总体泰尔指数维持在较低水平。总体泰尔指数分解结果显示,东部和西部地区省际差异所引起的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更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是影响农业生态韧性的主要准则层障碍因子,绿色发明专利申请量、财政科技支持力度、造林总面积、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和农业碳排放对农业生态韧性存在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农业生态韧性 时空演变 泰尔指数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旅游发展与生态产品价值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子分析
16
作者 何小芊 武家佳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坚持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路径。本文利用2005—2022年数据,对长江经济带106个地级市的旅游发展水平和生态产品价值进行测算,分析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除个别年份... 坚持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路径。本文利用2005—2022年数据,对长江经济带106个地级市的旅游发展水平和生态产品价值进行测算,分析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除个别年份外,长江经济带旅游发展水平的均值呈上升趋势,受疫情影响2022年有明显回落,市域间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差异较大;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总值总体平稳,单位面积生态产品价值的空间差异性显著。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旅游发展水平与生态产品价值耦合协调程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市域间差距逐渐扩大,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旅游发展系统中主要障碍因子为5A级景区数量、国内游客人数、旅行社数量、入境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生态产品价值系统中主要障碍因子为气候调节、净化环境、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持、美学景观。建议通过深化生态文旅产业融合、加强生态资源保护性开发、建立区域联动发展机制等措施,以促进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水平 生态产品价值 耦合协调 障碍因子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效率时空动态演化及其驱动机制
17
作者 王兆峰 于沛鑫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7-1419,共13页
运用Dagum基尼系数、空间马尔可夫链、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剖析2006—2021年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效率的时空动态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①2006—2021年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效率呈“下降-上升”趋势;整体空间格局呈层次明显... 运用Dagum基尼系数、空间马尔可夫链、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剖析2006—2021年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效率的时空动态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①2006—2021年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效率呈“下降-上升”趋势;整体空间格局呈层次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扩散趋势,流域内区域间差异是造成城乡融合发展效率分异的主要原因。②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效率具有“路径依赖”与“自身锁定”效应,空间传递性较为显著,高(低)效率地区对邻域地区具有正(负)向空间溢出效应。③金融发展水平、人口集聚程度、交通水平对本地及邻域城乡融合发展效率提升均产生正向影响,信息化水平呈负向影响;环境规制强度对本地区产生正向影响,但对邻近地区产生显著负向溢出效应。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效率研究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效率测度 马尔可夫链 空间杜宾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18
作者 柳剑平 蔡锐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75,共17页
基于2006—2022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对碳减排的空间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本地的碳排放强度,但会提升邻地的碳排放强度;城市规模越大、绿... 基于2006—2022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对碳减排的空间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本地的碳排放强度,但会提升邻地的碳排放强度;城市规模越大、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的地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的碳减排效应越强,资源型城市协同发展的碳减排效应更突出,是否为低碳试点城市对协同发展的碳减排效应未产生显著影响;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与提升公众环境关注降低碳排放强度,“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的碳减排效应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双碳”目标政策的提出能够显著增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的碳减排效应。研究结论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发挥其碳减排效应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产方式 绿色生活方式 协同发展 碳排放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长江流域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陈宇科 张圣卿 张文卿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17,共14页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详细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在农业领域的节能降碳效应,对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基于2010—2022年省级宏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探讨长江经...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详细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在农业领域的节能降碳效应,对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基于2010—2022年省级宏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探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长江流域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抑制了农业碳排放,该结论在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降低了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农业碳排放,但对下游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通过激励农业技术创新、提高环境规制效率、加快要素市场发育三种渠道实现农业碳减排。研究结论为区域一体化战略驱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农业碳排放 技术创新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态效率评估及其影响因素
20
作者 许劲 郑志宏 +5 位作者 郑星宇 彭喜林 姚杰 冉潇 杨煜隆 王虹钰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99-4705,共7页
采用基于归一化的碳排放当量和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生态效率指标,对长江经济带的63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其生态效率指数均值为0.492.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厂的生态效率受规模效应影响显著,其处理规模≤1万m^(3)/d、1万m^(3)... 采用基于归一化的碳排放当量和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生态效率指标,对长江经济带的63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其生态效率指数均值为0.492.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厂的生态效率受规模效应影响显著,其处理规模≤1万m^(3)/d、1万m^(3)/d<处理规模≤10万m^(3)/d和10万m^(3)/d<处理规模的生态效率指数均值分别为0.440、0.507和0.729;各地区、各工艺污水处理厂生态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间歇流反应器或全混合反应器生态效率指数较高,其均值为0.569(推流式工艺为0.473);随着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浓度的升高,其生态效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深度处理将加剧污水处理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执行一级A标的污水厂的生态效率指数均值为0.483,其余执行一级B标的污水厂为0.5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污水处理厂 长江经济带 生态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