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江第一弯虎跳峡的贯通——来自于地表地貌和弹性挠曲的数值模拟分析
1
作者
郑勇
李海兵
+2 位作者
潘家伟
杨少华
龚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42-2954,共13页
以往注入南海的古金沙江的袭夺及其相关的长江第一弯的形成不仅造成了南海一系列盆地内部充填物质的急剧变化,同时还记录了与南海北部边缘海扩张相关的构造活动机制的重大变革。尽管如此,由于缺乏直接证据,对于金沙江东流和长江第一弯...
以往注入南海的古金沙江的袭夺及其相关的长江第一弯的形成不仅造成了南海一系列盆地内部充填物质的急剧变化,同时还记录了与南海北部边缘海扩张相关的构造活动机制的重大变革。尽管如此,由于缺乏直接证据,对于金沙江东流和长江第一弯形成的时间和机制还存在较大分歧。鉴于此,本研究通过TTLEM和LIFFE模型直接对虎跳峡的贯通和下切过程开展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虎跳峡现今深切峡谷的形成是两阶段地表快速侵蚀的产物。而其初始的贯通应形成于中新世中期(~15 Ma)前后,和虎跳峡背斜的形成同期,与大理断裂系大规模走滑兼具逆冲运动直接相关。随后,进入第四纪(~2 Ma)以来,大理断裂系的构造活动由压扭转变为张扭性。虎跳峡由于地壳的弹性挠曲变形再次快速下切,剥蚀厚度达到~3 km,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地貌样式。结合区域的其他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伴随着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持续的俯冲,青藏高原东南缘南东向的物质运移曾发生过一系列构造活动机制的重大转变,不仅引起了区域内断裂系统活动性质的转换,造成了大型水系的袭夺和重组,同时还与南海海盆的扩张和最终形成紧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金沙江
长江第一弯
数值模拟
弹性挠曲
物质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演化百年谜题:回溯与进展
被引量:
2
2
作者
郭汝军
魏传义
+10 位作者
李长安
张玉芬
李亚伟
孙习林
张增杰
冷勇辉
苏建超
李国鼐
吕凌云
陈旭
丁智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共28页
长江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地貌格局的形成与东亚现代地貌格局的建立。文中简述了百余年间长江演化研究的主要争论,梳理了近20年来将物源示踪方法应用于长江演化研究的进展及得到的启示。通过对长江流域的典型沉积体系:包括上游昔格达组、剑...
长江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地貌格局的形成与东亚现代地貌格局的建立。文中简述了百余年间长江演化研究的主要争论,梳理了近20年来将物源示踪方法应用于长江演化研究的进展及得到的启示。通过对长江流域的典型沉积体系:包括上游昔格达组、剑川盆地、中下游砾石层、江汉盆地、长江三角洲钻孔沉积及边缘海盆地(莺歌海盆地、中国台湾岛)的物源示踪结果进行归纳梳理,笔者认为:1)长江演化争论的焦点问题依旧是三峡贯通和石鼓第一弯的形成,但争论的问题已拓宽至古水系模式、侵蚀-沉积过程、夷平面形成等诸多问题。2)三峡贯通和石鼓第一弯形成的时代尚未取得共识,即长江的形成时代和过程还存在争论。长江中下游砾石层和江汉盆地沉积物具有复杂的源区供应,仅依靠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无法有效区分长江上游的物源信号;江汉盆地和长江三角洲钻孔沉积记录对于三峡贯通的初始信号仍未达成一致;剑川盆地和昔格达组沉积物的年代及其物源意义对于金沙江南流(东流)的指示意义存在广泛争论;海洋沉积约束长江和红河水系演化模式的物源信号也存在争议。3)在长江流域各沉积盆地进行物源研究时,建议加强海陆沉积对比。从地貌-构造演化-沉积古地理-气候变迁的角度,将能更加全面地重建长江演化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演化
争论与进展
物源示踪
长江
三峡
长江第一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那一片神奇的“绿雪”——电影《大东巴的女儿》导演手记
3
作者
韩志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14,共1页
"在大海上那蔚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帆儿闪耀着白光!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说起来真的挺有意思,在我拍摄电影《大东巴的女儿》的过程中,每当我伫立在牦牛坪、云杉坪、长江第一弯,或者美丽的金沙江...
"在大海上那蔚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帆儿闪耀着白光!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说起来真的挺有意思,在我拍摄电影《大东巴的女儿》的过程中,每当我伫立在牦牛坪、云杉坪、长江第一弯,或者美丽的金沙江畔,遥望云霭中披着冰雪甲胄的玉龙雪山,莱蒙托夫的这几句诗便在我的耳畔回响,就像总有人寸步不离地跟在我身后浅吟低唱!是啊,你看吧——在那些郁郁葱葱的大树、小草,还有争奇斗艳的花儿们的簇拥下,拔地而起的银白色的玉龙雪山,有多么像大海上的孤帆啊!只不过,那大海不是蔚蓝的,而是翡翠般碧绿的。这,便是诗人们笔下独特的"绿雪";这,便是那片举世闻名的遥远而神奇的土地……"景地的选择,绝不仅仅是寻找一个拍摄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龙雪山
东巴
纳西族
长江第一弯
导演
电影
自然景观
演员
银白色
大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第一弯虎跳峡的贯通——来自于地表地貌和弹性挠曲的数值模拟分析
1
作者
郑勇
李海兵
潘家伟
杨少华
龚正
机构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42-2954,共13页
基金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编号GML2019ZD02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941016,42072240,41830217)
+2 种基金
科技部项目(编号2021FY100101,2019QZKK0901)
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221630)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DQJB20B21)联合资助的成果。
文摘
以往注入南海的古金沙江的袭夺及其相关的长江第一弯的形成不仅造成了南海一系列盆地内部充填物质的急剧变化,同时还记录了与南海北部边缘海扩张相关的构造活动机制的重大变革。尽管如此,由于缺乏直接证据,对于金沙江东流和长江第一弯形成的时间和机制还存在较大分歧。鉴于此,本研究通过TTLEM和LIFFE模型直接对虎跳峡的贯通和下切过程开展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虎跳峡现今深切峡谷的形成是两阶段地表快速侵蚀的产物。而其初始的贯通应形成于中新世中期(~15 Ma)前后,和虎跳峡背斜的形成同期,与大理断裂系大规模走滑兼具逆冲运动直接相关。随后,进入第四纪(~2 Ma)以来,大理断裂系的构造活动由压扭转变为张扭性。虎跳峡由于地壳的弹性挠曲变形再次快速下切,剥蚀厚度达到~3 km,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地貌样式。结合区域的其他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伴随着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持续的俯冲,青藏高原东南缘南东向的物质运移曾发生过一系列构造活动机制的重大转变,不仅引起了区域内断裂系统活动性质的转换,造成了大型水系的袭夺和重组,同时还与南海海盆的扩张和最终形成紧密关联。
关键词
南海
金沙江
长江第一弯
数值模拟
弹性挠曲
物质运移
Keywords
South China Sea
Jinsha River
First Bend of the Yangtze River
numerical simulation
Dali fault system
elastic flexure
分类号
P931 [天文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演化百年谜题:回溯与进展
被引量:
2
2
作者
郭汝军
魏传义
李长安
张玉芬
李亚伟
孙习林
张增杰
冷勇辉
苏建超
李国鼐
吕凌云
陈旭
丁智强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平顶山学院
湖北大学
中山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共2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1011,42171008,42002203)资助。
文摘
长江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地貌格局的形成与东亚现代地貌格局的建立。文中简述了百余年间长江演化研究的主要争论,梳理了近20年来将物源示踪方法应用于长江演化研究的进展及得到的启示。通过对长江流域的典型沉积体系:包括上游昔格达组、剑川盆地、中下游砾石层、江汉盆地、长江三角洲钻孔沉积及边缘海盆地(莺歌海盆地、中国台湾岛)的物源示踪结果进行归纳梳理,笔者认为:1)长江演化争论的焦点问题依旧是三峡贯通和石鼓第一弯的形成,但争论的问题已拓宽至古水系模式、侵蚀-沉积过程、夷平面形成等诸多问题。2)三峡贯通和石鼓第一弯形成的时代尚未取得共识,即长江的形成时代和过程还存在争论。长江中下游砾石层和江汉盆地沉积物具有复杂的源区供应,仅依靠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无法有效区分长江上游的物源信号;江汉盆地和长江三角洲钻孔沉积记录对于三峡贯通的初始信号仍未达成一致;剑川盆地和昔格达组沉积物的年代及其物源意义对于金沙江南流(东流)的指示意义存在广泛争论;海洋沉积约束长江和红河水系演化模式的物源信号也存在争议。3)在长江流域各沉积盆地进行物源研究时,建议加强海陆沉积对比。从地貌-构造演化-沉积古地理-气候变迁的角度,将能更加全面地重建长江演化的历史。
关键词
长江
演化
争论与进展
物源示踪
长江
三峡
长江第一弯
Keywords
Yangtze River evolution
debates and progresses
provenance analysis
Three Gorges
First Bend
分类号
P597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那一片神奇的“绿雪”——电影《大东巴的女儿》导演手记
3
作者
韩志君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14,共1页
文摘
"在大海上那蔚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帆儿闪耀着白光!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说起来真的挺有意思,在我拍摄电影《大东巴的女儿》的过程中,每当我伫立在牦牛坪、云杉坪、长江第一弯,或者美丽的金沙江畔,遥望云霭中披着冰雪甲胄的玉龙雪山,莱蒙托夫的这几句诗便在我的耳畔回响,就像总有人寸步不离地跟在我身后浅吟低唱!是啊,你看吧——在那些郁郁葱葱的大树、小草,还有争奇斗艳的花儿们的簇拥下,拔地而起的银白色的玉龙雪山,有多么像大海上的孤帆啊!只不过,那大海不是蔚蓝的,而是翡翠般碧绿的。这,便是诗人们笔下独特的"绿雪";这,便是那片举世闻名的遥远而神奇的土地……"景地的选择,绝不仅仅是寻找一个拍摄的场所。
关键词
玉龙雪山
东巴
纳西族
长江第一弯
导演
电影
自然景观
演员
银白色
大海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江第一弯虎跳峡的贯通——来自于地表地貌和弹性挠曲的数值模拟分析
郑勇
李海兵
潘家伟
杨少华
龚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长江演化百年谜题:回溯与进展
郭汝军
魏传义
李长安
张玉芬
李亚伟
孙习林
张增杰
冷勇辉
苏建超
李国鼐
吕凌云
陈旭
丁智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那一片神奇的“绿雪”——电影《大东巴的女儿》导演手记
韩志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