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Yangtze River Basin,YZRB)是中国降水集中地。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短时强降水(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SDHR)有增加趋势。2020年主汛期(6—8月)YZRB出现多轮强降水,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1998年的流域性大...长江流域(Yangtze River Basin,YZRB)是中国降水集中地。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短时强降水(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SDHR)有增加趋势。2020年主汛期(6—8月)YZRB出现多轮强降水,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1998年的流域性大洪水。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长江上游(YR-A)、长江中游(YR-B)和长江下游(YR-C)三个区域SDHR时空分布以及不同类型短时强降水事件(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 Event,SDHRE)的统计特征。得到结论如下:1)受地形影响,YZRB山区降水频次增加、降水强度增强,且地形作用会增加山区SDHR的频次,进而增强山区SDHR的降水量;YZRB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依赖于SDHR降水量的空间分布。2)YZRB三个区域SDHR降水量和频次的日变化均表现为双峰型,双峰时间在YZRB区域自西向东有从夜间移向白天的趋势,这与对流活动日变化的区域差异有关;SDHR的降水量和频次具有相似的日变化,说明SDHR的降水量主要源自其降水频次的贡献。3)在三种类型SDHRE中,增长型频次最高(约62.6%),突发型频次次之(约26.9%),而持续型频次最少(约10.5%);突发型SDHRE的高发降水量最小(约30 mm),持续型SDHRE的高发降水量最大(约90 mm),而增长型SDHRE的高发降水量介于两者之间(40~60 mm)。4)不同类型SDHRE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主要依赖于SDHRE频次的空间分布,增长型SDHRE因频次高于突发型和持续型,其降水量也高于后两种类型,但大别山地区因其地形作用成为持续型SDHRE的高发区,而突发型SDHRE更易在局地形成降水强度高值。展开更多
基于AREM模式对发生在华南地区的3次西南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拟结果分析了暴雨过程中西南涡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层200 h Pa西风急流入口区、中层500 h 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中纬度短波槽、东北亚强冷涡的适当配...基于AREM模式对发生在华南地区的3次西南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拟结果分析了暴雨过程中西南涡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层200 h Pa西风急流入口区、中层500 h 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中纬度短波槽、东北亚强冷涡的适当配置,中低层孟加拉湾和南海暖湿气流的持续输送,是有利于西南涡东移发展,从而造成华南地区持续性强降水的典型环流形势;降水落区与低涡位置密切相关,一般集中在西南涡中心南侧,雨带延伸方向与低涡移动路径一致;而其强度则与低涡中心区域位势高度等值线梯度及低层大气风场强度息息相关。西南涡中心低层为东风和弱北风,中层以南风为主,高层为强西风和弱北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正涡度结构特征显著。涡度平流项和辐合辐散项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中低层大气,涡度对流项、扭转项的作用则在中高层更为明显,而涡度辐合辐散项对西南涡的发展加强起最主要的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长江流域(Yangtze River Basin,YZRB)是中国降水集中地。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短时强降水(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SDHR)有增加趋势。2020年主汛期(6—8月)YZRB出现多轮强降水,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1998年的流域性大洪水。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长江上游(YR-A)、长江中游(YR-B)和长江下游(YR-C)三个区域SDHR时空分布以及不同类型短时强降水事件(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 Event,SDHRE)的统计特征。得到结论如下:1)受地形影响,YZRB山区降水频次增加、降水强度增强,且地形作用会增加山区SDHR的频次,进而增强山区SDHR的降水量;YZRB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依赖于SDHR降水量的空间分布。2)YZRB三个区域SDHR降水量和频次的日变化均表现为双峰型,双峰时间在YZRB区域自西向东有从夜间移向白天的趋势,这与对流活动日变化的区域差异有关;SDHR的降水量和频次具有相似的日变化,说明SDHR的降水量主要源自其降水频次的贡献。3)在三种类型SDHRE中,增长型频次最高(约62.6%),突发型频次次之(约26.9%),而持续型频次最少(约10.5%);突发型SDHRE的高发降水量最小(约30 mm),持续型SDHRE的高发降水量最大(约90 mm),而增长型SDHRE的高发降水量介于两者之间(40~60 mm)。4)不同类型SDHRE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主要依赖于SDHRE频次的空间分布,增长型SDHRE因频次高于突发型和持续型,其降水量也高于后两种类型,但大别山地区因其地形作用成为持续型SDHRE的高发区,而突发型SDHRE更易在局地形成降水强度高值。
文摘基于AREM模式对发生在华南地区的3次西南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拟结果分析了暴雨过程中西南涡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层200 h Pa西风急流入口区、中层500 h 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中纬度短波槽、东北亚强冷涡的适当配置,中低层孟加拉湾和南海暖湿气流的持续输送,是有利于西南涡东移发展,从而造成华南地区持续性强降水的典型环流形势;降水落区与低涡位置密切相关,一般集中在西南涡中心南侧,雨带延伸方向与低涡移动路径一致;而其强度则与低涡中心区域位势高度等值线梯度及低层大气风场强度息息相关。西南涡中心低层为东风和弱北风,中层以南风为主,高层为强西风和弱北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正涡度结构特征显著。涡度平流项和辐合辐散项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中低层大气,涡度对流项、扭转项的作用则在中高层更为明显,而涡度辐合辐散项对西南涡的发展加强起最主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