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统筹视角下长江流域管理体制困境纾解
1
作者
黄江曼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55-61,共7页
长江流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场域。随着协同治理理论的广泛运用,我国长江流域管理体制历经多个阶段演变,在统筹视角下建立了流域协调机制。然而与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进行对比,其管理体制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管理体制建设未...
长江流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场域。随着协同治理理论的广泛运用,我国长江流域管理体制历经多个阶段演变,在统筹视角下建立了流域协调机制。然而与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进行对比,其管理体制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管理体制建设未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要素间、区域间管理体制的统筹发展仍陷条块分割等问题。对此,有必要出台专门的流域管理立法,增强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法治化;在明确流域管理体制优化方向的基础上,纵向上分阶段完善流域全要素管理体制建设,横向上明确地方协调机构之间的职能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协调机制
流域
管理体制
统筹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共治:理论溯源、核心要义与体制保障
被引量:
12
2
作者
王灿发
张祖增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31-42,共12页
因应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构的时代要求,《长江保护法》将凝萃于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学科的思维范式——“协同共治”作为方式变项嵌入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中,以塑造长江流域生态法治的话语体系与规范秩序。作为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因应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构的时代要求,《长江保护法》将凝萃于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学科的思维范式——“协同共治”作为方式变项嵌入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中,以塑造长江流域生态法治的话语体系与规范秩序。作为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方法,流域环境协同共治对整体政府理论的遵循、对成本效益分析理论的践行以及对治理理论的运用,构成了一个成熟且自洽的理论框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共治的规范意涵包括主体上的多元共治、客体上的要素整合以及过程上的效力变革三重维度内容。在实现进路方面,《长江保护法》将“长江流域协调机制”作为驱动流域生态环境协同共治目标实现的根本体制保障,通过信息赋能与智慧赋能二元规范构造的形式,充分挖掘流域协调机制在流域事权配置上所具有的统筹、协调与监督三大价值功能,以切实增进长江流域环境利益的互惠与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长江
保护法》
协同共治
理论框架
规范意涵
长江流域协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统筹视角下长江流域管理体制困境纾解
1
作者
黄江曼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处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55-61,共7页
基金
湖南省重大水利科技项目“湖南省水资源资产化改革的制度设计与法治保障研究”(XSKJ2022068-22)。
文摘
长江流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场域。随着协同治理理论的广泛运用,我国长江流域管理体制历经多个阶段演变,在统筹视角下建立了流域协调机制。然而与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进行对比,其管理体制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管理体制建设未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要素间、区域间管理体制的统筹发展仍陷条块分割等问题。对此,有必要出台专门的流域管理立法,增强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法治化;在明确流域管理体制优化方向的基础上,纵向上分阶段完善流域全要素管理体制建设,横向上明确地方协调机构之间的职能配置。
关键词
长江流域协调机制
流域
管理体制
统筹视角
Keywords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Yangtze River Basin
Basin management system
Overall perspective
分类号
D912.6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共治:理论溯源、核心要义与体制保障
被引量:
12
2
作者
王灿发
张祖增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31-42,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陆海统筹生态环境治理法律制度研究”(21AZD062)。
文摘
因应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构的时代要求,《长江保护法》将凝萃于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学科的思维范式——“协同共治”作为方式变项嵌入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中,以塑造长江流域生态法治的话语体系与规范秩序。作为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方法,流域环境协同共治对整体政府理论的遵循、对成本效益分析理论的践行以及对治理理论的运用,构成了一个成熟且自洽的理论框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共治的规范意涵包括主体上的多元共治、客体上的要素整合以及过程上的效力变革三重维度内容。在实现进路方面,《长江保护法》将“长江流域协调机制”作为驱动流域生态环境协同共治目标实现的根本体制保障,通过信息赋能与智慧赋能二元规范构造的形式,充分挖掘流域协调机制在流域事权配置上所具有的统筹、协调与监督三大价值功能,以切实增进长江流域环境利益的互惠与共享。
关键词
《
长江
保护法》
协同共治
理论框架
规范意涵
长江流域协调机制
Keywords
Yangtze River Protection Law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theoretical framework
normative implications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Yangtze River basin
分类号
D922.6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统筹视角下长江流域管理体制困境纾解
黄江曼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共治:理论溯源、核心要义与体制保障
王灿发
张祖增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