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感潮河段洪潮遭遇组合概率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郭财秀 李国芳 +1 位作者 郑玲玉 张悦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1-54,共4页
由于感潮河段的水情既受上游河川径流的影响,又受河口潮流的影响,因此对感潮河段的涉水工程来说,在进行感潮河段的涉水工程的水流数学模型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时,首先必须确定上边界的洪水过程和下边界的潮位过程及其组合概率。以长江感... 由于感潮河段的水情既受上游河川径流的影响,又受河口潮流的影响,因此对感潮河段的涉水工程来说,在进行感潮河段的涉水工程的水流数学模型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时,首先必须确定上边界的洪水过程和下边界的潮位过程及其组合概率。以长江感潮河段为例,基于"以洪为主"和"以潮为主"两种情况,利用Clayton Copula函数构建了其上边界洪水流量与下边界潮位的联合分布,将超过某一量级的洪水(潮位)遭遇一定潮位(洪水)区间的概率作为洪潮遭遇组合概率,基于联合分布计算得到了各种洪潮遭遇组合的概率。结果表明,Clayton Copula函数能够合理地构建长江感潮河段的洪潮联合分布;在"以洪为主"的情况下,百年一遇、五十年一遇、二十年一遇、十年一遇设计洪水基本上都是遭遇落在(7.62,7.82)区间的潮位的组合概率最大,其组合概率分别为0.19%、0.37%、0.93%、1.83%;在"以潮为主"的情况下,百年一遇、五十年一遇、二十年一遇、十年一遇设计潮位均是遭遇落在(59 364,64 364)区间的洪水的组合概率最大,其组合概率分别为0.21%、0.42%、1.06%、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感潮河段 洪潮遭遇 组合风险概率 COPULA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长江下游感潮河段沿程洪潮遭遇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仲跻文 于慧 +5 位作者 袁震洲 卞佳琪 赵明 韦立新 肖仲凯 巫昕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63,共7页
长江下游感潮河段受到上游来水和海洋潮汐的共同影响,使得该河段的防洪形势复杂严峻,因此,辨识长江下游径流与潮汐的遭遇风险对于区域防洪治涝减灾具有实际意义。研究以长江下游河段为研究区域,以大通水文站最大流量以及南京潮位站、镇... 长江下游感潮河段受到上游来水和海洋潮汐的共同影响,使得该河段的防洪形势复杂严峻,因此,辨识长江下游径流与潮汐的遭遇风险对于区域防洪治涝减灾具有实际意义。研究以长江下游河段为研究区域,以大通水文站最大流量以及南京潮位站、镇江潮位站、江阴潮位站最高潮位为数据基础,分析长江下游河段沿程洪潮遭遇的概率分布。通过Copula函数分别构建大通水文站年最大流量与南京潮位站、镇江潮位站、江阴潮位站年最高潮位的联合分布,比较分析Gumbel Copula、Clayton Copula和Frank Copula函数的拟合优度,最终选定以Clayton Copula函数构建长江下游的洪潮联合分布,分析了各站点之间的同现风险率、条件风险率和组合风险率,进一步探究洪潮风险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上下游洪潮遭遇风险的比较,发现各潮位站年最高潮位的出现受到大通站年最大流量的影响,大通站年最大流量越大,下游各潮位站出现超某一高潮位的可能性越大。此外,从长江下游段沿程分析结果来看,距离入海口越近的站点,受到上游大通站最大流量的影响越小,即受到上游洪水的影响越小,因此遭遇极端洪潮组合事件的概率越低。结果表明,在长江下游河段防洪应重点考虑极端洪潮组合事件的风险与防护,不同站点受到洪潮风险各不相同,不同区域应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分析与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ULA函数 洪潮遭遇 组合风险 长江下游潮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影响因素的感潮河段潮位模拟方法研究
3
作者 祝国铸 左翔 +2 位作者 丛小飞 刘修恒 徐亚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115,共9页
感潮河段潮位时空变化复杂,难以进行精准模拟。为提高模拟精度,提出了一种考虑多影响因素的感潮河段潮位模拟方法:通过导数动态时间规整方法(DDTW)挖掘上下游潮位的平均传播时间;利用集和经验模态分解(EEMD)对潮位多影响因素数据进行特... 感潮河段潮位时空变化复杂,难以进行精准模拟。为提高模拟精度,提出了一种考虑多影响因素的感潮河段潮位模拟方法:通过导数动态时间规整方法(DDTW)挖掘上下游潮位的平均传播时间;利用集和经验模态分解(EEMD)对潮位多影响因素数据进行特征分解,提取高频和低频分量信息;融合深度残差收缩网络(DRSN)、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构建了一种智能模型(DRSN-BILSTM-Attention),挖掘分量信息的时空特征。该模型在长江天生港潮位站的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潮位模拟精度,3 h逐时潮位模拟平均准确率为92.1%,与单一机器学习方法相比,该方法展现出更强的数据时空特征提取能力。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沿岸地区防洪减灾和活水调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感潮河段 潮位模拟 多影响因素 智能模型 天生港潮位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建坝前后流量和海平面对感潮河段潮位的影响差异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强 李茂田 +3 位作者 艾威 林沐东 姚慧锟 房易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三峡大坝运行和海平面上升对河口水文动力变化的影响广受国内外关注。本文选取长江感潮河段沿程6个站(芜湖、马鞍山、南京、镇江、江阴和天生港) 1963-1985年(其中1970年和1971年数据缺失)和2003-2013年(其中2008年和2012年数据缺失)共3... 三峡大坝运行和海平面上升对河口水文动力变化的影响广受国内外关注。本文选取长江感潮河段沿程6个站(芜湖、马鞍山、南京、镇江、江阴和天生港) 1963-1985年(其中1970年和1971年数据缺失)和2003-2013年(其中2008年和2012年数据缺失)共30个年份的1月和7月的月均高潮位资料,以及相应月份上游大通站的流量(1950-2013年)、长江河口吴淞站潮位资料,通过肯德尔趋势分析、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长江感潮河段潮位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峡建坝后:(1)枯季流量和海平面的增加,导致上下段(以江阴为界)的潮位分别上升了0.33 m和0.20 m;洪季流量减少和海平面增加,导致上段潮位减小0.19 m、下段潮位增加0.04 m。(2)感潮河段洪季海平面与潮位回归方程的斜率均增加,表现为建坝后洪季洪涝灾害增加。(3)上下段流量和海平面对潮位贡献率的显著变化是导致上下段潮位呈现不同演变趋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大坝 流量 海平面 潮位 长江感潮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潮波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维 毛晨浩 +3 位作者 顾一凡 蒋茗韬 倪云林 梁慧迪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119,共8页
感潮河段同时受到径流和潮汐作用,海平面上升导致外海的潮汐动力增强,会对近岸感潮河段造成影响。文章通过MIKE 21建立长江下游水域水动力数学模型,基于大通站的径流数据计算分析海平面分别上升0.5 m、1 m和2 m对长江芜湖至入海口感潮... 感潮河段同时受到径流和潮汐作用,海平面上升导致外海的潮汐动力增强,会对近岸感潮河段造成影响。文章通过MIKE 21建立长江下游水域水动力数学模型,基于大通站的径流数据计算分析海平面分别上升0.5 m、1 m和2 m对长江芜湖至入海口感潮河段潮波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海平面上升对感潮河段潮位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入海口至徐六泾上游约35 km处、徐六泾上游约35 km处至潮区界两段。对潮流的影响可分为入海口至徐六泾下游约50 km处、徐六泾下游约50 km处至潮流界两段。②在海平面上升0.5 m、1.0 m及2.0 m情形下,受影响河段平均潮位增量明显小于海平面增量,降低幅度受径流和位置影响较大。径流越大,影响范围越靠近内陆,海平面上升对潮位的影响就越低。③潮差变化与海平面变化呈正相关,上游河段受径流影响较大,而河口区域基本不受径流影响。河段潮流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流速主要呈增大趋势,受影响河流的长度由径流强度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21 长江感潮河段 海平面上升 潮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